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PR(tetratricopeptide repeat)是在很多蛋白中均被发现到的一个含有34个氨基酸的蛋白重复序列,其基本功能是参与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天蓝色链霉菌A3(2)中有70个蛋白含有类TPR结构域,NsdA是其中的一个,研究发现该蛋白对天蓝色链霉菌的产孢和产素都有负调控作用。本研究中发现基因SCO7252和SCO1593编码含TPR结构的蛋白,中断SCO7252基因后菌株放线紫红素和钙依赖抗生素产量均提高,但形态分化没有明显变化,基因SCO1593中断后菌株在产孢产素及形态等各方面均未受到影响。基因SCO7252被命名为nsdB,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生长30h时开始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分析表明,天蓝色链霉菌的70个含类TPR结构的蛋白中有32个仅含该结构域,有25个另外含有DNA结合区域,这些暗示着它们可能直接控制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 A3(2)中多效性调节因子AtrA(AtrA-c)可通过激活放线紫红素途径特异性的调节因子ActII-ORF4的转录来控制放线紫红素的产生。在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NBRC13350和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MA-4680中也发现了AtrA-c 编码基因(atrA-c)的同源基因,分别影响链霉素和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本文目的在于探索球孢链霉菌C-1027(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C-1027)中是否存在AtrA,克隆球孢链霉菌C-1027中atrA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确定其对力达霉素产生的调控作用及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在球孢链霉菌C-1027中异源表达AtrA-c,来确定AtrA-c对力达霉素产量的影响;通过Southern blot 分析来判断在球孢链霉菌C-1027 基因组中是否有atrA-c同源基因;PCR扩增方法获得球孢链霉菌C-1027 atrA基因(atrA-gl)并测序;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来分析atrA-gl及其与旁侧基因的组织结构、对已发现的AtrA蛋白进行同源性比对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在球孢链霉菌C-1027中异源表达天蓝色链霉菌AtrA-c蛋白,发现其对力达霉素的产量有影响。以atrA-c为探针,通过Southern blot分析显示球孢链霉菌C-1027基因组中存在atrA-c的同源基因。PCR扩增得到球孢链霉菌C-1027 的atrA基因的全序列以及该基因上下游的旁侧序列(GenBank/EMBL/DDBJ 登录号GU723707)。通过对球孢链霉菌C-1027、天蓝色链霉菌A3(2)、灰色链霉菌NBRC13350以及阿维链霉菌MA-4680 AtrA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四种AtrA蛋白编码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到65%至 87%,相似性高达70% 至89%。并且,球孢链霉菌C-1027 atrA基因与相邻基因形成的组织结构与天蓝色链霉菌和灰色链霉菌完全一致。根据蛋白质同源性绘制进化树,发现球孢链霉菌AtrA蛋白与灰色链霉菌AtrA蛋白亲缘关系最近。[结论]确定在球孢链霉菌C-1027中存在atrA同源基因并影响力达霉素的产量,克隆了首个力达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外的调节基因--atrA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推测了该基因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AtrA-gl对力达霉素途径特异性级联调控网络的调控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基因工程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迄今已合成了100多种新的聚酮类化合物。以糖多孢红霉菌A226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重叠PCR方法扩增出去除KR6酶域DNA的约3.2kb DNA片段,克隆于pWHM3载体,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2201。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pWHM2201转入糖多孢红霉菌A226,并整合于染色体红霉素合成基因位点。整合体在R3M斜面上生长两代后,制备原生质体涂R3M平皿。利用PCR鉴定筛选出8株KR6敲除的突变体糖多孢红霉菌M(1-8)。ZabsPec Fab质谱鉴定,证实糖多孢红霉菌M1合成了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一种新的酮内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青海高寒草甸土壤放线菌区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2001~2002年从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采集土样,用不同方法从中分离放线菌300余株,根据其形态和分类特征,分别归入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诺卡氏菌属(Nocardia)、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并将链霉菌归入7个类群。同时对230株中温菌和110株低温菌的部分酶活性及其对真菌和细菌的拮抗性进行了测定,发现链霉菌不仅具有许多酶活性,而且对真菌和细菌有拮抗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发酵液提取物的抗植物病原真菌作用,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选取人参链格孢霉菌Alternaria panax作为供试靶标菌,确定蜜环菌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蜜环菌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MIC值为5 mg/mL,MFC值为20 mg/mL;人参链格孢霉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与提取物浓度呈正相关,其孢子萌发EC50值为2.69 mg/mL;显微观察发现,蜜环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可明显破坏人参链格孢霉菌菌丝体微观结构。细胞膜通透性和相关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蜜环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后极大提升了人参链格孢霉菌细胞膜通透性,其孢外电导率、孢外核酸含量以及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前期略升高后显著降低。据此推测蜜环菌发酵液提取物的抑菌机制为破坏链格孢霉菌菌丝细胞的膜系统,造成菌丝细胞成分的外流并导致胞内生化反应被破坏。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用荧光染料Hoechst Dye 33258在McIlvaine标准缓冲(pH7.26—7.44)对真菌细胞核染色的技术,这是一种广谱真菌细胞核染色技术,已证明在下列真菌中是有效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向日葵交链孢菌(Alternaria helianthi)、亚麻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Iini)、(Penicillium binellure),终极腐霉菌(Pythium ultim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以及酿酒酵母(saccharomyce cerevisiae)。双孢蘑菇,亚麻尖镰孢以及Penicillium binellum的分生孢子细胞核也能很好着色。  相似文献   

7.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基因工程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迄今已合成了100多种新的聚酮类化合物。以糖多孢红霉菌A226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重叠PCR方法扩增出去除KR6酶域DNA的约32kb DNA片段,克隆于pWHM3载体,构建了同源重组质粒pWHM2201。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pWHM2201转入糖多孢红霉菌A226,并整合于染色体红霉素合成基因位点。整合体在R3M斜面上生长两代后,制备原生质体涂R3M平皿。利用PCR鉴定筛选出8株KR6敲除的突变体糖多孢红霉菌M(1-8)。ZabsPec Fab质谱鉴定,证实糖多孢红霉菌M1合成了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一种新的酮内酯类化合物。 〖HJ0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出28株具有强拮抗能力和15株中等拮抗能力的木霉菌。使用玻璃纸培养法进一步复筛出6株木霉菌(104、393、424、402、451和123T),其非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对盘长孢状刺盘孢的抑制率高达92%以上。通过平板对扣培养法发现木霉菌424(Trichoderma atroviride)以及123T (T. paratroviride)的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对盘长孢状刺盘孢也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7.12%和60.43%。试验还对9个辣椒品种进行了盘长孢状刺盘孢的果实致病性评价,发现红尖椒属于高度易感病品种。在对该品种进行针尖刺伤法处理后,喷施木霉菌424和123T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后可以提高其对病菌的抗性。此外,试验还发现上述2株木霉菌的孢子悬浮液对辣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将辣椒种子的发芽率由38.9%提高至70.0%。同时,辣椒幼苗经木霉菌分生孢子处理后,株高、根长、茎粗、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了52.5%、96.0%、104.0%、372.0%和224.0%。综上所述,本试验筛选的木霉菌424和123T能够充分发挥其生防能力,为进一步开发辣椒炭...  相似文献   

9.
产生抗菌素的微生物种类繁多,除霉菌、细菌、链霉菌外,小单孢菌近年来也被人们所重视。1905年Foulerton从空气中分离到青铜色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chalcea),1923年φrskov建立了小单孢菌属。但是,小单孢菌的拮抗作用直到1942年才为Welsch发现。  相似文献   

10.
大肠杆菌-链霉菌高效接合载体的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链霉菌质粒SCP2 的衍生质粒pHJL400为基础 ,构建了能够在大肠杆菌到链霉菌之间进行高效接合转移的质粒pGH112。pGH112含有在大肠杆菌和链霉菌中复制起始位点 ,以及分别在大肠杆菌和链霉菌中进行筛选的抗性标记。用pGH112转化EscherichiacoliET12567(pUZ8002 )后 ,与天蓝链霉菌 (StreptomycescoelicolorA3(2 ) )、除虫链霉菌 (Streptomycesavermitilis)、变铅青链霉菌 (StreptomyceslividansTK54 )、毒三素链霉菌 (StreptomycestoxytriciniNRRL15443)、委内瑞拉链霉菌 (Streptomyces.venezuelaeISP5230 )和红色糖多孢菌 (Saccharopolyporaerythraea)进行接合 ,发现本文构建的pGH112与pKC1139相比 ,接合转移效率较高 ,稳定性好 ,而且宿主范围较广。把组成型启动子ermE 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gfp)克隆到本文构建的pGH112 ,通过接合转移到链霉菌中 ,gfp获得表达,证明其可以用作基因接合转移的有效工具载体,这为研究链霉菌的基因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离鉴定江苏邳州地区霉腐蒜头的致病真菌,为防控该地区蒜头腐败,延长蒜头贮藏期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江苏邳州霉腐大蒜的腐败真菌采用点接法培养分离纯化,科赫氏法则和粘片法对蒜头霉腐微生物菌落形态、菌丝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株菌株,确定病原菌A为芽枝霉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B为黑霉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C为鲜绿青霉菌(Penicillium verrucosum),D为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E、G为芽枝状枝孢霉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F为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H为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nigatus)。[结论]导致江苏邳州地区大蒜霉腐的真菌主要是芽枝霉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黑霉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鲜绿青霉菌(Penicillium verrucosum)、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芽枝状枝孢霉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nigatus)。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在糖多孢红霉菌(Sac.erythraea)中表达透明颤菌(Vitreoscilla)血红蛋白基因(vgb),发挥其在贫氧环境下与氧结合形成氧合态,而改变限氧时细胞原有的代谢方式,将vgb克隆于糖多孢红霉菌表达载体中。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vgb,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vgb的重组糖多孢红霉菌表达质粒,电穿孔法将vgb转化置糖多孢红霉菌中,鉴定采用SDS-PAGE电泳。vgb在重组糖多孢红霉菌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检测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示。结果克隆了含有vgb的重组糖多孢红霉菌表达质粒(pBlueV),分子量6.033 kb,筛选了重组糖多孢红霉菌株,重组菌株表达的血红蛋白能与1∶300的VHb抗体呈显色反应。结论vgb在糖多孢红霉菌中获得了表达,这对继续研究生产红霉素的工程菌改造,解决工业发酵工程菌高密度培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从红树植物根际土壤选择性分离小双孢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海南文昌采集23种红树植物的根际土壤, 采用GA、HV作为选择性分离培养基, 添加复合维生素、放线菌酮、制霉菌素和重铬酸钾, 结合适当的预处理: 干热120°C 60 min或干热100°C 60 min及1% 氯胺-T处理30 min, 平板稀释涂布法(10-1、10-2、10-3)分离其中的小双孢菌。共分离得到199株放线菌, 通过培养特征及显微形态观察, 发现其中有链霉菌147株、非链霉菌52株。选择7株链霉菌和28株非链霉菌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结果显示19株菌属于小双孢菌属, 7株属于链霉菌属, 4株属于野野村菌属, 2株属于小单孢菌属, 1株属于链孢囊菌属, 1株属于阿萨诺氏菌属, 1株属于小单孢菌科。结果表明红树林根际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小双孢菌资源。  相似文献   

14.
对保藏的红霉素链霉菌AS4.894、AS4.198的化学分类研究表明,它们的胞壁类型为IV/A型,不属于胞壁为Ⅱ型的链霉菌属。菌株AS4.198与已由Labeda(1987)转入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定名为Saccharopolyspora erythreus的菌株相似;菌株AS4.894虽然胞壁型与糖多孢菌相似,但磷酸类脂为PⅡ型,应转入拟无枝菌酸菌属(Amycolatopsis Lechevalier,1986)。通过与红霉素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eus)和白色拟无枝菌酸菌(Amycolatopsis alba,A83850~T)进行比较,菌株AS4.894的生长Ph范围广泛,耐盐和耐50℃高温,DNA G+C mol%高,区别于拟无枝菌酸菌属中的任何已知种,而建议命名为新种——红霉素拟无枝菌酸菌(Amycolatopsis erythreus comb.nov.)。  相似文献   

15.
毛霉菌油对被孢霉产花生四烯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浓度毛霉菌油对被孢霉产花生四烯酸(AA)的影响,发现0.3%毛霉菌油可以显著提高花生四烯酸产量,并研究了0.3%毛霉菌油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对被孢霉产花生四烯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毛霉菌油对被孢霉生长和油脂产量基本上没有影响,毛霉菌油可以提高被孢霉的AA产量,主要是因为其能提高AA在油脂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内生真菌与广藿香互作间对宿主活性成分形成机制的影响,该研究以成分差异较大的牌香和湛香为对象,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对所获菌株归类,通过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菌株rDNA-ITS序列,鉴定其分类地位并研究其多样性。结果表明:(1)用PDA和LBA培养基对苗期、分枝期和成株期广藿香茎叶组织块进行内生真菌分离,共获得3 070株菌株,其中牌香(PX)分离出1 624株,鉴定出1 319株,分属于36属;湛香(ZX)分离出1 446株,鉴定出994株,分属于33属。牌香分离出7种特有内生真菌,分别为香柱菌(Epichloe typhina)、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座腔孢菌(Botryosphaeria sp.)、丝核菌(Rhizoctonia sp.)及截盘多毛孢菌(Truncatella sp.),并首次分离到疫霉菌(Phytophthora sp.)和指疫霉菌(Sclerophthora sp.),这2种菌属于卵菌门内生菌。湛香分离出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sp.)和尾孢菌(Cercospora sp.)...  相似文献   

17.
以链霉菌质粒SCP2^*的衍生质粒pHJL400为基础,构建了能够在大肠杆菌到链霉菌之间进行高效接合转移的质粒DGH112。pGH112含有在大肠杆菌和链霉菌中复制起始位点,以及分别在大肠杆菌和链霉菌中进行筛选的抗性标记。用pGH112转化Escherichia coli ET12567(pUZ8002)后,与天蓝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 A3(2))、除虫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变铅青链霉菌(Streptomyces lividans TK54)、毒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NRRL15443)、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vertezuelae ISP5230)和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pora erythraea)进行接合,发现本构建的pGH112与pKC1139相比,接合转移效率较高,稳定性好,而且宿主范围较广。把组成型启动子ermE^*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克隆到本构建的pGH112,通过接合转移到链霉菌中,gfp获得表达,证明其可以用作基因接合转移的有效工具载体,这为研究链霉菌的基因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链霉菌属菌株AS4.693和AS4.702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链霉菌属“Setae”种群原为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ia (Omura,1982)。1992年,Wellington根据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将其并入链霉菌属,并建立“Setae”种群。通过对保藏的链霉菌AS 4.693、AS 4.702进行的形态学、细胞化学、分子遗传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与链霉菌属“Setae”种群中的典型种——西唐链霉菌Streptomyces setae(JCM3304’)具有相似性。它们的rDNA相似性高达100%,证明它们应归属于同一种群。AS.4.693定名为西唐链霉菌不规则新亚种Streptomyces setae subsp.irregularis nov.,AS 4.702定名为西唐链霉菌波曲弗氏新亚种Streptomyces setae subsp.flexuofradiae nov.。  相似文献   

19.
【背景】新疆野苹果病害发生严重,而木霉(Trichoderma spp.)是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菌,因此可利用其对新疆野苹果病害进行防治。【目的】分离鉴定新疆野果林木霉菌株,分析其对新疆野苹果2种病原菌的抑菌能力,为新疆野苹果专用木霉菌肥的制备提供菌种资源。【方法】利用平板稀释法对新疆野果林4种草本植物根围木霉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平板对峙试验检测其抑菌能力并优化木霉菌株的固态发酵配方。【结果】共分离得到2种木霉菌共42株,分别为34株棘孢木霉(T. asperellum)和8株深绿木霉(T. atroviride);棘孢木霉TasT01对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Cgl)和苹果斑点落叶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riaf.sp.mali,Aal)的抑菌率分别为58.60%和57.14%;深绿木霉TatT35对Cgl和Aal的抑菌率分别为43.86%和36.90%。进一步显微镜观察发现,TasT01可通过菌丝缠绕的方式抑制2种病原菌的生长。TatT35菌株固态发酵配方为稻壳90%、麦麸10%...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有害疣孢霉菌Mycogone perniciosa的种群分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株来自福建不同双孢蘑菇产区(县级)的有害疣孢霉菌菌株进行了菌落特征、厚垣孢子形态特征观察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它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有害疣孢霉菌的菌落特征和厚垣孢子形态特征均可归为3种类群;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分析结果也显示,16株有害疣孢霉菌菌株成3个进化分支,并与形态特征相对应,初步确定福建省有害疣孢霉菌出现3个类型的种群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