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用捕捉法ELISA检测各型乙肝IgA型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结果表明,慢性乙肝IgA型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乙肝;在慢性乙肝中,IgA型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出现与HBVe系统关系密切,主要存在于HBeAg阳性血清中,并与HBeAg滴度有关。故IgA型HBsAg循环免疫复合物可作为HBV慢性感染的血清诊断标志之一;也可作为反映HBV在增殖并有传播危险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一种提高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免疫原性的新方法,用PCR和基因重组技术构建HBsAg与GM-CSF的融合基因,并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HBsAg/GM-CSF(S-GM)融合蛋白。表达产物用SDS-PAGE检测,W estern b lot分析,离子交换柱纯化后免疫昆明鼠,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HBsAg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S-GM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获得了表达,离子交换柱一步纯化即可得到纯度达90%以上的S-GM。W estern b lot分析S-GM可分别与抗HBsAg及抗GM-CSF的抗体特异结合。ELISA检测发现第一次免疫后4w出现抗HBsAg的抗体,加强免疫后融合蛋白组几乎全部阳转,且抗体水平较HBsAg组(P=0.009<0.05)及HBsAg和GM-CSF的混合物组(P=0.032<0.05)高。HBsAg/GM-CSF融合蛋白能够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且可增强HBsAg的免疫原性,为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选择16例血清HBsAg阳性患者为实验组,19例血清HBsAg阴性患者为对照组,每一患者同时采取血清和骨髓涂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PAP)检测骨髓涂片细胞中的HBsAg。结果,实验组3例骨髓细胞HBsAg阳性者,其血清中HBsAg滴度都很高,而且HBeAg均呈阳性。而在抗HBe阳性或HBeAg/HBeAb阴性者中均无骨髓细胞HBsAg阳性者。在5例血清HBV-DNA多聚酶阳性者中,骨髓细胞中HBsAg阳性者2例;6例多聚酶阴性者中,骨髓细胞中HBsAg阳性者仅1例。 本研究结果证明,HBV可在肝外组织细胞中测出,骨髓细胞HBsAg阳性的出现有集中于HBV高水平复制感染者中的倾向,同时更常见于HBV感染的较早时期。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人参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获得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参细胞系,构建携带HBsAg基因的植物细胞表达载体pBIBSa,采用以农杆菌LBA4404感染的方法,经G418筛选后得到13株具有抗性的人参细胞.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反应,其中8株得到约700bp的HBsAg基因片段;提取mRNA进行RT-PCR反应,其中6株得到约700bp的HBsAg基因片段;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6株均为阳性.每克人参细胞中最高含HBsAg184 ng,占细胞可溶性蛋白的0.009%.免疫组化切片染色显示HBsAg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少量位于细胞核中.这些结果表明人参细胞整合了HBsAg基因,并能稳定表达HBsAg.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昆虫体系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组建的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非融台蛋白基因转移载体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成功地插入粉纹夜蛾(Tn)NPV中,HBsAg基因在感染了重组病毒的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离体细胞以及粉纹夜蛾和蓖麻蚕等虫体中获得了表达,免疫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22nm颗粒。感染重组病毒的蓖麻蚕预蛹每克蛹重可产HBsAg蛋白1.6μg。表达产物经DEAE-纤维素层析得到的HBsAg粗提物可作临床检测用,再经抗体亲和柱层析可得到纯的HBsAg。  相似文献   

6.
CHO—C28细胞收集液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收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HO-C28细胞表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生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其产量受到CHO-C28细胞表达外源基因量的影响.本文通过CHO-C28细胞连续培养过程中表达(HBsAg)的参数、纯化过程中硫酸铵(A·S)饱和度、细胞收集液放置时间三个因素对RPHA滴度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胞收集液以45%饱和度的A·S沉淀HBsAg能获得较高的HBsAg收率,细胞收集液4℃放置时间不宜超过15 d,RPHA滴度在132~1128之间的细胞收集液均可进入纯化流程进行纯化.  相似文献   

7.
赵超  田晓晨  闻玉梅 《生命科学》2010,(11):1097-110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阳性是控制乙肝中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本研究通过揭示HBsAg致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寻找抑制或清除HBsAg的新途径。通过建立有可比性的HBsAg转基因鼠和稳定表达细胞系及相应对照,进行比较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了HBsAg在HBV慢性感染中的一些新致病机制。其中包括:HBsAg促进肝细胞内CypA分泌,后者可趋化炎症细胞在HBsAg阳性灶周围浸润;在细胞模型中,HBsAg分泌可引起胞内GRP78蛋白下降,导致肝细胞抗凋亡能力减弱;发现HBsAg在细胞中可上调截短的LEF1基因的表达,缺乏活化全长LEF1促成瘤和增殖活性;而肝癌组织中LEF1则倾向于核内分布,并活化Wnt下游基因Cyclin D1与c-myc,有促肿瘤活性。在转基因鼠和细胞模型中都发现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发生变化,并与临床慢性乙肝患者表现相符。研究中有关CypA的发现提供了抑制HBsAg的新途径;有关代谢的变化提出了改变饮食内容与习惯可能有利于HBsAg阳性感染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发生G145R突变后的免疫学特性改变情况,首先利用Pichia pastoris酵母表达系统分泌表达G145R突变后的HBsAg的preS2 S(中蛋白),用重组表达产物免疫小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实验等研究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与野毒型HBsAg的异同。从150个阳性表达克隆中筛选出一株表达量最高的克隆株MC23,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表达的HBsAg中蛋白单体主带分子量在34kD、37kD左右,表达量约为200μg/L。用不同的HBsAg检测试剂检测其抗原性发现,G145R突变后的HBsAg,用绝大多数试剂都不能很好地检出,检出能力只有野毒型HBsAg的50%或更低,但用美国雅培公司的试剂检出能力可达野毒的98%。G145R突变后的HBsAg中蛋白免疫小鼠后,血清中可检测到1:1600的特异性表面抗体,该抗体与G145R突变后的HBsAg“a”决定簇合成肽P2—145R也能发生交叉反应,反应滴度为1:80。但该抗体和野毒型HBsAg蛋白以及野毒“a”决定簇合成肽P1-wt均不反应。上述结果表明,G145R突变后的HBsAg中蛋白在Pichia pastoris酵母系统得到了分泌表达,表达产物仍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但和野毒HBsAg相比,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用酵母磷酸甘油酸激酶相似文献   

10.
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染工程细胞株MT-5,收获培养上清液,经超过滤浓缩、PEG沉淀和3次超速离心,得到纯化的HBsAg。经SDS-PAGE银染色后,纯化的HBsAg显示两条多肽,分子量分别为23k和27k,与血源HBsAg的多肽成分相同,为HBsAg的两条特异性多肽。经PAGE银染色结果显示,纯化的HBsAg中杂蛋白含量符合疫苗制备要求。用上述方法提纯HBsAg,回收率可达44.1%以上。 将纯化的HBsAg吸附于氢氧化铝佐剂,免疫Balb/c小鼠,并与血源HBsAg对照,抗体半数阳转剂量(ED50)分别为0.501μg和0.832μg,说明基因工程HBsAg的免疫原性似优于血源HBsAg。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T131N/M133T变异株的糖基化和抗原性,本研究构建了T131N/M133T变异的HBsAg过表达质粒,将质粒转染细胞,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 HBsAg表达和糖基化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法检测 HBsAg的抗原性。结果显示,T131N/M133T变异使HBsAg产生了新的 N‐糖基化修饰,该变异质粒转染细胞内 HBsAg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上清液中 HBsAg水平也有一定程度降低。结果提示,T131N/M133T变异使 HBsAg发生了新的 N‐糖基化修饰,该变异产生的糖基化可能影响HBsAg的胞内稳定性,对HBsAg的抗原性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免疫复合物型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乙克"的主要有效成份HBsAg/抗-HBs复合物(IC)及游离HBsAg的佐剂吸附率检测方法。方法:氢氧化铝佐剂经不同转速离心后,用ICP-AES法检测上清中铝残留量。未吸附IC经不同转速离心后,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在各离心转速下上清中HBsAg和抗-HBs含量。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未吸附IC与同一批次的佐剂吸附IC的HBsAg含量,计算HBsAg回收率;检测佐剂吸附IC样品离心上清及未离心样品的HBsAg含量,计算吸附百分率及检测的精密度。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佐剂吸附免疫复合物离心上清与离心前样品蛋白含量。结果:氢氧化铝佐剂经6500r/min离心3min,上清中铝的残留量为0;未吸附IC经2000~9000r/min离心3min,所测上清中HBsAg与抗-HBs均未明显下降。佐剂吸附IC经解离后,HBsAg回收率为91.56%,表明经过解离后铝佐剂不会影响HBsAg含量的检测结果。佐剂吸附IC样品与离心上清比较,蛋白含量减少了3.2mg/mL,表明每毫克铝可吸附约2.54mg蛋白,对总蛋白的吸附率为13.5%。佐剂吸附IC及HBsAg的吸附百分率的重复性检测结果为99.87%±0.15%,CV为0.15%。结论:佐剂吸附的IC在6500r/min离心3min的条件下,上清中未被吸附的HBsAg和抗-HBs不会下沉,而氢氧化铝佐剂连同被吸附IC及HBsAg则被沉淀,且铝佐剂不会对HBsAg的测定造成干扰,故通过检测离心样品上清及未离心样品中的HBsAg含量,可有效测定铝吸附百分率,且精密度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癌细胞凋亡。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细胞凋亡早期,细胞核染色体发生边集,核形不规整,核膜表面凹凸;凋亡中期,核内染色质凝聚,趋边呈月牙状,核膜孔消失,核膜呈波纹状皱缩;凋亡晚期,核固缩,细胞膜出芽形成小泡,可见凋亡小体。结论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癌细胞凋亡具有典型性病变特征,是研究HBV感染诱发肝癌发病机理的合适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哺乳动物细胞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纯品的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此种HBsAg在CsCl中的浮力密度是1.21g/cm~3;快速液相层析的SuperoseHR6层析柱上呈现3个峰,中间是一个主峰,两侧各一小峰;经Mono Q柱层析呈现一个对称峰,证明了HBsAg颗粒所带电荷的均一性;以SDS-PAGE和凝胶扫描方法分析HBsAg的多肽,P23、gp27和gp30各占65%、20%和10%,另有5%的二聚体存在;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与转入细胞的目的基因所编码的序列相同;HBsAg在4℃和-20℃储存较稳定,室温条件保存时间不宜过长。动物实验证明:用与血源HBsAg疫苗同等剂量的基因工程HBsAg疫苗接种Balb/C小鼠,可获得比血源疫苗高2.64倍的免疫效果。此外,经过福尔马林处理的疫苗较未处理的疫苗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透射电镜观察p21HB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癌细胞凋亡.方法 用透射电镜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细胞凋亡早期,细胞核染色体发生边集,核形不规整,核膜表面凹凸;凋亡中期,核内染色质凝聚,趋边呈月牙状,核膜孔消失,核膜呈波纹状皱缩;凋亡晚期,核固缩,细胞膜出芽形成小泡,可见凋亡小体.结论 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癌细胞凋亡具有典型性病变特征,是研究HBV感染诱发肝癌发病机理的合适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重组HBsAg疫苗辅以CpG ODN对转基因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免疫耐受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转基因(Transgenic mice,Tg)小鼠模型,研究重组HBsAg疫苗辅以CpG ODN的免疫治疗效果,为HBV的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重组HBsAg疫苗单独或辅以CpG ODN,同时设干扰素(IFN)药物组和生理盐水(NS)照组,多次免疫治疗HBV转基因小鼠,于免疫前和末次免疫后2周、4周眼球后静脉丛取血,动态观察各组小鼠血清中HBsAg量、HBsAg阴转率、Anti-HBs阳性率和HBVDNA拷贝数的变化.在治疗后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变活动度以及SP组化法观察活肝组织中HBsAg表达量的改变.结果在免疫治疗后2周,HBsAg疫苗组和HBsAg CpG组血清中的HBsAg量较免疫前和同期的IFN组、NS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并且到4周时降低作用依然很明显;免疫治疗后2周时两组100%出现Anti-HBs抗体;HBsAg CpG组治疗后2周血清HBsAg有1只转阴,4周时阴转数增加到3只.其他三组中均无阴转;免疫治疗后2周至4周HBsAg CpG组的小鼠HBV DNA的拷贝数可降低1~2个数量级,IFN组2周部分出现轻微降低但到4周时出现回升;HBsAg CpG组肝组织中HBsAg量的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病理学检测显示HBsAg CpG组肝组织中浸润大量淋巴细胞,可见恢复期的肝小叶.肝组织病变活动度情况为HBsAg CpG组>HBsAg组>IFN组、NS组.结论CpG ODN增强重组HBsAg疫苗对HBV转基因小鼠的免疫治疗效果.重组HBsAg疫苗辅以CpG ODN可作为临床上免疫治疗慢性HBV感染的可行性途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纳米磁性颗粒标记的免疫层析法,研制可应用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快速定量检测的层析试纸条。方法:用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交联的方法标记纳米磁珠,喷膜仪喷点硝酸纤维膜;根据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建立免疫层析试纸条,对HBsAg特异性抗体捕获的磁信号进行检测,并对磁信号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价。结果:建立了HBsAg纳米磁性免疫层析试纸条,最低限度检测为0.1 ng/mL的HBsAg抗原,检测灵敏度达到了同类产品ELISA分析法的标准,且检测时间控制在5 min内;经检测临床血清标本证实,该方法可根据磁信号定量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HBsAg的浓度。结论:HBsAg纳米磁性免疫层析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可应用于临床血清样本中HBsAg的检测;该方法为体内极微量抗原抗体的快速检测建立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生物信息学资料。方法:从Genbank中获得HBsAg的核酸序列,用ExPaSy、EBI和NCBI网站的在线软件推导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理化性质、空间结构,并在Blastn比对后选择不同地理株进行分子进化进行分析。结果:HBsAg由22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25777.6Da,等电点8.74,为亲水性蛋白质;信号肽位于1-29aa处,二级结构由-螺旋(18.14%)、延伸(25.66%)、随机线圈(56.19%)组成。中国与日本、冈比亚、德国、西班牙、墨西哥、荷兰、瑞典、泰国的HBsAg相似率依次为99%、94%、94%、94%、91%、89%、98%、98%、98%.。用不同地理株HBsAg核酸序列构建出的分子进化树中,中国和日本的聚成一簇。结论:通过对HBsAg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该抗原特征,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的感染与发病机制、研制基因工程疫苗以及研究HBsAg新的功能域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HBsAg作为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病毒样颗粒,由蛋白质和脂类通过非共价键作用形成。HBsAg保持完整结构对其功能非常重要,而目前未见对其在溶液中结构变化的研究。考察了不同溶剂环境(温度、pH值、离子类型和盐浓度)对HBsAg结构的影响。实验发现,HBsAg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但在温度超过60℃时稳定性明显下降;pH值小于4.0时引起不可逆聚集,但在pH5.0时的聚集部分可逆;不同离子对HBsAg的影响基本符合Hofmeister序列,不同之处是SO42-比F-更易引起HBsAg颗粒的聚集,在所考察的盐中,(NH4)2SO4对HBsAg有着较大的影响,0.4mol/L时就会引起HBsAg聚集,随着浓度增加,聚集现象更加严重,所以在HBsAg的疏水层析中要谨慎使用(NH4)2SO4。  相似文献   

20.
新婚夫妇HBV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性因素在乙型肝炎传播中的意义,对1697对婚前登记的男女用RIA法检测血清HBV指征(HBsAg、抗-HBs、抗-HBc)。选出57对一方HBsAg和抗-HBc阳性,另一方为HBV易感者做为实验观察组,61对双方均为HBV易感者做为对照观察组。婚后27个月第二次抽血,双份血清用同一批RIA试剂检测HBV指征。结果,实验组HBV易感方HBsAg阳转率为14.04%,HBV感染率为52.63%;对照组HBsAg阳转率为1.64%,HBV感染率为16.03%。两组比较,相对危险性为:HBsAg RR=8.6,HBV RR=3.1,差异非常显著,P <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