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生长内分泌学,综述了近年来两栖和爬行类生长激素(GH)分泌活动的调节及生长激素在两栖爬行类生长中作用这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在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中,GH的化学结构和功能是相当保守的;GH对两栖爬行类的生长起促进作用;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s)也能冰分传递GH促进两栖类的生长;在两栖爬行类,下丘脑对GH分泌的调控较哺乳类缺乏特异性,利用外源GH促进两栖爬行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1997.4~1998.6在德阳市九顶山区对两栖爬行类运行进行了调查,基本查清了该区两栖爬行类动物的种类,分布及栖息环境,并对加强该区两栖爬行类动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该区有两栖类动物18种,隶2日6科10属,爬行类动物18种,隶1日7科15属。  相似文献   

3.
东北小鲵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学与组织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脊椎动物神经标本制作法和HE染色法,对东北小鲵中枢神经系统的外部形态和组织学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描述了东北小鲵神经系统形态和组织学结构的特点,并与无尾两栖类和爬行类相对比,探讨了有尾两栖类的进化地位。结果表明:与无尾两栖类(如蛙)相比,东北小鲵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半球较小,结构较为原始,小脑结构简单,是两栖类中较为原始的类群。此外,东北小鲵开始具有了臂神经丛和骶神经丛,但没有爬行类的发达,可作为两栖类向爬行类进化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脊椎动物神经标本制作法和HE染色法,对东北小鲵中枢神经系统的外部形态和组织学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描述了东北小鲵神经系统形态和组织学结构的特点,并与无尾两栖类和爬行类相对比,探讨了有尾两栖类的进化地位。结果表明:与无尾两栖类(如蛙)相比,东北小鲵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半球较小,结构较为原始,小脑结构简单,是两栖类中较为原始的类群。此外,东北小鲵开始具有了臂神经丛和骶神经丛,但没有爬行类的发达,可作为两柄类向爬行类进化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2009~2010年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进行了4次调查,调查到两栖爬行类11种,隶属于2目7科。古北界10种,东洋界1种。对比1991年的调查结果,此次调查未发现丽斑麻蜥、赤链蛇、红点锦蛇、团花锦蛇、双斑锦蛇、虎斑颈槽蛇6种爬行类。草地生境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最高。中国林蛙(主要分布于溪流)和山地麻蜥(主要分布于岩壁)分别是种群数量最多的两栖类和爬行类物种。在保护实践中可优先保护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关键区域,以提高保护成效。  相似文献   

6.
经调查鉴定和整理历史资料编制祁连山东端两栖、爬行类动物名录,共记录两栖类动物2种、爬行类动物9种。描述了它们的主要形态特征和生态、经济价值及生境。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武陵山西部(贵州省、重庆境内)两栖爬行类的资源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特征,于2014年8月及2015年4—5月对武陵山西部贵州省、重庆市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采获两栖类2目8科24属43种,爬行类2目12科37属56种,其中我国特有种29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22种。此外,经查阅资料对调查区域内两栖爬行动物名录进行了补充完善。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物种大多为东洋界物种和广布种,仅有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为古北界物种。G-F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该区域内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整体较高,且爬行类的指数均高于两栖类。与以往研究成果对比,当地两栖爬行类动物多样性形势相对稳定,但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迅速,为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加强栖息地保护。  相似文献   

8.
9.
郑光美 《生物学通报》2010,45(11):17-18
近年国外一些动物学教材取消了"鸟纲",将鸟类归入"爬行纲",这是一种学术观点的反映,并不是新的提法。由于鸟类与爬行动物的亲缘关系非常密切,在躯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特征有很多方面与爬行类动物极为相似,以至在100多年前就有人认为鸟类是"具有羽毛的爬行动物",并将鸟类与爬行类一起归入"蜥形类(Sauropsida)"。  相似文献   

10.
我国晚白垩世恐龙与现代爬行类及鸟类骨组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我国山西北部晚白垩世蜥臀目巨龙科的一种大型恐龙和鸟臀目甲龙科的一种小型恐龙的骨组织结构特征,以及这两种恐龙的骨组织与现代鸟类和现代爬行类的典型骨组织比较研究的结果。通过对两种恐龙的腿骨、肢骨近端部、肋骨、椎骨微观结构的观察,获得了对这些恐龙骨组织基本结构特征的认识。通过对这两种恐龙的腿骨组织与现代爬行类湾鳄(Crocodylusporosus)和非洲鸵鸟(Struthiocamelus)的腿骨组织进行的直观比较和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及统计方法进行的比较研究,获得如下的结果:(1)两种恐龙的骨组织和现代爬行类的典型骨组织之间有显著差异;(2)两种恐龙的长骨组织具有快速后生生长特点,因而比较接近现代鸟类骨组织的生长模式;(3)两种恐龙、非洲鸵鸟和湾鳄的腿骨组织的血管分布密度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恐龙的骨组织血管密度介于非洲鸵鸟和湾鳄之间。  相似文献   

11.
恐龙蛋化石──繁殖受挫的证据──记山东莱阳恐龙蛋化石的进一步研究左权,汤卓炜目前在世界上好多地方陆续发现爬行类,尤其是恐龙的蛋化石,按形态结构可大致分为短圆蛋和长形蛋两种,蛋的大小变化范围很大,蛋壳厚度及其内外部“纹饰”,蛋壳结构及锥状层和柱状层比例...  相似文献   

12.
滇南地区爬行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所指滇南地区,其范围大致为动物地理区划中的“滇南山地亚区”(郑作新、张荣祖,1959)。显然无量山及富宁并未包括在内。对本区爬行类的调查研究,仅见于解放后的几次零星报道,如Chernov(1962),赵尔宓与江跃明(1966)以及四川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1973)等。总计以往报道,该区共录有爬行类51种(包括亚种,下同)。  相似文献   

13.
爬行动物温度依赖性性别决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述了近年来爬行类温度依赖性性别决定的最新进展。回顾了爬行类TSD的特点,并从性激素方面和分子水平上探讨了TSD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4.
扬子鳄肠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迄今,对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肠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已有清楚的认识.在动物的进化中,爬行类属承前启后的过渡类群,其肠道组织结构与哺乳类存在较大差异(Luppa,1977),肠上皮细胞的更新机制也与哺乳类不同(Wurth et al.,1964).  相似文献   

15.
扬子鳄胚胎发育后期端脑背侧区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侧区位于大脑半球的外侧沟和终沟之间,向脑腔突入,几乎占满整个脑腔,有视觉,听觉和躯体感觉等重要功能,一些作者称它为脑室背嵴(Dorsal ventricular ridge).爬行类成体端脑背侧区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研究在国外有所报道1-3,而其胚胎发育详细资料只见于1987年Yanes对蜥蜴背侧区的研究4.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之一,研究其组织胚胎结构在系统进化和饲养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可填补国内在爬行类脑研究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心脏磁共振(CMR)具有广角度、任意层面及可重复性等成像优点因而能准确提供心脏解剖结构、心功能及心肌组织结构等信息,其对心肌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常见心肌病的CMR特征、CMR在心肌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祝铭  庄玲玲  王晶  杨嘉  张皓 《生物磁学》2014,(6):1197-1200
心脏磁共振(CMR)具有广角度、任意层面及可重复性等成像优点因而能准确提供心脏解剖结构、心功能及心肌组织结构等信息,其对心肌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常见心肌病的CMR 特征、CMR 在心肌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利用Tbx18谱系示踪小鼠模型及Tbx18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探讨转录因子Tbx18对小鼠心血管结构发育的影响.实验建立Tbx18-Cre/Rosa26R-EYFP和Tbx18-Cre/Rosa26R-Lac Z两种基因敲入谱系示踪小鼠模型和Tbx18:Cre/Cre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通过免疫荧光及X-gal染色技术,示踪Tbx18在心血管系统结构形成中的命运;通过小鼠心脏整体血管免疫组化及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技术,比较Tbx18:Cre/Cre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对照小鼠心脏室壁结构及冠状血管结构发育情况.示踪结果提示,Tbx18参与小鼠冠状血管及室间隔结构的形成,并与冠脉平滑肌细胞共表达;对Tbx18基因敲除小鼠及野生型小鼠的心脏结构比较提示,Tbx18基因敲除后,仍能形成形态正常的冠状血管系统,小鼠心室肌及室间隔厚度较野生型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Tbx18参与小鼠心脏血管平滑肌及室间隔结构的形成,但其在小鼠心脏腔室结构及冠状血管结构形成过程中不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9.
脊椎动物从单循环到双循环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两栖类爬行类的阶段,通常说法是中间阶段。也就是说爬行类的心房完全分开,除鳄鱼外的爬行类心室隔不完全,回心的多氧血和少氧血在心室内有部分要发生混合。因此,进入肺动脉的是少氧血,进入右体动脉弓的是多氧血,而混合血进入左体动脉弓。左右体动脉弓连接成背大动脉,所以背大动脉内的血液是混合血。  相似文献   

20.
高等动物的鸟类和哺乳类,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就是它们能使体内温度保持在比较恒定的水平;而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则不能进行这种体内温度的调节,但羽毛或皮毛等体表覆盖物对体内温度调节也起作用。在极冷或极热的条件下,爬行类或两栖类会被冻僵或者热死,而哺乳类和鸟类却仍可活动,其成功的决窍就是“热血”。从其外貌和骨骼结构上还很象爬行类的动物起,体内温度控制的产生就可能开始了。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有人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