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制食品双歧杆菌制剂,从健康长寿老人肠道正常菌群分离并鉴定具有较高生物活性及保健作用的双歧杆菌菌株。对30份未明菌株标本,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经生物学特性,生化试验,同时做代谢产物分析,各菌均产生乙酸和乳酸为主。还做了DNA(G+Cmol%)含量测定,测定值在56~63范围。而确定3株为婴儿双歧、5株为青春双歧,共选出8株双歧杆菌,为选育优良的双歧杆菌菌株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元素分析法鉴定细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菌分类鉴定的方法,越来越趋向于与现代化的分析仪器相结合,如细菌裂解气相色谱法(PGC),细菌DNA中G+C mol%测定法等,已成为现代细菌分类鉴定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病原,至今未见报道。对此,1988年5月作者作了初步探索。材料与方法一、标本:采自成都市动物园一疑似患出血性肠炎大熊猫的肛拭子。二、培养基:S—S琼脂平板和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三、分离培养和鉴定:将肛拭子在床旁分别接种在S—S琼脂平板和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培养基。24小时后挑选可疑菌落作革兰氏染色及荚膜染色、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在S—S平板和伊红美蓝平板上生长的细菌几乎是纯种。经形态学、生理学等方面的鉴定,确定为肠道杆菌中克雷伯氏菌族中的产气杆菌。该菌对先锋铋(Cefoperazone),先锋霉素等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大熊猫肠道中芽孢杆菌的种类、纤维素分解能力、抗微生物作用和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性。【方法】利用芽孢耐高温特性分离菌株,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测量芽孢杆菌在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上的分解圈分析其纤维素分解能力,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芽孢杆菌的抑菌能力,结合软件分析抑菌能力和进化树之间的关系,通过PCR调查芽孢杆菌的抗菌肽分布规律,最后通过药敏试验检测芽孢杆菌是否对常用抗生素敏感。【结果】共分离得到21株芽孢杆菌;进化树显示,这些芽孢杆菌分为6个类别(Category);羧甲基纤维素钠水解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能分解纤维素;大部分芽孢杆菌菌株对3种肠道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能力,聚类分析表明,菌株的抗菌能力与基于16S r RNA基因的分类有一定的关联性;66.67%(14/21)的菌株中可以检测到2个或3个抗菌肽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整体药物耐受率低,仅为7.54%(19/264),但仍有少数菌株对抗生素耐受。【结论】分离菌株种类丰富,分布平均,且均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21株菌株都含有抗菌肽基因,代谢产物对3种肠道病原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常用抗生素耐受性低,对规范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临床潜在多重耐药患者粪便中分离获得乳杆菌,完成种属鉴定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临床患者粪便,在MRS和含碳酸钙的LBS固体培养基上分离培养,挑取目的菌落反复分离获得纯化菌株,利用生化鉴定方法进行种属鉴定。结果 45份样本共得到7株乳杆菌,其中植物乳杆菌5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结论 研究发现,分离到的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可能具有更强的耐受性与生物学活性。分离获得的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有待日后对其开展特性、耐受性及安全性等研究,以便对分离的菌株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用间接血凝试验,对不同的20个菌属群共277株细菌的肠道杆菌共同抗原(ECA)进行检测.检测的186株肠杆菌科细菌中,除2株大肠杆菌为ECA阴性外,全部为ECA阳性(阳性率达98.9%);非肠杆菌科细菌中,15株类志贺邻单胞菌全部为ECA阳性(阳性率为100%);气单胞菌属28株,1株为ECA阳性,其余27株为ECA阴性(阳性率为3.5%);弧菌属和其它各种细菌共48株,全部为ECA阴性(阳性率为0)。实验结果证实ECA几乎存在于所有肠杆菌科的细菌内,而非肠杆菌科细菌(除邻单胞菌属外)一般不产生这  相似文献   

7.
元素分析法分类大豆根瘤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动元素分析仪,测定细胞成分N、C含量,以N/C比值,将大豆根瘤菌分为三个不同的类群。笫一群为快生型大豆根瘤菌,N含量为2.74—4.33%,C含量为50.82—52.73%,N/C比值<10;第二群为慢生型大豆根瘤菌,N含量为5.52—9.00%,C含量为45.14—50.32%,N/C比值为11.43—20.94;第三群为超慢生型大豆根瘤菌,N含量为10.45—11.53%,C含量为42.56—45.31%,N/C比值为24.16—25.44。分析结果表明,本技术为大豆根瘤菌的分类,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健康仔猪肠道乳杆菌黑龙江地方株的鉴定与种属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从健康仔猪肠道中分离筛选用于研制微生态制剂的乳酸杆菌菌株,选择黑龙江省大庆、哈尔滨及宝泉岭地区部分猪场,采集12-60日龄健康仔猪肠道粪样64份。选用MRS乳酸杆菌专用培养基分离培养乳酸杆菌,通过分离株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筛选出革兰阳性,厌氧,无芽胞杆菌48株。再通过生化试验鉴定和PCR种属分析,确定18株为乳酸杆菌。其中,罗伊乳杆菌7株,嗜酸乳杆菌5株,约氏乳杆菌2株,短乳杆菌1株,干酪乳杆菌假植物亚种1株,植物乳杆菌1株,詹氏乳杆菌1株。  相似文献   

9.
对美洲大蠊肠道内生微杆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其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并从基因水平分析微杆菌产生卤化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美洲大蠊肠道内生微杆菌进行分离和纯化,革兰氏染色后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利用16S rDNA PCR、BLAST同源性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部分抗生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筛选。在此基础上,以8株常见致病菌为指示菌,利用牛津杯法对分离菌株的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分离得到的8株微杆菌其菌落颜色呈淡黄色或白色;16S rDNA基因测序和BLAST比对结果表明,该8株微杆菌与已知微杆菌同源性均达到98%以上,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8株微杆菌与土壤、海洋来源的微杆菌同源性较高。部分抗生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筛选结果表明8株微杆菌中有6株至少对FADH2-依赖性卤化酶、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及Ⅰ型聚酮合酶(PKSI)3种基因中的2种呈阳性表达。抑菌实验显示,8株微杆菌中有6株微杆菌对受试真菌和细菌的生长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表明美洲大蠊肠道存在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微杆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鉴别新生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方法。方法:采集10名健康新生儿粪便样品稀释涂布于添加了氯化锂(LiCl)和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X-Gal)的MRS培养基上,厌氧培养后挑单菌落经革兰氏染色、API50CH碳水化合物鉴定试剂条反应和有机酸代谢产物测定鉴定出双歧杆菌种类。结果:改良MRS培养基上的蓝色菌落经鉴定为双歧杆菌,白色菌落鉴定为乳酸菌,10份样品中有9份检出双歧杆菌。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快速鉴定新生儿粪便中的双歧杆菌。  相似文献   

11.
人和动物的肠道正常微生态体系对于维持机体的健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肠道中的优势厌氧菌—— 拟杆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从其基因组角度揭示它对宿主益生作用的根源, 为进一步认识动物与其共生菌的互惠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也为动物肠道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成都动物园大熊猫曾出现类似出血性肠炎的疾病,并有死亡。为搞清病原,作者于1988年11月,对9只大熊猫的粪便作了初步检查。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标本共9份,系采自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的粪便。分别划线接种于S—S平板和伊红美蓝琼脂平板培养基,置37℃孵箱24小时后,观察结果并挑选各种类型的菌落,分别涂片作革兰氏染色,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结果从9份标本中共分离出肠道杆菌31株,其中大肠杆菌20株占65%;变形杆菌4株占13%;枸椽酸杆菌1株占3%;肠杆菌2株占6%;克雷伯氏菌2株占6%;革兰氏阴性杆菌(未鉴定出的)2株占6%…  相似文献   

13.
拟杆菌与肠道微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和动物的肠道正常微生态体系对于维持机体的健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肠道中的优势厌氧菌--拟杆菌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从其基因组角度揭示它对宿主益生作用的根源,为进一步认识动物与其共生菌的互惠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动物肠道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儿童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1例2~5岁中国儿童的肠道菌群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计数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此年龄段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分布及其中关键益生菌的种群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实验表明,儿童肠道厌氧菌的数量高达109CFUg(湿重),其肠道菌群的定植抗力(平均BE=2.38)较强;不同的个体之间所能检测到的关键益生菌的种类有所不同,一般能检测到其中的1~4种双歧杆菌和1~5种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和假小链双歧杆菌的平均数量多达107CFUg(湿重),检出率分别为90.48%和85.71%,为儿童肠道内双歧杆菌的优势菌种;L.mucosae和发酵乳杆菌的数量较多,平均为3.68log10CFUg(湿重)和3.97log10CFUg(湿重),检出率分别为71.43%和52.38%,为稳定定植于儿童肠道内的优势乳杆菌;不同种类的益生菌在不同样本之间的数量组成均存在有很大差异,双歧杆菌的样本差异为1.86~3.85,乳杆菌的为2.43~4.07。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进一步开发动物微生态资源.方法 用生理生化表型及16SrRNA同源性分析,鉴定从昆明犬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的7株乳杆菌,分别命名为LD1、LD2、LD3、LD4、LD5、LD6和LD7.结果 LD1、LD2、LD4为路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LD3、LD5、LD6、LD7为鼠乳杆菌(Lactobacillus murinus).结论 该研究为犬用微生态制剂及益生菌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4例出生时间为17~120h婴儿的肠道双歧杆菌种群多样性进行分析。肠道中剖腹产婴儿在出生17h后,双歧杆菌就已定植;另外,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群有短双歧杆(Bifidobacterium breve)和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分别占双歧杆菌种群的65%和3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自制的小鼠灌肠器灌肠效果,并探讨双歧杆菌定植的优化方式,更好地建立双歧杆菌在结肠的定植模型。方法选用SPF级C57BL小鼠40只,每组1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常规灌胃组,市售灌肠组,自制灌肠组。从市面不同的材料中筛选小鼠灌肠管,并设计小鼠专用灌肠器。记录不同灌注方式时隐血试验等一般指标检测。RT-PCR检测4组脾脏TLR2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观察颈动脉血管HGF蛋白水平。体外模拟不同pH值检测双歧杆菌定植HT-29细胞的粘附水平。结果自制的灌肠器在小鼠灌肠操作过程中明显优于市售灌肠器;自制灌肠组隐血试验明显低于市售灌肠组(P〈0.01);RT-PCR结果显示,自制灌肠组效果最强,市售灌肠组次之,常规灌胃组一般,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HGF的免疫组化显示,自制灌肠组表达最强;粘附试验显示双歧杆菌在pH 7.0环境中粘附能力优于pH 4.5。结论双歧杆菌在结肠定植采用灌肠方式优于灌胃方式;自制灌肠器优于市售灌肠器;优化灌肠液,采用自制的灌肠器灌肠同时优化灌肠操作,能够在小鼠结肠建立较好的双歧杆菌定植模型。  相似文献   

18.
<正> McCoy于1910年发现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土拉尔地区(Tulare country)在击青和自毙的松鼠中有一种类似鼠疫损害的病症。McCoy和Chapin把引起这种病的细菌命名为上拉杆菌。 Francis(1919)在乌塔( Utah)地区调查野兔热病时发现一个被鹿蝇叮咬颈部而受感染的牧场工人的血液可使豚鼠引起鼠疫状疾病。随后,Francis陆续报导自美州长耳大野兔分离到土拉杆菌,本病由鹿蝇和兔虱叮咬感染传播,并报导了细菌培养用的新培养基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根据Bergey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Francisella菌属包括两个种:F.tularensis和F.noviciba。 土拉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不运动、无芽胞或荚膜。琼脂培养基表面生长呈多型性,有球形、卵园形、杆状、豆粒状、哑钤状等  相似文献   

19.
乳杆菌是健康人体肠道的重要菌群之一,它与肠道微生态系统的调节和代谢、免疫的调控密切相关。大多数乳杆菌对人类健康有积极作用,其中一部分已被归为益生菌。一直以来,乳杆菌在人体中的存在状态和作用机制都是肠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总结了人体肠道乳杆菌在种类、数量和功能方面的最新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发现乳杆菌在人体肠道菌群中所占的数量比例相当小。虽然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在对宿主生理功能的影响和代谢过程的调节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该领域仍需研究的内容,为人们进一步探索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双歧杆菌是婴儿肠道中最丰富的微生物,对婴儿肠道微生物的成熟和稳定有显著影响,与婴儿健康紧密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婴儿肠道中最广泛存在的双歧杆菌有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母婴之间垂直传递可直接影响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各种属的早期定植和相对丰度变化,特别是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会显著影响婴儿肠道双歧杆菌。此外,胎龄和辅食等因素对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组成与多样性也有一定影响。本文对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的种属组成、相对丰度变化以及影响其多样性的因素进行了综述,为婴儿双歧杆菌群落的认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