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白化猕猴(Macaca mulatt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捕获一只雄性白化猕猴(Macaca mulatta)。遗传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白化性状是受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控制,即以异合型状态潜伏几个世代,直到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在同一个体里有两个对白化性状负责的基因同时存在时,才会显示白化性状,因此白化个体较少。在猴类中,白化现象的遗传基础,是否也是一个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对之负责,过去未见报导,我们开始进行了一点交配试验,它与三只正常雌性猕猴交配所产生的子代(2♂;1♀)都不是白化的,我们准备继续观察这些后代彼此交配及回交后所得出的结果,用来确定在猴类中白化现象的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3.
猕猴(Macaca mulatta)叫声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对海南岛南湾半岛野生猕猴的正常和受惊叫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成年母猴与幼体正常和受惊时的叫声是一种谐波结构,其叫声的变化表现为谐波频数上不同的幅值组台。成年母猴正常和受惊叫声的高幅谐波SHHA1,2 分别为300Hz、550Hz和300Hz、1.2KHz;幼年猴正常和受惊叫声的高幅谐波SHHA1,2,3. 分别为300Hz、1KHz、2KHz和350Hz、IKHz、3KHz。SHHA1是波形结构中周期波上叠加的低幅波动LAP在功率谱上的反映,而SHHA2,3,是与波行中高幅阵脉冲列HAPT相对应的,波形结构中周期波的平均周期T始终保持一致为20ms。 相似文献
4.
5.
猕猴在形态特征,生理机能和生化代谢等方面都与人类相似。因此猕猴在医学和生物学实验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关于我国猕猴正常血清蛋白各组份的数据国内尚未见报导。 本文应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对猕猴正常血清蛋白进行了分离分析,并与国外有关资料进行了比较。 实验用成年猕猴53只,由本所饲养场提供。从后肢静脉抽血分离血清。 相似文献
6.
由于猴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组织发生学与人类相同,在当前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消退中,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在已发表的14组有关猴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的报告(刘超然,1980)中,除Maruffo与Portman(1968)选用了松鼠猴(Squirrel monkey)、Armstrong等(1974)及Malinow等(1978)选用了Cynomolgus猴外,其他各组均在猕猴上进行。然而,有关猕猴血脂正常值的研究,国内外均只见某些单项报告、未见较全面的多项血脂正常值的报告。 相似文献
7.
自从Corner(1923)报告了猕猴的月经现象以后,一些作者对猕猴的繁殖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Zuckerman,1931;Hartman,1932;1949;Wag-enen,1954;Sade,1964;Valerio等,1968;Hafez,1971)。更兼近30年来猕猴是医学生物学和疫苗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灵长类动物。需要数量逐年增长,而自然界中的数量又逐年减少。因此,目前对保护和合理利用这种动物资源受到人们的普遍关切。羌囚、苏联、11本等国家建立了灵长类研究中心和大型养猴场,研究猿猴在驯养条件下的繁殖问题。国内的第一个大型猿猴养值场也就是现在的中114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养猴场,创建于1958年。这个养猴场创建初期,我们就在这里从事称猴的词养、繁殖和生长发育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9.
成年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肩关节变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项研究对成年太行山猕猴肩关节变量进行了测量和统计,作了异速生长分析,并对太行山猕猴(M.mulatta tcheliensis)、滇南猕猴(M.mulatta mulatta)、川西猕猴(M.mulatta lasiotis)、湘鄂猕猴(M.mulatta littoralis)肩关节变量进行了比较和聚类分析。与上述3个亚种相比,太行山猕猴较短的肩胛骨、较小的锁肱指数、较大的三角肌止点指数和较小的摆荡指数,表明太行山猕猴肩关节形态结构更适应于地面上的活动,说明其在地面上活动较多,在树上活动较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我们在猕猴正常血象和骨髓象研究中所累积的资料,并收集国内外有关猕猴正常血象和骨髓象资料作比较并加讨论,我们的结果与多数国内外资料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海南岛南湾半岛猕猴(Macaca mulatta)种群数量动态及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1981年以来,对海南岛南湾半岛猕猴进行了连续5年的调查研究。归纳1965年到1984年底的材料,该种群从100只发展到930只,其间种群的年均增长率为13%,种群增长率受着种群密度的制约,密度与增长率间存在着关系式y=-0.0003x~2+0.0857x+0.3534。该种群生长曲线可表示为指数函数式y=0.1253e~(0.1046x)或为Logistic曲线N=1850/1+e~(11.28-0.13x)。该半岛猕猴最大容纳量为1850只。各猴群的弹性核域受猴群密度和植被质量的影响,绘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图。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国和印度猕猴(Macaca mulatta)两个种群颅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云南中南部和印度的猕猴(Macaca mulatta)两个种群的颅骨形态以及等位基因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面宽、颅的形态大小和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也分别存在于印度种群(M.m.mulatta)与西藏亚种(M.m.vestita),川西亚种(M.m.lasiotis),泰国种群和越南种群之间。在20个血蛋白等位基因中,仅约8个是各亚种或种群共有的,代表共同的离征或祖征。因此,云南中南部标本既不是印度指名亚种,也不是泰国的siamica亚种,其亚种名应重新厘定。大陆型分布的猕猴区域性种群之间的遗传异质性大于同质性。上述差异可能是随机遗传漂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81—1986年对海南岛南湾猕猴群体的观察,报道了南湾猕猴群体大小、群体结构和种群结构动态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猕猴雌性图解生命表。 相似文献
20.
野生猕猴(Macaca mulatta)通讯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野生猕猴通讯行为的初步研究结果。分别观察成年雌性和幼年猴的鸣叫和表情行为。猕猴正常时的表情自然轻松,有时发出一些声音。在听觉上成年雌猴的叫声为“hè”,幼年猴叫声为“ēn”,其最大共振峰频率Fmax分别为900Hz和1000Hz。猴受惊时表情紧张,双目圆睁,微张口,两嘴角外拉。成年雌猴和幼猴分别发出“kè”和“giè”的叫声,其最大共振峰频率分别为550Hz和350Hz,与正常叫声相比,惊叫声的最大共振峰频率降低,各单叫声持续的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