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BA)患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黏蛋白5AC(MUC5AC)、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比较以及相关性分析,评估MUC5AC鉴别BA和COPD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来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BA稳定期患者(BA组)60例,同期COPD稳定期(COPD组)患者60例。诱导痰法采样并处理痰液,检测诱导痰MUC5AC、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Neu)、巨噬细胞(Mac)、嗜酸性粒细胞(Eos)、淋巴细胞(Lym)、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3(IL-13)和白介素17(IL-17)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对MUC5AC水平与Neu、Mac、Eos、Lym、VEGF、ICAM-1、IL-13、IL-17的关系进行分析。此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UC5AC、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鉴别诊断BA及COPD的效能。结果:COPD组诱导痰MUC5AC水平高于B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诱导痰Mac和Eos水平均低于BA组,COPD组诱导痰Neu水平高于B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诱导痰VEGF、ICAM-1、IL-13和IL-17水平均低于B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诱导痰MUC5AC与炎症细胞Mac、Eos和炎症因子VEGF、ICAM-1、IL-13和IL-17呈负相关(P<0.05),与炎症细胞Neu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诱导痰MUC5AC鉴别BA和COPD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炎症细胞Neu、Mac、Eos以及炎症因子VEGF、ICAM-1、IL-13、IL-17。结论:COPD患者诱导痰MUC5AC水平高于BA患者,MUC5AC与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有关,MUC5AC的检测有助于鉴别BA或COPD,其有望作为临床BA或COPD的监测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探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对BV2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初步推测其调控机制。外源PAF(2×10-5M)作用于BV2细胞24 h,36 h,48 h后,(1)CCK8实验检测空白对照组,Mock组和PAF处理组细胞活性;(2)ELISA实验测炎症因子TNFα、IL-6、Cxcl2、IL-1a的分泌;(3)Western Blot检测炎症介质COX-2蛋白水平;(4)对PAF处理24h的BV2细胞以及对应的Mock组细胞进行RNA测序得到转录组测序结果;(5)GO和KEGG富集分析后,运用String数据库配合Cytoscape软件找出炎症相关的Hub基因并挑选出以下基因(Ccl4、Ccl3、Ccl7、IL-1a、Cxcl2、IL1f9、IL34、COX-2、Serpinb1a)进行qPCR验证。实验结果表明,PAF作用时间为24 h,36 h,48 h后,相比对照组:(1)BV2细胞活性降低;(2)上清液中的炎症因子TNFα,IL-6,IL-1a,Cxcl2分泌增加;(3)炎症介质COX-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TB)和尿酸(UA)与炎症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确诊为UC的患者90例(UC组)和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人员9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UC组按Truelove-Witts病情程度分级标准和Mayo评分分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研究对象STB和U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STB和UA水平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的关系。结果:STB在UC组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UC重度患者STB水平低于轻度、中度患者(P<0.05),STB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增加而降低(P<0.05);血清UA、TNF-α、IL-1β和IL-6在UC组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增加而升高(P<0.05);STB水平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UA水平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Mayo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STB和UA在UC患者中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UC的炎性反应过程,二者均与病情有关,可以用来辅助评估UC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与炎症因子和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MHD患者为MHD组,根据是否合并血栓形成分为血栓形成组41例和无血栓形成组84例,另选取我院同期85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risin、MBL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MHD患者血清Irisin、MBL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AVF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risin、MBL对MHD患者AVF血栓形成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HD组血清Irisin水平降低,MBL、IL-1β、IL-6、TNF-α水平升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HD患者血清Irisin与IL-1β、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MBL与IL-1β、IL-6、TNF-α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血清IL-18、IL-1β及NLRP3炎症小体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5月到2022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人口学资料、一般查体资料及心脏彩超等结果。检测血清IL-18、IL-1β、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表达水平。采用每克粪便湿质量中菌落形成单位对数值(1gCFU/g),给予活菌计数,肠道定植抗力指标则用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B/E值)表示。结果:(1)实验组IL-18、IL-1β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实验组NLRP3、Caspase-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3)实验组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目和B/E值较对照组低,肠球菌、肠杆菌数目较对照组高(P<0.05);(4)两组的Chao1指数无差异;病例组Shannon指数较对照组低,Simpson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5)Pearson分析显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B/E值与IL-18、IL-1β及NLRP3炎症小体表达正相关。结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存在血清IL-18、IL-1β及NLRP3炎症小体表达明显升高及肠道菌群失调,且IL-18、IL-1β及NLRP3炎症小体与肠道菌群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趋化素(CHEM)、网膜素-1(Omentin-1)与银屑病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37例银屑病患者,其中40例轻度、58例中度、39例重度,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n=59)、非MS组(n=78)。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2、IL-23、CHEM、Omentin-1水平。Pearson/Spearman系数分析银屑病患者血清CHEM、Omentin-1水平与炎症因子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银屑病合并MS影响因素。结果: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重度组血清CHEM、IL-17、IL-22、IL-23水平升高,Omentin-1水平降低(P<0.05);与轻、中度组比较,重度组血清CHEM、IL-17、IL-22、IL-23水平升高,Omentin-1水平降低(P<0.05)。银屑病患者血清CHEM水平与IL-17、IL-22、IL-23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rs=0.370、0.471、0.500、0.624,P均<0.05);Omentin-1水平与IL-17、IL-22、IL-23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rs=-0.392、-0.423、-0.475、-0.533,P均<0.05)。与非MS组比较,MS组血清IL-17、IL-22、IL-23、CHEM水平升高,Omentin-1水平降低(P<0.05)。CHEM(OR=1.098,95%CI:1.027~1.174,P=0.006)、Omentin-1(OR=0.775,95%CI:0.674~0.891,P=0.001)为银屑病合并MS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CHEM、Omentin-1水平变化与银屑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炎症反应相关,为银屑病合并MS影响因素,可能作为银屑病合并MS早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富氢盐水是否可以减轻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8~12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富氢盐水和生理盐水7 d后,背部给予5%的咪喹莫特乳膏(imiquimod cream,IMQ)的同时,继续给予富氢盐水或者生理盐水腹腔注射7 d。采用改良的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对银屑病模型小鼠的疾病临床参数进行独立评分。皮肤组织切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并利用Baker进行评分。应用ELISA试剂盒以及定量RT-PCR检测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通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试剂盒以及对氧磷酶-1(paraoxonase-1,PON-1)活性进行血浆氧化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和富氢盐水组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模型临床和组织学改变均符合银屑病的表现,同时富氢盐水组的这些表现较生理盐水组均明显减轻(P<0.05);与生理盐水组小鼠相比,富氢盐水组小鼠的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 IL-1)、IL-6、IL-17A水平以及血浆中IL-1、IL-6、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富氢盐水组小鼠的组织中IL-1、IL-6、IL-17 mRNA水平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富氢盐水组MDA水平低于生理盐水组,而PON-1活性高于生理盐水组。研究结果表明,在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中,富氢盐水可以减轻小鼠银屑病的病理表现,可能与平衡机体氧化还原环境、降低炎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美洛昔康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脑内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抑制炎症作用的机制。方法:Aβ1-40海马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核因子κBp65(NF-κBp65)和星形胶质细胞(A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Western-blot法测定大鼠皮层组织GFAP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皮层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美洛昔康能抑制AD大鼠海马NF-κBp65和GFAP的表达;降低大鼠皮层TNF-α的含量;抑制AD大鼠海马IL-1βmRNA的表达。结论:美洛昔康通过减少AD模型大鼠海马、皮层组织GFAP表达,抑制AS的增生,降低NF-κBp65的活性,减少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水平,减轻脑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绿茶多酚对小鼠皮肤伤口愈合时白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是绿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炎症和杀菌等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通过组织学、ELISA和RT—PCR技术研究了EGCG对皮肤伤口愈合期间损伤部位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基因表达及IL-1β分泌水平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EGCG(50mg/L)处理72h后损伤部位的IL-1β基因表达受到抑制、IL—1β含量下降,而早期(24h内)EGCG(50mg/L)处理对IL-1β基因表达以及IL-1β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哮喘是一种由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 cell)调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Th1/Th2的失衡一直被认为是变应性哮喘的发病机制,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IL-5以及IL-13在变应性哮喘特异性症状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IL-17参与变应性哮喘的发展过程,IL-23在Th17细胞维持生存和功能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抗原诱导的气道炎症反应。该文对目前IL-23/Th17轴在变应性气道炎症反应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自噬作为真核生物细胞遭遇各种应激压力时发生的一种基本应答方式,参与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使细胞在各种应激条件下维持一种动态平衡状态。NOD样受体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OD-like recepto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是生物体内防御病原微生物的固有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NLRP3炎症小体通过激活胱天蛋白酶-1(caspase-1),从而促进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等促炎细胞因子的成熟和分泌,继而介导炎症的发生。众多研究表明,自噬能够负向或正向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同时,NLRP3炎症小体也会逆向影响自噬的作用。本文对自噬包括选择性自噬与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相互作用,以及通过激活自噬抑制NLRP3炎症小体,从而在炎症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豚鼠肺组织中蛋白酪氨酸激酶(PTK)JAK1和白介素-4(IL-4)的表达及染料木黄酮的作用。方法:39只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哮喘组(A组)和染料木黄酮干预组(G组),以卵蛋白致敏法复制哮喘模型,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IL-4浓度,Westernblot检测PTK-JAK1的表达。结果:肺组织中IL-4浓度与A组高于C组和G组;PTK-JAK1的表达A组高于C组和G组;PTK-JAK1的表达与IL-4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PTK-JAK1调控IL-4的表达而参与哮喘的炎症反应,染料木黄酮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敏  郭婧  汪洌 《生命科学》2013,(10):1015-102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诱导蛋白-1(MCPIP1)是最近发现的一类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CCCH型锌指家族分子。MCPIP1可被LPS、IL-1β或MCP-1等多种炎性因子刺激表达,可通过下调炎症因子(如IL-6、IL-12p40等)表达,从而负向调控炎症过程。MCPIP1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作为RNA酶调节某些炎性因子mRNA或pre-miRNA的降解。此外,MCPIP1也可作为去泛素化酶靶向TNF受体相关蛋白(TRAFs)成员,从而负向调控JNK和NF-κB信号活化。将从MCPIP1分子的发现、基因和蛋白质结构、生物学功能、表达调控以及临床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观察感染猪蛔虫后,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肺泡灌洗液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从而了解蛔虫感染对肺脏的侵害过程。方法:温箱孵育猪蛔虫受精卵至含蚴卵,用灌胃法感染小鼠,分别在感染后第0、7、14、45天处死小鼠,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中IL-4、IFN-γ、IL-10和TGF-β1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感染14天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最为严重: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严重者支气管狭窄,肺泡塌陷;感染45天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比前者显著减轻。BALF中IL-4含量在感染7天、14天后分别为(169.20±34.61pg/m1),(381.33±57.39pg/m1),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38.03±6.09pg/m1);在感染45天后降低(98.49±25.33pg/m1),但仍高于未感染组。IL-10水平在感染后降低;但感染45天组,IL-10水平却有所增高(179.78±21.33pg/m1),并高于感染前。IFN-γ、TGF-β1,含量在感染后也有明显降低。结论:猪蛔虫感染初期,小鼠肺部损伤严重,小鼠BALF中促炎症细胞因子占主导地位;但在感染后期,BALF中促炎症细胞因子含量降低,炎症抑制因子IL-10有所增高,炎症缓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HTS),生理盐水组(NS),NaHS处理组(NaHS),采用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Sham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但不放血和复苏,HTS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放血后给予Ringer's液复苏,NS组放血后在Ringer's液复苏前腹腔注射与NaHS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NaHS组在复苏前给与NaHS28μmol/kg(生理盐水稀释至0.5ml)腹腔注射。持续监测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律(HR),并通过测定血浆中TNF-α、IL-1β、IL-6和IL-10浓度的变化,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①与HTS组及NS组比较,NaHS组复苏后MAP明显改善(P〈0.05)。②与HTS组及NS组比较,复苏后1小时NaHS组血浆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而IL-10浓度四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可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平均动脉压及抑制复苏后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内毒素诱导的人单核/巨噬细胞中多种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单核/巨噬细胞,以100ng/ml内毒素作为刺激因子,应用人炎症因子抗体芯片检测1mg/ml黄芪多糖处理后人单核/巨噬细胞中IL-1β、IL-6、IL-8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等多种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黄芪多糖可显著抑制内毒素诱导单核细胞分泌IL-1β和IL-6的活性,同时,促进TIMP-2蛋白表达。结论:黄芪多糖对内毒素诱导的人单核/巨噬细胞多种炎症因子表达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p)是导致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主要病原体。在胃炎形成过程中,细胞因子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但对其机制的认识并不详尽。已有研究显示,在Hp感染的动物胃黏膜中,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升高。先前的研究表明,Hp阳性胃炎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RNA干扰血管生成素样蛋白7 (Angptl7)基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人VSMC,分为常规F12K培养基培养(对照)和1 μg/mL AngII培养24 h。VSMC用AngⅡ(1 μg/mL)处理24 h后,采用siRNA-Angptl7和阴性对照siRNA-NC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下转染VSMC。RT-qPCR检测mRNA表达水平;Griess反应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相关蛋白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SMC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和IL-6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与对照比较,1 μg/mL AngⅡ处理可促进VSMC中Angptl7 mRNA (0.97±0.06比3.05±0.21)和蛋白表达(1.01±0.12比1.61±0.14),亦可促进VSMC中IL-1β[(45.21±8.10)比(126.17±11.77) pg/mL]、IL-6[(50.50±7.51)比(108.50±9.51)pg/mL]和TNF-α的表达[(60.77±9.58)比(185.67±17.3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与对照和转染siRNA-NC相比,转染siRNA-Angptl7下调Angptl7蛋白表达(0.99±0.12,0.98±0.12比0.44±0.14,P < 0.01)。与AngⅡ干预组相比,siRNA-Angptl7降低AngⅡ介导的VSMC炎症反应相关蛋白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核因子κB (NF-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 (COX-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F-κB、iNOS和COX-2表达及NO含量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与siRNA-NC相比,siRNA-Angptl7组AngⅡ诱导的VSMC炎症反应相关蛋白TNF-α (0.99±0.13比0.51±0.12)、IL-6 (1.00±0.12比0.38±0.05)和IL-1β的表达(0.99±0.14比0.48±0.11),NF-κB (1.00±0.10比0.42±0.08)、iNOS (1.02±0.12比0.42±0.10)和COX-2表达(1.00±0.11比0.52±0.12)均降低,NO含量[(54.78±2.76)比(18.08±3.61)μmol/L]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 结论AngⅡ可通过Angptl7促进VSMC炎症反应,下调Angptl7蛋白表达可以抑制VSMC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iNOS-COX-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究Cullin1(CUL1)基因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存活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体通路的影响。方法:(1)将SH-SY5Y细胞分为NC组、NC-sh组、CUL1-sh组、NC-OE组和CUL1-OE组。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试剂对细胞转染相应的慢病毒。(2)将SH-SY5Y细胞分为Control组、MPP+组和MPP++CUL1-OE组。MPP+组和MPP++CUL1-OE组细胞使用1 mmol/L的MPP+处理48 h,Control组细胞正常培养。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和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qRT-PCR检测CUL1的m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UL1、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leaved 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蛋白水平。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和IL-18水平。结果:(1)与NC组和NC-sh组比较,CUL1-sh组CUL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相对细胞活力降低,Annexin V-FITC/PI阳性率和TUNEL阳性率升高,NLRP3、ASC、cleaved caspase-1、IL-1β和IL-18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和IL-18水平升高(P<0.05)。与NC组和NC-OE组比较,CUL1-OE组CUL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相对细胞活力升高,Annexin V-FITC/PI阳性率和TUNEL阳性率降低,NLRP3、ASC、cleaved caspase-1、IL-1β和IL-18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和IL-18水平降低(P<0.05)。(2)与Control组比较,MPP+组CUL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相对细胞活力降低,Annexin V-FITC/PI阳性率和TUNEL阳性率升高,NLRP3、ASC、cleaved caspase-1、IL-1β和IL-18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和IL-18水平升高(P<0.05)。与MPP+组比较,MPP++CUL1-OE组CUL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相对细胞活力升高,Annexin V-FITC/PI阳性率和TUNEL阳性率降低,NLRP3、ASC、cleaved caspase-1、IL-1β和IL-18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和IL-18水平降低(P<0.05)。结论:CUL1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体激活促进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