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将培养皿洗干净,倒入一些清水(经过晾晒的自来水或采涡虫带回的河水),把涡虫放入培养皿中,向清水中投入少许薄荷脑(不能触动涡虫),经一小时左右,涡虫的咽便从口中伸出。可用放大镜观察。 2.在洗净的培养皿中,倒入一些清水,将涡虫放入,再把晒干的蝗虫撕成细块(也可将活蚯蚓剪成小块),投入培养皿的清水中,涡虫很快向食物爬去,并用身体腹面紧贴在食物上,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咽从口中伸出,将食物吸住。用第一种方法观察效果好。涡虫处于麻醉状态,咽伸出后不缩回,可用镊子翻动仔细观察。但经麻醉的涡虫,只有少数可以继续饲养,  相似文献   

2.
在解剖蚯蚓的实验中,对循环系统的观察过去多采用浸制标本进行。由于标本浸泡过久,组织结构变形,血管壁皱缩,血液凝固呈紫黑色,因而部分血管不易看清,特别是神经下血管往往更难以辨认。我们在教育实习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曾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了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现介绍如下。材料的采集与处理实验前将活蚯蚓放入一个盛土的容器内培养2—3天。实验时,将培养过的蚯蚓放在5%的甲醛溶液中处理3—5分钟,使之麻醉,然后用清水洗净,置于蜡盘上进行解剖。由于处理时间较短,其内部构造还保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实验用蚯蚓的培养方法于实验前10~20天选择个体较大、去净泥土的蚯蚓若干条放入木桶或盆内,再将碎牛皮纸作饵料投入,润湿,置于光亮、通风处培养。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蚯蚓比用泥上培养的具有如下优点:体色纯净,内部器官清晰可见,极便于观察;由于蚯蚓...  相似文献   

4.
这一节课是在初二动物学中,学习了蠕形动物,蚯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两节课后,紧接着进行的。目的在使学生巩固蚯蚓的形态构造的知识,并在这一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动物体的构造是和它的生活条件统一的,从而体现蠕形动物的构造比腔肠动物既复杂,又高等;并为以后讲节肢动物的进化作好准备。课前准备好活蚯蚓十几条,清水一杯,玻片六张,预先浸在清水内,用酒精或高粱酒慢慢麻醉,全麻醉的蚯蚓6—7条,解剖刀、剪或剃胡刀片,麻醉后用10%蟻醛固定的大蚯蚓标本6个,放大镜6个,分学生为6个组。  相似文献   

5.
将活环毛蚓用清水冲洗后放在蜡盘中,使蚯蚓暗色的背面向上。背孔位于背中央节与节之间,约自12—13节间起,直到身体的后端都有背孔,平时背孔紧闭不易见到。实验时,用滴管吸取少量酒精,滴于蚯蚓的背面,由于强烈的刺激,引起背孔开  相似文献   

6.
常见的粪肥中的爱胜属(Eisenia)或花园里的异唇属(Allolobophora)蚯蚓,都是适用于动物行为实验的蚯蚓种。 1.蚯蚓习惯化行为的实验习惯化是学习的一种简单形式。习惯化形成后,动物对再现的特定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以至最后完全不起反应。但习惯化和肌肉疲劳或感觉适应不同,尽管肌肉疲劳或感觉适应也能引起反应的降低或完全停止。实验的准备。在两个培养皿中各放入一条蚯蚓,盖上盖,一条作为试验,另一条作为对照观察。将蚯蚓放入培养皿以前,一定要保持其  相似文献   

7.
取刚死亡或用 50℃温水处死的河蚌放入内装清水的罐头瓶内 ,将盖扣紧。待河蚌的软体与外壳剥离时 ,弃掉外壳 ,将软体继续浸入清水中。当发现浸水浑浊时 ,要及时更换清水。一般在夏季天热时 ,每天换水 2~ 3次 ,若天凉室温低时 ,每天换水 1次即可。随着换水次数的增多 ,浸水的浑浊程序越轻 ,河蚌的软体组织越软化 ,颜色也越来越乳白透明。大约 1星期后 ,标本的浸水就不再浑浊 ,这就算浸泡好了。这时取出标本 ,用清水洗净 ,放入 5%的甲醛溶液中 ,密封瓶口 ,即可长期保存供教学使用。由于标本没有外壳的掩盖遮挡 ,所以河蚌整体的主要内部构造均…  相似文献   

8.
用聚乙烯醇不仅可以封藏较大的生物标本(参见本刊1983年第四期第54页聚乙烯醇膜藏叶脉标本一文),经过实验,还可用来封藏显微玻片标本,效果十分理想,特别是含水的标本。采集水绵投入FAA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取出浸入50%酒精中(一段时间),移入清水中2—3小时,浸渍洗除固定液,在这期间要注意换清水,如果是流水清洗1小时即可。把水绵放入滴有品红染液的表面皿中染色10分钟,经镜检认为满意便可用清水洗去浮色。  相似文献   

9.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蚯蚓运动实验时,往往发现蛆蚓在玻璃板上不但能正常运动,而且运动得比在粗纸上还快。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实验中所用的普通玻璃板板面的光滑度不够。蚯蚓在这样的玻璃板上运动时,其刚毛仍然能固定和支撑身体,又由于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主要是摩擦力)比在粗纸上所受到的阻力要小,所以蚯蚓在玻璃板上的运动要比在粗纸上快。为了解决普通玻璃板板面光滑度不够的问题。为此对实验特作如下改进;实验观察时,先用清水将粗纸和玻璃板弄湿。使粗纸湿透、玻璃板板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然后再将蚯蚓分…  相似文献   

10.
以前,我按照课本中的方法进行实验,成功率极低,核内物质都被染成深紫色,不能区分。经过多次试验,认为适当降低染色剂浓度即可解决。方法是把解离好的根尖用清水漂洗3分钟(课本中10分钟),然后放入  相似文献   

11.
在作“光合作用”实验时,遇到阴雨天,或者上午第一、二节课,由于光照不足不易成功。可用以下方法准备备用材料:在实验的前几天,选择光照较好的天气,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把天竺葵叶子在阳光下照射好后,摘下这些叶子,放在大烧杯里,倒上开水烫一会,把细胞烫死,使已制造的淀粉不再消耗。然后取出叶子放入清水中或将叶子晾干保存。作实验时,如果是清水保存的可直接拿来用,如果是晾干的叶子事先用清水泡  相似文献   

12.
蟹类的干制标本保存时间长、轻便、无臭、色泽鲜美、形态逼真。有助于生物学的直观教学,也可作为家庭、办公等处的珍贵装饰品。为此掌握蟹类干制标本的制法是很有必要的。具体制法如下:1)选材:选择完整的活的体型大的蟹。2)麻醉:把蟹放入盛有适量清水的盘中,滴入1至2滴乙醚,静置5min即可。3)取肉:用解剖刀把已麻醉的蟹的头胸甲完整取出,用剪刀把体内的肉剪掉取出,再用铁丝制成的小钩在蟹附肢关节处插入把附肢内的肉钩出来,若无法钩出的用钩捣碎它。将上述处理的蟹放入清水中浸制10~12h,然后用吸气球或注射器将…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学渗透作用实验中,以动物膀胱为半透膜。其实鱼鳔也可以用来作半透膜。取鱼鳔内层薄而透明的膜,小头剪成圆孔,装入30%蔗糖溶液,插入细玻璃管用细线扎紧,放入清水中,1—2小时将有明显的实验结  相似文献   

14.
对"观察蚯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索和改进:将显微镜擦镜纸三折后平铺于大试管内壁,形成光滑和粗糙的对照条件,试管底部加1~2 mL清水创设缺氧的环境,促使蚯蚓向上运动。此改进实验操作方法简单,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5.
先将蟾蜍的皮剥去,再将骨骼上附着的肌肉初步拿掉(不必细作),后将蟾蜍放入烧杯内用开水约煮一刻钟取出。这时可用镊子仔细的将肌肉除去(因为煮后肌肉疏松很容易取掉),即可放入调配好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1毫升,水100毫升)里,约浸两小时取出,即用清水洗干净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是碱性的,若不洗干净则漂白  相似文献   

16.
取两个广口罐头瓶,甲瓶内盛NaOH水溶液,再将盛有清水、插有带叶的植物枝条的小瓶放入瓶中(注意勿使NaOH溶液进入小瓶),然后用另一个广口瓶倒扣在甲瓶瓶口上,瓶口接头处用多层胶布封严。乙瓶的装置与甲瓶同,只是将瓶内的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物学》教材第 2册在讲述食物的化学性消化这部分内容时 ,由于学生没有学过化学 ,所以对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采用实验法解释这一过程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制备人造胃液取 10片胃蛋白酶片 ,放入烧杯中 ,用清水溶去药片外面的糖衣 ,然后取出药片 ,放入研钵中研碎 (加少量的水 ) ,加 10 0 m L蒸馏水充分混合 ,并过滤。然后再加 10 0 m L蒸馏水和 2 0 m L3%的盐酸配制成人造胃液备用。2 实验过程  课前教师取两块形状 ,大小相同的瘦肉条 ,一条浸入盛有清水的大试管甲内 ,另一条浸入盛有人造…  相似文献   

18.
多立安  张玥含  赵树兰 《生态学报》2008,28(10):4765-4770
通过在添加蚯蚓的生活垃圾堆肥基质上培植黑麦草、高羊茅和早熟禾,测定了草坪植物生物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研究了蚯蚓活动对3种草坪植物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活动使黑麦草、高羊茅的地上牛物量分别增加了3.53倍和12.17倍,地下生物量分别增加127.45%和148.94%,而早熟禾地上生物量减少42.37%。放入蚯蚓后,黑麦草和高羊茅的MDA含量分别减少了51.30%和87.52%,早熟禾增加了16.74倍。黑麦草、高羊茅和早熟禾的SOD和POD活性在放入蚯蚓后,分别有所下降,SOD活性分别下降了64.93%,13.38%和83.56%,POD活性分别下降41.15%,54.41%和34.09%。黑麦草CAT活性提高了5.61%,而高羊茅和早熟禾分别下降11.73%和33.23%。可见,生活垃圾堆肥草坪中蚯蚓活动对植物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的影响因植物种类而异。  相似文献   

19.
制作绿色标本,首先需要配制浸液。配制的方法是用冰醋酸加清水配成10—15%的稀溶液,盛于玻璃容器中,然后加入粉末的醋酸铜Cu_2(CH COO_3),逐渐加入,随时用玻璃棒搅动,使成饱和溶液。在浸渍以前,应先将所要浸制的新鲜绿色植物加以洗净,放入细长的量筒中或其他细长的玻璃容器中,然后注入上述的醋酸铜溶液至淹没  相似文献   

20.
O型口蹄疫(FMD)乳鼠毒注射到蚯蚓(pheretima sp.)体内后,间隔一定时间取蚯蚓制备组织匀浆浓,接种于BHK_(21)细胞管,盲传4代,再用O型FMDV反向间接血凝检测细胞培养液中带毒情况。注射病毒后的第8天仍可在蚯蚓体内检测到FMDV,但第14天以后则未查出。用此病毒洒在蚯蚓生活的土壤中,检测蚯蚓体内FMDV的结果亦同。本实验还间接地表明,O型FMDV不能在蚯蚓体内复制、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