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飞机喷洒有机磷超低容量制剂防治蝗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1975—1980年在新疆巴里坤草原等地区进行的笼内药剂品种筛选试验、地面和飞机超低容量喷雾治蝗试验。结果表明:马拉松、马拉松与敌敌畏混剂、乐果、稻丰散和乙基稻丰散5种飞机超低容量制剂均可取代六六六粉剂防治各种蝗虫。每亩喷洒量为100—150克;每亩有效药量:马拉松、马拉松与敌敌畏混剂为25—45克;乐果为20—30克;稻丰散和乙基稻丰散为25—40克,蝗虫死亡率在90%以上。 使用飞机超低容量制剂治蝗具有防效好,功效高,成本低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目前已在新疆、内蒙、青海和辽宁等省(自治区)大面积应用。累计防治面积达一千一百万亩,深受牧区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2.
蝗虫是世界性大害虫,危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为确保粮食作物安全,充分运用微生物技术治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最佳选择。微生物以及植保研究人员认为研发生物防治蝗虫制剂大有可为。如绿僵菌(Memrrhizium sp.)治蝗制剂在许多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等已实现商品化,进行大量生产和应用。在澳大利亚,每年防治蝗虫近25000公顷,治蝗效力达到90%~95%。实践证明,“以菌治虫”有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蝗虫是我国危险性的大害虫,不仅在沿海的河北、江苏、山东等省,连年猖獗为害;新疆也是常常闹蝗灾的地区,并由于在新疆为害的蝗虫不只是飞蝗,还有红胫戟纹蝗、西伯利亚蝗及意大利蝗等多种,再加上新疆地面辽阔,蝗虫发生的中心都是分布在交通困难和生活条件极度恶劣的地区,这对于治蝗工作增加极大困难。解放后第一年全国十多个省市都发生蝗虫猖獗为害,当时,我们对这样大规模的治蝗工  相似文献   

4.
侦查残蝗和蝗卵是作好治蝗准备工作的重要项目,在作好查残蝗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查卵工作。杏卵工作完成後,根据查卵结果,制订蝗虫防治计划;然後按照计划准备治蝗经费、物资及一切必要措施。这样才能作到掌握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主要蝗虫及其食料植物的无机化学成分的特征进行了讨论。所用蝗虫及有关植物均采自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及其邻近地区。这些蝗虫包括:短星翅蝗、宽翅曲背蝗、宽须蚁蝗、毛足棒角蝗、狭翅雏蝗、小翅雏蝗、红翅皱膝蝗、鼓翅皱膝蝗。比较并讨论了其无机化学成分的差异及含量关系的特征(表1、2)。对上述蝗虫及其食料植物间无机化学成分的差异做了图解(图1—8)。  相似文献   

6.
蝗虫微孢子虫及其在蝗害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扼要阐述了蝗虫微孢子虫的生活史、形态特征及其防治蝗虫的原理和方法。指出,用蝗虫微孢子虫治蝗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蝗虫微孢子虫及其在蝗害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龙 《生物学通报》1999,34(2):11-12
扼要阐述了蝗虫微孢子虫的生活史,形态特征及其防治蝗虫的原理和方法。指出用蝗虫微孢子虫治蝗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青蛙对蝗虫的捕食作用,1963年我们在国营南阳湖农场和济宁市南阳湖公社蝗区进行了调查实验与观察。 一、青蛙捕食蝗虫实验 在野外环境一致的草地上,罩一长80厘米,宽60厘米,高30厘米的纱笼,放入一头青蛙和一定数量同龄期的飞蝗,定时观察其捕食的状况和数量,并每隔24小时解剖青蛙观察捕食蝗虫数量,共实验观察9次结果如表1。 从表1看出。 1.青蛙体型愈大捕食蝗虫数量愈多;蝗虫龄期愈  相似文献   

9.
我们可以用蝗虫的遗传多样性的变化来检测蝗虫种群的动态变化情况,这有利于研究蝗灾的发生于成为灾害的原理,有利于对蝗灾进行预报,进而有利于蝗灾的防治。对东亚飞蝗、大垫尖翅蝗、中华稻蝗、中华蚱蜢、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这六种蝗虫利用凝胶电泳的技术分析对其进行遗传分化分析,在所研究的12个基因座位中有有3个基因座在蝗虫的六大种群中均成呈单态分布,6个基因在在蝗虫的六大种群中呈多态分布,其余蝗虫的基因座位在这几个种群中至少有一个基因座位存在等位基因。研究表明六种蝗虫的遗传多样化水平均不高,我们可以通过蝗虫基因型和蝗虫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来对蝗虫种群进行检测,从而为防止蝗灾的发生提供指导和参考,进而提高防治效率。  相似文献   

10.
书刊评介     
<正> 该书由河北省植保总站张长荣主编,1991年4月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6开本,233页,附有12幅彩色图版。该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本省历史蝗害与防治简史、蝗虫种类及识别、蝗虫优势种生物学特性、蝗虫侦查测报及防治方法、蝗虫采集与标本制作。全书对本省治蝗成就、方针与经验、蝗虫优势种的生活史、生态条件等作了阐述,附有56种蝗虫形态特征图及检索表,是建国以来本省第一本治蝗专业工具书,可供植保人员、大中专农业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东亚飞蝗自古以来是中国农业上的头号害虫,历史和地方志上记载很多。农民为了保护生产,想尽种种办法和蝗虫作斗争,在耕作过程中观察到雌蝗产一卵于土下一二寸处,集数十粒至百余粒成一卵块,挖掉一个卵块就可少生几十只蝗虫,因此挖掘蝗卵是很久以前农民自己创造的治蝗方法之一。后来生产发展了,也有用犁耕翻蝗卵的,耕翻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杀死部分蝗卵。所以在较早年代的农书或治蝗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作者于1976、1979年在巴里坤草原自然和罩笼条件下,观察优势种蝗虫取食范围、取食程度等研究结果。根据斑腿蝗亚科蝗虫主要取食双子叶植物,蝗亚科蝗虫取食单子叶植物,而斑翅蝗亚科中一部分种类取食双子叶植物,一部分取食单子叶植物这个事实,提出:斑腿蝗亚科较原始,蝗亚科最进化,斑翅蝗亚科介于两者之间。这种系统是否与蝗虫的头部形态结构有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每年立秋以后,即8月中旬到10月中旬前后,正是蝗虫交配、产卵的季节。我们组织初二动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到山坡、沟沿捕捉蝗虫,个体大者为雌蝗,小者为雄蝗,放入大玻璃缸内,准备进行以下观察。交配雄蝗不停的在蝗群中爬来爬去,以  相似文献   

14.
全国性大规模的治蝗工作自1951年开展以来至目前为止已经七年了,通过历年治蝗工作已证明:充分掌握蝗情是做好治蝗工作的有力保证,因此从1953年起所推行的群众性三查工作,在掌握蝗情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蝗虫密度在积极防治下,历年都有降低的趋  相似文献   

15.
蝗虫微孢子虫病对东亚飞蝗聚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旺鹏  张龙  闫跃英  严毓骅 《生态学报》2003,23(9):1924-1928
采用行为生测法和触角电位法研究了感染蝗虫微孢子虫病的东亚飞蝗对其聚集信息素粗提物的行为反应。在第3龄时部分蝗虫每头接种10^6个蝗虫微孢子虫,与健虫同一条件下饲养。用二氯甲烷从健康蝗虫的粪便、体表或卵囊中抽提聚集信息素,粗提物经纯化和浓缩后保存于冰柜中待用。结果表明,感病飞蝗对其信息素的感受能力下降,聚集行为反应减弱。行为生物测定发现,微孢子虫病对第4龄雌性蝗虫和第5龄蝗虫的聚集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第4龄雄蝗的影响较小;总的看来,信息素粗提物对感病雄蝗和高龄蝗虫的作用分别高于对感病雌蝗和低龄蝗虫的作用。触角电位(EAG)测定表明,感染了微孢子虫病的东亚飞蝗蝗蝻和成虫,对其信息素粗提物的敏感性降低,且对不同来源的聚集信息素的电生理反应不同,其中对从雄性成熟蝗虫、第4龄蝗蝻及第5龄病虫的粪便中抽提制备的信息素粗提物、第4龄蝗蝻粪便挥发物、第4龄蝗蝻活虫体表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显著下降;但对第5龄雌蝗和第5龄散居型蝗虫的粪便抽提物的电生理活性,病健虫无明显差异。此研究结果证明,施用微孢子虫治蝗时,微孢子虫对蝗虫的聚集行为有明显的影响,为微孢子虫的控害机理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介绍了蝗虫痘病毒、蝗虫微孢子虫、蝗噬虫霉、绿僵菌、白僵菌、米曲霉等的生物学特性、侵染机制、流行病学和应用潜力。蝗虫痘病毒和蝗噬虫霉分别由于生产成本过高和分生孢子在离体条件下存活时间过短而难以开发应用;蝗虫微孢子虫和绿僵菌已广泛应用到蝗灾治理中,有关绿僵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最深入全面;白僵菌也已成功应用到蝗灾治理中;介绍了一种新病原——米曲霉对飞蝗的毒力以及产孢量和耐热性等生物学特性。最后,提出蝗虫新病原微生物资源的开发、提高生产工艺水平、研发新的制剂和延长储存时间等是今后蝗虫微生物农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采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防治过的草场中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了草原蝗虫优势种类、混合种群平均密度与蝗虫微孢子虫疾病分布之关系,以及该疾病的空间分布。在防治后的当年,蝗虫微孢子虫疾病的感染率随着混合种群平均密度及靶标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感病率的下降而降低。但是,次靶标蝗虫如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palpalis(一种中后期发生的种类)其感病率呈上升趋势,表明该疾病可在不同发生期种类蝗虫之间进行有效地传播。病蝗虫在防治后第7d其空间分布呈随机分布(Poisson),第28d 则是聚集分布,第40d时也呈聚集分布。于1993年、1994年对1988年(样区Ⅱ)、1989 年(样区Ⅲ)采用微孢子虫防治过的草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二个样区中,二年混合种群平均虫口密度与混合种群的平均感病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289, r=0.479)。蝗虫微孢子虫病在主要优势种,如亚洲小车蝗、宽须蚁蝗、白边痂蝗Bryode maluctuosumluctuosum、皱膝蝗Angaracris /I>spp.、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均有分布。二个样区中的混合蝗虫种群的平均感病率在1994年显著低于1993年。混合蝗虫种群的种类组成也有所变化,与1993年相比,1994年宽须蚁蝗及白边痂蝗的比例上升较大,而亚洲小车蝗的比例下降。经过5—7年的扩散,蝗虫微孢子虫病至少可扩散距防治区1 000m,其扩散方向可能与风及地势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晗  于非  陈荣洪  王志勇  季荣 《昆虫知识》2010,47(4):759-762
7种新疆草原蝗虫口器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上颚切齿和臼齿的形状、长度及排列方式等。根据上颚特征及差异,将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 italicus和朱腿痂蝗Bryodema gebleri gebleri的上颚归属于齿型,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和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划分为磨型,而蓝斑翅蝗Oedipoda coerulescens、红斑翅蝗Obdipoda miniata miniata和黑腿星翅蝗Calliptamus barbarus cephalotes则属于中间型。蝗虫上颚齿型不同与其不同寄主植物选择有密切关系,齿型蝗虫嗜食纤维素含量少的菊科、十字花科和紫草科植物;磨型蝗虫则嗜食纤维素含量较多的禾本科、莎草科植物。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白洋淀湿地蝗虫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情况,探究DNA条形码技术在物种鉴定方面的可行性,本研究对白洋淀湿地的蝗虫进行了采集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cox1基因引物,本研究共扩增得到21种蝗虫的cox1序列97条,并利用构建NJ系统发育树法、计算遗传距离的ABGD法以及序列差异阈值分类的MOTU法对已得到的序列连同Gen Bank下载的10种25条cox1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湿地蝗总科昆虫共有6科23属34种,包括1个新记录属,即异爪蝗属(Euchorthippus),和3个新记录种,即素色异爪蝗(E.unicolor)、柳枝负蝗(Atractomorpha psittacina)和日本稻蝗(Oxya japonica);蝗虫在白洋淀湿地主要分布在农田及其周围、堤坝及其周围以及淀边草丛;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在种级阶元对蝗总科物种进行良好地解析,但物种鉴定时,不能完全脱离形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哈边境蝗虫跨境迁飞为害常造成严重损失,明确蝗虫迁出和迁入区生态条件异同是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的基础。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中国新疆塔城边境蝗区和哈萨克斯坦境内阿拉湖蝗区生态特征的异同。研究发现,塔城边境与阿拉湖蝗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无明显差异;两蝗区主要植被和蝗虫群落结构相似;阿拉湖蝗区土壤的p H值、含盐量、有机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塔城边境蝗区;除Ca~(2+)和CO_3~(2-)外,阿拉湖蝗区土壤中Cl~-、SO_4~(2-)、K~+、Na~+、Mg~(2+)、HCO_3~-含量均明显低于塔城边境蝗区;两蝗区20a(1980-1999年)年均气温和降水量无差异显著,而年、季节平均气温和降水量5 a滑动趋势差异显著。哈萨克斯坦境内阿拉湖蝗区的植被种类、较低的土壤p H值和含盐量及有机质、季节的温度和降水量均适合蝗虫产卵,是蝗虫的重要孳生地;我国境内塔城边境蝗区内大面积撂荒地增加了适宜蝗虫发生的环境。中哈边境蝗区生态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表明蝗虫跨境为害仍将是塔城边境蝗灾发生的重要特点,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中哈边境蝗区的监测和防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