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鼢鼠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的行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对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非繁殖期和繁殖期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定性、定量地对16中行为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时期的行为基本没有变化,但行为发生的频次和持续时间有极大的不同。个中行为的时间的分配在24小时内及其在两个不同时期之间均有一定的差异,而每小时内动物的主要行为表现为睡眠和休息、移动、取食、挖掘、相互接触。繁殖期,动物的活动时间增加,表现为挖掘活动和接触时间的加长,动物社会行为发生的频次和持续时间高于非繁殖期。  相似文献   

2.
亲缘选择是动物进化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非人灵长类因具有丰富的社会网络,是亲缘选择研究领域的重要类群。动物进行亲缘选择的前提是亲缘识别,并常通过社会行为的亲缘偏向表现。因此,本文从非人灵长类的亲缘识别机制和亲缘关系对其社会行为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综述:熟悉性和表现型匹配是目前普遍认同的非人灵长类亲缘识别机制,同时这两种机制并不相互排斥,它们可能共同在灵长类的亲缘识别中起作用;在非人灵长类中,亲缘关系是影响社会行为模式的主导因子,它影响着多种灵长类个体的友好行为、攻击行为和性行为的选择,同时亲缘偏向行为在不同物种中表现不尽相同,说明亲缘选择理论可以部分解释灵长类的行为,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分析了两种亲缘识别机制的异同以及在实际研究中利用亲缘选择理论解释非人灵长
类社会行为的局限及可能原因。目前,对非人灵长类社会中的亲缘选择研究正逐步深入,其中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应用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同时,依然存在诸如汉密尔顿规则参数估计和新大陆猴的亲缘选择研究案例的难点,有待研究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3.
魏万红  周文扬 《兽类学报》1996,16(3):194-201
本文在室内饲养条件下对高原鼢鼠非繁殖期和繁殖期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定性,定量地对16种行为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时期的行为基本没有变化,但行为发生的频次和持续时间有极大的不同。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在24小时内及其在两个不同时期之间均有一定的差异,而每小时内动物的主要行为表现为睡眠和休息,移动,取食,挖掘,相互接触。  相似文献   

4.
头长在嘴上     
":头长在嘴上"这是匪夷所思的,但这却是进化历史的真实情况,因为动物必须及时摄入营养物质才能确保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繁衍,而感觉神经细胞的出现更便于捕食,所以,口早于神经细胞出现,在这里,逻辑和历史上达到了一致。最早进化出来的神经细胞分布于动物的全身,动物运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吃,当各种感觉神经细胞在口的周围集中时,才有利于动物寻找和捕获食物。神经细胞向口的周围集中是生物演化的趋势,所以,正是因为有了口,神经细胞才向口集中,才最终形成了头,所以,头长在嘴上是符合动物演化史的事实的。  相似文献   

5.
有关棕头鸥和遗鸥两近似种的分类与分布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近几年的野外观察结果并分析有关文献资料,系统地比较研究了棕头鸥和遗鸥两近似种的分类和分布现状,直接依据野外活体形态并对照系列标本对两种鸥的成、幼鸟和雏鸟的形态及野外临别特征给出了较精确的描述,澄清了这两种鸥以往在分类上的混淆有分布认识上的错位,同时从生态-动物、地理和行为学的角度对两种鸥的现有分布和今后分布态势的演进做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6.
在大洋洲的珍禽异兽中,有个长着鸭子般的嘴的动物。猛一看,说不清它是鸟,是兽,还是爬行动物。这就是我们要在这里介绍的一种奇特的动物——鸭嘴兽。这个小小的动物,不论在形态上、生态上、解剖学上都有它使动物分类学家迷惑不解的独特之处。因此,在动物学界中,为它争论了近一个世纪,才肯定了它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史杭 《化石》1997,(3):18-20
人与动物的行为史杭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人类的起源。虽然人们发现人与哺乳动物特别是与灵长类动物在解剖和生理上有许多相近之处,但是人与动物毕竟有极大差别,人能直立,有能劳动的双手,有语言,有发达的大脑,有认识和改变自然的能力。所以直到达尔文的...  相似文献   

8.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自然选择"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动物的行为规律。动物的反捕食策略作为行为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动物更加适应环境。正确应用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理解和分析动物的反捕食策略。对动物的反捕食策略按照消耗能量的大小进行了分类总结,分别是隐蔽、逃避、自卫三大类。简要阐述了关于反捕食策略的最新研究动态,同时对动物的反捕食策略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刘全生  王德华 《兽类学报》2004,24(4):333-338
食粪行为广泛存在于草食性中小型哺乳动物中,是特指动物取食由盲肠内容物所形成的粪便的行为。这些动物具有特殊的结肠分离机制,能够产生两种不同的粪便。食粪行为延长了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平均滞留时间;提高了对高纤维食物的消化率;弥补了食物中氨基酸和维生素的缺乏,满足了动物对这些营养物质的需求;是动物消化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食粪行为的节律性是动物对取食和食粪的风险权衡的结果。食粪行为的发展是与动物草食性的特点紧密相关的,是动物对身体较小、食物质量低和天敌威胁等不利因素适应的结果。本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昆虫捕食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戈峰 《昆虫知识》1997,34(6):371-374
行为学和生态学是生命科学中正在蓬勃发展的两个分支学科,而行为生态学则是这两个年轻学科的交叉领域。它主要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和动物行为的存活值、适合度与进化意义[1]从理论上来讲,开展行为生态学的研究,意味着把生态学、行为学、遗传学、生理学和进化论综合起来,并运用了数学和经济学分析方法,所以很有可能在新理论、新概念和新方法的探索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也有可能引起生态学的巨大变革;从应用的角度讲,因为动物之所以能极好地适应它们的环境,主要是依靠先天的本能行为适应和后天的学习行为适应,所以深刻地了解动物行…  相似文献   

11.
探索担头细蛾Epicephala duoplantaria和革叶头细蛾Epicephala daltonii共同为革叶算盘子Glochidion daltonii传粉的"一对二"协同进化模式。本文在野外观察和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对两种传粉头细蛾个体发育过程中生活习性和生活史进行详细研究并对比,记述共生双方利益得失;对比研究两种头细蛾幼虫形态特征的异同。结果表明,担头细蛾和革叶头细蛾在革叶算盘子上每年均为1个世代,幼虫和成虫的活动时间分别在2月-4月和4月-5月;革叶算盘子结实率为11.20%-27.02%,其中被蛀食率为26.47%-44.83%;果实中的种子败育率为26.03%-34.68%,种子被头细蛾蛀食率为9.29%-17.95%;平均每头幼虫消耗2.59-2.94粒种子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每个植株留有49.53%-62.63%完好的种子,以维持互惠共生关系的稳定;产卵方式的差异导致担头细蛾的种群数量远高于革叶头细蛾;两种头细蛾的幼虫形态趋同进化但各自具有特性,这与革叶算盘子的形态特征及两种头细蛾习性有关。担头细蛾和革叶头细蛾共同为革叶算盘子传粉,形成了特殊的"一对二"协同进化互惠共生体系,推测担头细蛾是寄主转移来的传粉者,但该互惠共生体系并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于2004年8月--2005年1月,采用焦点取样和连续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繁育中心的雄性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按照动物来源,将样本动物区分为野捕雄麝(17头)和圈养繁殖雄麝(6头),记录了静卧及站立凝视等12种行为的发生频次,并分别对其在交配季节和非交配季节的行为发生频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圈养环境和管理模式相同,甘肃兴隆山繁育中心的野捕和圈养繁殖马麝的总体行为格局类似,但由于幼年期人工哺乳等因素对其行为发育的影响,野捕雄麝在非交配季节和交配季节的冲突行为的表达频次显著多于圈养繁殖雄麝(P<0.05),而圈养繁殖雄麝在交配季节的亲和行为极显著地多于野捕雄麝(P<0.01).此外,雄麝在非交配季节的静卧行为发生频次极显著地多于交配季节(P<0.01),而在交配季节的站立凝视、运动和环境探究及冲突的发生频次均极显著地比非交配季节多(P<0.01).  相似文献   

13.
由于环境条件与自身生理状况的变化,动物往往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形成特定条件下的活动节律模式。大熊猫有效配种后即进入妊娠期,但亦有假孕现象出现,而其激素变化与妊娠个体无异,因此,分析2种妊娠类型个体在妊娠期行为的异同,有助于其饲养管理措施的实施。2013年3—8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6只受配大熊猫进行行为和活动节律研究。结果表明:休息是大熊猫妊娠期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其次是摄食和运动,而妊娠行为则较少,主要表现为假妊娠个体与妊娠个体在反应期的求适和妊娠行为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通过对妊娠期大熊猫行为的研究,将为其饲养与管理提供行为学方面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行为特征可在外来动物建立种群和扩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正确理解动物入侵,常常需要仔细研究其行为机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动物入侵规模在世界各地的迅速加剧,有关其行为机制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最近一些研究表明,一些入侵动物种内攻击和觅食等行为具有可塑性,因此它们能够灵活应对多变的环境条件,这对于种群的建立和维持至关重要;入侵动物与土著物种发生行为互作时,往往占据优势,从而取代土著物种,并有助于其地域扩张;入侵动物长距离扩散可以提高其地域扩张速度,许多行为可与扩散行为结合进一步促进扩张。今后需要加强对入侵动物的行为分析,使之全面地融合到生物入侵的研究之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预警和治理能力,而且为探索动物行为的奥秘以及动物间行为互作在物种进化中的意义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主成分分析法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植物药百合、动物药海马、中成药二妙丸为研究对象.取百合的23个样品,海马的20个样品,二妙丸与加味药的17个样品进行紫外色谱或光谱分析,对所得的数量化指标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压缩出两个用以区分样品间异同的综合性指标──二元主成分,在二元主成分平面图上实现了对动植物药、中成药的鉴别与分类.  相似文献   

16.
今天,人们对克隆动物有很多争论,其中之一是,克隆动物没有自然孕育的动物优秀,会因健康和疾病而早逝,这在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身上得到了体现。尽管这样,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还是在研究和生产各种不同的克隆动物。2003年美国研究人员相继克隆出了3头骡子。爱达荷宝石是世界上第一匹克隆骡子,犹他先锋是第二匹克隆骡子,爱达荷明星是第三匹克隆骡子。  相似文献   

17.
正底特律动物园坐落于美国底特律市西北郊,这座成立于1928年的动物园面积51公顷,如今共展出240余种动物。底特律动物园的物种数虽不能和布朗克斯动物园等相提并论,但在动物展示和保育上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它不仅是美国首座大规模摒弃铁栅栏的动物园,还  相似文献   

18.
高山微水体由于面积微小且通过地表径流形成串联结构常常被认为与高山溪流具有类似的生境, 然而由于这两类生境中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多样性存在差异,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能完全不同。滇西北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 境内高山微水体和高山溪流分布密集, 在区域底栖生物多样性维持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然而目前对这两类高山淡水生态系统的研究较少。为了比较这两类生境环境因子的异同及其对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维持作用, 2015年6月, 作者在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的高山峡谷内, 对27个高山微水体和同区域分布的1条高山溪流(海拔高差500 m范围)的底栖动物多样性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 (1)高山微水体和高山溪流底栖动物群落中优势分类单元种群数量均比较庞大, 而稀有分类单元数量较多且种群较小; (2)两种生境在环境因子、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方面的差异明显, 高山溪流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 (3)高山微水体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分布与水环境因子无关, 而高山溪流底栖动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形成受到与流速关联的水环境因子和海拔的影响。因此, 高山微水体与高山溪流不能简单地视为类似的生境类型, 它们对区域底栖动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维持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P300是事件相关电位中被广泛用于研究正常人、患者和动物认知加工及其脑机制的重要电生理指标。本文就其起源、影响因素和动物类P300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论述了各动物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不同模态下的类P300的主要结论,及P300在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异同,并分析了导致差异的原因。最后对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对基于P300的动物认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光照对啮齿动物的行为格局和活动节律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比较生物学方法,以光照强度和鼠种两个因素,在实验室内利用动物行为监视系统,以焦点动物取样法( Focus animal sampling) ,在< 20 Lux、200 Lux、800 Lux 和1 600 Lux 等4 个水平的光照强度下,监测和记录棕色田鼠和昆明小鼠的移动和静止行为,并在实验结束时测定实验动物的体重; 在800 Lux 光照强度下,设置正常( 12L∶ 12D) 和全黑( 0L∶ 24D) 两种光照时间,连续12 h监测并记录实验动物的行为。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 光强与鼠种对静止行为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棕色田鼠的静止行为与光强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昆明小鼠的静止行为则与光强无显著的相关; 2) 光强对两种动物移动行为的影响与静止行为表现方式相反; 3) 在12 h的光暴露条件下,棕色田鼠的相对活动显著强于昆明小鼠; 4) 光强对两种动物体重的影响不同,棕色田鼠体重与光强呈正相关关系,昆明小鼠与光强呈负相关关系,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地面鼠与地下鼠对光强适应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