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铃脱落过程中铃柄离区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去叶、阻止受精或乙烯利处理花朵的方法,诱发棉花幼铃脱落,铃柄离区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到脱落前达到最高值。正常生长的棉铃,铃柄离区的过氧化物酶有两条同工酶带,乙烯利处理的幼铃,在处理后6小时出现一条新的、活性较强的同工酶带。幼铃阻止受粉后48小时,也出现一条新的同工酶带,位置与乙烯利诱导的相同。赤霉酸处理幼铃,能抑制由乙烯利或阻止受精处理所引起的离区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和同工酶条带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对华中五味子雌雄株花期叶片中4种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值的比较,结果表明,雌株叶片中的ABA含量显著高于雄株,IAA、GA3和ZR含量则显著低于雄株,ABA/IAA、ABA/GA3和ABA/ZR比值显著高于雄株,这可能与华中五味子性别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黄连木雌、雄株内源植物激素和POD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不同性别植株的生理差异,以雌株和雄株叶片为试材,对叶片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吲哚-3-乙酸(IAA)、亚精胺(Spd)、精胺(Spm)和腐胺(Put)含量变化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连木雌、雄株叶片GA3含量在6至9月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含量均在10月8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0.9μg/g FW和92.9μg/g FW;雄株叶片ABA含量均高于雌株,雌、雄株叶片ABA含量在5月21日和7月8日达到极显著差异,5月21日均为最小值,含量分别为222.0 ng/g FW和340.1 ng/g FW;雄株叶片IAA含量均高于雌株,雌、雄植株叶片中IAA含量在8月8日达到极显著差异,9月8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84.8 ng/g FW和1000.6 ng/g FW;雌株GA3/ABA的比值在7月至9月极显著高于雄株,9月8日差异值最大,为42.8;雌、雄株叶片IAA/ABA在5月21日差异值最大,为0.54;雌、雄株叶片Spd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均在7月8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7.9μg/g FW和42.8μg/g FW;雄株叶片Spm含量均大于雌株,雌、雄株叶片Spm含量在10月8日达到极显著差异,均在7月8日出现最大值,分别为24.3μg/g FW和34.5μg/g FW;雄株叶片Put含量在各个时期均低于雌株,雌、雄株叶片Put含量除5月21日外,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9月8日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6.0μg/g FW和135.1μg/g FW。雌、雄株叶片、叶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显著差异,雌株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5条带,分别为POD-1、POD-2、POD-3、POD-4、POD-5;雄株叶片只有4条带,分别为POD-2、POD-3、POD-4、POD-5;雌株叶柄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4条带,分别为POD-1’、POD-3’、POD-4’、POD-5’,雄株叶柄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3条带,分别为POD-2’、POD-4’、POD-5’。POD-1为雌株叶片特有条带,POD-1’、POD-3’为雌株叶柄特有条带,POD-2’为雄株叶柄特有条带。通过试验得出,黄连木叶片中ABA、IAA、Spd、Spm和Put含量与性别有关,叶片和叶柄的POD同工酶条带也是鉴别黄连木性别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春季发生霜害可能性大的地区,调节落叶果树开花的时间是重要的。秋季或春季在花芽膨大之前立即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已作为调节开花期既手段被提出来。Proebsting和Mills成功地采用乙烯丰延迟了樱桃开花。Webster发现秋季施用乙烯丰推迟李的开花时间3—13天。 据报道,赤霉酸会影响桃的开花期。Corgan和Widmoyer以及Painter和Stembridge的研究发现,秋季施用赤霉酸能阻碍翌年春季花芽的发育。然而,其他研究者却报道,采用乙烯丰和赤霉酸处理,其效果不明显或出现产量显著下降的副作用,故在商业上没有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作者在新泽西州采用乙烯丰和赤霉酸调节‘Cresthaven’桃  相似文献   

5.
菠菜为雌雄异株植物,用CTAB法提取其雌、雄株成株幼嫩叶片DNA,分别构建雌、雄株DNA池,以之为模板,用已优化的ISSR体系扩增,在74条ISSR引物中,I62扩增出一条约1 200 bp雌性连锁标记,回收纯化该特异扩增片段,将其连接于pUCm-T载体,转化进大肠杆菌JM109菌株,并检测及测序。回收克隆和测序后发现该片段全长1 176 bp,富含AT,AT占57.0%。根据测序结果设计1对25 bp的特异引物将这个雌性连锁的ISSR标记转化为稳定性和特异性更好的SCAR标记。该特异引物对随机选取的雌雄菠菜单株进行PCR扩增,在雌株中均有1 176 bp的特异条带,而雄株中均无。此特异条带的获得为菠菜性别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开花时间决定了植物雌雄功能的交配机会, 最终影响繁殖成功。交配环境假说认为雌雄异熟植物开花时间的差异能引起植物表型性别的变异, 改变种群内的交配环境, 影响植物对雌雄功能的最佳性分配。为了研究开花时间对雌雄异熟植物的雌雄性别时期及表型性别的影响, 本文以毛茛科雄性先熟植物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为实验材料, 记录了雄性和雌性功能期, 分析了植株开花时间、花的雌雄功能期和表型性别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植物同一花序内, 较晚开放的花有更长的雄性期和更短的雌性期, 性分配在时间上偏雄。雌雄功能期在时间上的相对分配随植物开花时间的变化表现出相似的趋势: 较晚开的花或较晚开花的个体, 花的雄性功能期相对于雌性功能期更长, 在时间上更偏向雄性功能。而且, 开花时间的差异影响种群内花的性比和植物个体的表型性别动态。随着开花时间由早到晚的变化, 种群内早期以雄花为主,末期以雌花为主, 种群内性别环境由偏雄向偏雌变化, 因此植株个体的平均表型性别则从偏雌转向偏雄。本文结果支持交配环境假说, 雄性先熟的露蕊乌头开花早期, 种群内花的性别比偏雄, 种群表型性别环境偏雄, 因而植物个体平均表型性别偏雌, 性别分配(即时间分配)偏向雌性功能, 而晚开花个体的平均性别偏雄, 更偏向雄性功能的分配。  相似文献   

7.
张玲  张东来 《植物研究》2019,39(6):876-882
为了探究黄檗雌雄植株的形态学及生理学差异,对黄檗成树雌雄植株的形态学、叶片抗氧化防御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等指标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黄檗雌雄植株形态存在显著差异,雌株叶宽比雄株大1.66±0.148 cm(P<0.05)、雌株枝间夹角比雄株大17.5±1.21°(P<0.001);雌雄株叶片颜色存在差异,但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黄檗雌雄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CAT酶活性在7月最高,雌株含量大雄株;POD酶活性6月含量最高,雄株大于雌株;SOD酶活性8月最高,雄株大于雌株。内源激素赤霉素(GA3)含量雄株大于雌株;吲哚乙酸(IAA)含量为雌株大于雄株;玉米素(ZA)含量为雄株大于雌株,差异显著(P<0.05);内源脱落酸(ABA)性别间无显著差异。黄檗雌雄植株在形态及生理学等指标上存在一定差异,说明黄檗雌雄植株为维持自身生长需要,在形态和生理方面都做出不同调整以适应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8.
黄瓜及瓠瓜的性别表现与激素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及瓠瓜(Lagenaria leucantha Rusby)幼苗期间,用乙烯利(150ppm)喷洒处理,可以明显地增加雌花的发生,减少雄花的发生;而用赤霉素处理可以增加雄花的发生,而减少雌花的发生。 瓠瓜的主蔓很少着生雌花,而只生雄花。经乙烯利处理后,可以连续十余节都着生雌花,因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瓠瓜的开花习性。但对于侧蔓上的雌雄性别的影响很少。 乙烯利处理,可以大大增加黄瓜及瓠瓜的雌花数,但对于产量的影响,因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而不同。其中以早期产量增加较明显,而总产量不一定增加。 当乙烯利与赤霉素混合处理时,对性别表现的效果,要看赤霉素的浓度来决定。高浓度(1500ppm)的赤霉素可以抵消乙烯利对性别表现的作用,低浓度(50ppm),不能抵消乙烯利的这种作用。 乙烯利促进黄瓜多生雌花的效果有一定的持续时期。在处理后8,12,24小时后,再喷高浓度赤霉素会增加雄花数及降低雌花数,但48小时以后则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黄瓜幼苗经乙烯利处理后,会增加其茎端组织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而赤霉素处理,会抑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雌雄异株植物根系生长,尤其是对邻近生长的不同雌雄个体的影响还鲜有研究。该研究以泥土:河沙:蛭石体积比为1:1:1的混合物为培养基质,分别在雄-雄、雌-雌和雄-雌3种组合栽培模式下对青杨(Populus cathayana)雌雄幼苗进行接种和不接种摩西球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处理,通过比较接种AMF与否雌雄植株根系在侵染率、生物量、形态、碳、氮含量等方面的差异来分析AMF对青杨雌雄幼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接种AMF对3种栽培模式下青杨雌雄植株的侵染率、根干质量、根系形态(除分枝强度、比表面积)和碳、氮含量影响显著。此外,不同性别组合模式对青杨雌雄植株的根干质量、根系形态和碳、氮含量影响显著。接种AMF后,与雌-雌合栽模式下的雌株相比,雄-雌合栽模式下雌株的根干质量、氮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根系形态发生改变;而与雄-雄合栽模式下的雄株相比,雄-雌合栽模式下雄株的相应指标出现降低或轻微增加。该研究表明AMF对不同性别组合模式下青杨植株根系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是雄-雌合栽模式下AMF接种最有利于雌株根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杨鹏  胥晓 《植物研究》2011,31(2):188-192
研究了一年生青杨雌雄幼苗及其不同部位对主要矿质元素(N、P、K、Ca、Mg)的吸收与分配特性及其性别间差异。结果显示:青杨雌株总P、总C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雄株,总K含量则显著低于雄株。青杨雌雄幼苗叶片N含量均显著高于根、茎N含量,P、K、Mg含量分别表现出根>茎>叶、叶>根>茎、根>叶>茎的趋势。青杨雄株Ca含量呈现出根>茎>叶的趋势,但雌株却表现出根>叶>茎的趋势。同时,青杨雌株根P、叶C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雄株,根Mg含量则显著低于雄株。此外,矿质元素含量比例在雌、雄幼苗根、茎、叶中均分别表现为Ca>K>N>Mg>P,Ca>N>K>P>Mg,N>K>Ca>Mg>P。结果表明,尽管矿质元素的比例模式在青杨雌雄幼苗的根、茎和叶中均相似,但其含量和分配在雌雄幼苗间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芦笋超雄株的获得是芦笋全雄系育种的关键,但是传统的全雄系材料需要通过杂交后代的分离情况来鉴定,极大增加了育种的周期和成本。因此,设计和开发芦笋超雄株植株性别鉴定标记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研究首先构建了968株芦笋两性株自交群体。在此基础上,根据Y染色体特异区基因SOFF和X染色体特异区基因WIP2/NTT设计开发了性别鉴定的STS双分子标记YSM和XSM。通过对单株性别鉴定结果表明,该STS双分子标记检测后出现293 bp单一条带的为超雄株,共有58株;出现245 bp单一条带的为雌株,共有550株;而出现245 bp和293 bp双条带的为雄株,共有360株,分别将293 bp和245 bp大小的条带进行测序后发现,两个序列和设计引物所用目的序列一致性均为100%。对开花后鉴定为雄株的418株单株逐一测交,对测交组合F_(1)的雌、雄性鉴定分析,发现有58个测交组合F_(1)全部为雄株,证明他们的父本为超雄株;有360个测交组合F_(1)出现雌雄株分离,证明他们的父本为雄株。这和STS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完全一致,说明本研究的STS双分子标记可以准确鉴定芦笋雌株、雄株及超雄株性别。这为育种者进行芦笋全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雌雄异株植物根系生长, 尤其是对邻近生长的不同雌雄个体的影响还鲜有研究。该研究以泥土:河沙:蛭石体积比为1:1:1的混合物为培养基质, 分别在雄-雄、雌-雌和雄-雌3种组合栽培模式下对青杨(Populus cathayana)雌雄幼苗进行接种和不接种摩西球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处理, 通过比较接种AMF与否雌雄植株根系在侵染率、生物量、形态、碳、氮含量等方面的差异来分析AMF对青杨雌雄幼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 与对照组相比, 接种AMF对3种栽培模式下青杨雌雄植株的侵染率、根干质量、根系形态(除分枝强度、比表面积)和碳、氮含量影响显著。此外, 不同性别组合模式对青杨雌雄植株的根干质量、根系形态和碳、氮含量影响显著。接种AMF后, 与雌-雌合栽模式下的雌株相比, 雄-雌合栽模式下雌株的根干质量、氮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根系形态发生改变; 而与雄-雄合栽模式下的雄株相比, 雄-雌合栽模式下雄株的相应指标出现降低或轻微增加。该研究表明AMF对不同性别组合模式下青杨植株根系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尤其是雄-雌合栽模式下AMF接种最有利于雌株根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对野生和栽培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 H. Wright)的性别特征及变异状况进行了观察,并对栽培盾叶薯蓣母根状茎和子根状茎萌发植株的性别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显示,在湖北武当山6个样地717株野生盾叶薯蓣中共有155株开花植株,其中雌株、雄株和雌雄同株分别有60、94和1株,雌雄株比例1 ∶ 1~1 ∶ 3,平均雌雄株比例1 ∶ 1.57,每个根状茎一般具有1支缠绕茎.2004年至2006年的观察结果显示,2004年153株栽培盾叶薯蓣基株中雄株、雌株和雌雄同株分别有78、62和13株;2005年存活的基株中雌株和雄株数量明显减少,雌雄同株数量大幅增加,雄株、雌株和雌雄同株分别有35、19和88株;2006年成活的137株基株中有80株开花,其中雄株、雌株和雌雄同株分别有38、9和33株,雌株和雌雄同株数量大幅下降.随栽培年限的增加,每个基株的缠绕茎数由1~2支增加至5~6支.栽培过程中盾叶薯蓣的性别有较大幅度变异,雄株和雌株多数转变为雌雄同株,反向转变却较少,雄株和雌株间相互转变也较少.2005年存活并开花的基株中共有100株发生变异,在2006年有13株返变回原性别,有26株保持了2005年变异的性别,有11株变异为另一种性别;雄株、雌株和雌雄同株3年的总变异率分别达到80.77%、100.00%和46.14%.子根状茎萌发植株的性别与母根状茎有较大差异,总变异率达到约50%,其中母根状茎为雄性的其子根状茎萌发植株的性别总变异率最高(59.09%).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盾叶薯蓣可能以有性繁殖为主要繁殖方式,性系统简单清晰;栽培盾叶薯蓣复杂的性系统及大幅度的性别变异可能是由外部环境因子的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罗汉果雌雄株同工酶性别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电泳技术结合同工酶染色,分析了罗汉果雌雄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和过氧化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罗汉果雌雄叶片在同工酶谱上,存在着与性别性状相关的酶带;雌雄间的差异酶带在每一种同工酶中均有一条以上,可作为罗汉果雌雄株间的性别鉴定。此外,还比较了高产、低产、不结果雌株之间同工酶的酶带和活性差别。  相似文献   

15.
黄瓜植株性别表现与3种氧化酶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分析了二叶期纯雌株和雌雄株黄瓜(Cucumis sativus L.)子叶和真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结果发现:给株比雌雄株酶活性强、酶带数量多,这种差异酶带大多与雌性或雌雄性别紧密相关,经检验可以作为黄瓜雌性株早期鉴定的生化标记,尤其以真叶中多酚氧化酶同工酶Rf0.287表现稳定,鉴定成功率高。等电聚焦电泳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以青杨雌雄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控制实验的方式,设置20.5(CK)、50(T1)和100mg·kg-1(T2)3个铅浓度水平,分析面源水平铅污染条件下青杨性别间铅的积累和营养状况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CK相比,面源水平铅污染条件下,青杨雄株幼苗的总生物量未受到显著影响,雌株总生物量显著降低,但相同处理条件下雌株生物量均显著高于雄株。(2)2个梯度的铅污染均未显著影响两种性别青杨各器官中N的浓度,且雌雄间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T2处理一定程度降低了两种性别各器官中P的浓度;与CK相比,雄株在受铅胁迫处理时N/P逐渐增加,说明此时雄株的生长可能会逐渐受到P素营养缺乏的影响。(3)随着铅处理浓度的增加,青杨雌株幼苗对铅的积累总量逐步增加,但雄株的积累总量的增加却不显著。可见,青杨雄株在面源水平铅污染条件下的抗性和耐受性优于雌株;雌雄青杨对土壤铅污染有不同的适应策略,雌株对铅的积累策略是其生物量下降以及营养平衡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雄株对铅低吸收的策略使其更适应在铅污染区域生长。  相似文献   

17.
高丽  杨劼  刘瑞香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9):2201-2208
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中国沙棘雌雄株叶片的形态结构以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时,中国沙棘雌雄株的叶片结构旱化特征较明显,并且雌株的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侧脉维管束距离均较小,而下表皮毛厚度、密度和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均较大,表现出较强的干旱适应性和生态可塑性;雌雄株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升高,其中雌株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幅度大于雄株,而雄株叶片的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明显大于雌株.随着土壤水分条件的改变,雌雄株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较大.在干旱胁迫下,中国沙棘雌株的生理生化指标多元隶属度值大于雄株.雌株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和生理调节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8.
桑树幼苗根系表现出的性别二态性取决于相邻植株的性别 雌雄异株植物通常呈现性别二态性,但其雌株和雄株的根系性状和养分吸收如何响应相邻植株 的性别变化尚不清楚。本研究以中国广泛栽培的雌雄异株植物桑树(Morus alba)为试验对象,在水培环境 下,采取雌-雌、雄-雄和雌-雄3种组合种植模式进行试验。植株生长3个月后,分别测定雌雄植株根系的解剖结构、形态、营养浓度和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培环境中,与同性相邻相比,当桑树雄株与异性相邻时,其根系木质部变小,根和径生物量减少,根系中N、P、K浓度增加。相比,当桑树雌株与异性相邻时,其根系木质部变大,细根长度、表面积和体积以及根系δ13C和N、P、K浓度增加。雌雄植株根系δ13C和N、P、K浓度的变化与根系性状的改变有关。这些结果表明,相邻植株的性别影响了雌雄桑树根系解剖结构和形态。同时,雌雄植株对相邻植株性别改变的响应呈现性别二态性,这种二态性响应影响了雌雄植株水分利用效率和营养吸收。这些发现对于理解森林和自然系统中其它雌雄异株物种的种群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杜仲雌雄株树皮和叶片中氨基酸及其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是我国特有的雌雄异株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工业价值和观赏价值。主要依靠种子繁殖。为了有计划地进行定性栽培,就需要对幼龄植株进行早期性别鉴定。许多生理指标都可能作为性别鉴定的依据。通过对杜仲中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分析表明,不同性别植株树皮和叶片中均含有被分析的17种氨基酸,其中胱氨酸和蛋氨酸在雌雄株间差异明显,雄株树皮和叶片中胱氨酸的含量分别高出雌株76.98%和45.04%;树皮和叶片中蛋氨酸含量雌株分别高出雄株20.50%和18.77%。这是否反映了杜仲雌雄的性别差异,值得探讨。必需氨基酸总量在树皮和叶片中均表现为雌株高于雄株,且叶片中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树皮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又名石刁柏、龙须菜,系雌雄异株宿根性植物,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芦笋的性染色体为一对同形的L5染色体,雌性的性染色体为XX,雄性的性染色体为XY。性别决定的多态性是由位于一对L5性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基因M决定的[1-3],雌株基因型为隐性纯合子mm,雄株为显性纯合子MM(又称超雄株)或杂合子Mm。在生产上,由于雄株比雌株高产25%以上[4],并具有极强的抗病性和生命力,故雄株特别是超雄株则倍受生产者的青睐,但芦笋雌雄鉴定只有等到种植的第二年待植株开花时才能进行,这就严重影响了芦笋的有目的种植和经济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