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深空探测的不断发展,潜在的战争威胁以及核事故的发生增加了人类辐射暴露的风险。神经炎症是人体在辐射暴露后重要生理反应之一。神经炎症的发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和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密切相关。开发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中药对辐射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积极意义。结论:中药龙血竭对辐射诱导的神经炎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文总结了龙血竭在降低氧化应激水平,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和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同时,我们提出内源性神经毒素可能加重辐射诱导的神经炎症的进程,而龙血竭可缓解这种神经炎症。  相似文献   

2.
细胞代谢或细胞应激均可以引起DNA氧化损伤。DNA氧化损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碱基切除修复在抵抗脑细胞DNA氧化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就碱基切除修复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竭是一种名贵的传统中药.影响血竭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物理损伤和真菌诱导.本研究是以打孔接菌方法诱导生产血竭,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诱导产生的血竭中主要成分龙血素A和龙血素B的含量,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这两种成分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人工接菌方法.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的血竭中龙血素A的含量变化不大,而树体接人镰刀菌属真菌并将伤口暴露于空气得到的血竭中龙血素B的含量最高,诱导效果最好.指纹图谱比对结果显示诱导产生的血竭成分与血竭药品成分相似,进一步说明人工接菌诱导血竭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污染对人体的损害也越来越大。空气污染中的有害物质,能通过各种途径引起各系统的疾病,甚至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研究发现,长期暴露或急性暴露在某些空气污染物中可以直接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或污染物引起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产生有害因子,通过外周循环到达大脑,导致大脑的神经炎症、神经毒性、氧化应激等反应,最终产生神经退行性病变,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  相似文献   

5.
血竭及其原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竭,又名麒麟竭,是名贵的传统中药,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提取血竭的原植物已知包括龙舌兰科的龙血树属(Dracaena)、棕榈科的黄藤属(Daemonoropus)、大戟科巴豆属(Crofon)、以及豆科的青龙木属(Pterocarpus)等属中的十余种植物。在国外,血竭多称为龙血(Dragon’s blood),非洲用龙舌兰科的龙血树属的树干割取血竭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而用棕榈科植物黄藤果实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尼古丁具有抵抗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其通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途径与非受体途径抑制帕金森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尼古丁在帕金森病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保护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菌群失调与AD的发生密切相关,在A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通道与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交流,并且可能通过产生有害物质、分泌或调节神经递质以及诱导神经炎症等方式引起神经退行性病变。本文通过总结肠道菌群在各年龄段与认知的关系,分析肠道菌群影响AD的可能机制,以期为AD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中医药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抗炎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中医药(如伊桐苷、芒柄花素、和厚朴酚、甘露寡糖二酸和红花类黄酮提取物等)在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具体包括中医药影响Aβ的生成及聚集、tau磷酸化、肠-脑轴和肠道菌群的调节、自噬功能、小胶质细胞极化、细胞外间隙、神经发生和神经递质传递等.  相似文献   

9.
硒对铅暴露致神经损伤的拮抗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铅暴露诱导的神经毒性损伤作用,明确铅暴露引发神经毒性损伤的部分机制以及硒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哺乳期染铅及补充硒建立铅暴露动物模型;通过TUNEL实验确定铅暴露引发的神经损伤;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ax、Bcl-2、Caspase-3水平确定铅暴露对凋亡途径的启动;并确证补硒在铅神经毒性作用下对机体的保护作用。结果:1.哺乳期铅暴露能够引起仔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2.铅暴露能够诱导Bax/Bcl-2水平改变,激活Caspase-3。3.同时给予硒干预后,机体抗铅神经毒性能力显著增加。结论:1.铅暴露能够诱导海马部位神经毒性损伤,损伤可能通过启动凋亡途径而发生,2.补硒能够通过拮抗凋亡发生从而拮抗铅的神经毒性,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导致老年人记忆、思维和行为障碍的最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在AD发病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AD病理情况下,AS具有神经保护和损伤双重功能。AS通过摄取、清除异常物质和释放神经营养因子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激活型AS产生和释放促炎细胞因子与毒性物质等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其他脑细胞,增强炎症级联反应和Aβ聚集沉积,影响着AD的病理进程。该文总结在AD发病进程中AS对其他脑细胞的影响,以期待为AS作为目标靶点预防和治疗A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一个主要病理特征就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目前研究认为该病理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蛋白质异常积聚、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功能异常、神经炎症、线粒体损伤和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人和动物模型中,中脑黑质有着明显的氧化改变。帕金森病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均会作用于线粒体,尤其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I有着抑制作用,造成线粒体损伤,产生活性氧(ROS)。活性氧的大量产生造成脂类、蛋白质和DNA的氧化,从而加剧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线粒体和细胞损伤。多巴胺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活性氧,该自身代谢特点决定了多巴胺能神经元存在有较高的氧化应激,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线粒体的氧化损伤在帕金森病病理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中古老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它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并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证据表明,针刺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炎症,改善认知。炎症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共有的病理反应,如胶质细胞激活、炎症因子的增加与释放。目前,针灸抗炎领域已积累了大量工作。为探讨针灸在痴呆中改善神经炎症的作用,本综述以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脑血管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PD)为重点,讨论针刺在胶质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分布在14条经络上,集中在头部和四肢远端的穴位与胶质细胞激活调节关系密切,针刺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改善神经炎症反应。在AD、VD、PD等脑病中,本文展望,由TLRs/NF-κB、MAPKs等关键通路介导,抑制M1型小胶质细胞激活途径,可能是针刺调节神经炎症反应,改善认知的关键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溶酶体离子通道蛋白异常引起溶酶体功能障碍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溶酶体离子通道蛋白调节溶酶体内离子稳态、溶酶体膜电压以及溶酶体的酸度.溶酶体离子通道蛋白的结构或功能缺陷会引起溶酶体降解功能障碍,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各种离子通道蛋白调节溶酶体功能的过程及机制,以及离子通道蛋白异常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过程和机制.调节离子通道蛋白改善溶酶体的功能、促进异常聚集蛋白的清除,是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14.
Humanin(HN)是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大脑枕叶皮层未受损的脑区发现的一种由24个氨基酸组成的线性多肽,能有效抑制多种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FAD)基因突变和β-淀粉样肽(β-amyloid peptide,Aβ)诱发的神经元凋亡,起初被认为是AD特异性的神经保护肽。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humanin具有广谱的神经保护、细胞保护与抗炎作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延缓糖尿病的发生。Humanin在多种疾病模型中,如AD、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脑卒中等发挥保护作用,在以上疾病的防治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曾旭  孙睿  陈晓梅  郭顺星 《菌物学报》2020,39(7):1421-1428
龙血竭为百合科植物龙血树所产的树脂类药材,常常因树干部位受损伤后,经微生物侵染并分泌树脂,经提而成。本研究以活性菌株诱导所得龙血竭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药材相比较,为其质量控制提供评价及分析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A为30%乙腈+0.3%乙酸,流动相B为100%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8nm与309nm,柱温25℃。结果发现,各龙血竭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样品相似度高,确定14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指认了7,4’-二羟基黄酮、龙血素A、龙血素B和白藜芦醇共4个特征性化学成分。本研究发现活性真菌菌株诱导产物可作为天然龙血竭的替代品,诱导药材质量佳,诱导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 SIRT1)是哺乳动物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家族的七种蛋白质之一。SIRT1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且研究揭示SIRT1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中具有潜在神经保护作用。SIRT1调节许多AD相关病理过程,包括调节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myloid-β precursor protein, APP)剪切、神经炎症、神经退行性变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SIRT1在AD中受到了特别的关注,药理学或遗传学手段激活sirtuin通路在AD实验模型中显示出治疗作用。本综述阐述了SIRT1在AD中的病理作用机制最新研究进展,并对SIRT1诱导剂及其在AD中的治疗潜力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血竭(Dragon’s Blood)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药物,应用历史有2,000多年。在世界的许多地区都有血竭的产品,而血竭的基原来自于多种不同科属的植物。不同植物来源的血竭化学成分与生理活性均有显著的差别。本文简述世界各地产血竭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通过不同民族所用血竭的比较,对我国龙血竭的深度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衰老是机体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下降,最终导致死亡的自然过程,也是各种老年相关疾病发展的驱动因素,特别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见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等。而以AD和PD为代表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是21世纪老龄化社会面临的最大健康问题之一。m6A甲基化在多种修饰酶的作用下调控基因转录和翻译,也是最常见的RNA修饰类型。m6A修饰酶表达异常引起m6A甲基化水平失调,从而引起RNA表达紊乱是m6A甲基化参与调控疾病发展的基本机制。近期研究表明,METTL3、FTO在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中发生显著变化,它们通过影响神经炎症、细胞周期、氧化应激等过程参与上述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以AD和PD为例探讨了m6A修饰对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调控作用,这将为抗衰老和治疗老年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9.
藁本内酯(LIG)具有抑制神经炎症反应和神经保护作用,TLR4/NF-κB作为脑内神经炎症应答最重要的通路之一,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PPARγ)的相互作用与大脑神经炎症应答及炎症损伤有关。本研究为阐明TLR4/NF-κB信号通路和PPARγ在LIG的神经炎症抑制作用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雄性大鼠侧脑室注射脂多糖(LPS)造成大鼠神经炎模型研究,并在注射LPS前预先给予溶媒、LIG(10 mg/kg,20 mg/kg)、GW9662(PPARγ选择性拮抗剂),探讨LIG对于LPS诱导的大鼠急性神经炎症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LIG对于LPS诱导的促炎症因子(TNF-α,MCP-1)的产生、TLR4/NF-k B/p38 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均有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同时能增强PPARγ转录因子活性,同样具有剂量依赖性。LIG对于LPS诱导的大鼠神经炎症的上述作用均可被GW9662拮抗。这些结果表明LIG通过调节PPARγ依赖的TLR4/NF-κB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神经炎症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于亨廷顿基因(Htt)发生突变而导致的,突变的亨廷顿蛋白(mutant huntingtin,m Htt)会在胞内产生聚集引起细胞功能异常并引发神经退行.亨廷顿病的具体分子机制有多种假说,例如氧化压力、线粒体功能异常等.2017年《自然》(Nature)杂志发文认为DNA损伤修复异常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共同机制.大量证据显示,DNA损伤修复在HD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Htt突变会引发多种DNA损伤以及修复通路的过度激活,HD细胞对离子辐射敏感同时存在双链断裂修复缺陷,同时Htt突变会阻碍DNA修复关键因子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ATM)蛋白在DNA修复中正常功能的发挥.DNA修复通路还是HD发病年龄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将ATM做为治疗靶点能够减轻突变Htt引发的细胞毒性以及动物模型的疾病进程.ATM还在维持细胞稳态和线粒体信号中起着关键作用,鉴于线粒体异常与HD发病的相关性,ATM作为治疗靶点的分子机制也逐渐明朗.本文着重于介绍DNA损伤修复与亨廷顿病的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为阐明HD的发病机理,开发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