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探讨3种不同的吸痰负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以寻找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佳的吸痰负压。选取某三甲医院的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6例,当患者出现吸痰指征时,分别以3种不同吸痰负压(-75 mmHg,-150 mmHg,-300 mmHg)对患者行密闭式吸痰,在吸痰前2 min、吸痰后5 min以及吸痰后10 min时记录患者的氧动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记录患者的吸痰时间间隔和效果。吸痰负压为-150 mmHg和-300 mmHg的吸痰效果和吸痰间隔时间要优于-75 mmHg的吸痰负压(p0.05),且吸痰负压为-150 mmHg时,吸痰的间隔时间最长(78.3±29.8)min;不同吸痰负压组不同时间点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当吸痰负压是-150 mmHg时、吸痰后5 min和10 min时氧分压相对于吸痰前有明显的改善(p=0.00),当吸痰负压为-300 mmHg时,吸痰后5 min相较于吸痰前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都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0 mmHg的吸痰负压是安全和有效的适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吸痰负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观察有空中晕厥史及健康飞行人员对坐位下体负压的耐力及其心血管系统反应特点,证实了-50mmHg的下体负压强度已能够检测出空中晕厥组与健康组飞行人员耐力上的明显差异。在-50mmHg负压强度作用下,被检人员心血管系统功能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暴露的2~4分钟,心率、血压、SV、EF、HI的变化,组间有明显差别。此外,STI和ECG各参数亦有明显变化,但组间差异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间歇和持续负压下缺血创面不同处理与愈合的关系。方法:实验前1天,用脱毛剂(Nair,美国)对兔耳背脱毛。动物用1%戊巴比妥钠耳缘静脉注射麻醉(30 mg/kg体重),固定于手术台。75%乙醇消毒双侧耳背皮肤。距耳根3-3.5cm处分离、结扎兔耳中央神经血管束。在耳背中部形成直径2.5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保留软骨膜)[1]。止血后置动物于特制木盒内。42只大白兔共84个创面,随机分为-50mmHg-75mmHg和-100mmHg 3大组,分别施以间歇负压(运行2分钟,停1分钟)和持续负压组。实验分别运用-50mmHg,-75mmHg,-100mmHg三个不同负压值进行连续、间歇治疗兔耳缺血性创面,观察伤后1,3,7,10,14,20d创面愈合情况,取伤后7d组织标本进行Western blot、HE染色,观察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的表达及创面上皮的再生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1]。以及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50mmHg(纱布+海绵)间歇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兔耳缺血性创面的愈合最快,-75mmHg治疗组次之,-100mmHg治疗组创面愈合最慢。在同一时间点上,-50mmHg治疗组与-75mmHg,-100mmHg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相比,能够更快地促进创面VEGF的表达和肉芽组织的再生,毛细血管增多。封闭负压治疗能够降低创面组织细胞的凋亡的发生。结论:(1)封闭负压治疗能够促进缺血创面的肉芽组织再生及VEGF的表达,减少创面组织细胞的凋亡的发生;(2)-50mmHg间歇封闭负压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咽鼓管是连接在人的咽部与鼓室之间的一条扁平的肌性管道,其作用在于维持鼓膜内外的压力平衡,以保证鼓膜的正常功能。咽鼓管平时关闭,只有当人打哈欠或吞咽时才张开。实验时,将双唇闭紧,用拇指和食指捏紧鼻子,切断口腔、鼻咽部与外界的空气联系,然后做吞咽动作。此时即可感觉到鼓膜紧张(向内凹),同时、听到外界的声音也似乎变小了。这是因为吞咽时,口腔及鼻咽部的气  相似文献   

5.
冲击波负压对大鼠肺致伤效应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了不同的冲击波负压峰值对大鼠肺的影响。各种条件下的冲击波负压值可由负压发生装置来模拟调节,这种装置可满足化爆、核爆和爆炸性减压下负压参数的一般要求,参数稳定,重复性好。冲击波负压峰值范围为-13~-90kPa,下降时间为1~90ms,持续时间为14~2 000ms。6组Wistar系大鼠,分别暴露在-47.2~-84.0kPa的冲击波负压环境中,伤后立即解剖动物,重点观察肺伤情。实验结果显示,在上述冲击波负压环境中,肺可出现从无伤至极重度伤;出血、充血以及肺表面压痕酷似肺冲击伤的病理表现。随着冲击波负压峰值的变化,各组肺伤情亦随着变化,冲击波负压峰值(△P)和减压倍数(P_i/P_a)分别与肺出血面积和动物死亡率相关显著或非常显著。本实验提示,一定条件下的冲击波负压具有明显的致伤作用,且伤情变化范围与超压所致肺伤情变化范围相同,超压和冲击波负压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伤情指标等效。  相似文献   

6.
在30名24~38岁的健康受试者身上研究了对左右侧颈动脉压力感受器活动(CBA)和不活动(CBI)所引起的反射性心脏反应。实验是在受试者安静卧位下进行的。CBA是用两个分开的小颈室(neck chamber)对左右侧窦区施加10s负压(-20~-60mmHg)引起的。CBI是通过给颈部左右侧施加10s正压(20~60mmHg)产生的。当CBA和CBI时,继续保持平静呼吸。从心电图测量R—R间期。对每一个单独刺激,先求出颈部抽气(压力)前10s内R—R间期的平均值作为基线测量。把R—R间期的毫秒变化的最高值表示反应。用多普勒扫描器在胸骨上的切口测量血流速度,以血流加速程度作为左心室收缩力的指标。结果R—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初步验证超快反应聚合物基质光纤氧传感器及其测定系统记录颈动脉氧分压(PaO_2)连续动态变化使用基础上,为了分析探讨肺通气对Pa O_2连续动态变化的影响,我们设计本活体整体动物实验观察研究。方法:选择杂种山羊4只,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空气机械通气下,切皮直接暴露把后接测定系统的氧传感器直接插入左侧颈动脉连续记录Pa O_2动态变化。正常分钟通气量机械通气分别通过三种潮气量实施:正常潮气量(潮气量VT=15 ml/kg、呼吸频率Rf=20 bpm)、减半潮气量(VT减半、Rf加倍)和加倍潮气量(VT加倍、Rf减半)。三种潮气量通气时间分别稳定10~15 min,选取后180 s分析计算PaO_2平均值、呼吸间Pa O_2变化的升降幅度和肺-颈动脉延迟时间。以ANOVA及两两比较统计学差异分析不同潮气量的影响。结果:活体山羊正常通气量机械通气实验时心率和血压均稳定;肺-颈动脉延迟时间为1.4~1.8 s(约为此时的3次心跳)。机械通气正常潮气量下Pa O_2平均值在(102.94±2.40,99.38~106.16)mmHg,升降幅度是(21.43±1.65,19.21~23.59)mmHg,占平均值的(20.80±1.34,18.65~22.22)%;减半潮气量下,PaO_2平均值维持在(101.01±4.25,94.09~105.66)mmHg,虽略降但不显著(与正常机械通气比较P0.05),但PaO_2升降变化幅度却显著降低为(18.14±1.43,16.46~20.05) mmHg,占平均值的(17.95±1.07,16.16~18.98)%(与正常机械通气比较P0.01);加倍潮气量机械通气下,虽仅略升的Pa O_2平均值维持在(106.42±4.74,101.19~114.08)mmHg(与正常机械通气比较P0.05,与减半潮气量机械通气比较P0.05),但PaO_2升降幅度却显著增大为(26.58±1.88,23.46~28.46)mmHg,占平均值的24.99%±1.58%(与正常机械通气和减半潮气量比较P均0.01)。结论:正常肺通气的吸气和呼气是颈动脉Pa O_2上升和下降的始动因素。正常通气量机械通气下减半潮气量和倍增潮气量显著改变Pa O_2升降幅度,但Pa O_2平均值仅小幅改变,而肺-颈动脉延迟时间相近。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家兔在-20、-40、-60mmHg下体负压下心输出量、心搏量、心率、血压以及心电图、脑电图、视网膜电图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心搏量与心输出量明显减少,在-60mmHg下作用10分钟两者可下降到负压前对照值的15%。心率大多数加快,以代偿心输出量的下降。如出现持续性心率过缓和心律不齐,标志代偿失调。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均呈规律性下降。根据血压反应可将动物分为耐力良好、尚好、较差三种类型。心电图变化主要表现为冠脉供血不足,心肌缺氧特征,并伴有高尖状P波。脑电图出现缺氧性慢波、波幅降低。视网膜电图的b波波幅逐渐下降,持续期缩短,80%以上有b负波,这些变化可能与脑部及视网膜供血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局部给氧促进兔耳缺血性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28只大耳白兔,双耳背各造成直径2.5cm全层皮肤缺损,结扎中央血管神经束及后边缘动静脉,形成缺血创面。56个创面随机分为七组:A组(-50mmHg负压同时给氧,浓度为40%±5%,每日4小时)、B组(持续-50mmHg负压4小时继之局部给氧1小时)、C组(负压治疗4min,停止1min,每日4小时,之后给氧1小时),D组(-50mm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E组(-125mm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F组(单纯给40%±5%氧1小时)和G组(空白对照)。在创面形成第0、1、3、5、7、10、14、18天拍照,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在各时相点切取创面标本,组织学观察创面肉芽、上皮生长、水肿和炎细胞,Ki67免疫组化标记增殖细胞并计算增殖指数,TUNEL法计算凋亡指数。结果:负压给氧组在相同时相点创面愈合率高于单纯负压、氧疗或空白组(P<0.05),创面肉芽生长快,水肿和炎症轻,细胞增殖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联合局部给氧能显著促进兔耳缺血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在31只麻醉猫观察了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CSB)在低血压时的快速重调现象。所得结果如下:(1)切断颈部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和双侧窦神经条件下,以记录窦神经单位传入放电的方法,测得急性失血性低血压时(70mmHg,10min,n=13),其CSB阈压(TP),正常发放压(NFP)和饱和压(SP)分别从正常血压水平(123.0±2.9mmHg)的61.0±1.6mmHg,111.2±1.7mmHg和163.0±2.8mmHg下降为41.4±0.8mmHg,83.7±1.7mmHg和125.6±8.2mmHg,各相应参数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低血压时CSB功能曲线较正常血压时向左上方移位,曲线斜率的变化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0.5)。如颈交感神经保持完整(n=8),失血性低血压猫CSB的TP,NFP和SP与常压时相比未发生变化。(2)在硝普钠诱发的低血压猫(68.0±1.2mmHg,10min,n=10),其CSB的TP、NFP和SP与正常血压时(128.5±4.8mmHg)相比,分别从80.0±2.7mmHg,131.0±3.3mmHg和181.9±4.6mmHg下降到58.1±3.6mmHg,96.0±3.6mmHg和133.8±4.3mmHg,各相应参数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CSB功能曲线移位方向和斜率的变化与失血性低血压时相似。上述结果表明,猫CSB在失血性或药物性低血压10mir后产生快速重调。颈交感神经对失血性低血压10min时CSB的重调有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吞咽是口腔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一个需要Ⅴ、Ⅶ、Ⅸ、Ⅹ、Ⅺ五对颅神经和25个面部肌肉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而且,吞咽与口颌环境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吞咽的研究较多。本文对其研究的方法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19,(2)
目的研究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给予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观察治疗后2个月皮瓣成活率、并发症情况及吞咽功能,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2(IL-2)及唾液酸水平。结果治疗后2个月,患者皮瓣成活率为94.44%(34/36)。并发瘙痒10例(27.78%),瘢痕6例(16.67%),色素沉着17例(47.22%),皮区感觉异常20例(55.56%)。吞咽功能2级7例(19.44%),3级29例(80.56%),无1级和4级患者。治疗后IL-2与唾液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效果较好,皮瓣成活率较高,能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现不同通气模式下动脉血气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心功能正常,需要连续监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6例,4男2女,年龄(59.00±16.64)岁,体质量(71.67±10.37)kg,左心射血分数(LVEF)(61.33±2.16)%。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分别于正常呼吸、憋气20 s以及高潮气量过度通气状态下连续15~16次心跳桡动脉、颈静脉逐搏取血,测定PO_2,用于分析三种呼吸状态下动、静脉血气的变化特点。分别比较患者相邻最高和最低值,以验证三种呼吸状态下动、静脉血气是否都存在周期性波浪式信号变化;此外,将患者动、静脉血气周期性波浪式信号的变化幅度进行统计学t检验分析,比较有无差异。结果:共6例ICU住院监护患者,抽取动、静脉血液充满肝素化细长塑化管需要15~16次心跳,即取血需要15~16次心跳,全部覆盖超过2个呼吸周期。患者正常呼吸、憋气20 s以及高潮气量通气状态下动脉血气中Pa O_2呈现波浪式变化,幅度分别是(9.96±5.18)mmHg,(5.33±1.55)mmHg和(13.13±7.55)mmHg,分别是各自均值的(8.09±2.43)%,(5.29±2.19)%,(10.40±2.68)%,高通气量呼吸模式波浪式变化幅度大于正常呼吸模式(P0.05),正常呼吸模式波浪式变化幅度大于憋气状态(P0.05)。正常呼吸、憋气20 s以及高潮气量通气状态下静脉血气中PO_2未呈现波浪式变化,幅度分别是(1.63±0.41)mmHg,(1.13±0.41)mmHg和(1.31±0.67)mmHg,分别是各自均值的(3.91±1.22)%,(2.92±1.12)%,(3.33±1.81)%,都显著低于同状态下动脉血气,但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分别于三种通气状态下采用连续逐搏动脉取血血气分析法证实,患者高通气状态呼吸时动脉血气的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增强,憋气时波浪式呼吸变化信号变弱,而静脉血氧分压波浪式变化幅度于三种呼吸状态下都不明显。说明肺通气导致肺换气是影响动脉血液波浪式信号幅度的直接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据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计量局在联合发出的通知中指出,将废除毫米汞柱(mmHg)体液压力单位,而代之以国际单位制的单位千帕斯卡(KPa)。其换算关系是:1mmHg=0.133322KPa如正常成人的收缩压一般不超过140mmHg,换制后应计为不超过18.7KPa。舒张压应为90mmHg以下,计为12.0KPa以下。因人体静脉压较低,有时以毫米水柱(mmH_2O)  相似文献   

15.
可摘局部义齿是口腔活动修复中运用最久最为广泛的一种修复方式,其通过卡环的固位,基托的稳定,连接体的连接,可以使人工牙在患者缺牙间隙发挥相应的咀嚼功能。但是,可摘局部义齿作为一个外源性的异物戴入患者口内后,由于其理化性质与口腔正常环境差别极大,并且占据了口腔中的天然间隙,势必会导致口腔内环境的相应改变。口腔微生物依附于口腔内环境,与宿主共生。当口腔内环境变化时,口腔微生态也会产生相关的变化。研究可摘局部义齿戴入后口腔内微生态的变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评估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证,并指导我们新义齿的设计及开发方向。目前相关研究已相当充分,本文就可摘局部义齿戴入后,口腔微生态的变化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Capno菌与牙周病的关系,本实验分别对25例成人牙周炎、17例牙龈炎患者以及153名健康人(36名儿童,34名青年,49名老年人及34名与牙周病患者对照研究的健康成人)的龈上菌斑、龈下菌斑和唾液标本中的Capno菌的检出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研究表明:Capno菌在牙周炎、牙龈炎患者及健康人的菌斑及唾液中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认为该菌是口腔的正常菌群之一。Capno在健康人菌斑中的检出率以儿童、青年为高,可能是青少年口腔中的优势菌群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口腔亚健康是指口腔处于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状态,其灵敏辨别与准确检测对于维护儿童和成人群体的身心健康均具重大意义。最新研究表明,口腔共生菌群的特异性结构或功能变化可先于口腔临床症状出现,因此具备预测疾病发生的潜力。首先,综述了口腔菌群与口腔内生态位、宿主年龄、疾病状态等的关联,讨论了基于口腔菌群定义与检测牙齿、牙周组织的亚健康状态的现有证据及潜力;其次,以微生物组大数据和单细胞分析为例,探讨了新一代微生物组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基于微生物组的口腔亚健康状态检测与机制研究,将为口腔乃至全身的精准医疗与精准护理提供新思路和新工具。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我院)的10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在常规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观察组的5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在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基础上联用高压氧疗法。检测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 PCT)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水平;并记录两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肉芽组织生长时间。结果: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s-CRP、PCT和WB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hs-CRP、PCT和WB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能明显降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血清hs-CRP、PCT和WBC水平,加快创腔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速度,提高疗效,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到13只受热兔(肛温超过40℃)与正常兔交叉循环后,正常兔血压、心输出量均明显降低,30′、60′、90′时收缩压由循环前的109.2mmHg分别降为88.1,85.1,68.9mmHg(P<0.01),舒张压由循环前的80.5mmHg降为68.5,69.6,56.4mmHg(P<0.01)。心输出量循环前为477.2ml/min,循环30′时降为381.4ml/min,60′时为320.9ml/min(P<0.01)。心率无明显改变。还观察到血清及组织电解质在受热兔及与之交叉循环的正常兔中均发生了某些改变。受热兔血清钾、镁明显升高,钙明显降低;脑中钠、钙、镁明显升高;肝、肠中钾明显降低,钠明显升高。与其交叉循环的正常兔发生了十分一致的变化。与受热兔交叉循环的正常兔肛温并未升高,未发生明显改变。结果表明,过热兔血中存在有使正常兔血压及心输出量降低,组织电解质分布发生改变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植入式遥测技术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在清醒无束缚状态下血压昼夜波动变化。方法取8只SPF级3月龄雄性SHR大鼠,进行C50-PXT植入子植入手术,恢复7 d后,用遥测系统进行24 h连续清醒无束缚的血压监测,并用EMKA分析软件对动态血压心率均值、24 h血压心率趋势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3月龄的SHR大鼠血压和心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白昼阶段血压明显低于夜间阶段(P<0.01),血压在1∶30~2∶30和20∶30~21∶30时出现两个高峰期,14∶00~14∶30时出现一低谷期。其中夜间阶段平均收缩压为166.02 mmHg,两个收缩压峰值分别为172.13 mmHg和171.38 mmHg;白昼平均收缩压是162.73 mmHg,收缩压谷底值为155.73mmHg。而心率两个高峰期出现在1∶30~2∶00和20∶00~21∶00,高峰值分别为375.00次/分和373.26次/分;心率低谷出现在11∶00左右,谷底值为310.91次/分,白昼和夜间的平均心率分别为328.85次/分和346.05次/分。结论 3月龄的SHR大鼠血压和心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血压和心率在夜间出现两个高峰,白昼出现一个低谷,且夜间的平均血压和心率要高于白昼,SHR大鼠的血压和心率的节律变化与其活动有关。植入式遥测技术可准确反映SHR大鼠血压昼夜的节律性变化,有助于正确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和高血压的生理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