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存在对Cu^2+与δ-MnO2间吸附平衡性质的影响,旨在增进人们对Cu^2+环境化学行为的认识。结果表明:BSA存在下,Cu^2+在δ-MnO2表面的吸附率-pH曲线呈典型的“S”形,加入BSA使Cu^2+的吸附突跃向高pH方向移动,影响程度与BSA的加入方式有关,其次序为Ⅳ(先加BSA后加Cu^2+)〉Ⅲ(Cu^2+和BSA同时加)≈Ⅱ((先加Cu^2+后加BSA);BSA存在下,Cu^2+的等温吸附线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Cu^2+的饱和吸附量随BS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并随BSA的加入方式而改变,其次序为I(不加BSA)〉Ⅱ≈Ⅲ〉Ⅳ;Cu^2+在δ-MnO2上的饱和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pH=3.0条件下,Cu^2+在δ-MnO2上的吸附是完全可逆的,但pH=5.0的条件下,吸附是不可逆的,BSA对Cu^2+的吸附可逆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蔡爱军  马子川  刘敬泽 《生态学报》2007,27(10):4240-4246
比较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α-MnO2和δ-MnO2的界面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BSA在两种MnO2颗粒物表面有明显的吸附,且δ-MnO2比α-MnO2对BSA的吸附能力略强。pH3.8~8.0范围内,BSA在α-MnO2和δ-MnO2上的吸附率随pH的升高而减小,pH3.8条件下,α-MnO2上的吸附率为88.2%,δ-MnO2上的吸附率为94.0%。BSA在α-MnO2和δ-MnO2上的吸附量均随BS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率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减小。BSA在α-MnO2上的吸附具有很高的不可逆性,δ-MnO2上的吸附完全不可逆。吸附过程中BSA发生解螺旋作用,引起结构熵增大。  相似文献   

3.
蔡爱军  马子川  刘敬泽 《生态学报》2007,27(10):4240-4246
比较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α-MnO2和δ-MnO2的界面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BSA在两种MnO2颗粒物表面有明显的吸附,且δ-MnO2比α-MnO2对BSA的吸附能力略强。pH3.8~8.0范围内,BSA在α-MnO2和δ-MnO2上的吸附率随pH的升高而减小,pH3.8条件下,α-MnO2上的吸附率为88.2%,δ-MnO2上的吸附率为94.0%。BSA在α-MnO2和δ-MnO2上的吸附量均随BS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吸附率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减小。BSA在α-MnO2上的吸附具有很高的不可逆性,δ-MnO2上的吸附完全不可逆。吸附过程中BSA发生解螺旋作用,引起结构熵增大。  相似文献   

4.
蔡爱军  马子川  刘敬泽 《生态学报》2008,28(11):5684-5690
研究了溶菌酶(LSZ)与α-MnO2的界面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体系pH值是影响LSZ在α-MnO2表面吸附、脱附的重要因素。在pH3.8~10.8范围内,LSZ的吸附率随着体系pH值的升高而大致呈上升趋势。在较低pH值范围内(pH〈7.1),LSZ的脱附率随pH的升高增幅较大;在较高pH值范围内(pH〉7.1),LSZ的脱附率则随pH的升高而略微下降。但是,LSZ自α-MnO2表面的脱附率在各pH值下均处于较低水平,吸附反应具有较高的不可逆性。LSZ在α-MnO2表面的吸附率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然而Na^+、Ca^2+和Mg^2+3种离子对LSZ吸附率的影响没有差别。LSZ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式,形状呈L型。FTIR进一步证明,α-MnO2表面的确有LSZ分子吸附;吸附态LSZ分子的空间构象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竹炭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能力,采用交联法设计合成新型的磁性壳聚糖改性竹炭复合吸附剂,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改性竹炭复合吸附剂进行表征,同时开展不同Cu2+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pH和温度等因素对Cu2+吸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效率与Cu2+初始浓度和吸附剂投加量成正效应;吸附平衡时间约8 h;在作用温度范围内,吸附效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pH为7时吸附效果最好。振荡条件吸附效果优于静置处理。该结果为废水重金属深度处理及水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取林业入侵植物假苍耳(Iva xanthifolia)叶片匀浆体(LSI)和茎匀浆体(SSI)作为生物吸附材料, 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Cu 2+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吸附pH值为6.0-7.0, 吸附平衡时间为30分钟, 处理水体中的Cu 2+浓度应不超过800 mg.L-1。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进行线性拟合, 推算出LSI和SSI的饱和吸附率分别为28.68 mg.g-1和13.06 mg.g-1。通过对吸附Cu2+前后的LSI和SSI进行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 假苍耳参与Cu2+吸附的主要物质是纤维素类和糖类, 并且可能是由它们具有的-OH、-CONH2及-C=O等官能团提供结合位点。研究结果显示假苍耳有可能成为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新型重金属生物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7.
用废啤酒酵母吸附水溶液中Cu2+,考察了溶液pH值、Cu2+浓度和吸附时间对Cu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啤酒酵母吸附Cu2+在4-6个小时内达到吸附平衡,酸性条件利于吸附,以pH为5时最佳,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uir模式。用电位滴定及FTIR分析的方法确定生物吸附剂主要含有磺酸基、羧基及氨基等功能团。生物吸附剂对Cu2+的吸附以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为主,功能团在不同的pH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电离性能,在吸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生长产黄青霉吸附铅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报道非生长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对溶液中铅离子的吸附。菌体对铅的吸附依赣于溶液的pH值,在pH4-5范围内,其饱和吸附量(116mgPb2+/g干菌)高于活性炭及文献中所报道的蕈状芽抱仟菌(Bacillus mycoidrs),小刺青(Penicillium spinulosum)及长木链霉(Streptomyces longwoodensis)等。当pH4.5时,产黄青霉对铅的选择性高于Zn2+、Cd2+,Cu2+和As3+Cu2+、As3+的存在对铅的吸附无明显影响。Cd2+的存在使铅的吸附量有所提高.而Zn2+的存在则使之降低。在小试规模下,经本法处理过的含铅工业废水,铅含量降至1.0mg/1.以下,达到国家规定的工业废水铅含量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木瓜微粉及其对胆酸钠和重金属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吸附时间对木瓜微粉吸附胆酸钠的影响,并分别对金属混合液浓度、模拟人体胃肠环境的pH条件、木瓜粉的粒径对木瓜微粉吸附混合液中Cu2+、pb2+、Cd2+、Hg2+的能力进行分析,以明确木瓜微粉及其体外对胆酸钠、Cu2+、Pb2+、Cd2+、Hg2+的吸附特性.结果显示:(1)随粉碎时间的延长,微粉所占的比例增大,粒径分布更加均匀,粉碎过程中存在粉碎一团聚一再粉碎的动态变化.(2)木瓜微粉对胆酸钠的吸附随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量显著增加,粗粉和粉碎10、60 min得到的微粉A、C在30 min内对胆酸钠(0.2%)吸附达到了平衡,粉碎30 min得到的微粉B在吸附60 min时对胆酸钠仍有显著的吸附能力.(3)在试验范围内,木瓜微粉B对Cu2+、Pb2+、Cd2+、Hg2+的最适吸附浓度分别为3.00、3.00、1.00、0.01 μg/mL.(4)在pH为7时对Cu2+、Pb2+、Cd2+、Hg2+的吸附率分别比pH为2时高出40.85%、21.07%、27.33%、66.38%.(5)不同粒径的木瓜粉对Cu2+的吸附率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对Hg2+的吸附率则增加,但对Pb2+和Cd2+的吸附率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木瓜微粉在体外具有良好的吸附胆酸钠、Cu2+、Pb2+、Cd2+、Hg2+作用,可广泛用于食品和药品中.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合成针铁矿作为吸附剂,通过序批式试验,研究了pH值以及海水中主要无机阴离子Cl-、SO42-卜、NO3-和HCO3-对Cd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H值升高,针铁矿对Cd的吸附量显著增加;Cl-、SO42-和NO3-在pH8时抑制针铁矿对Cd的吸附;Cl-和SO42-在低pH值条件下促进Cd的吸附;HCO3-在pH 4~10范围内促进Cd吸附;pH8时,SO42-与Cd加入顺序的不同对吸附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先加入Cd时,Cd的吸附量明显大于先加入SO42-和Cd-、SO42-同时加入时Cd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11.
从铅锌矿渣中分离的微生物对重金属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铅锌矿渣中分离到 16种菌 (包括 7株细菌和 9株真菌 ) ,并研究了它们对Zn2 + ,Pb2 + ,Cu2 + 的吸附特性。发现大多数菌株对Pb2 + 与Zn2 + 有不同程度的吸附 ,但对Cu2 + 的吸附能力较小。菌株对Zn2 + 的吸附率大于对Pb2 + 的吸附 ,能吸附Pb2 + 的菌株也能吸附Zn2 + 。pH 4~ 6是真菌吸附金属离子的较好范围 ,细菌仅在pH =5 .0条件下 ,对Pb2 + 与Zn2 + 有吸附。在测试的不同金属离子浓度范围内 (5 0mg/L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盐土粘细菌NUST03对Cu2+、Cr3+、Ni2+的吸附能力及不同条件下菌体对离子的吸附。实验表明盐土粘细菌NUST03对Cu2+、Cr3+、Ni2+吸附能力为Cu2+>Cr3+>Ni2+,pH值对菌体吸附Cu2+、Ni2+影响较大,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存在对菌体吸附Cu2+、Ni2+、Cr3+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肖宁  陈强  裴浩言  蒋玮 《微生物学报》2008,35(5):0772-0776
以高效吸附Cu2+的酵母菌Y17为材料, 对其吸附Cu2+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包括溶液pH、Cu2+初始浓度、菌体添加量、吸附时间和温度以及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对吸附过程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吸附液pH值、Cu2+初始浓度、菌体添加量和吸附时间。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吸附条件为溶液pH5.0, 吸附时间40 min, 加菌量5.0 g湿菌/L时, 对初始浓度为8 mmol/L的Cu2+达到最佳吸附率为82.7%。通过对Y17菌体不同处理及解吸实验, 初步确定Y17吸附Cu2+的位点在细胞壁, 细胞壁表面的-NH2, -COOH基团在其吸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麦麸制备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重金属Zn~(2+)的吸附作用。利用DPS软件进行回归正交试验,分析pH、麦麸生物吸附剂加入量、温度、初始Zn~(2+)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率影响,得出最佳吸附条件,与活性炭、麦麸纤维吸附效果作比较,对皂化麦麸进行解吸;同时研究等温吸附和吸附动力学,电镜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图研究吸附机理。吸附时间3 h、加入量0.2 g、pH值9、70℃、Zn~(2+)溶液浓度为80 mg/L时,吸附率达最大值,且低浓度时,麦麸生物吸附剂吸附效果优于活性炭与麦麸纤维,至少可以进行四次重复利用。麦麸生物吸附剂对Zn~(2+)吸附符合Freundich等温式,更适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即符合多分子层多位点物理化学混合吸附。SEM知皂化麦麸有明显褶皱,疏松多孔,表面积增大;FTIR分析出,麦麸生物吸附剂含-OH、-NH-、-C≡C-、-C≡N等多个官能团,对吸附过程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小球藻对Cd^2 的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小球藻对Cd^2 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吸附的起始阶段,吸附速率较快,且随温度的升高吸附速率增大,吸附过程在20min内达到平衡。结果还表明,该吸附是简单的一级反应,并由此建立了吸附反应的速率方程,推算出吸附反应的活化能Ea=31.42kl/mol。  相似文献   

16.
脱墨用棘孢曲霉SM-L22纤维素酶系中内切酶的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Bio-Gel P-60分子筛和DEAE-与Q-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等手段,分离纯化了棘孢曲霉SM-L22纤维素酶系中五种内切酶组分EGⅡ-1、EGⅡ-2、EGⅢ-1、EGⅢ-2和EGⅣ,并且对这五种内切酶组分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SDS-PAGE和IEF电泳测得其分子量分别为38.7,34.4,31.4,36.9和23.7kD,等电点分别为pH<3.5,<3.5,4.9,4.5和5.0.5个酶组分均属酸性纤维素酶,最适pH在3.5~4.0之间;最适温度分别为55℃、60℃、(60~70)℃、(60~70)℃和60℃.各酶组分有较宽的pH稳定性;温度稳定性表现为EGⅡ-1>EGⅡ-2>EGⅢ-1>EGⅢ-2>EGⅣ.EGⅡ-1和EGⅡ-2有较高的底物专一性,而EGⅢ-1、EGⅢ-2和EGⅣ对木聚糖有交叉活性.Fe2+对除EGⅣ以外的四种酶组分都有激活作用,尤其是对EGⅢ-2有强烈的激活作用.动力学分析表明各纤维素酶组分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与酶的催化率之间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双偏振极化干涉测量仪(DPI)研究了界面上配基种类对BSA吸附行为的影响。采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3-(甲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PTMS)和N,N-二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DAPTMS)对DPI芯片进行了修饰,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比较了芯片上不同配基的密度,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DPI对界面上BSA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PTES修饰界面上BSA呈饼状,高配基密度易导致BSA多位点吸附。相同偶联密度条件下BSA在DAPTMS修饰芯片的吸附量高于MAPTMS修饰芯片,但吸附层厚度一致,表明DAPTMS表面上BSA存在聚集现象;AFM扫描结果与DPI分析结果一致,证明了配基密度和种类不仅影响界面上蛋白质吸附量,而且影响蛋白质吸附密度和表面聚集行为。  相似文献   

18.
新月藻生物吸附Pb2+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月藻生物吸附Pb^2 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研究,实验表明,在新月藻的指数生长期和静止期加入Pb^2 时,Pb^2 的去除率较高;当藻细胞密度一定时,随着Pb^2 浓度的增加,其去除率增大,当Pb^2 浓度一定时,随着藻细胞密度的增加,新月藻对Pb^2 的去除率增大;pH对Pb^2 吸附影响不大,在pH5-9的范围内,Pb^2 去除率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寻找羟基磷灰石(HA)颗粒的蛋白吸附性能与其Zeta电位之间的关系,为研发具有优秀骨修复能力的HA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采用水热反应法,合成了形状规则的带状HA颗粒,并采用SEM、BET、XRD对其进行表征。检测了HA颗粒在不同p H、PO_4~(3-)浓度中的Zeta电位;选择小牛血清白蛋白(BSA)、溶菌酶(LYS)两种蛋白作为模型蛋白,测试了HA颗粒在不同p H、PO_4~(3-)浓度环境中对BSA或LYS的吸附量。结果:随着吸附体系的p H值逐渐增大,HA颗粒表面负电性迅速增加,HA颗粒对BSA的吸附能力逐渐减弱,对LYS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强。随着吸附体系中PO_4~(3-)浓度逐渐增大,HA颗粒表面负电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对BSA、LYS的吸附性能均逐渐减弱。结论:p H和PO_4~(3-)浓度的变化,都能引起HA颗粒Zeta电位的变化,前者引起静电作用类型、强度的变化而改变HA蛋白吸附性能;后者引入竞争吸附,蛋白吸附量随竞争离子浓度增多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0.
预处理方式对微紫青霉菌吸附Cu2+的影响及其吸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提高青霉菌(Penicillium)对含Cu2+的水溶液中的Cu2+的吸附能力并了解其吸附机制, 研究了8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微紫青霉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菌株GXCR的Cu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 匀浆化、匀浆+碱化(NaOH) (简称匀浆碱化)、高温(80oC)、匀浆+盐化(NaCl)、匀浆+洗涤剂和匀浆+极化(二甲基亚砜)可显著提高菌体的吸附率, 但是匀浆化+酸化处理会导致菌体的Cu2+吸附能力显著下降。与早期其他研究相比, 本研究发现匀浆化碱化(NaOH)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菌体的吸附能力。其中匀浆碱化(NaOH, 0.5 mol/L)处理后菌体的Cu2+的吸附率增加了47.95%; 匀浆碱化菌体吸附符合典型的Langmuir方程, 表明该菌对吸附Cu2+的吸附可能是以表面吸附为主。吸附-解吸循环4次后, 碱化菌体的Cu2+的吸附率仍可达到70.8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碱化处理主要影响菌体表面分子的-OH、C=O和COOH基团中的C=O, 其中与Cu2+结合的主要基团是-OH。GXCR的对Cu2+的吸附可能是主要基于Cu2+与菌体-OH基团结合的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