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植物的个体发育》一课教学体会方建春(江苏省溧阳中学,213300)植物个体发育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而且大多数是微观变化,不易观察,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在学习《植物的个体发育》一课时,我采用了多媒体组合教学,把具有不同教学功能的教学媒体,形成不同用... 相似文献
2.
前些日子,市中心教研组的负责同志,我校的有关领导,以及我校生物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观摩了我的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蕨类植物》。课后大家一致反映不错,认为此课有一定新意,比较成功。所以,我将这节课的教案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同时诚恳地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一、教材分析:《蕨类植物》这一章属于第二编《植物的类群》里的内容。这 相似文献
3.
“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的教学李中和(山东省平邑县第二中学273300)根对水分的吸收是根的主要功能之一,由于它涉及到较深的生物学原理,而初一的学生还没有学过有关的基础知识,因此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我认为突出演示实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尽量做到理论与... 相似文献
4.
5.
“解剖蚯蚓”一课的教学体会栾礼成(湖北省宜昌县乐天溪中学443124)“解剖蚯蚓”是中学生第一次进行解剖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如何上好“解剖蚯蚓”这第一节实验课?本文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1解剖之前的蚯蚓处... 相似文献
6.
细胞是组成生物体和进行一切生理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要研究生物的形态、构造和生理,了解和掌握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物界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来控制和改造生物,必须从研究细胞着手。再有,就生物学(第一册)这本教科书来说,第一课就是细胞。它是学好生物学全书的基础,因为生物学课本以后各章教材的安排都是在关于细胞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物》新教材第 6 4页“根对矿质元素吸收”一节中 ,编者改变了旧教材直接陈述事实和结论 (根对矿质元素吸收过程是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 ;根对水分吸收和根对矿质元素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的写作方法 ,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 ,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 ,步步逼近、层层剥离 ,让学生在“痛苦的思维中”得出“快乐的结论”。笔者认为新教材的这种“令人心动的精彩的”写法不仅完成了旧教材“陈述事实和结论”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 ,渗透逻辑思维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推理、论证 ,从而使学生在思维品质上得到有效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9.
初中《植物学》第一篇第一章“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在整个植物学教学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内容是从植物体的微细结构一细胞,逐步论及组织和器官,最后讲到植物的整体,并且概述它的生理特点,也就是由局部论述至整体,从微观结构描述到宏观结构。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首先对人类关系密切的绿色开花植物有一概括的了解。因此,这一章的内容不仅是第一篇“绿色开花植物”的基础知识,也是全书的重要基础。教师在 相似文献
10.
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生成性教学的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细胞的分裂》是高中生物第一章内容,教学目的:掌握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知识;了解细胞的无丝分裂。重点难点: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细胞分裂是肉眼无法看到,必须借助于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生理过程,学生对此没有生活经验,如何把抽象微观的知识用形象直观的手法展示?.. 相似文献
12.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原理是极其复杂的,一般需经过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两个基本过程。笔者在高中《生物》实验三的基础上,引入了用钒酸盐处理根后作对照的实验,试图不仅探索根吸收矿质元素的交换吸附过程,更进一步探索根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主动运输。此项实验原理是... 相似文献
13.
最近,在领导和教研组的帮助下,我举行了一次教改研究课,其目的是研究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来克服当前生物课中普遍存在着的满堂灌现象,对启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作了一些初步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做了以下几件事: 1.反复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特点。真菌这一节,分为两部分内容,酵母菌和霉菌,每节内容又都分为形态构造、营养、生殖、与人类关系等,内容多,概念多(16个概念)、 相似文献
14.
生物化学研究生命的化学组成和化学变化等生命基本属性,是阐述生命奥秘的基本语言,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生物化学能否作为公选课?如果其作为公选课,又应包含哪些生物化学知识,如何讲授这些专业知识?本文从课程内容,教材选取以及授课方式等方面介绍了笔者在向非健康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生物化学》公选课的实践和体会。笔者联系身边的生物化学现象讲解其中的基本生物化学原理,关注疾病发生和临床治疗中涉及的生物化学,整合本校生命和健康相关学科和最前沿的科学进展中涉及到的生物化学知识,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为学生理解其它生命科学选修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策略和教学方法对于公选课和通识课,甚至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浅谈讲评课的教学原则钱留华(江苏省泰兴中学225400)练习题或试题的讲评,是整个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讲评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思想认识上不重视,认为讲评课就是改正错误;二是认为讲评课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 相似文献
16.
17.
上好第一课——绪论课,的确很重要,也很不容易。因为,它既不是单纯的思想教育课,也不是纯粹的课本内容简介。而是要以生动有趣的科学知识内容为血肉,与人类国家民族息息相关的关系为灵魂,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探索本学科知识宝库的激情,深切地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决心学好这门课。特别 相似文献
18.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植物生活需要水分,细胞吸水原理,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界条件对根吸收水分的影响和对植物进行合理灌溉的道理。根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其结构与功能是统一的。根的主要功能是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以及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本节课要讲的是植物的根对水分的吸收。要想让学生理解根吸收水分的原理和过程,必须先让学生理解细胞吸水的原理。由于学生对细胞吸水的 相似文献
19.
1 设计思想“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是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第 1课时 ,主要学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方式和原理。这节课的设计思想是 :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 ,提供学生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旧知基础上建构新知 ,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 ,学习科学方法 ,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2 教材分析这一节教材重点介绍了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或放水的原理与条件 ,为突破真实情景中根通过共质体与质外体途径吸水作充分的铺垫。在教学中若将教材所述演示实验“渗… 相似文献
20.
渗透胁迫对高粱根K~+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CaSO40.5mmolL-1溶液培养高粱得到低钾植株,在渗透胁迫下当PEG-1000使外界渗透势下降时,刺激了高粱根高K+亲和系统的净K+积累,其表观Km值和Tmax值分别为18μmolL-1和49.6μmolg-1DWh-1。此高亲和系统不受可渗物质乙二醇和外界pH变化的影响,为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酰亚胺抑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