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全球生物安全形势日趋严峻,重大传染病疫情、生物技术误用和谬用、生物武器等生物安全威胁不断显现,生物安全已跃升为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此同时,生物安全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其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还处于起步阶段。受国内外生物安全形势、生物安全产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学学科设立的影响,凸显了我国在生物安全这一交叉领域的人才储备的短板和不足。尤其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更加显现出生物安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本文根据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从建立交叉融合课程体系、构建创新性教学模式、探索通识教育改革方案和完善持续改进机制等几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新工科背景下完善生物安全领域人才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生物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型生物工程人才支撑,建立以创新型工程教育为理念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支撑作用。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紧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对接产业行业”“引领未来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等新工科建设的教育教学理念,从“面向新经济”的培养体系构建、“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重构和“项目式”教学方式改革、“多元化”评价体系实施等方面进行生物工程专业建设改革和探索,提出了“价值引领、深厚的基础理论、强烈的创新意识、技术和非技术核心能力素养”四位一体的生物工程新工科人才培养标准。满足了产业对人才多样化、个性化和动态变化的需求,保障了产业与教育的深入融合发展,为生物工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4.
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创新能力是新工科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文中结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内容,不断改进实践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建立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科研实践、实习实训等五层次的教学改革体系,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卓越创新人才,提出了创新的教学改革模式,为新工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设想和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生物化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生物、食品、医学、发酵等专业中广泛开设,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随着大思政思想渗透到所有学科和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成效。构建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并有机融合课程教学,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关键。基于新工科背景,本文从生物化学概况、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实施策略及成效等方面对该课程近年的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合成生物学”对生物工程领域创新性人才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华中农业大学开设了“合成生物学”课程。首先,以“重基础知识、抓创新实践、追前沿进展”为理念,通过组建高水平的“合成生物学”教学团队,并不断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形成了新颖合理的课程体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将高水平学术期刊及时事热点新闻报道中有关合成生物学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以前沿热点案例为切入点,通过以“学”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提高了学生的思辨思维与创新能力。本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并有效促进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此与同行交流,以期能为“合成生物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的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从"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出发,阐述了构建基于"新工科"要求的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该实践教学模式从学科基础实验、校企合作实训、课程设计实践和教学实践德育等4个方面进行设计,要求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达到契合环境微生物行业发展需求的目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地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实践创新积极性,为培养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复合型、实践型具有环境微生物学知识背景的工程师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8.
在新工科建设和绿色生物制造大力发展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面临新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求。浙江工业大学“酶工程”课程组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以及案例演示、工程虚拟仿真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教学改革尝试,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知识模块化讲授+经典文献精读+典型产业化案例演示+项目设计答辩”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酶工程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蝙蝠虫(Neodrepanura)是中国著名的三叶虫化石,已有100多年研究历史,但很少见完整的标本。本文报道的一块标本采于山东费县,其完好的头部与依附的12个胸节保存在一起,十分珍贵,属于模式种Neodrepanura premesnili(Bergeron)。胸节的数目是三叶虫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标本的发现,再次证明属于Corynexochida目Leiostegina亚目的 Dameselloidea超科具有12个胸节,其包括两个科:Damesellidae Kobayashi,1935和Drepanuridae Hupé,1953。小林贞一(1941)曾将采于山东泰安汶河的一块三叶虫标本定为Neodrepanura premesnili(Bergeron),pik(1967)和作者认为这一标本有可能归属于Monkaspidae科的Monkaspis属,而不应是Drepanuridae科的Neodrepanura。由于Bergeron(1899)命名的Drepanura与现生昆虫Drepanura Schoett,1891为同名异物,zdikmen(2006)提出一个新的替代名Neodrepanur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新金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neoaurum)MN4是1株经诱变育种获得的高产雄烯二酮,并且能够耐受高浓度底物植物甾醇的突变菌株。为深入研究MN4菌株耐底物的机制及雄烯二酮的生物合成途径,有必要解析MN4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方法】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MN4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然后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装、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COG聚类分析以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等。【结果】新金分枝杆菌MN4基因组装获得33个Contigs,整个基因组大小为5.39 Mb,GC含量为66.9%,编码4920个蛋白基因,序列提交至Gen 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JXYZ00000000。【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1株高产雄烯二酮菌株MN4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了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初步解析了该菌株降解植物甾醇生产雄烯二酮的关键基因,将为MN4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及相关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与异源表达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中对照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教学理念,详细阐述笔者教学团队经过5个轮次的教学实践和持续改进,逐步形成的生物工程项目实践创新课程教学逻辑与教学方法,重点阐述了课程教学项目的 遴选、教学过程的实施方式、课程过程性考核办法以及监控-评价与反馈-改进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食品微生物学”是面向食品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主干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针对“新工科”背景下该课程存在的思政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和协同培养系统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课程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科研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创设“一链三融,践行创新”线上线下混合模式,融合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科学研究与课堂学习、区域产业与专业教学,将学科、产业优势转化为创新教学资源,提升“两性一度”,实现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赋能食品学科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应用技术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一门集理论、实践和应用于一体的专业基础课。针对现有课程在授课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调研岗位需求和职业资格的基础上筛选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序化教学内容,并在"学校—企业—行业—产业"共建的数字化资源支撑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并开展四元二维评价。实践教学表明,我们所开发的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CHARGE syndrome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ed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a specific and recognizable pattern of anomalies. De novo mutations or deletions of the gene encoding chromodomain helicase DNA binding protein 7 (CHD7) are the major cause of CHARGE syndrome. In this report, we describe a patient with a typical phenotype characterized by psychomotor retardation, hypertrichosis, facial asymmetry, synophria, failure to thrive, developmental delay an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arrying a de novo 6.04 Mb interstitial deletion in 8q12.1q12.3 detected by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array analysis. Despite the deletion includes CHD7 and although the patient shares some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CHARGE syndrome, she does not fulfill the clinical criteria for this syndrome.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second case with an entire deletion of the CHD7 gene not leading to CHARGE syndrome and, for this reason, useful to expand and further deline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ssociated with the 8q12.1q12.3 deletion. Furthermore, the literature review revealed that the phenotype secondary to duplications of the same region partially overlaps with the phenotype reported in this study. Selected genes that are present in the hemizygous state and which might be important for the phenotype of this patient, are discussed in context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