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文记术的鱼化石,一部分是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钟文华等同志在湖南临澧歇架山一带的红色岩系中采集的,另一部分是1948年谌义睿同志在同一地区和层位中收集的。鱼化石保存于该套岩系的油页岩及黑灰色页岩中,在同一层位中还有属于鲤科的骨唇角(Osteochilus)化石。有关临澧一带含鱼层位的情况,已由唐鑫作了报导(1959),此处不再重述。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第三勘探队从1973年以来,先后在湖南零陵—衡阳一带中生代含煤地层中找到一些鱼化石,这些化石对于讨论零陵—衡阳一带中生代含煤地层时代、含煤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讨论古生物学上的一些问题都有一定的意义,所以笔者曾于1975年夏到其中的一个主要化石点——衡南洲市雨母山进行补采。本文先记述雨母山鱼化石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叉鳞鱼类。  相似文献   

3.
云南曲靖地区早泥盆世无颌类化石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云南曲靖地区早泥盆世地层中产无颌类化石早有报导。抗日战争前王曰伦于翠峰山和廖角山(原误称“妙高山”)两地均曾发现头甲角(Cephalaspidae)科化石(丁文江、王曰伦1936—1937;杨钟健1939)。其后,李广源等于廖角山采得的鱼化石经杨钟健鉴定,其中无颌类化石定为 Cephalaspis sp.(李广源等1942,滇东曲靖、沾益地质,未刊稿)。上述化石可惜均未进行古生物学描述,标本于抗日战争期间几经辗转,今已不知下落。  相似文献   

4.
早在1947年边兆祥虽有过粤北产沟鳞鱼化石的报导,但原标本经潘江重新研究之后,认为不能冒然鉴定为沟鳞鱼,而只能说是部位不明的胴甲类甲片(潘江,1964)。因此,粤北确切的沟鳞鱼化石记述,只是近几年才开始。1963年,张国瑞记述了沟鳞鱼化石的一新种——Bothriolepis shaokuanensis(韶关沟鳞鱼),化石捡自韶关黄岗岭。1964年,潘江又在其“华南几种泥盆纪及石炭纪鱼化石”一文中,记述了沟鳞鱼化石的两个新种,即B.lochangensis(乐昌沟鳞鱼)和 B.kwangtungensis(广东沟鳞鱼),两者均产自乐昌太河坡。1963年冬至1964年春,邱子峰与笔者在乐昌、韶关、仁化一带调查泥盆纪鱼化石层位时,在乐昌太河坡、韶关黄岗岭以及仁化凡口,均采得不少沟鳞鱼化石。乐昌的标本较为破碎,不易鉴定种属;韶关和仁化的标本保存较好,并大部分隶属于 B.shaokuanensis,标本又较全,这里就择其这一部分加以记述,作为对张国瑞所建立的 B.shaokuanensis 的补充记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鱼化石层位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5.
湘西溶溪组的棘鱼化石及其层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最低含鱼化石地层,即湘西早志留世(Llandovery 期)溶溪组的地区性地质剖面和产自该组七个类型的棘鱼鳍刺化石,并根据其同层中所产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论证鱼化石层的层位.鱼化石本身所表现出的原始特性与这一结论是谐调的.  相似文献   

6.
记甘肃明水侏罗纪两类新的硬鳞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甘肃明水“龙凤山群”渝州鱼属(Yuchoulepis)一新种——甘肃渝州鱼(Y.gansuensis sp.nov)和金尾鱼科(Caturidae)一新属、新种——明水似凶暴鱼(Plesiofuro mingshuica gen.et sp.nov)。根据鱼化石性质,将含鱼化石地层的时代定为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湖南衡南县雨母山叉鳞鱼类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的续篇。文中记述了雨母山鱼群中除秀丽衡南鱼以外的其他鱼化石以及零陵—衡阳一带其他地点的一些鱼化石,并对这一带含鱼地层的时代加以讨论,对中生代含煤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从鱼化石的角度提出一点初步看法。在工作过程中,得到湖南省煤勘三队,洲市煤矿,武汉地院古生物教研组,地科院地矿所,科学院植物所古植物室,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相似文献   

8.
1933年秉志、阎敦健研究了采自浙江寿昌东村的鱼化石,建立了一属(Mesoclupea)两种(M.showchangensis及M.globicephala),并将此属归入鲱科(Clupeidae),认为含鱼化石地层的时代是早白垩世。近年来,由于区测工作的开展,在浙江发现了大量中生代晚期鱼化石。我所陆续收到在浙江寿昌、建德、诸暨、淳安、临海等地采得的大批中鲚鱼化石。对合中鲚鱼地层的时代问题,各家也有不少争论。基于这些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中鲚鱼作进一步的观察和研  相似文献   

9.
1953年夏,重庆大学地质系乐森璕教授在四川江油县观雾寺附近铺路石板上发现了盾皮鱼类(Placodermi),化石。此类鱼化石在我国仅发现有棘鱼目(Acanthodii)及胴甲目(Antiarchi),而且材料比较破碎。关于节甲目(Arthrodira)的化石,这在我国还是初次发现。节甲类鱼化石发现在欧洲的约达46属;在北美的约达35属,包括的种很多,在亚洲方面如西伯利亚等地也有—些发现。此类鱼化石今在我国泥盆纪地层中发现,对于泥盆纪地层的区域对比,该类鱼的地理分布及系统演化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皖南晚侏罗世的弓鳍鱼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0年秋,我所安徽野外工作队在皖南屯溪、歙县一带调查中生代后期脊椎动物化石时,从歙县岩寺附近的“岩塘组”中采集到一批鱼化石。在歙县地区,岩塘组主要为一套黄绿色的砂页岩沉积,厚约81米,鱼化石产于上部页岩中;本组与上覆红层“桂林组”(K_I)呈不整合接触,与其下的火山岩系“石岭组”(J_3)呈假整合接触。关于岩塘组的时代,各家意见不一,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过去在该层位中发现的化石较少,至于鱼化石则过去还未有过发现。此次采获的鱼化石较多,保存较好,经笔者鉴定,除绝大多数是属于和狼鳍鱼类很相近的原始真骨鱼类外,还有两块标本是属于弓鳍鱼目中的中华弓鳍鱼科(Sina-miidae)。这一新发现,不但有助于对中华弓鳍鱼的地理分布有进一步了解,而且大大丰富了我国东南部和华北地区中生代后期地层对比的依据。本文仅就中华弓鳍鱼化石加以记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开发研究设计院油田地质研究室的同志在大庆油田中区检3-22号井深870米处的灰绿色粉砂质泥岩中发现了几件鱼化石,经我们鉴定,认为和我国北方广泛分布的狼鳍鱼(Lycoptera)有一定的关系。现将鱼化石简述如下,并对有关问题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2.
多刺鱼(Pungitius)在泥河湾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的鱼化石是我所原太原工作站王择义、王向前和武文杰等同志于1965年秋采自河北阳原县桑干河畔泥河湾层的底部,同层中还产有植物、介形虫和昆虫化石;在含鱼化石层以上的层位(泥河湾层的上部)中也采到少许哺乳类化石。1972—73年间,我所盖培、卫奇、及我所泥河湾新生代地层小组又在同一地点采到一些鱼化石,并实测了剖面。现将1973年我们泥河湾新生代地层小组实测的阳原虎头梁泥河湾期地层剖面列出如下:(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记述的鱼化石是1964年“五一”节前夕辽宁煤炭管理局潘广工程师送交我们鉴定的。在鉴定过程中,又收到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东北中生代地层队陈丕基同志寄来的一批标本,依据标籤记载,其中有一部分是与上述那部分标本采自同一地点;在同一层位中还有狼鳍鱼(Lycoptera)化石。关于这一含鱼化石地层的地层划分问题,上述各调查采集人已分别给予详细论述。本文仅就鱼化石部分加以记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满洲鱼和松花鱼是松辽盆地和吉林省延边地区白垩纪地层中广泛分布的两种小型鱼类化石。满洲鱼由日人斋藤和夫(Saito,K.,1936)根据采自吉林省江清县绥芬甸子(现罗子沟)以及和龙县(现延吉县)大拉子的油页岩中的鱼化石定名(上床氏满洲鱼Man-churichthys uwatokoi);松花鱼由高井冬二(Takai,F.)根据采自吉林省农安县伏龙泉白庙子的唯一一块破碎的鱼化石标本定名,起初(1942)定为长头薄鳞鱼(Leptolepis longice-phalus),后来(1943)改为新属松花鱼(Sungarichys)。  相似文献   

15.
西北黄芪和山野豌豆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野生豆科牧草(西北黄芪和山野豌豆)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西北黄芪和山野豌豆的相对电导率、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均表现出上升的趋势,且随着低温胁迫程度的加剧而加深;就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两项生理指标而言,西北黄芪5℃增幅显著小于山野豌豆,而-5℃对5℃增幅显著大于山野豌豆;就脯氨酸含量而言,西北黄芪5℃增幅大于山野豌豆,而-5℃对5℃增幅显著小于山野豌豆;就SOD活性而言,西北黄芪5℃增幅大于山野豌豆,而-5℃对5℃增幅显著大于山野豌豆。综合分析,认为西北黄芪比山野豌豆具更强的抗低温能力,同时说明,两种牧草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规律不同,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两项生理指标对低温的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6.
华南泥盆纪棘鱼化石新材料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刘东生记述了发现于云南弥勒西龙镇大哑口的多瘤亚洲棘鱼(Asiacanthusmultituberculatus),这是我国发现棘鱼化石的首次记述。往后,一直到1964年潘江才又记述了高氏亚洲棘鱼(A.kaoi)、孙氏亚洲棘鱼(A.suni)及武昌中华棘鱼(Sinacanthuswuchangensis)。高氏亚洲棘鱼和孙氏亚洲棘鱼的标本,均采自广西桂平龙山莲花山砂岩中部,武昌中华棘鱼系采自武昌蛇山、凤凰山等地的珞珈石英岩下面的黄绿色砂岩中。本文将记述的鱼化石,计一个属两个种,即翠峰山云南棘鱼 Yunnanacanthus cuifeng-shanensis(gen.et sp.nov.)和畈村中华棘鱼 Sinacanthus fancunensis(sp.nov.)。翠峰山云南棘鱼系张国瑞同志等于1962年采自云南曲靖翠峰山的下泥盆纪地层中,畈村中华棘鱼的化石,是张国瑞、臧润海、李功卓及笔者等于1972年采自皖南宁国畈村的黄绿色砂岩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的这块鱼化石,是地质部一个野外队采自四川重庆附近的,化石保存在灰绿色钙质细砂岩中。经著者观察应属半椎鱼科(Semionotidae)的化石,代表鳞齿鱼属(Lepidotus)的一新种。鳞齿鱼是侏罗纪时分布很广的鱼类,虽在四川等地早被野外地质工作者发现,但至今还缺少对这类鱼的记述。重庆发现的这块鱼化石虽然保存不太完好,但对今后系统地研  相似文献   

18.
陕西横山麒麟沟鱼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这里所记述的标本是1952年石油管理局陕北地质勘察队田在艺、屈岳二同志在陕北横山麒麟沟采的。据他们在野外观察的结果:“六块化石全存在延安系底部岩层中,大概距安定层产鱼化石层450米左右,这两系岩层之间是整合接触,延安系即潘钟祥的瓦窑堡煤系上部,与瓦窑堡煤系(即瓦窑堡煤系下部)有不整合或假整合存在,距延长系产鱼化石层约8、9百米。瓦窑堡煤系与延长系之间,亦似有一个不连续沉积的关系,延长系鱼化石系在陕北盆地南部找到,北部尚未找到。延安系在南部(黄陵以南)无沉积,北部有350—400米厚的岩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的这一鱼化石是成都地质学院寄交我所鉴定的。据称标本采自四川泸州市附近,其产出层位无记载。鱼化石保存于深灰色粉砂质泥岩中。经观察应属于半椎鱼科(semionotidae),代表鳞齿鱼属(Lepidotes)的一新种。鳞齿鱼在地史上延续较长,其化石在晚三迭世到晚白垩世的地层中均有发现。地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泥盆纪含鱼化石地层的世界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泥盆纪含鱼化石地层分层的进展及现状,总结中国泥盆纪含鱼化石地层的层位,横向地比较了主要鱼化石的系统关系,再结合具体的地质历史背景,对比世界有关的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