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水退却后,人们纷纷涌到海滩上,或捡拾贝壳,或挖掘虾蟹。偶尔会有人从沙中挖出半截呈黄色且极柔软的蠕虫状动物。举之趋鼻,味呈碘臭。因不能食用,挖掘者往往将其一扔了事。殊不知这便是大名鼎鼎、极有学术价值的海滩珍虫——柱头虫。一、“姓名”来历柱头虫属半索动物门,口索动物亚门,殖翼柱头虫科。它呈长柱形,蠕虫状,体长可达40厘米,栖息于太平洋沿岸的浅海泥沙中。柱头虫全身由吻、领及躯干三部分组成,吻位于前端,其后依次为领、躯干。吻与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肠鳃类一新种——多鳃孔舌形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的肠鳃类,迄今仅报告过黄岛长吻虫Saccoglossus hwangtauensis(Tchanget Koo)和三崎柱头虫Balanoglossus misakiensis Kuwano。近数年来,我们在我国沿海潮间带进行了大量的采集工作,搜集了不少肠鳃类的标本,其中有一种经外部形态和内部  相似文献   

3.
半索动物门     
在我国,唯一享有国家一级保护荣誉的蠕虫,就是青岛产的半索动物黄岛长吻虫Saccoglossus kwangtauensis. 半索动物Hemichordata(Gr., hemi, half; chorda, cord),是由吻、领、躯干三部分组成的蠕虫状动物。具口索、体腔,并常具鳃裂。半索动物又称隐索动物(Adelochorda)通常包括肠鳃纲和羽鳃纲,其中肠鳃纲Enteropneusta蠕虫通称舌形虫(Tongue worm)或柱头虫、橡果虫(Acron worm).  相似文献   

4.
王复振 《四川动物》1991,10(3):25-26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在进行浙江舟山群岛嵊泗列岛污损生物时注意三角藤壶、海葵等外,以苔藓虫类很显著,属外肛动物门(Ectoprocta)裸唇纲(Gymnolaemata),有40种,其中4种是中国新纪录,今将4种的形态特征、采集地及地理分布并附图记述之。1角形单节苔虫Crisidia cornuta geniculata Milne-Edwards(图,1)1.1形态特征群体树枝状,长在岩石等上,每一节间部只一个虫。个虫细管形,长0.27—0.36毫米,宽0.03毫米。初长一个虫,继生左右二个虫,再同式繁生。室口圆形,与个虫同宽。个虫表面散布细孔。该种属于节苔虫科(Crisiidae)。1.2采集地浙…  相似文献   

5.
单殖吸虫(Monogenea)是低等脊椎动物的体外寄生虫,大多数种类见于鱼类的体表和鳃上,另有一些种类寄生于两栖、爬虫、哺乳类动物。在无尾两栖类单殖吸虫中,有些虫种的幼虫感染蝌蚪的鳃,如多盘虫Polystoma integerrimun;另有一些虫种侵入变态后宿主的肾脏,如原多盘虫Protopolystoma xenopodis和真多盘虫Eupolystoma alluaudi;还有一些虫种侵入宿主的肺部,如美洲伪双睾虫(Pseudodiplorchis americanus)和铲足新双睾虫(Neodiplorchis scaphiopodis),但它们的成虫都寄生在宿主的膀胱内。海龟类爬行动物的单殖吸虫一般寄生于口腔、咽或膀胱中。…  相似文献   

6.
苔藓动物俗称苔藓虫、海席子、苔虫。在分类上因其肛门在触手冠之外,属于外肛动物门,是真体腔动物。出现于早奥陶世,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后,现存三类:环口类、栉口类和唇口类。其中以唇口类最多。全世界共有化石种10000种,现生的有5000种左右,绝大部分为海产。我国约有700种,多在沿海,潮间带也有不少,6000米的深海底也产,是海洋底栖生物的重要组成之一。它们是鱼类(特别是底栖鱼  相似文献   

7.
从条纹二须鳃Capoeta Semifasciolata(Gunther)的鳃片上,发现两种枝环虫,一种为Dactylogyrus anchoratus Dujardin,1845,另一种为新种,描述于下。 文内量度以毫米为单位。模式标本分存于昆明师范学院及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 条纹枝环虫Dactylogyrus lineatus新种(图1、图2) 小型蠕虫。长0.332—0.464,宽0.086—0.112,咽圆形,直径为0.020—0.028。 后吸器仅见一联结片,边缘小钩长0.014—0.022,第3对钩最长,第7对钩最短。中  相似文献   

8.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1981年开始派员去南极参加生物资源考察,采得不少苔藓动物,其中有七种采自南极达恩利角海区水深414米和726米处,是南极的新纪录,属于外肛动物门(Ectoprocta)裸唇纲(Gymnolaeinata),兹简述如下。1.斑枝胞苔虫Cellaria punctata(Busk,1852)(图1)形态特征群体白色,高20毫米左右,常左右二分支,形如木贼草,分支常在节间,并有几丁质丝状体,黏住二分支,系保护作用。个虫六角形,长0.36—0.4毫米,宽0.25—0.27毫米,相互密接,周围较隆起,分界线明显,中央较低洼。口半圆形,宽0.1毫米左右,口盖同形,由几丁质而成,左右两下缘略…  相似文献   

9.
1979年在三斑海马的鳃和皮肤上发现了海马丽克虫(新种)Licnophora hippocampi sp.nov.,为丽克虫在脊椎动物上的首次发现。虫体小而长,64(50—87)×25(16—31)微米。大核长链状,13(7—19)段,分为3组。小核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长2.1(1.5—3.1)微米。严重感染时可妨碍鳃的气体交换,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淡水浸洗2分钟。  相似文献   

10.
曳鳃动物全部海生,蠕虫状。虽然个体小、种数少、罕见稀有,但在动物界仍占一门之地。自1754年报道第一个曳鳃动物以来,人们就对这区区小虫的身世进行争论,迄今已逾二百年。一般外形典型的曳鳃动物,大多可分为翻吻、腹部和尾三个部分(区)(图1)。翻吻,位于虫体前端,可伸缩,口位于其前,咽内具多排环状排列的咽齿。在翻吻外壁有许多纵排的小圆锥形杯状乳突。翻吻有取食小型蠕虫和在泥沙中钻穴的功用;腹部,圆柱形,多  相似文献   

11.
(—6)厘米,先端突然长渐尖至尾尖,基部近圆形至阔楔形,两面无毛;中脉在上面下陷,下面凸起,侧脉8—10对,两面明显凸起,网脉显著。叶柄纤细,长1—1.5厘米,上面有深槽,无毛。花序未见。果序腋生,成簇,序轴长1毫米;苞片宿存,三角状卵形,膜质;果柄长1毫米。果卵球形,直径5—6毫米;花萼宿存,4裂,柱头头形或厚盘形,有核4粒,背部具沟。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鳃部寄生单殖吸虫和鳋类的空间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鳃部的寄生单殖吸虫(Monogeneans)和鳋类(Copepods)的空间分布特点.寄生于黄颡鱼鳃部的单殖吸虫和鳋类在两侧鳃上的感染强度及其差异表明,两种寄生虫对于鳃片的左右位置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在黄颡鱼四鳃间的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P<0.01);在鳃片的各区均存在选择性;对鳃丝的各分段也均有极显著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橡胶树果的综合利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橡胶树即三叶橡胶(Hevea brasiliensis(HBK.)Muell.Arg.)为大戟科植物。常绿乔木,有乳状汁液。三出复叶,小叶长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4—10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略狭;小叶柄长1—1.5厘米,基部有明显的腺体三个,稀为2或4个。花单性,雌雄同株,由多个聚散花序组成圆锥花序腋生,长11—16厘米,被灰白色短柔毛。朔果球形,  相似文献   

14.
我国蚋类调查研究以往报道很少,1991年6月作者在峨眉山麓一流水沟内发现有蚋类孳生,现将初步调查简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以1.5—2厘米宽,40—70厘米长的茅草叶和5厘米宽、30厘米长的白棉布条为实验材料。分为三组,放入蚋类孳生地不同地段的流水中(用石头或砖头直接压住茅草  相似文献   

15.
大土加力(虫戚)(Tugali gigas)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原始腹足目(Archaeogastropoda),钥孔(虫戚)科(Fissurellidae)。据资料记载我国钥孔(虫戚)动物有30种,作过具体描述的几  相似文献   

16.
吸管亚纲(Subclass suctoria)中,多数种类具有或长或短的炳,附着它物上营固着生活。寄生在鱼类体表、鳃丝内的毛管虫(Trichophrya)和簇管虫(Erastophrya)的种类中,至今未见报道有固着柄的代表。作者于1981年12月检查水生所池养鱼寄生虫时,在体长7—10厘米的草鱼幼鱼鳃上,发现一种毛管虫,根据其分类特点,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生态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11年4月对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量采样调查,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5种,筛选获得优势种20种,隶属3门3纲17科。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以运动、有颌、表层沉积物取食者相对丰度较高,占27.6%。对选取的20个优势种以Shannon-Wiener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宽度测定,以Pianka重叠指数为基础进行了生态位重叠值分析,以平均边缘指数(OMI)和耐受指数(TOI)为基础分析了物种生态位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1.24—2.15,生态位宽度值较高的有薄索足蛤、蜈蚣欧努菲虫、掌鳃索沙蚕、浅水萨氏真蛇尾、黄海刺梳鳞虫和寡节甘吻沙蚕;优势种OMI指数变化范围为0.23—4.95,OMI指数值较高的有拟特须虫和细弱吻沙蚕;优势种耐受指数值变化范围为0.13—3.85,值较高的有深钩毛虫、寡鳃齿吻沙蚕和黄海刺梳鳞虫;优势种生态位之间的重叠值不均一,在0—0.95之间,长叶尖索沙蚕和掌鳃索沙蚕生态位重叠值较高,为0.95;平均边缘指数分析随机置换显著性检验表明:水深、水温、盐度、沉积物粒径、沉积物总有机碳和总氮与长吻沙蚕、细弱吻沙蚕、背蚓虫、角海蛹和浅水萨氏真蛇尾生态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较显著(P0.05)。对群落优势种进行聚类和多维度排序分析,结果表明20个物种可分为广布种、典型生境种和特化种,主坐标分析反映了优势种在不同资源位点的分布状况,支持聚类和排序的结果。研究表明,优势种生态位的宽度、优势种之间的重叠值与物种摄食功能类群、生活型、资源位上的分布、物种数量及生境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各物种对生境资源的不同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卤虫卵的资源及提高孵化率的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卤虫(Artemia salina)又叫“盐虫子”或“盐水丰年虫”,是生活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碳酸盐和硫酸盐湖,以及沿海盐田等高盐水体中的一种小型低等甲壳动物,全长为1.2—1.5厘米(图a)。 卤虫的适应力强,生长迅速,容易培养,常被作为生理生化等研究的实验材料。卤虫的成体或刚孵化出来的幼体(图b),可作为培养海产动物幼苗的饵料;此外也可用在饲养淡水观赏鱼类方面,特别是冬季枝角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柱头虫是介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之间的一种动物,对于教学和科学研究上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它的种类不多,分布不广,产量亦较少;目前在我国只有青岛、烟台、大连、广东北海、合浦及海南岛(据颜京松同志报导)等地发现过,但数量均不多。柱头虫身体非常软弱且易于发生自切现象,采集和制作都很困难,不易获得完整的标本。我们数年来对于柱头虫的生活习性和各项特征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习和摸到了采集、处理和保存它的一些经  相似文献   

20.
新种与椭果紫堇接近,区别是本种叶三回三出全裂,末回裂片较狭,叶柄基部呈宽鞘状,柱头具10乳突。 二年生草本,丛生,高15—30厘半。根茎短,长约1厘米,粗约3毫米,基部具多数纤维状须根,向上发出多茎。茎肉质,淡红色,不分枝或少分枝。基生叶多数,长约15厘米(叶柄长约10厘米,基部具鞘,叶鞘约长15毫米,宽8毫米),叶片三角形,约长5厘米,宽5厘米,羽状三回三出全裂,一回羽片具短柄,二回羽片近无柄,末回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