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chwartz和Beckman曾分别在玉米杂种胚乳的酯酶、酒精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等同工酶中发现过杂种酶的存在,即杂种中除具两亲本酶带外,还在两亲本酶带的中间位置出现新的酶带。而Bruce等用15个自交系互配组合检验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工作中,却没有观察到杂种酶的存在,而只观察到互补酶带。我们曾在玉米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相似文献   

2.
八倍体小黑麦的酯酶同工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黑麦的酯酶同工酶研究中,一些报道指出,六倍体小黑麦的胚乳产生5条快速移动带,带1、2和3来自小麦,带5来自黑麦,带4是杂种带;小麦和黑麦胚乳样品机械混合物的酶谱中,只有1、2、3和带5。在比较六倍体小黑麦(AABBRR)和某些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时,我们看到在两者的酯酶同工酶酶谱中都有上述E_1区5条标志带。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一些八倍体小黑麦表现出另外  相似文献   

3.
Schwartz和Beckman曾分别在玉米杂种胚 乳的醋酶、酒精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等同工酶 中发现过杂种酶的存在,即杂种中除具两亲本 酶带外,还在两亲本酶带的中间位置出现新的 酶带〔4,6,73。而Bruce等用15个自交系互配组 合检验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工作中,却 没有观察到杂种酶的存在,而只观察到互补酶 带[4,6,7]。我们曾在玉米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中看到,杂种除具有两亲本共同的酶带外,还具 有新的即第4酶带,这条新的酶带可称为“杂种 酶”[1,2]。我们发现有的育种纯度高的自交系中 仍然存在着酶谱的株间差异即酶谱纯度f2,3,的 问题以后,我们反复多次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酞 胺凝胶电泳方法检验“杂种酶”存在的真实性。 下面简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们以往的工作,高优势玉米杂种 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图式之一称为互补 酶— 杂种酶带为其两亲本酶带的互补。类似 的图式BackmanE'.33等曾在玉米胚乳的亮氨酸 氨肤酶及过氧化氢酶,ScandaliOS161曾在氨肤酶, 过氧化氢酶及乙醇脱氢酶,Chiang Pai'53等曾 在水稻过氧化物酶中观察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甜瓜(Cucumis melo.L)84—3等六个杂交种及其双亲的苗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变化,按生长顺序在苗期进行了四次取样,每次取样均取全株。分析结果表明:甜瓜苗期生一片真叶时酶谱丰富,为取样最佳时期,同一组合中,F_1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是有差异的,存在“杂种酶带”和“互补酶带”,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技术对甜瓜84-3等六个组合进行纯度检测结果与田间纯度检测结果相比符合率为99.1%。  相似文献   

6.
水稻三系及其杂种F_1的酯酶同工酶比较及杂种优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114套杂交稻 F_1及其相应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干种子胚的酯酶同工酶,6条主要酶带分别命名为1 A、3A、4A、5A、6A 和7A。三系亲本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各有其特点。杂种 F_1的酶谱出现7种类型。当不育系具有6A 时,常与恢复系的3A 或5A 形成酶带互补的杂种,3A和6A 互补只有营养优势。5A 和6A 互补才有经济优势。本实验证明杂种 F_1酶谱的形成受亲本核质双方的影响。酯酶同工酶酶谱类型可作为预测杂种优势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四个小麦远缘杂种及其双亲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结合田间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的观察,探讨酶谱差异与杂种遗传性变异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变异大的杂种其酶谱与双亲相比也出现较大的差异,有些组合杂种的微小变异在酶谱上也有所反映,如在形态上与母本无明显变异但长势较强的杂种,常显现新的杂种酶带或双亲的互补酶带。这些酶谱的变化反映了遗传信息的重组和丰富,使杂种出现一些新性状或生长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8.
魏亦勤  张改生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6):1092-1102,T001
利用Ven、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与北方春性普通小麦杂交,研究了Ven、K型春性F1杂种的优势表现及其与叶绿素含量、同工酶谱的关系。结果表明:Ven型和K型杂种F1存在显著的个体杂种优质,在主要农艺性状中尤其以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生产力的杂种优势明显,其中单株穗数对单株生产力的贡献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生产力与单株穗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22;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83和0.4941。灌浆期旗叶、倒二叶叶绿素含量与千粒重的相关性最大,呈正相关。杂种F1优势强的组合其种子和苗期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的酶谱一般呈双亲互补型或“杂种型”酶带,该特征可作为杂种优势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小麦与玉米及鸭茅状摩擦禾属间杂交获得的胚与小麦正常自交的胚之间在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谱,发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现出时空顺序的特异性变化。在同一发育时期,远缘杂交的具胚子房和无胚子房之间存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差异,这可能涉及到与胚发育相关的同工酶的出现。远缘杂交的具胚子房和正常自交的小麦子房之间也有一定的酶谱差异。同时,同一材料还表现出不同发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酶谱差别。在远缘杂交后的胚发育期间,酯酶同工酶的时空表达不如过氧化物酶显著。此外,对远缘杂交后的胚中的水溶性蛋白质进行了SD S-PAGE分析,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可能存在与胚发育相关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2,4-D浓度对胡萝卜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含有不同浓度2,4-D的MS培养基上生长的胡萝卜组织,培养26天后,不含2,4-D培养基上的培养物,其酯酶同工酶谱比在含有2,4-D培养基上的培养物少一条酶带8(图3)。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中,发现前者出现的酶带1(图4)在后者的酶谱中看不到。 胡萝卜的培养组织和完整的小植物皆具有分泌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能力。总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变化与愈伤组织、胚状体和小植物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冬瓜杂种一代及其亲本的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冬瓜芽期子叶的酶提取液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过氧化物酶(PER)、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以及蛋白质电泳结果.通过电泳结合光密度扫描研究,发现冬瓜杂种一代“粉杂”与其双亲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差异显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以作为鉴别冬瓜假杂种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6):1092-1102
利用Ven、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与北方春性普通小麦杂交,研究了Ven、K型春性F1杂种的优势表现及其与叶绿素含量、同工酶谱的关系.结果表明Ven型和K型杂种F1存在显著的个体杂种优势,在主要农艺性状中尤其以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生产力的杂种优势明显,其中单株穗数对单株生产力的贡献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生产力与单株穗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22;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83和0.4941.灌浆期旗叶、倒二叶叶绿素含量与千粒重的相关性最大,呈正相关.杂种F1优势强的组合其种子和苗期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的酶谱一般呈双亲互补型或“杂种型”酶带,该特征可作为杂种优势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59年提出同工酶概念以后,很快就在医学、生理学、分类学、病理学及遗传学中得到广泛的重视与应用。 最早利用同工酶技术于玉米杂交工作中的是Schwartz,作者在玉米杂种胚乳中发现除两亲本的同工酶带以外,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同工酶带。作者称之为杂种酶。在这一工作影响之下,很多人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但所得结果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4.
赖草属七个种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芳  孙根楼   《广西植物》1997,17(2):169-173
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赖草属7个种的幼根、幼叶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相同器官进行不同的同工酶分析,还是从不同器官进行相同的同工酶分析,这7个种的酶谱在各带区存在相似酶带,但更多的是相异酶带。从酯酶、过氧化物酶这两种酶分析结果来看,酯酶比过氧化物酶分离效果好些;从幼根和幼叶这两个器官的酶谱来看,幼根比幼叶酶带多些,分离效果也好些。同时也表明这7个种的酶谱变化与染色体倍性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5.
两年来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与玉米配制的16个杂交组合的杂种F_1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酶谱的主要特点:第一,所有杂种都像亲本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一样具有Rf=0.52的酶带。第二,杂种酶谱主要表现为互补两个亲本酶谱的模式。在杂种F_1的可溶性蛋白质扫描曲线图中有一像亲本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一样的Rf=0.28的蛋白质分子峰甚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及三系在发育过程中的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道了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杂交水稻及三系亲本共50个组合的萌动胚、芽,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根、雄蕊等12个组织或器官的酯酶同工酶的结果。根据所测结果,可把杂交水稻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分为5种类型:互补型、偏父型、偏母型、同型和“杂种”酶谱。强优势组合以互补型酶谱居多,弱优势组合都是同型酶谱,“杂种”酶谱仅见于V优64的幼穗分化期叶片和V优63、汕优63的三叶期叶片中。不同器官的互补酶谱都可作为预测杂种比势,鉴定杂交稻种子的纯度和真实性以及选配新杂交组合的一个手段或依据,但以对萌动胚或幼芽的测定更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张杂谷‘3号’、‘5号’、‘6号’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不同材料不同生育期苹果酸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特性,同时对总酶活进行了测定,探讨谷子杂种优势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张杂谷及其亲本叶片苹果酸脱氢酶共有5条酶带,有共同酶带和偏母本型酶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有14条,属于共同酶带;从负极到正极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Rf分别为0.611、0.626、0.642、0.684和0.716,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Rf分别为0.08、0.21、0.24、0.30、0.36、0.44、0.49、0.58、0.66、0.69、0.72、0.75、0.85和0.89。(2)杂种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和母本酶谱同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和父母本一致;供试品种苹果酸脱氢酶酶谱相对简单,酶带集中,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量、活性和宽度差异性较大,酶谱比较复杂。(3)所有品种苹果酸脱氢酶总活性在抽穗期最高,过氧化物酶总活性在灌浆初期最高。杂种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在苗期和抽穗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超亲优势,而过氧化物酶在抽穗和灌浆初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超亲优势,这可能与杂种优势有关。  相似文献   

18.
罗汉果雌雄株同工酶性别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电泳技术结合同工酶染色,分析了罗汉果雌雄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和过氧化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罗汉果雌雄叶片在同工酶谱上,存在着与性别性状相关的酶带;雌雄间的差异酶带在每一种同工酶中均有一条以上,可作为罗汉果雌雄株间的性别鉴定。此外,还比较了高产、低产、不结果雌株之间同工酶的酶带和活性差别。  相似文献   

19.
红花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其与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红花外植体培养于附加不同激素的 MS培养基中,根、胚轴、子叶均可大量形成愈伤组织和根。5个红花品种间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小于不同器官间的差异。随外植体子叶脱分化过程的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逐渐增多,而酯酶同工酶酶带则逐渐减少,并出现特异的诱导酶带。  相似文献   

20.
小麦幼根和幼苗中几种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平板淀粉凝胶电泳法和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结合酶的染色法研究了小麦种子萌发后的胚、幼根和幼苗中过氧化物酶等6种同工酶及胚乳中淀粉酶同工酶的变化;测定了幼根和幼苗中过氧化物酶和吲乙酸氧化酶的活性。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的同工酶数目随萌发大量增加。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酯酶在萌发初期的胚中就有不少同工酶带和较强的活性。过氧化物酶、吲乙酸氧化酶和谷氨酸脱氢酶在根中比在苗中活性大得多,相反,过氧化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在苗中比在根中活性大得多,酯酶在苗中比在根中活性稍大,只有异柠檬酸脱氢酶在根和苗中无甚差异。同工酶带的数目及其相对强度的不同可能与器官差异有关。此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不同组织和器官在分化时具有不同的代谢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