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工业发展负面影响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吸烟等不良嗜好导致吸入人体肺部的致癌物急剧增加,致使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已跃居各癌症之首.研究表明,环境致癌物诱导肺部慢性炎症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环境致癌物如砷、镍及苯并芘等暴露可激活NFAT、NF-κB、AP-1等转录因子,调控炎症因子如TNFα及COX-2等的表达,且这些炎性因子的释放又可正反馈激活转录因子,促进更多的炎性因子产生,进而形成炎性因子产生回路,维持肺部炎性微环境,从而促进肺癌的发生发展.本文就环境致癌物诱导肺部炎症导致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信号通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是一种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处于TLR下游信号通路中的关键位置,当TLR受到病原微生物刺激后,激活NF-κB,诱导炎症因子释放,启动固有免疫。但TLR/NF-κB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有可能导致炎症反应失控。本文将介绍TLR/NF-κB信号通路及其在肺部炎症疾病例如急性肺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哮喘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热休克转录因子1的抗炎症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Wu C  Ren AJ  Yuan WJ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2):151-154
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 HSF1)是调节细胞保护性应激蛋白--热休克蛋白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可被热应激、氧化应激等多种理化因素激活.近年研究表明,HSF1具有抗炎症作用:HSF1可抑制TNFα、IL-1β、M-CSF等致炎因子表达,促进IL-10等抗炎因子表达,并降低NF-κB、AP-1等致炎转录因子的活性.HSF1上调热休克蛋白和抑制炎症的双重活性,提示其很可能是联系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对神经元有营养支持的作用,并且能够调控神经元的活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和发展。在AD病理情况下,星形胶质细胞在多种因子如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Aβ)和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进一步释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多种炎性因子增强炎症级联反应。功能失常的星形胶质细胞会促进Aβ的产生,减弱对Aβ的摄取和清除,导致Aβ聚集沉积形成老年斑。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还能显著增加神经元内tau蛋白的异常过度磷酸化,产生神经纤维缠结。本文对星形胶质细胞在AD中参与神经变性的功能变化和分子机制进行总结,为星形胶质细胞作为靶点预防及治疗AD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外部感染等引起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由活化的胶质细胞产生的炎性因子,包括促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6、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趋化因子等)和抗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4,10、转化生长因子β等)。海马作为学习和记忆相关的重要结构,其神经元再生受损可能与年老所致认知功能下降以及阿尔兹海默病、抑郁等疾病有关。而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作为大脑损伤及许多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并发症,对神经元再生的影响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炎性因子的种类、释放的时间及含量不同,可对神经元再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且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而肥胖者机体的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肥胖、炎症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复杂且尚未得到全面确切的阐述。研究普遍认为,肥胖能够促进机体多种炎性因子的分泌,并通过炎性因子诱发肥胖相关并发症,或调节炎症信号通路、激活神经细胞、引发神经炎症等途径,继而影响脑部功能,导致认知障碍。本文就现有研究对肥胖、炎症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抵抗素(resist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脂肪细胞因子,最初在动物实验被用于联系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但随着进一步在人类实验的研究中发现,抵抗素能调节炎症反应而非胰岛素敏感性,研究发现抵抗素能促进炎症发生,炎症因子也能调节抵抗素的表达.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亚临床性炎症,大量的体外研究提示抵抗素有可能作为一种促炎因子,通过激活内皮功能,诱导平滑肌增殖迁移,促巨噬细胞的脂质沉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等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感染可导致人和动物李斯特菌病的发生,当机体受到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后,胞质中的模式识别受体如NOD样受体和DNA/RNA感受器通过识别细菌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和毒力因子形成炎性体进行免疫防御。研究证实,细胞内的NLRP3、AIM2、NLRC4、RIG-I、NOD1/NOD2炎性体可分别感知单增李斯特菌的溶血素O、细菌DNA、鞭毛蛋白、菌体RNA及细菌肽聚糖碎片后被激活,促进促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18的表达、成熟和分泌,诱导组织炎症和细胞的免疫应答,同时导致细胞快速死亡。本文对上述问题就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导致沙眼、性传播性疾病、不孕症等疾病,主要病理表现是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和瘢痕.因此,沙眼衣原体诱导产生的炎症因子是导致疾病的关键,沙眼衣原体可直接感染内皮细胞产生各种前炎因子,但其机制目前还不清楚.通过ELISA和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到沙眼衣原体感染HeLa229细胞可产生IL-8,IL-1α,IL-1β,IL-6等前炎因子,并且沙眼衣原体感染可以主要激活宿主细胞MAPK/ERK和MAPK/P38信号通路.抑制MAPK/ERK和MAPK/P38信号通路显示,两条通路在沙眼衣原体感染过程中参与调节不同的炎症因子产生.MAPK/P38信号通路的活化参与调控IL-1α,IL-6的产生,而IL-8则同时受MAPK/ERK和MAPK/P38两条通路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P2X7受体是嘌呤受体中功能独特的一个亚型,为ATP控制的离子通道,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中高表达,被ATP激活后导致K+外流和Ca^2+内流、非选择性膜孔形成,启动一系列信号途径如炎症小体NALP3的活化,丝裂原蛋白激酶途径激活NF-κB增强炎性细胞因子转录,ROS和氮介质的产生,介导IL-1β、IL-6、IL-18、TNF-α、MIP-2、CCL2、HMGB1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参与炎症的发生发展,与真菌感染及阿尔茨海默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王新成  李国庆 《生物磁学》2010,(18):3598-3600
抵抗素(resist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脂肪细胞因子,最初在动物实验被用于联系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但随着进一步在人类实验的研究中发现,抵抗素能调节炎症反应而非胰岛素敏感性,研究发现抵抗素能促进炎症发生,炎症因子也能调节抵抗素的表达。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亚临床性炎症,大量的体外研究提示抵抗素有可能作为一种促炎因子,通过激活内皮功能,诱导平滑肌增殖迁移,促巨噬细胞的脂质沉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等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DREB转录因子及其在植物抗逆中的作用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介绍了DREB(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转录因子及其在植物抗逆作用中的研究进展.DREB转录因子由逆环境胁迫诱导产生后,可激活其他多达12个依赖DRE顺式作用元件的抗逆功能基因,引起脯氨酸及蔗糖含量提高,从而增强植株对多种逆境(旱、冻及盐)的抵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L-33/ST2应答轴是否通过激活巨噬细胞NF-κB通路促进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发生、发展。方法采用野生型(WT)、IL-33转基因(Il33 Tg)小鼠和St2基因敲除(St2-/-)小鼠制备HPH小鼠模型,采集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和肺组织标本;进行小鼠BALF总细胞和分类计数;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法检测IL-33、ST2在小鼠肺组织的表达水平和MAC-2+巨噬细胞聚集;用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的细胞因子含量;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转录因子NF-κB在模型鼠肺组织及体外IL-33刺激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的表达水平。结果 IL-33、ST2在HPH模型小鼠肺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伴有MAC-2+巨噬细胞增加;Il33 Tg模型鼠肺部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低氧可诱导WT小鼠肺组织表达促炎因子IL-1β和巨噬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而St2基因缺失则下调上述细胞因子表达;低氧亦可诱导上调NF-κB在WT小鼠肺组织表达,而St2基因缺失则可抑制低氧诱导NF-κB的表达。体外实验显示IL-33能上调巨噬细胞NF-κB的表达。结论低氧可促进IL-33/ST2表达增强,进而诱导巨噬细胞内NF-κB通路的激活,导致促炎细胞因子MCP-1、IL-1β的产生,加重炎症反应并间接引起肺动脉血管重塑参与HPH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内毒素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uo FL  Wan JY  Zhou QX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4):319-324
内毒素耐受(endotoxin tolerance)早在50多年前就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至今尚不清楚。Toll样受体4(Toll-1ike receptor-4,TLR4)作为脂多糖(LPS)的主要受体,参与LPS信号的跨膜转导,与LPS耐受密切相关。在内毒素耐受过程中,TLR4转导通路中的信号蛋白及下游转录因子在数量、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可引起炎性因子释放减少、抗炎因子产生增加,并导致特定信号通路(如P13K通路)和负性调节因子(如SHIP1、SOCS、FLN29等)的激活。除此之外,TLR2通路、Gi蛋白、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以及一些信号分子的剪接异构体等也参与了内毒素耐受现象的发生。总之,内毒素耐受是一个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种生物物质参与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是机体抵抗G-细菌感染的重要保护机制。因此,探索内毒素耐受的机制,寻求机体内源性的抗炎机制将为败血症等一些致死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的重要原因是病变部位炎症反应的加剧,而巨噬细胞作为粥样斑块内主要的炎症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起主导作用.血管紧张素Ⅱ作为一种重要促炎因子,促进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激活斑块内的巨噬细胞,上调各种炎症因子,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Ⅱ受体阻断剂、调血脂药、干扰素-β、雌激素等药物可减轻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壁炎症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十字花科植物中莱菔硫烷防癌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字花科蔬菜中的异硫氰酸酯--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可以在癌症的起始、发展和增生3个阶段阻滞癌细胞的生长发育,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其前体物主要存在于西兰花中.本文主要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SF对化学致癌物代谢酶的影响、激活抗氧化基因活性、激活转录因子、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探讨SF的防癌机制,为防癌抗癌食品和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郑一诫  储以微 《生命科学》2010,(10):1025-1030
硫化氢(H2S)是具有生物学效应的气体小分子,它在免疫系统中亦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功能。H2S可通过影响IL-2(Interleukin-2)的合成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可通过激活ERK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或者KATP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泌促炎因子,导致组织损伤,诱导诸如溃疡性结肠炎、胃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及毒血症等多种炎症性疾病。相反,H2S还可诱导多种抑炎因子,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鉴于H2S在免疫与炎症中发挥的生理和病理效应,该文对H2S在炎症与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炎症小体(inflammasomes)活化后产生的IL-1β和IL-18等促炎因子对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具有重要作用.炎症小体持续活化可引起促炎因子过度表达,导致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存在多种炎症小体负调机制,以维持免疫反应平衡.病理状态下,感染机体的病原微生物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活化及促炎因子的产生,以利于免疫逃逸.本文综述了机体和病原微生物对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负调控机理.阐明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负调控机制将为感染性疾病及其他炎症小体相关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9.
炎症小体(inflammasomes)活化后产生的IL-1β和IL-18等促炎因子对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具有重要作用.炎症小体持续活化可引起促炎因子过度表达,导致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存在多种炎症小体负调机制,以维持免疫反应平衡.病理状态下,感染机体的病原微生物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活化及促炎因子的产生,以利于免疫逃逸.本文综述了机体和病原微生物对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负调控机理.阐明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负调控机制将为感染性疾病及其他炎症小体相关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20.
肥胖状态下,白色脂肪组织持续扩张引起组织缺氧,激活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HIF-1α可刺激纤维化基因表达,启动脂肪组织纤维化进程。脂肪组织纤维化可募集和活化M1型巨噬细胞,导致脂肪组织慢性炎症。HIF-1α还可同时刺激炎症基因表达,进而募集和活化M1型巨噬细胞,引起脂肪组织慢性炎症。脂肪组织慢性炎症又进一步促进了脂肪组织纤维化的发展。脂肪组织纤维化促使过量的甘油三酯异位沉积于肝脏等内脏组织,导致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