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喉红臀鹎Pycnonotus aungaster、白头鹎Pycnonotus saneness和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 3种鹎科鸟类为玉林市东郊挂榜山区域优势种.2005年1~5月,用网捕法捕获标本共43只,胃检法对这3种鸟类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3种鸟类在春季均为杂食性鸟类,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植物性食物体积比分别为:58%、75%、76%,食物类群相似指数分别为0.63、0.69、0.72.  相似文献   

2.
大连旅顺老铁山发现白头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4年11月8日,在大连旅顺老铁山鸟类环志过程中,网捕4只(2♂♂、2♀♀)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隶属鹎科鹎属。标本(1♂、1♀)保存在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其余2只环志后放飞,环号为B29—6726、B29—6727。  相似文献   

3.
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为华南区常见鸟类。我们在整理中国鹎科鸟类分布区变化情况时发现,2006年以来红耳鹎的地理分布范围发生较大的变化。本文收集整理了中国1976至2016年期间红耳鹎的分布信息,并利用GIS技术详细地描述分析了该物种的地理分布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红耳鹎jocosus亚种的分布范围呈现一个辐射状的扩散趋势,且向北方地区迁移。除少数扩散属人为因素造成外,基本上都是自然扩散。本研究还初步讨论了生境选择、繁殖习性以及食性等生态特征对红耳鹎扩散的影响,并对该物种地理分布扩散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天童20 hm2样地中对鸟类食性进行观察,并对鸟类与植物物种间分布关系进行研究。调查观察到鸟类5目12科32种3 130只次,其中优势种类为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大山雀(Parus major)、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和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采用Sorensen相似性指数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优势种鸟类与植被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鸟类分布与植物分布呈对应关系:大山雀和红头[长尾]山雀在同一时期与浙江柿(Diospyros glaucifolia)有相关性,白头鹎同时期与刺毛越橘(Vaccinium trichocladum)和青皮木(Schoepfia jasminodora)相关,栗背短脚鹎在不同时期与同种植物格药柃(Eurya muricata)相关。  相似文献   

5.
热带鸟类的生活史进化策略与温带鸟类的不同,而迄今国内对热带鸟类的研究却非常缺乏,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在我国北热带地区分布广泛,是较为理想的研究对象。2010年至2014年春夏季,对北热带石灰岩地区红耳鹎的繁殖生态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采用系统搜寻法并根据亲鸟行为寻巢,应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红耳鹎的产卵期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喜筑巢于灌木和人工种植的苹婆(Sterculia nobilis)树。平均窝卵数为(3.4±0.5)枚(3~4枚),卵重(2.59±0.29)g,卵大小(21.10±1.73)mm×(15.35±1.50)mm(n=31)。总的繁殖成功率为36.16%,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天敌捕食、弃巢和人为干扰。一年繁殖一次和较低的繁殖成功率是研究地的红耳鹎有较大窝卵数的主要原因。红耳鹎在巢址选择时主要考虑避雨因子、避敌因子和灌木因子。  相似文献   

6.
海南蒲桃(Syzygium cumini)是亚热带地区城市绿地中常见的绿化植物,其果实数量多、果期长,可为鸟类提供大量食物资源。2020年6月—8月借助Safari 10×26变焦双筒望远镜,采用焦点扫描法对访问海南蒲桃果实(种子)的鸟类行为进行观察,详细记录鸟类的种类、取食基质、访问频次、取食时间、取食数量和取食方式等信息,探讨鸟类在海南蒲桃种子传播及种群更新中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成熟的海南蒲桃能吸引7种食果鸟类对其种子进行取食,其中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白喉红臀鹎(Pycnonotus aurigaster)和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4种鸟类以整吞的方式取食海南蒲桃的种子,属于种子潜在传播者。不同种鸟类对海南蒲桃果实的取食频次间存在显著差异(t=4.310,df=6,P<0.01),平均访问只数、平均取食时间和平均取食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食果鸟类的形态特征(体长、体重和嘴峰大小)与取食数量间均呈正相关。鸟类主要以呕吐的方式传播海南蒲桃的种子,观...  相似文献   

7.
鹎属Pycnonotus的红臀鹎记载有黑喉红臀鹎Pycnonotus cafer与白喉红臀鹎Pycn-onotus aurigaster二种,顾名思义,二者外形相似,前者喉黑,后者限白。红臀鹎为热带区系的鸟类,分布于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印度,东经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至中国南部,南抵中南半岛以至爪哇一带。在分布地区为常见鸟,栖息园庭、弃耕地、次生林或林缘、开阔  相似文献   

8.
2019年11月16至18日,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先后两次观察和拍摄到一种鹎科鸟类。经查文献并与所观察记录到鸟的形态特征进行比对,鉴定为白眉黄臀鹎(Pycnonotus goiavier),为中国新记录鸟种。  相似文献   

9.
2016年9月-2017年2月、2018年4-8月对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调查,从生态位分析了园内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麻雀Passer montanus和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 3种优势鸟类的共存机制。结果表明:3种鸟类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整体相近,分别为0.862 1、0.793 7和0.866 7,从季节来看,黄臀鹎较平稳,麻雀夏季最宽、冬季最窄,白颊噪鹛夏季最窄、秋季最宽。空间生态位宽度为:黄臀鹎(0.604 9)>白颊噪鹛(0.387 6)>麻雀(0.215 8),它们在人工生境中的生态位宽度均最大;3种鸟类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普遍较高,在时间上,白颊噪鹛和麻雀重叠度最高,达到了0.985 3,在空间上,黄臀鹎和麻雀重叠度最高(0.873 2),其次为黄臀鹎和白颊噪鹛(0.831 6),最低的为麻雀和白颊噪鹛(0.481 1)。3种鸟类均为城市适应种,在不同维度的生态位上通过行为空间、食性、巢址选择、生境垂直和水平分布分离等多种方式形成系统的生态位分离,增强群落的稳定性以达到共存目的。  相似文献   

10.
都江堰林区取食樱桃果实(种子)的鸟类及其种子扩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的一种重要核果植物。为了解食果鸟类在樱桃种群更新中的作用,于2007年和2008年在四川都江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研究了取食樱桃果实(种子)的鸟类及其种子扩散作用。研究表明,樱桃成熟果实的下落高峰发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2007年的种子扩散率为4.0%±1.0%,明显低于2008年(27.7%±5.7%)。在研究地内,发现至少有16种鸟取食樱桃果实或种子,根据其对果实和种子的处理方式分为3个功能群:白头鹎(Pycnontus sinensis)、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黑鹎(Hypisipetes leucocephalus)、白颊噪鹛(Garrulax snnio)、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orhyncha)等10种鸟吞食樱桃果实,而种子通过消化道末端排出并将种子携至远离母树的地方,是重要的种子扩散者;暗绿绣眼鸟(Alcippe morrisonia)和灰眶雀鹛(Zosterops iaponicus)等4种鸟主要啄食果肉而将种子丢弃在母树下,为啄食果肉者;而普通朱雀(Carpopacus erythrinus)和灰头鸦雀(Paradoxornis gularis)则主要取食种子,为纯粹的种子捕食者。在吞食樱桃果实的食果鸟中,3种鹎科鸟类访问频次所占的比例达55.3%(2007年)和35.3%(2008年),说明鹎科鸟类是都江堰林区樱桃种子的主要扩散者,对樱桃种群的空间格局和自然更新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萎吻属绦虫三新种和本属分类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9—1964年间作者采集鸟类绦虫标本时,曾先后解剖大山雀(Parus major commixtus)百余只、红隼(Falco tinnunculus saturatus)十余只和栗背短脚鹎(Hypsipetes flavala canipennis)八只,获得萎吻属(Unciunia)绦虫三种。经形态比较研究后认为均系新种。现分别记述如次。 一、中华萎吻绦虫Unciunia sinensis sp. nov.(图版Ⅰ,图1—7)  相似文献   

12.
生境斑块化对食果鸟类的移动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格局和效率。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在南方山区多因人为干扰而呈斑块状分布。2011年,2012年10月底到12月中,以分布于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豆杉生态园中南方红豆杉种群为对象,研究斑块生境中鸟类对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取食和传播行为,并评估专性鸟类和泛性鸟类的传播效率。结果发现:南方红豆杉源斑块共吸引22种食果鸟类取食红豆杉种子,并与13种鸟类形成了种子传播关系。不同年间,黑短脚鹎(Hypsipetes leucocephalus)都是植物的主要传播鸟类,而其他鸟类传播者种类具有一定的年间变化。生境斑块化导致专性鸟类黑短脚鹎和泛性鸟类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种子传播效率差异。与红嘴蓝鹊相比,黑短脚鹎飞行的平均距离较短((16.3±11.0)m,Mean±SD,n=125),传播距离相对较近;且它们取食后偏好在源斑块中活动,喜栖息在同种成树、甜楮(Castanopsis eyrei)及其他阔叶树等栖树上。红嘴蓝鹊取食后常在斑块间移动,常停歇在同种成树和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上,传播距离相对较远((24.9±20.0)m,Mean±SD,n=95)。空间一致性结果表明,黑短脚鹎移动距离对幼苗更新距离的空间一致性程度高;而红嘴蓝鹊偏好生境与幼苗更新生境一致性程度高。结果表明,斑块生境中植物能与专性鸟类、泛性鸟类之间形成种子传播互惠关系,且种子传播效率受到专性鸟类和泛性鸟类传播距离和传播生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肉质果植物通常依赖食果鸟类等取食果实后经消化道过程传播种子, 以完成种群的更新。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是亚热带森林的代表性种类, 其果实具有依赖鸟类等动物取食后传播的特点。2012 年、2013 年在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了鸟类对红楠果实的取食及种子的传播作用。结果如下: 取食红楠种实的鸟类共计18 种, 其中整吞果实的鸟类12 种,啄取果肉的鸟类5 种, 啄食种子的鸟类1 种。整吞果实鸟类中4 种鹎科和2 种鸦科鸟类访问频次和取食量较大, 是主要的种子传播者。鸟类主要以呕吐方式传播种子。取食后初停栖点与母树距离及地面种子散布地点的分析结果表明, 鸟类可以远距离扩散种子。地面种实可被啮齿动物或蚁类再次捕食或搬运。研究表明, 红楠可以借助鸟类实现种子传播和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14.
苗秀莲  赛道建 《动物学杂志》2017,52(6):1079-1080
<正>作者近年分别在山东临沂、泰安等地拍摄到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同时,在山东鸟类工作爱好者搜集的野外照片中也多次发现该鸟(表1)。经查阅《山东鸟类分布名录》(赛道建2013)、《山东省鸟类调查名录》(纪加义等1988)、《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郑光美2011)、《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  相似文献   

15.
胚胎心率是鸟类生活史的重要特征,能够反映鸟类胚胎新陈代谢的变化,有助于了解鸟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我国关于热带地区鸟类胚胎心率的研究较为缺乏.2021年4至7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红外线胚胎心率仪对北热带石灰岩地区4种常见鸟类的胚胎心率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6):1201-1204
《自然》:研究发现恶性疟原虫有效干预途径抗疟药物通常只对部分种类的疟原虫有效,这是疟疾防治一直以来的难题。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破解这一难题方面取得进展,他们发现了一种对所有恶性疟原虫都有效的治疗途径。英国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网站上报告说,他们发现疟原虫在人体血液中入侵红细胞的时候,红细胞上一种名为basigin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1月24日、2月13日、8月4日,2011年11月18日在郑州市人民公园,2012年6月16日、7月20日和11月10日、11日在郑州东区林秀园进行观鸟活动时,多次观察到一种颜色对比鲜明的中等体型鹎科鸟类并拍摄到清晰数码照片,其中2011年11月18日观察到的数量最多,有10余只,其余时间观察到的均为1~2只的小数量。该鸟羽冠黑色长窄而前倾、头部图纹黑白色,具红色耳斑,上体余部棕栗色偏褐,下体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镜技术,观察了体外培养的海南株红内期恶性疟原虫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海南株恶性疟原虫与其他种株恶性疟原虫的超徽结构相同,它具有许多哺乳类疟原虫的形态学特征,但是又与鸟类去原虫有不少类似之处。因此,恶性疟原虫在形态学上是一种较独特的哺乳类疟原虫。恶性疟原虫感染的宿主红细胞,主要发生两个形态学变化:一是在红细胞胞浆中出现狭长的M…cr氏裂隙,二是在红细胞膜下出现小瘤节样的突出物。  相似文献   

19.
<正>2000年版《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对白颊鹎的分布是这样描述的:在中国尚无记录,但指名亚种肯定见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以东地区。常见于山麓地带海拔300~1800米的干热河谷。西藏观鸟之旅青藏高原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但由于其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海拔较高及特殊气候等诸多不便因素,加上过去人们对西藏鸟类的研究资料比较少等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Science:疟原虫触发人体产生吸引蚊子的气味科学家可能发现了疟疾感染者招引蚊子的部分原因。疟疾是经蚊子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蚊子喜欢叮咬已感染上疟疾的人,而且明显是由某种气味引起的。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瑞典研究人员说,他们鉴定出疟原虫分泌出的一种物质触发人体产生这种气味,而且这种气味仅为蚊子所察觉到。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寄生虫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