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的对象很复杂,虽然书中给出的结论是经典的,需要我们学习,但是如果只依靠教师来讲解或出示一些教具演示,可能学生很难理解,也只能获得比较抽象的知识,无法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所以实验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通过人人参与实验,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以便更好的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是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个经典学生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光合作用色素的种类和作用.针对目前存在的实验历时长、演示效果不佳等问题,对实验方法、步骤进行了若干改进.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物学科演示实验的现状与对策”是 1999年3月份由吉林市教育学院生物学教研室提出的教改专题 ,经过 2年来的研究与实践 ,已取得了成效。1 问题的提出实施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教师的素质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生物学教师自身演示实验技能素质的提高应该是教师素质提高的重中之重。从当前现实状况来看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演示不规范 ,缺乏示范性、科学性 ,结论的获得缺少充分的理论依据等 ;另一方面 ,由于教师自身的演示技能素质直接影响了学生实验技能的表现 ,如参加…  相似文献   

4.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胚芽鞘的向光弯曲”是经典实验,该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科学家严密的科学思维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小麦种子的处理、胚芽鞘尖端剪切的长度、观察时间等方面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以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为材料进行了拓展探究,发现青菜幼苗是可用于向光性演示实验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5.
当八年级在学习“血液循环的器官”论题时通常是用将血液摇匀的方法来演示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的,其结果是发生了血液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论文建议以用酵母的生活活动为基础的氧合血红蛋白复元的生物学方法。当时学生们就有可能观察到氧合血红蛋白复元过程与复元的血红蛋白氧化的动态。实验是用面包酵母特性来复元氧合血红蛋白的。巳复元的血红蛋白是极易重新变为氧合血红蛋白(要  相似文献   

6.
从预实验、演示实验、模拟实验等实验活动,优化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认识和传递过程进行了论证。实验活动是概念产生、构建和应用的重要途径。利用实验活动修正完善前概念,直观化呈现概念,形成概念的表象,转化应用概念,构建概念模型,为学生搭建生成概念的梯子,优化概念的构建过程,使重要概念呈现螺旋式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德国物理教学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要学好物理就必须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实验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物理教材中已编入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其中有些实验因为自身设计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还不够理想;从演示实验的意义和作用来看,教材上某些章节演示实验数量还不够,教材里有的图片完全可以改成演示实验,必要时还需加入一些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生动有趣,易形成悬念,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探索知识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演示实验的改革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研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化学实验教学的角度出发,从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设计实验和实验报告四方面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最终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渗透作用是植物水分代谢教学内容的一个难点,做好渗透作用演示实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教学手段。但是我感到,按照教材中渗透作用示意图来做这个实验,存在一些问题:(1) 用膀胱膜或肠衣作为半透膜,取材处理不太容易。(2) 长颈漏斗口的直径较大,半透膜受到蔗糖溶液的压力而下沉,影响液面高度的正常变化。(3) 实验装置比较大而沉重,不便于巡回演示。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下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做“光合作用”实验时,遇到阴雨天等原因,实验不易成功。如果有一片叶效果很好,可使这片叶连续演示多次,使多个班学生都能观察到这良好的演示效果。实验步骤同书,一次演示完毕,可马上再次演示。做法是:将演示  相似文献   

11.
活用教材"演"好演示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在课堂讲授内容之前进行,实行先观察,再讨论,最后获得结论的认知程序。怎样才能“演”好演示实验呢?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歧义思想 有位初一学生在预习“细胞对水分的吸收”一课时,对萝卜条失水变软、吸水变硬的演示实验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稻谷晒干前“软”,晒干后变硬?按照书中的演示实验进行演示,放在浓盐水的萝卜条虽然变软了,但演示实验未能显示出萝卜条失去了的水;浸在清水的萝卜条虽然变硬了,但演示实验无法让人察觉到清水减少了。难怪学生有此一驳。  相似文献   

12.
陈维 《生物学通报》2006,41(9):48-49
“渗透现象”是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在讲述“水分的跨膜运输”这部分知识点时,设立的演示实验。对这一实验,各个版本的新教材安排的演示内容有所不同。人教版新教材基本延用了原先教材的图式,安排了“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蔗糖溶液”的演示实验(见图1)。笔者经过此部分内容的多次教学实践发现,这一实验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人教版高二生物学教材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问题探讨栏目中的"渗透装置演示实验"存在装置难获得、演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作出改进。将手动剥离的蛋壳内膜作为该渗透实验的主要装置,清晰、简便地演示什么是半透膜,什么是渗透作用,并用该装置演示淀粉-碘、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对物质进、出内膜的实验,对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质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这一概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90版)45页上有关小麦淀粉酶分解淀粉成麦牙糖、遇碘液不变蓝的实验是一个演示实验。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认真做好这个演示实验,以此说明酶的概念;另一方面又进行了两点扩展:  相似文献   

15.
王亚亚 《生物学通报》2003,38(12):43-44
笔者近年来结合所授课程——中学生物学教学法的教学工作,在改革实验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形成了如下教改理念: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设能独立进行创新和实践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究和创新的过程。开放生物学教法实验内容便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施。1操作与实施1.1自选实验、自定方法、开放实验内容生物学教法实验课所涉及的实验,多为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笔者认为,经过2~3年的大学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驾驭这类实验的操作能力。因此,笔者将生物学教法…  相似文献   

16.
虽然按照教学大纲的认知要求,把荠菜胚的发育知识作一般了解处理,但胚的发育这个知识点对掌握双受精作用的概念、理解种子形成过程及了解个体发育的阶段性等都是基础;加上观察荠菜种子形成过程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因此,我们把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报道当前生命科学界正在通用的Crick 4^3遗传密码表在数学排列组合计算,化学反应方程描述式,“DNA~蛋白质”间关系的逻辑对应,及其在遗传学上的应用等方面存在的系列错误。旨在建议科学工作者重新探索“DNA~蛋白质”间化学关系的表达。文尾的演练与演示部分再现了密码子引以确立的经典化学反应,读者朋友可以自行演示密码子和密码表的论证过程,从而发现密码袁结论的各个系列错误。  相似文献   

18.
在新工科建设和绿色生物制造大力发展的背景下,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面临新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求。浙江工业大学“酶工程”课程组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以及案例演示、工程虚拟仿真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教学改革尝试,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知识模块化讲授+经典文献精读+典型产业化案例演示+项目设计答辩”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酶工程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植物学中,“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是一个重点内容。教材在这一章编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课和“光合作用产生氧”、“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等三个演示实验。这些实验分别验证了光合作用一个方面的内容,均为单因素实验。我们在广东北江中学教育实习过程中,发现以上的四个实验除“光合作用产生氧”外,其他三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基本相同,均是通过检验材料叶片内是否有淀粉生成来验证光合作用是否发生,从而分别得出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光、叶绿素和吸收CO2等结论。这几个结论…  相似文献   

20.
林荣坤 《生物学杂志》1991,(3):28-29,20
演示实验是解决课堂教学中重点或难点的非常有效的直观手段之一,是教师为配合讲授新教材而设计的。它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的实验操作是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的行为规范。故教师应充分利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学生对演示实验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一)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心理学表明,无意注意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经过意志来实现的注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