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运用开顶式同化箱(OTCs)在5个O3浓度梯度(过滤大气CF、环境大气NF、50 nL·L-1、100 nL·L-1和150nL·L-1)下,研究了大气O3浓度对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叶片光合色素、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胁迫处理90 d时,随着O3浓度的升高,四季竹叶片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持续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升高趋势.与CF相比,四季竹叶片Chl、Car和MDA含量在O3浓度为100 nL·L-1时均有显著差异,在150 nL·L-1时均有极显著差异;相对电导率、SOD和POD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O3浓度为100 nL·L-1及以上时均有极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大气长时间高O3浓度(100 nL·L-1及以上)胁迫对四季竹会产生明显伤害效应,致使其叶片光合色素降解或合成受阻,叶片老化加快,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膜结构和抗氧化系统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土壤不同NaCl浓度(0(CK)、1‰、2‰、3‰、4‰、5‰和6‰)处理45 d对四季竹叶片脱落率和细胞膜透性以及立竹器官K+、Na+、Ca2+和Cl-等矿质离子的吸收、运输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2‰NaCl处理对四季竹叶片脱落率和离子渗漏率无显著影响,3‰~6‰ NaCl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脱落率和离子渗漏率,四季竹的盐胁迫伤害随土壤盐浓度的增大而加剧.随着Na+、Cl-在四季竹立竹各器官中的显著增加,竹根、竹秆、竹枝K+含量逐渐下降,Ca2+含量变化较小,并且K+、Ca2+在竹根、竹秆中的向上选择性运输能力逐渐减弱.由于竹叶在低浓度(1‰~2‰)和高浓度(3‰~6‰)盐胁迫下分别对Ca2+和K+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收能力,随盐浓度的增大,竹叶K+含量迅速升高,Ca2+含量先升高后下降,这对维持竹叶的营养平衡和正常生长具有重要意义.3‰~6‰NaCl处理时,Na+、Cl-在竹叶中的浓度显著高于立竹其他器官,不仅降低了竹叶的渗透势,有利于水分的向上运输,而且四季竹还可以通过叶片脱落的方式降低体内的盐分含量,减轻盐离子毒害.  相似文献   

3.
以四季竹纯林为对象,研究了4种密度(D1:24600~29800株·hm-2;D2:37500~42600株·hm-2;D3:46500~52800株·hm-2;D4:76500~85500株·hm-2)下1~3年生立竹的成熟叶和凋萎叶的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重吸收规律.结果表明:随竹林密度的增大,成熟叶C、N、P含量和凋萎叶C、P含量总体下降,凋萎叶N含量先升高后降低,D4密度时成熟叶C含量急剧下降;叶片C/N和C/P呈升高趋势,N/P先升高后降低.D3、D4密度的叶片N、P养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D1、D2密度;叶片N、P重吸收率分别呈先降后升和持续升高的趋势.D1~D3密度的成熟叶N/P为16.24~19.37,四季竹生长受P的限制,促进叶片建成,种群生长旺盛.D4密度的成熟叶N/P为13.42~15.74,N限制作用增强,叶片凋萎脱落,种群生长受到抑制.四季竹通过调节叶片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提高了N、P利用效率及重吸收能力,以适应高密度下环境资源的激烈竞争.在本试验条件下,D3密度是四季竹适宜的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4.
矿质养分输入对森林生物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棉海  陈浩  朱晓敏  毛庆功  莫江明 《生态学报》2015,35(24):7941-7954
生物固氮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氮素来源,并且在全球氮循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代以来,因人类活动加剧而导致氮沉降的增加以及其它矿质养分元素(如磷、钼、铁等)输入的改变已成为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固氮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森林生物固氮对矿质养分输入的响应及机理。主要内容包括:(1)森林生物固氮的概念及主要的测定方法;(2)矿质养分输入对森林生物固氮的影响。整体上讲,氮素输入抑制了森林生物固氮,磷和其他营养元素输入则表现为促进作用。氮和磷、磷和微量元素同时添加均提高了森林的固氮量;(3)矿质养分改变森林生物固氮的机理。包括生物作用机制(如改变地表层固氮菌的数量或群落丰度、改变结瘤植物的根瘤生物量和附生植物的丰度或盖度)和环境作用机制(如引起土壤酸化、改变碳源物质的含量);(4)探讨了矿质养分输入对森林生物固氮影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养分供应量对玫瑰香葡萄矿质元素和水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葡萄各生长发育阶段的肥水需求规律,该试验以4年生‘玫瑰香’葡萄为材料,设置改良Hoagland营养液0.5倍、1.0倍、1.5倍3个浓度处理,探讨不同养分供应量对‘玫瑰香’葡萄矿质元素和水分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玫瑰香’葡萄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随着新梢的生长而快速增加,且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各元素吸收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果实膨大期至转色期,整个生长期Ca是葡萄吸收量最大的元素,分别约为P、Mg、K和N的1.38倍、4.55倍、1.24倍和1.13倍,其次是N和K,Mg和P的吸收量较小,N、P、K、Ca、Mg的吸收比例为1.1∶0.9∶1∶1.25∶0.26,而微量元素以Fe和B的吸收量较大。(2)各元素吸收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表现为0.5倍浓度1.0倍浓度1.5倍浓度,且1.0倍浓度处理的果实品质最佳。(3)在适宜营养液浓度下(1.0倍浓度处理),单株葡萄对各种元素的年吸收量分别为N 44.294g、P 34.58g、K 37.743g、Ca 47.728g、Mg 10.801g、Fe 210mg、Mn 46.11mg、B 79.13mg、Zn 23.56mg、Cu 17.104mg和水631.5L。研究认为,生产中‘玫瑰香’葡萄在营养生长期以施氮肥、钙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镁肥,而在生殖生长期宜增施钾肥,并适量补充施用微量元素,从而达到提高水肥利用率和果实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植株结构是植物对环境响应的基础,是植物生态自适应的机制之一。为探究四季竹的生态自适应性,对四季竹立竹秆形结构因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四季竹立竹胸径与立竹全高、立竹枝下高、立竹胸高壁厚,立竹全高与立竹胸高壁厚、立竹枝下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立竹节间长与立竹全高呈显著正相关,其它结构因子间相关性不显著。立竹全高、立竹枝下高与立竹胸径间均具有极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分别为TH=-171.849+69.96D-0.194D2和BH=47.306+7.433D-0.115D2,立竹胸高壁厚与立竹胸径呈极显著的线性函数关系,WT=-0.1447+0.2453D。在试验四季竹林中立竹相对全高、相对枝下高和相对胸高壁厚的平均值均比较稳定,分别为30.27、9.36和0.24。立竹秆形结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四季竹的生态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硅和干旱胁迫对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和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伟  蔡昆争  陈基宁 《生态学报》2012,32(8):2620-2628
硅被认为是植物生长的有益元素,它能增强植物对非生物逆境和生物逆境胁迫的抗性。以抗旱性不同的一对水稻近等基因系w-14-和w-20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硅处理对水稻生长性状、光合生理特性和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硅处理对水稻的生长及生理特性没有明显影响。干旱胁迫显著降低水稻植株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及Fv/F0值显著降低,光合作用受到明显抑制。加硅能提高干旱胁迫条件下水稻植株的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而气孔导度和细胞间隙CO2浓度则下降。无论干旱与否,施硅后水稻的叶片硅含量均显著上升。两个水稻品系叶片的无机离子含量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而硅处理后材料w-14的叶片K+、Na+、Ca2+、Mg2+、Fe3+含量分别降低16.38%,24.50%,19.70%,21.52%,18.58%,w-20则分别降低11.64%,12.11%,16.06%,11.11%和19.15%,并使之回复到与对照更接近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了硅提高水稻植株的抗旱性与光合作用的改善和矿质养分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不同镉水平下小麦对镉及矿质养分吸收和积累的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土壤Cd污染不仅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也对食物安全产生了潜在威胁,本试验以苗期生长特性有明显差异的2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0、0.03、0.1、0.3和1.0mg.kg^-1Cd等5种处理水平,研究不同Cd水平下两品种的生长和Cd及矿质养分吸收,结果表明,低浓度Cd(0.03mg.kg^-1)对两品种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Cd(>0.3mg.kg^-1)则显著抑制生长,且受抑制程度与品种有关,甘谷534的耐性相对较强;地上部和根系的Cd含量,Cd处理水平与品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低Cd水平下(<0.1mg.kg^-1),甘谷534的Cd含量较高,而高Cd水平下,则以鄂81513的Cd含量较高;Cd处理显著影响矿质养分的吸收,鄂81513在0.1mg.kg^-1Cd水平下5种大量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而甘谷534变化相对较小,这与两品种生长和分蘖对Cd处理的反应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9.
崔洪莹  苏建伟  戈峰 《昆虫知识》2011,48(5):1130-1140
臭氧(O3)是最具危害性的空气污染物之一。目前流层中的臭氧水平从100多年前的10ppb到今天的40ppb,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68ppb左右。臭氧通过改变植物"质量"而影响植食性昆虫的取食偏嗜性、行为、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天敌昆虫的适合度。臭氧还通过改变化学信息物质而影响昆虫的行为。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结合作者的研究,论述了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刺吸式昆虫、咀嚼式昆虫和天敌昆虫的影响,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高效培育的林分结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对立竹胸径基本一致的4种立竹密度(24600 ~ 29800株·hm-2,D1;37500 ~ 42600株·hm-2,D2;46500 ~ 52800株·hm-2,D3;76500~ 85500株·hm-2,D4)四季竹纯林进行了1~3 a立竹地上生物量积累、分配与异速生长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季竹立竹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秆>叶>枝.随着立竹年龄增大,不同密度的四季竹林立竹秆、枝、叶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及叶/枝、叶/秆、枝/秆构件生物量比总体上均呈增大趋势,且2 a、3 a立竹显著高于1 a立竹,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呈升高趋势,而秆生物量分配比例呈下降趋势.随着立竹密度增大,1~3a立竹地上生物量、构件生物量总体上呈“∧”型变化,D1~D3密度时逐渐升高,D4密度时显著下降,各年龄立竹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降低,而秆生物量比例增大,叶/枝、叶/秆、枝/秆生物量比总体上1 a立竹呈倒“N”型变化,2 a、3 a立竹呈下降趋势.叶-枝构件生物量符合近等速增长模式,异速生长指数随密度的增大而小幅度下降,叶-秆、枝-秆构件生物量符合简单异速增长模式,异速生长指数随密度的增大分别呈升高、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当超出一定密度时(D2密度以上),四季竹立竹生物量分配更趋向于支撑构件(秆),以促进立竹纵向生长来获取更多的光资源;46500~ 52800株·hm-2是试验四季竹林立竹生物量高效积累和有效分配的密度.  相似文献   

11.
四季竹对土壤水分胁迫的生理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季竹2年生竹苗为材料,采用每天补水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设置土壤相对含水率为<30%(T1)、40%~50%(T2)、60%~70%(T3)、80%~90%(T4)和竹蔸部完全水淹(T5)5个土壤水分含量水平,研究四季竹叶片在水分胁迫下的生理活性变化,以探讨四季竹对土壤水分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1)随处理时间的延长,T1处理叶片离子渗漏率、MDA含量、叶绿素a/b值、SOD和POD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迅速升高,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迅速下降。(2)T5处理14d后叶片各生理指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与T1处理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类胡萝卜素和脯氨酸除外),并且分别在T1处理14d和T5处理28d后四季竹叶片全部干枯脱落。(3)随处理时间的延长,T2、T3、T4处理的四季竹叶片各生理指标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最终稳定在处理前水平,且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四季竹在土壤相对含水率小于30%的土壤中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在相对含水率40%~90%的土壤中能正常生长;四季竹耐受水淹胁迫的时间阈值是28d。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观测及光学解剖,观察了斗竹(Oligostachyum spongiosum)开花林相、开花动态、花器官构造、结实情况,以及花后林相更新等生物学特性,采用光学显微技术结合石蜡制片,对斗竹的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斗竹为一次性整体开花竹类,花期为4月下旬~5月下旬,花期约持续45 d,成花量大。(2)花序为圆锥状混合花序,每花序由4枚小穗构成;小穗细长,每枚小穗由5~17枚小花组成;小花为颖花,顶部小花不发育,外稃、内稃各1枚;浆片3枚,卵圆形;雄蕊4~6枚(多为6),每枚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2 细胞型,球形,表面纹饰颗粒状,具单个萌发孔,花粉发育过程中部分花药出现异常收缩及空腔的败育花粉粒;雌蕊1枚,柱头3叉,羽毛状,子房1室,胚珠倒生,厚珠心,胚囊为蓼型,成熟胚囊结构及发育过程均正常;雌雄同熟,异花授粉,果实为颖果。(3)斗竹花后全林死亡,结实率低,自然条件下结实率为8.1%。研究结果为研究竹子系统分类、开花机制,开展杂交育种及竹林更新复壮工作等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3.
以四季竹2 a生竹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土壤不同NaCl含量模拟盐胁迫环境,研究其在非生理活跃期的冬季(11-12月份)和生理活跃期的夏季(5-6月份)盐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和叶片脱落情况,以了解四季竹耐盐能力的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在低土壤NaCl盐分(1‰-2‰)条件下,相同浓度处理45 d的竹苗叶片脱落率和各项生理指标较对照变化在冬季和夏季间差异不大,说明在低盐分条件下四季竹耐盐能力季节性差异不明显。在高土壤NaCl盐分(3‰-5‰)条件下,相同浓度处理45 d的叶片中除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升降幅度冬夏两季基本一致外,叶片脱落率、离子渗漏率、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或降低的幅度冬季均显著小于夏季,并且随土壤NaCl浓度的提高冬夏两季的差异逐渐加大,而丙二醛含量和叶绿素a/叶绿素 b变化规律在夏冬两季间完全相反,说明在高土壤盐分(3‰-5‰)条件下相同浓度、相同时间处理的四季竹在夏季的受伤害程度显著大于冬季,即高盐条件下四季竹在生理活跃期的夏季的耐盐能力较非生理活跃期的冬季弱。土壤盐分和环境温度对四季竹生长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根结线虫侵染的文冠果一年生苗木为材料,观察分析苗木根系的形态和显微结构,植株生长发育以及主要矿质养分在苗木中的分布特性,并分析不同矿质元素与线虫侵染的关联关系,以揭示根结线虫对文冠果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受根结线虫侵染的文冠果苗木根系形成根结,依据根结发生程度分为0(对照,正常植株)、2、3、4级;与对照相比,具有根结的文冠果苗木根系解剖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皮层相对较厚,木质部排列扭曲,导管较少,射线数目较少且分布不均匀;韧皮细胞内含物明显较多;多个巨细胞及细胞空腔主要存在于韧皮部。(2)具根结的苗木株高和地径较对照均增加,且株高增幅达显著水平(P<0.05)。(3)具根结苗木根、茎、叶部位的N、P含量均较对照下降,根部降幅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具2~4级根结的根部N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下降7.8%、16.0%和29.5%,P含量分别显著下降15.6%、7.1%和43.3%;根部Fe含量、Zn含量显著上升,2~4级根结根系中Fe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56倍、0.81倍和3倍,Zn含量分别增加1.11倍、1.56倍和1.78倍;具3和4级根结的苗木根系中K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具2和4级根结的苗木叶片中K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下降61.5%和47.0%。(4)苗木根部、茎部N元素含量对于根结线虫侵染的响应最明显,且其含量随侵染程度的增大而降低,叶部Mg元素含量与根结线虫侵染率、K元素含量与整株苗木生物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该研究为根结线虫对文冠果苗木养分吸收利用及运转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大果沙枣树体矿质离子渗透调节机制,比较分析了盐渍化生境中1~12a生树的根、枝和叶部主要矿质阳离子的吸收、分配特征.结果 表明:(1)大果沙枣树体内Ca2+的积累量最高(13.79 g/kg),K+次之(5.92 g/kg),Na+最低(1.00 g/kg);随着树龄的增大,大果沙枣根部的Na+以及枝和叶部的K+...  相似文献   

16.
Productivity of aridland plants is predicted to increase substantially with rising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CO2) concentrations due to enhancement in plant water-use efficiency (WUE). However, to date, there are few detailed analyses of how intact desert vegetation responds to elevated CO2. From 1998 to 2001, we examined aboveground production, photosynthesis, and water relations within three species exposed to ambient (around 38 Pa) or elevated (55 Pa) CO2 concentrations at the Nevada Desert Free-Air CO2 Enrichment (FACE) Facility in southern Nevada, USA. The functional types sampled—evergreen (Larrea tridentata), drought-deciduous (Ambrosia dumosa), and winter-deciduous shrubs (Krameria erecta)—represent potentially different responses to elevated CO2 in this ecosystem. We found elevated CO2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boveground production in all three species during an anomalously wet year (1998), with relative production ratios (elevated:ambient CO2) ranging from 1.59 (Krameria) to 2.31 (Larrea). In three below-average rainfall years (1999–2001), growth was much reduced in all species, with only Ambrosia in 2001 hav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production under elevated CO2. Integrated photosynthesis (mol CO2 m−2 y−1) in the three species was 1.26–2.03-fold higher under elevated CO2 in the wet year (1998) and 1.32–1.43-fold higher after the third year of reduced rainfall (2001). Instantaneous WUE was also higher in shrubs grown under elevated CO2. The timing of peak canopy development did not change under elevated CO2; for example, there was no observed extension of leaf longevity into the dry season in the deciduous species. Similarly, seasonal patterns in CO2 assimilation did not change, except for Larrea. Therefore, phen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patterns that characterize Mojave Desert perennials—early-season lags in canopy development behind peak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coupled with reductions in late-season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prior to reductions in leaf area—were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elevated CO2. Together,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levated CO2 can enhance the productivity of Mojave Desert shrubs, but this effect is most pronounced during years with abundant rainfall when soil resources are most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7.
以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61’幼苗为材料,设置常规CO_2浓度400μL·L~(-1)(对照组)和CO_2加富浓度800μL·L~(-1)(处理组)两个处理,研究CO_2浓度加富对杉木幼苗生长、根系形态特征、光合生理以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明确杉木优良无性系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特征,为杉木苗木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CO_2加富能显著促进杉木幼苗生物量的积累和苗高的生长,并显著促进杉木根系生长,其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直径分别较对照增加14.60%、28.26%、41.98%和14.70%。(2)CO_2加富能促进杉木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使杉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51.03%、14.13%和151.20%,并使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分别显著下降58.72%和44.00%。(3)CO_2加富使杉木叶片最大荧光(F_m)、可变荧光(F_v)、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11.48%、11.25%、6.33%、20.38%和30.34%,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较对照显著下降21.90%(P0.05),但对初始荧光(F_o)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无显著影响(P0.05)。(4)CO_2加富处理显著增加植株钙元素的含量,并显著降低植株磷元素的含量。研究认为,短期CO_2加富处理可通过增加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进而增强叶片光合能力,同时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物对养分吸收的能力,最终促进杉木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析磷对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幼苗生长、养分含量及其相关生理的影响,揭示刺梨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机制,该研究采用石英砂和蛭石混合基质培育的方法,分析不同供磷水平对刺梨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特征、根和叶中的酸性磷酸酶(APase)、硝酸还原酶(NR)和根中的分泌性磷酸酶活性(SAPase)、根中小分子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和植株中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供磷水平高于或低于45mg·L-1均会抑制刺梨幼苗的生长,明显降低刺梨幼苗生物量和根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平均直径以及总根尖数;在5mg·L-1的低磷水平下,刺梨幼苗的根冠比值、根毛长度和密度最大,随着供磷水平的增加这3个指标明显降低。(2)根和叶片的APase及根的SAPase活性随供磷水平的增大而减弱,根和叶片中NR活性均于45mg·L-1供磷水平时最高,小于或大于45mg·L-1磷水平后NR活性明显减弱;根中的草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乙酸和琥珀酸的含量均随着供磷水平的增大而降低。(3)刺梨幼苗中P、Ca和Mg含量均随着供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大,Zn含量随供磷水平的增大而减小;在45mg·L-1供磷水平下刺梨幼苗中的N、P、K、Mn、Cu、B含量最高,降低或提高供磷水平后这些元素的含量都明显降低。研究认为,供磷水平过低或过高对刺梨幼苗的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均有不利影响;根毛长度和密度的增大、叶片和根中APase及根中SAPase的活性增强、根中小分子有机酸含量的增加是刺梨幼苗应对低磷胁迫采取的重要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阐明纳米二氧化钛颗粒(TiO2NPs)对生菜(Lactuca sativa)生长的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水培装置探究不同浓度TiO2NPs (300~1 200 mg/L)下,生菜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300 mg/L TiO2NPs能促进生菜幼苗的根长、茎长、叶表面积、鲜重和干重;随着TiO2 NPs浓度增大,生菜的生长指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优于对照组。生菜体内的抗氧化酶(SOD、POD)在低TiO2 NPs浓度(300 mg/L)时,活性明显下降;随着TiO2 NPs浓度增大,这两种抗氧化酶活性逐渐增强。因此,生菜对TiO2NPs胁迫具有浓度依赖性,表现为“低促高抑”,且能够通过抗氧化酶系统来减轻TiO2NPs伤害。  相似文献   

20.
以长期淹水环境下能生长更新的河竹为材料,调查测定了人工喷灌供水(CK)、淹水6个月(TR)的河竹一年生竹鞭的根生物量和主要养分元素含量,分析长期淹水对河竹鞭根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河竹在水湿地和消落带植被恢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与CK相比,TR处理下的河竹土中根的N、P、Mg和Ca含量显著降低,Fe含量显著升高,且N、K和Ca含量显著低于TR处理下水中根的含量,而Fe含量显著高于水中根。(2)TR处理的河竹土中根的C/N、C/P、C/K和P/K较CK显著升高,且C/K、N/K和P/K显著高于TR处理的水中根。(3)TR处理的河竹水中根的C-N、C-P、N-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中根的C-P、C-K、P-K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CK河竹土中根的C-P、C-K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N-P显著相关;从相关系数看,TR处理下土中根的C-N、N-P和N-K相关性减弱,C-P、C-K和P-K相关性增强,而C-N、C-P、N-P和N-K相关性较水中根减弱,C-K和P-K相关性较水中根增强。(4)TR处理下鞭根生物量和C、N、P、K、Mg、Ca积累量较CK分别显著降低19.46%、42.04%、36.55%、41.39%、60.06%和38.46%,而Fe积累量显著升高,为CK的5.5倍;TR处理下土中根养分积累量显著高于水中根。研究表明,长期淹水虽阻碍了河竹鞭根的养分平衡吸收,但能够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并且土中根和水中根具有克隆分工特征,水中根主要起到氧气吸收应对缺氧环境胁迫的功能,是河竹适应长期淹水环境的重要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