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栽培历史悠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菜肴。为提高黄瓜产量和选育良种,了解其性型的特点、遗传基础及其性型分化是非常必要的。 (一) 植株的性型表现黄瓜植株的性型表现决定于其植株上花的性型,黄瓜的花型除雌花和雄花两种单性花外,还有雌雄同花的完全花,所以植株的性型可以分为以下8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半滑舌鳎雌雄个体生长差异悬殊,由于性逆转而造成的其群体中雌性比例过低大大制约了养殖效率。性逆转是鱼类及两栖类生物性别决定事件中有趣的生物学问题,其发生的遗传机制鲜有研究。在该研究中,分别利用雄鱼和伪雄鱼组建10个半同胞家系,对这10个半同胞家系中的子代雌雄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2个伪雄鱼的家系,其后代个体中遗传雌性鱼全部逆转为生理雄鱼;在另外8个雄鱼家系中其性逆转比呈连续分布,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半滑舌鳎性逆转的遗传力较低,仅为0.058。以上结果表明,伪雄鱼作为父本的遗传可能为完全的父本效应遗传,性逆转由于其较低的遗传力不适合于做家系选育而适合于做家系内的选育或结合分子标记的遗传评估,以提高雌性比的遗传进展,半滑舌鳎逆转比的数量遗传特征说明其性别决定是多基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亢逸  关桂君  洪云汉 《遗传》2017,39(6):441-454
鱼类性别决定和性分化呈多元性,既有雌雄同体也有雌雄异体。性腺的雌雄性分化过程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激素和pH值等)影响,具有可逆可塑性。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组学的迅速发展,近年来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和性分化的研究有了重大进展和显著突破。本文通过聚焦青鳉及其他硬骨鱼纲保守存在的dmrt1gsdfamh等雄性因子,探讨硬骨鱼普遍存在的雌雄性别可塑可逆信号通路,并介绍了新的基因组编辑和性控育种技术,为单性选育等水产养殖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般情况下 ,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或人类遗传病 ,在男女两种性别中的表现程度或发病率基本一致 ,所以一般不出现性别上的比例差异。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 ,由于性染色体在两性间的分配不一致 ,而在两性间出现比例上的差异。这就是为人熟知的伴性遗传。但是有时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 ,在两性间的表现程度或发病率也不一致 ,其表现也与性别有关 ,如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下面本文就各遗传方式的特点及异同分别做一叙述。1 伴性遗传、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的特点1.1 伴性遗传 人类属 XY型性决定生物 ,由于性…  相似文献   

5.
余莉莉  董琬如  陈明会  孔祥阳 《遗传》2015,37(11):1105-1115
性腺母细胞瘤(Gonadoblastoma, GB)是一种由性索和生殖细胞演化而来的罕见原位性腺肿瘤,与性腺遗传物质异常有密切联系。80%的GB患者表现为46,XY女性表型,其余为45,XY 和46,XX性别发育异常患者等。35%的GB会进一步演化为无性细胞瘤和精原细胞瘤等恶性肿瘤。由于表型与遗传的异质性,GB的分子遗传机制还未完全揭示。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GB的发生与性别分化和决定调控基因(如SRY、WT1、SOX9、Foxl2和TSPY等)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且表现出遗传与表观遗传调控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GB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与治疗措施,总结了性腺遗传异常导致GB的分子遗传与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分析并归纳参与GB形成相关基因的共同表达调控网络,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障碍与不足,为进一步研究GB致病分子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番木瓜性别决定及其鉴定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木瓜有3种基本性别类型,性别遗传较为复杂.就其植株的多型性表现、性别决定及其鉴定研究、连锁遗传图的构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花器的发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番木瓜性别鉴定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陆静  陈赢男  尹佟明 《植物学报》2021,56(1):90-103
雌雄异株植物是研究性别决定遗传机制及性染色体起源与进化的理想材料,而克隆性别决定基因是解析性别决定遗传机制的关键。木本植物中有丰富的雌雄异株植物,且包括2种相反的性别决定系统:XY型(雌株为同配型的XX,雄株为异配型的XY)和ZW型(雌株为异配型的ZW,雄株为同配型的ZZ)。此外,不同性别植株的经济价值也有所不同。在木...  相似文献   

8.
神秘的性别决定机理的研究将使内分泌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人们早就认识到,性的再生产是由来自不同个体的一个雄性配子和一个雌性配子融合而实现的。这种性繁殖的优势是、丰富了后代的遗传基础,增强了后代适应环境变化的功能。虽然目前对性别获得的详细机理尚未弄清,但近来的研究结果十分激动人心。  相似文献   

9.
冯昌全 《生物学通报》1994,29(5):25-25,35
植物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冯昌全(四川省岳池县教研室638350)动物有XX-xy型、ZW-ZZ型等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特性。那么,植物也有这些特性吗?本文就植物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作一介绍,供参考。(一)植物性别的染色体决定自1923年发现植物性染色...  相似文献   

10.
高等植物性别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寿森炎  汪俏梅 《植物学报》2000,17(6):528-535
高等植物性别分化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性别分化特异大分子标记物的鉴定(分化程序);诱导信号(如植物激素)的分析和性决定基因的分离与分析。近年来,植物性别分化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这一研究在分化程序、诱导信号和性决定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生命科学研究》2017,(2):159-165
雌雄异株是雌雄性别分离的一种性系统,在被子植物中广泛分布。一般认为雌雄异株的性别决定受遗传、环境和激素三者的影响和调控。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对于被子植物雌雄异株性别决定的研究已深入到基因水平。现从性别决定机制及性别连锁的分子标记对被子植物雌雄异株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研究雌雄异株的遗传机制及系统发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寻找人类性别决定基因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和人类性别决定机制的探讨是生命科学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性决定和性分化过程决定着雌性和雄性两种性别的存在。性别决定是在受精的瞬间就确定了的,是性分化的遗传基础;而性分化则是一个由早期胚胎至性成熟分化发育的复杂调控过程。该项研究不仅有益于对人类性别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而且对于动物性别的人为控制和个体性别鉴定,以及对于从低等脊椎动物到人类性别决定机制进化的探讨都具有重大价值。1 人类中存在性别决定基因对于哺乳动物的早期研究结果已使人们认识到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受精时哪种类型的精…  相似文献   

13.
作物品种有抗虫性是18世纪开始发现的,19世纪开始利用,至本世纪上半叶虽有不少抗虫事例的报道,但真正以培育抗虫品种作为防治害虫的方法,从50年代以后才有发展。 1917年日本报道,稻螟对不同水稻品种的感虫性有差异,秈稻比粳稻更易受螟害。 1974—1975年美国报道,由于采用玉米、大麦、高粱和苜蓿的抗虫品种,约节省杀虫剂2,900万公斤。占每年使用杀虫剂7,700万公斤(有效成分)的30.7%。因此,利用农作物抗虫性作为防治害虫的手段,在生产实践中越来越显示了它的重要作用。 目前,许多国家除了广泛收集作物品种进行筛选、鉴定、寻找抗源外,对不同作物的抗虫特性、抗虫机制、抗虫性遗传方式、抗虫育种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害虫管理的一些特征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戈峰  苏建伟 《昆虫知识》2002,39(4):241-246
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IPM研究的进展 ,认为未来的害虫管理是以作物的控害作用为中心 ,以农田生态系统或区域性生态系统为对象 ,以大量信息管理为基础 ,以发展新技术 (转基因作物和昆虫性信息素 )和农民参与为重点 ,以生态调控为手段 ,以持续发展为方向。从而使害虫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高等甲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及其性逆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甲壳动物性别决定机制及其性逆转康现江王所安(河北大学生物系保定071002)关键词高等甲壳动物性别决定性逆转在我国,十足目甲壳动物(尤其是对虾属的种类)的养殖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其效益?途径之一即进行遗传育种的研...  相似文献   

16.
小麦-冰草衍生系3228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小麦-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衍生系3228的多粒(66~82粒/穗)特性在育种中的可利用性,本研究以3228与黄淮冬麦区5个主栽品种进行杂交,并将其杂种F_1分别种植于北京、陕西和四川,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及AD模型对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在研究的6个产量性状中,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方差比率,普通广义遗传率在产量性状的遗传中所占比例较大,所有性状的遗传均存在加性和环境的互作。特别值得指出的是,3228在穗粒数方面具有极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在穗长、小穗数方面也具有极显著的加性效应,说明利用该种质对于提高小麦的穗粒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AFLP(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是一种新的DNA分子标记。与RFLP、RAPD相比,AFLP具有在一次试验中可同时观察到大量的限制性片段的优点。本文阐述了AFLP的原理和方法,综述了AFLP目前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AFLP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8.
鱼类和两栖类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和两栖类在脊椎动物的演化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两个类群,人们对于这两类动物性别决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进展不仅对动物性别决定演化的研究有基础性贡献,而且对发展养殖业也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对动物的XY、ZW型等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涉及较多,而对植物的性别决定,几乎未谈及,为此,本文仅就植物性别的染色体和伴性遗传作一介绍。 自1923年发现植物性染包体以来,现已知有25科70多种植物含有性染色体,这些植物多为雌雄异株,它们的性别决定的方式有:  相似文献   

20.
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哺乳类性别决定是多种转录因子和生长因子相继表达和相互调控的结果。SRY的表达启动雄性通路并诱导下游雄性特异基因SOX9、AMH等的表达。FOXL2在雌性未分化性腺表达,WNT-4和DAX1也在雌性性别决定或分化时期表达,表明雌性通路也是受特定基因调控的,而并非“默认通路”。鸟类的性别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EFT1(雌性)和DMRT1(雄性)可能是性别决定候选基因。爬行类为温度性别决定的典型,温度可能通过调节雌激素水平和控制性别特异遗传基因表达决定性别。大部分两栖类性别受环境因素影响,但发现DMRT1和DAX1可能与其精巢发育有关。鱼类性别决定和分化方式差异很大,多种因素(遗传基因、环境因素、类固醇激素等)参与了这一过程。从青Q鳉Y染色体定位克隆的DMY,被认为是第一个非哺乳类脊椎动物雄性性别决定基因。所有这些表明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是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