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植酸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黑曲霉MAO21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亚硝基胍单独处理和复合处理,获得一株植酸酶高产菌株UN-02-10。该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在经过优化的摇瓶培养基上发酵108h,其植酸酶活力达到2950~3O15u/ml,是原始出发菌株的3.6倍。  相似文献   

2.
韦达  何华奇  陈群  黄青 《菌物学报》2020,39(1):13-22
本研究应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对一种富硒灵芝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并筛选出高产纳米硒菌株。通过实验,得到优化的等离子体放电条件,如:电压15.6kV、电流1.8mA、放电频率1.8kHz、处理2.5min等,在此条件进行诱变处理,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法鉴定,筛选出6株突变菌株。对突变菌株进行传代培养,富硒培养测定菌丝体中硒含量发现突变菌株(H10)与出发菌株相比,菌丝体中纳米硒含量提高了大约30%,从而得到富硒的优良突变菌株。本研究为灵芝提供了一种方便可行的诱变方法,并为灵芝纳米硒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3.
无花果曲霉是一种可以产植酸酶的菌株,其代谢产物植酸酶可以将有机植酸磷降解为无机磷。以此菌株为出发菌株,确定了它的最适pH值为1.3~1.4,最适温度为55~60℃。同时,为获得高酶活的突变株,进行亚硝基胍和紫外线处理,经初筛得到99株高效突变株,再经复筛和传代试验,得到1株植酸酶活性是出发菌株2.47倍的突变株NTG-23。  相似文献   

4.
筛选可体内转化合成环孢菌素衍生物([γ-HyMeLeu4]CyA)的高产菌株。以稀有放线菌Nonomuraea dietziae为出发菌株,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射流和紫外照射对其进行复合物理诱变。通过该诱变方法获得了具有稳定遗传性能的菌株,其转化效率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2%左右。结果表明,等离子体诱变可有效的用于该稀有放线菌,通过等离子体-紫外复合诱变筛选得到的突变菌株可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植酸酶高产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黑曲霉MAO21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亚硝基胍单独处理和复合处理,获得一植酸酶高产菌株UN-12-10。该菌株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在经过优化的摇瓶培养基上发酵108h,其植酸酶活力达到2950-3015u/ml,是原始出发菌株的3.6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产类胡萝卜素菌株Deinococcus wulumuqiensis R12,通过深孔培养板进行高通量筛选,并结合菌株类胡萝卜素含量复筛获得突变菌株M1。与出发菌株相比,突变菌株M1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检测为612μg/g细胞干重(Dry cell weight,DCW),是出发菌株类胡萝卜素含量(212μg/g DCW)的2.8倍,且遗传性稳定;突变菌株M1类胡萝卜素的高铁离子还原能力(OD700=0.52)高于出发菌株类胡萝卜素的高铁离子还原能力(OD700=0.34),且M1的类胡萝卜素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33.33%高于出发菌株类胡萝卜素的清除率(23.09%),结果显示突变菌株M1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在相同γ辐射与UV辐射剂量下突变菌株M1具有比出发菌株更高的存活率。研究表明突变菌株M1在类胡萝卜素产量、菌株抗氧化性能及抗辐射性能方面均优于出发菌株D.wulumuqiensis R12。  相似文献   

7.
原生质体诱变选育乳糖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紫外线诱变和^60Co-γ射线协同诱变的方法,对出发菌株Uco-3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通过正突变率与诱变剂量的相互关系,确定最佳诱变剂量。采用4min的紫外线照射和剂量为500Gy的γ射线对黑曲霉Uco-3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软得一株产高温乳糖酶的高产突变株,突变株产乳糖酶能力显著提高,产酶活力达44.37U/mL,是出发菌株Uco-3的2.73倍。  相似文献   

8.
黑曲霉原生质体诱变选育果胶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UV和NTG诱变筛选获得了2株高产果胶酶突变株。以果胶酶产生菌黑曲霉EIM6为诱变材料,采用1.5%的溶壁酶和1.5%的纤维素酶处理其对教生长期菌丝体2h获得高质量的原生质体。采用UV25S或50μg/mL NTG诱变30min,构建原生质体突变库,经刚果红果胶平板筛选获得果胶酶突变株,通过液体深层培养复筛获得高产突变株EIM6-U11、EIM6-N5,酶活力分别从46598.08、46598.08U/mL提高至68596.57、68879.56U/mL,分别提高了47.21%、47.82%。连续8次传代经发酵测酶活力表明高产突变株EIM6-U11、EIM6-N5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T_0为出发株,经理化因子的诱变处理,采用透明圈法,在含有制霉菌素浓度为20U(T_0在制霉菌素浓度大于20U时被抑制)的平板上挑取H_c值(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比较大的菌株进行探瓶复筛,测发酵液CMC酶活,得到酶活较高菌株N_6,N_1,D_5,U_(11),CMC酶活分别是T_0的5.4,2.9,3.0,1.8倍。  相似文献   

10.
以林肯链霉菌9502(Streptomyces lincolnensis9502)为出发菌株,进行NTG诱变处理,并用高效的琼脂块培养法对菌株进行筛选,得到产林肯霉素相对效价提高35.4%的变异株9502-7。对9502-7菌株孢子采用紫外线处理,得到变异高产菌株9502-7-12,其相对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氮离子注入选育阿维拉霉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提高产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s)SV-1产阿维拉霉素(Avilamycin)产量为目的,采用低能氮离子注入技术,辅之以链霉素抗性筛选法进行诱变选育研究。结果表明,“马鞍”区域即注入剂量范围在3×10~(15)~5×10~(15)ions/cm~2诱变效果最佳,菌株的抗药性突变与产量突变密切相关,链霉素抗性筛选法具有可行性。在摇瓶条件下,最终获得稳定性良好,阿维拉霉素产量达到83.5mg/L,较出发菌株提高195%的突变株SVT-45。实验表明,离子注入技术是一种有潜力的微生物诱变育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酶产生菌Rhizopus sp.TCl经过N+离子注入、紫外线、5-氟尿嘧啶(5-Fu)等诱变剂诱变,选育得到突变株Rhizopus sp.TCl653,发酵终点时滤纸酶活力(FPA)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分别为22.6 IU/g、224.7 IU/g干物质,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276.7%和214.3%...  相似文献   

13.
高效聚磷菌的诱变选育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15 keV不同剂量的低能氮离子束注入G菌,选育出两株高效聚磷菌K1、K2。其聚磷率明显高于实验出发菌,为G菌的1.43倍~3.89倍。经多次传代实验表明这两株菌遗传稳定性较好。根据生理生化及生长实验,这两株菌被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细菌(Pseudom onas spp),K1、K2两株菌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为30℃;pH分别为6和8。菌量OD值(optim al density)在λ为218 nm、220 nm时,分别为0.6和0.4。K1菌在3天时繁殖量达到最大,K2菌在4天时繁殖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4.
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选育漆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能N+束注入技术对漆酶产牛菌灵芝菌(Ganoderma lucidum)U60菌丝体进行辐照诱变.通过研究15 keV能量下不同注入剂量与灵芝菌存活率及突变率的生物学效应关系,确定了在2.6×1015-3.9×1015ions/cm2注入剂茸范围内可获得高比例正突变株.选择3.12×1015ions/cm2的注入剂量参数后,经多轮注入诱变,获得了遗传性稳定的漆酶高产突变株UIM-281;发酵产酶实验表明,UIM-281的产漆酶活力峰值分别是出发菌株U60的1.7倍及2.28倍,且产酶发酵周期相对缩短24 h,是工业发酵中更加经济高效的灵芝漆酶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15.
低能离子注入技术诱变选育木聚糖酶高产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离子束注入技术对木聚糖酶产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3进行诱变筛选,得到高产菌株N212。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化了该高产菌的液体发酵条件,发现适合产酶的培养基是:8%玉米芯,1.0%麸皮,0.1%吐温80,0.5%(NH4)2SO4,0.5%NaNO3,其他无机盐的成分与M ande ls营养盐液中的成分一样,pH5.4。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N212的产酶达到600 IU/mL。  相似文献   

16.
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产植酸酶较高的黑曲霉AN00101菌株,并对该菌种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制加水量为35%的麸皮固体培养基,在37℃培养114h,用3%CaCl2进行提取,每g固体发酵物酶活高达1.3×104IU.经L9(34)正交实验表明,硫酸铵和硫酸镁对产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适宜添加量分别为4%和0.3%.  相似文献   

17.
离子注入微生物诱变育种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离子束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源虽然在微生物上的应用起步较晚,但成果显著。这项技术适用于多种微生物,也可以和其它方法结合对菌种进行复合诱变,同样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不仅适于植物细胞,对微生物细胞也是可行的。这一技术在对微生物诱变育种的研究中,表现出比传统诱变方法高的诱变效率,利用离子注入进行微生物菌种改良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离子注入微生物诱变育种的理论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红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是发酵法生产虾青素的优良菌株。采用低能氩离子注入、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选育到一株高产虾青素的红法夫酵母突变株G993。在优化条件下,该菌株摇瓶发酵的生物量、虾青素产量和虾青素含量分别为17.15 g/L、13 206μg/L和770.0μg/g干菌体,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45.34%、271.5%和155.6%。在1吨发酵罐放大实验中,该菌株生物量为26.04 g/L,虾青素产量达到20 041μg/L。菌株经过八次传代培养,虾青素产量下降率小于等于1.35%,是一株性状较稳定、可深入开发研究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9.
中性植酸酶产生菌的激光复合诱变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激光复合诱变方式筛选产中性植酸酶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混合波长λ=1.06 0.53μm,辐照时间1 m in,辐照功率15 W;酶的细胞定位实验表明,所产中性植酸酶是胞外酶;酶学特性测定表明,大肠杆菌所产植酸酶酶反应最适pH为7.4,最适温度为37℃,枯草杆菌所产植酸酶反应最适pH为7.4,最适温度为37℃;酶学性质分析表明,大肠杆菌所产植酸酶具有一定的pH适性和一定的温度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