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手性苯基环氧乙烷的生物不对称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苯乙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不同来源的土壤样品中初筛分离出12株好氧细菌和2株真菌,经复筛,对液体培养物进行手性气相色谱分析,得到一株产生手性苯基环氧乙烷活力较高的菌种PS-1206,并对其发酵、产酶及苯乙烯的全细胞转化进行了研究,利用微生物细胞在30℃,pH 7.0,10mmol/L磷酸缓冲液中转化0.5%苯乙烯10h,获得?苯基环氧乙烷,e.e%值为80%,转化产率为35%。  相似文献   

3.
首次报道用乙醇系统分析PTC-氨基酸的新方法中各衍生物获得最佳分离的建立过程。PTC-氨基酸衍生后溶于A溶液,然后进样于4μmNovaPakC18柱(3.9mm×150mm)。系统的优化步序包括全面调控流动相的pH值与TEA浓度、乙醇梯度程序、柱温等诸多影响HPLC色谱行为的因素。最适条件为:A溶液含0.14MG酸钠、0.75ml/LTEA、PH6.35;B溶液为100%乙醇;柱温30℃。通过优化的乙醇梯度最终在约44min内将15种PTC-氨基酸很好地分离。此法可用于替代代表新科技水平的PTC-氨基酸乙腈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4.
5.
<正> 氨基酸的不对称合成是近年来十分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双不对称合成新策略为高光学纯度物质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思路。本文考察了在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催化下,通过邻苯二甲酰胺钾与手性α-溴代丙酸龙脑醋之间的Gabriel反应制取光学活性丙氨酸的双不对称合成反应,观察到了显著的双不对称诱导效应。  相似文献   

6.
空间诱变条件下蜜蜂后代的波动性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军  罗其花 《昆虫知识》2009,46(4):542-546
利用航天搭载的雄蜂精液对处女王进行人工授精,产卵后大量培育后代蜂王;以SP1、SP2及SP3代蜂王后代工蜂为研究对象,考查波动性不对称(fluctuating asymmetry,FA)在不同代次种群中各对称性状间的表现情况。结果表明:SP1、SP2和SP3代工蜂的前翅长及肘脉a均表现出FA,SP1、SP2代的对照组中均未出现,而SP3代的对照组蜂群则全部表现出FA;与对照蜂群相比,空间诱变后代的前翅长及翅脉a的FA值均较高。此外,讨论FA在蜜蜂种群对生态环境适应性上应用以及利用蜜蜂的FA来监测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面包酵母催化羰基不对称还原合成手性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辛酮和4-氯乙酰乙酸乙酯(COBE)为模型底物分别考察了酵母细胞对直链甲基酮和陆羰基酯中的羰基不对称还原情况。实验发现不对称还原2-辛酮的产物主要是S型的2-辛醇,且对映体选择性很高。不对称还原COBE生成的主要是S(D)-型产物,反应COBE的转化率、光学选择性都比较高。同时发现COBE的浓度和产物对不对称还原都有一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含芳香基手性醇是许多手性药物合成的关键手性砌块,生物催化不对称还原前手性酮是合成该类醇的重要方法之一.以4'-氯-苯乙酮为模型底物,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能高效催化前手性芳香酮不对称还原合成相应手性醇的菌株,鉴定表明该菌株为白地霉( Geotrichum candid ).进一步考察了其催化4'-氯-苯乙酮不对称还原的反应特性,发现还原4'-氯-苯乙酮的产物主要为 S-4'-氯苯乙醇.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其产率达到35%,对映选择性高于97%.  相似文献   

9.
ω-转氨酶不对称合成手性胺及非天然氨基酸是目前生物加工过程的研究热点之一。ω-转氨酶具有优良的立体选择性及区域选择性,利用其进行生物催化生产手性胺,已被应用于医药、农药和化工等领域。本文中,笔者综述了ω-转氨酶的基本结构特性,并以转氨酶法制备西他列汀关键中间体等为例,同时阐述了该酶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及分子改造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级联反应提高手性胺产量的策略作了进一步讨论。最后,本文简要总结了ω-转氨酶在不对称合成非天然氨基酸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手性羟基化合物以其独特的光、热和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功能材料等行业.立体专一性羰基还原酶能够直接针对关键手性位点催化不对称还原潜手性底物获得目的手性产物.基于羰基还原酶的底物多样性,具有不同化学结构和功能的醇类、酯类、氨基酸、环氧化合物等重要手性中间体能够通过不对称还原途径实现单一光学活性对映体的高效制备.然而,针对具有应用价值的含有大基团、结构复杂的潜手性羰基化合物,已知的羰基还原酶通常催化活性较低.本文综述了生物催化不对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关键立体选择性羰基还原酶的性质和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针对大基团手性羟基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总结了羰基还原酶及其催化系统开发和应用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提出解决该关键问题的主要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