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分别含有煌绿、孔雀绿、结晶紫、锥黄素和特异性免疫血清的普通琼脂培养基,对强毒马流产沙门氏杆菌连续进行了13个月的驯化培育,结果获得了毒力减弱,但仍保持较好抗原性的煌绿弱毒菌株(煌288)。其0.2毫克的活菌培养物尚不能致小白鼠死亡,小白鼠被0.1毫克的活菌培养物免疫后,可以获得抗8M.L.D.强毒活菌的攻击,对于.32M.L.D.的攻击,还可保护l/5的小白取免于死亡。为今后制造弱毒活菌苗,过渡到马体提供了有希望的根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青海中度嗜盐放线菌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从我国新疆、青海等地采集数份盐碱土样或泥样,采用淀粉-酪素琼脂培养基、甘油天门冬酰胺琼脂培养基、土壤浸汁琼脂培养基分别从中分离到8株、32株中度嗜盐放线菌菌株。经形态、生理学特性与全细胞壁氨基酸组分分析结果比较,选取其中的14株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就物种多样性而言,新疆、青海分离到中度嗜盐放线菌分布至少有3个科,5个属。其中有拟诺卡氏菌科(Nocardiopsaceae)的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和链单孢菌属(Streptomonospora);假诺卡氏菌科(Pseudonocardiaceae)的普氏菌属(Prauserella)和糖单孢菌属(Saccharomonospora);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的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就地区分布来讲,新疆分离到的中度嗜盐放线菌种类要远高于青海。  相似文献   

3.
猪霍乱沙门菌载体介导猪瘟病毒DNA免疫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构建了猪瘟病毒(CSFV)主要保护性抗原E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E2。将其电转化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疫苗株,得到了携带pVAXE2质粒的猪霍乱沙门氏菌工程菌株S.C500/pVAXE2,对该菌株的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进行了鉴定。分别用1×108CFU、2×109CFU S.C500/pVAXE2经口服或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和家兔,间接ELISA检测免疫动物的特异性抗体,在第三次免疫后2周用20ID50猪瘟兔化弱毒和致死量猪霍乱沙门氏菌强毒株对免疫兔进行攻击。结果表明,S.C500/pVAXE2保持了猪霍乱沙门氏菌原有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免疫鼠和兔都产生了抗CSFV和猪霍乱沙门菌的ELISA抗体,免疫家兔能抵抗猪瘟兔化弱毒株和猪霍乱沙门氏菌强毒株的攻击。显示了以S.C500为DNA运输载体构建二联或多联猪用疫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学者将改良CLSI M38-A方案应用于红色毛癣菌时进行了改进。这些改进包括红色毛癣菌培养基为燕麦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沙堡弱葡萄糖琼脂(SDA),接种物仅含小分生孢子,培养基为RPMI1640,接种物量为CFU/ml,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7 d,MICs终点确定标准为MIC-0,质控菌株选择须癣毛癣菌MRL1957和红色毛癣菌MRL666。  相似文献   

5.
串珠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对玉蜀黍苗期侵染的接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接种的方法测定了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 3个菌株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9个菌株对玉蜀黍幼苗的侵染力。结果表明在试验菌株中存在强、中等、不稳定、弱至无四种致病力类型。串珠镰刀菌中的NF2109(分离白玉蜀黍杆腐病株)和哈医143(分离自玉蜀黍种粒),尖孢镰刀菌中的NF1800(分离自香蕉果柄)和NF109(分离自松林土壤)属于强致病力类型。尖孢镰刀菌中的NF033(分离自玉蜀黍种粒)、NF245(分离自苹果烂根)、哈医142(分离自玉蜀黍种粒)属于中等强度类型。其余5个试验菌株有2个不稳定,3个呈弱或无致病力类世。叙述了这些菌引起的玉米苗枯的症状,并认为对玉蜀黍苗期的侵染,串珠镰刀菌的危在较之尖孢镰刀菌为大,并就试验菌林的致病力讨论了有关尖孢镰刀菌号化型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淡水湖泊泥土中分离出的 30 0多株肠杆菌 (Enterobacter)为出发菌株 ,利用常规筛选方法选出 2株 1 3 丙二醇产生菌 (Enterobacteraerogenes)。经UV、DES、NTG、EMS、LiCl单独及复合诱变 ,选育出一株 (E aero N 56) 1 3 PD高产突变株。通过单因素实验 ,确定了E aero N 56菌株 1 3 PD发酵培养基为 :甘油 90g L ,NH4Cl1 50g L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新的能产生抗生素的植物内生真菌,采用3种培养基对毛泡桐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以大肠埃希菌、枯草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枯假单胞菌为指示菌,利用琼脂块法和滤纸片扩散法筛选能抑制细菌的菌株;通过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高活性菌株。结果从毛泡桐的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46株内生真菌,至少能抑制一种指示菌的有9株,其中菌株KLBMP-Pt630、KLBMP-Pt675和KLBMP-Pt686活性较强,鉴定结果显示:KLBMP-Pt630为三线镰刀菌、KLBMP-Pt675为棒曲霉、KLBMP-Pt686属于肉座菌目真菌。  相似文献   

8.
par区域的克隆及其对质粒pUC9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pSC1o1上的par区域克隆到载体pUC9上,得重组质粒pEC302。将puC9和Hpkc302分别转入E.Coli HB 101,在无机培养基M9中试验两者的稳定性,结果发现E.Coli IBIoi(:puc9>传代培养40代后质粒几乎全部丢失,而E.Coli HBIOI(pEC302)的质粒全部存在。并且发现质粒的稳定性与宿主菌的recA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微生物转化是对天然产物进行结构修饰的重要手段,具有催化反应快、选择性强、反应条件易控制和污染小等特点。许多微生物能够对蟾毒配基类化合物进行生物转化,在不同位置进行结构修饰,并且产生毒性减弱的活性衍生物。【目的】筛选蟾毒灵生物转化菌株,以期发现活性更好、毒性降低的化合物。【方法】利用蟾毒灵为底物筛选其生物转化菌株,通过HPLC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LC-MS (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鉴定转化产物;对可生物转化蟾毒灵的菌株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优化发酵条件提高转化率,同时测试该菌株对其他甾体化合物的转化作用。【结果】筛选获得一株蟾毒灵转化菌,经形态学与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分析鉴定为Naganishia属菌,转化产物为3-去氢蟾毒灵。该菌株生物转化的培养基最适底物浓度为8 mg/L,最适初始pH值为6.5,最佳接种量为3%,最佳转化时间为96 h,最终转化率为48.3%。该菌株可将雌酮E1转化为雌二醇E2,也可将雌二醇E2逆向转化为E1。【结论】首次发现Naganishia属菌株对甾体类化合物具有转化活性,其产生的弱细胞毒性的转化产物3-去氢蟾毒灵有望成为高效、安全的强心药物。微生物转化法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为大量制备活性化合物3-去氢蟾毒灵提供了一条简便易行的道路,也为更多甾体化合物结构修饰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皮上划痕人用布氏菌活疫苗104M变异株的残余毒力及保护力。方法对布氏菌104M变异株进行菌种检定。通过测定布氏菌104M变异株与未变异株的半数致死量(50%lethal dose,LD50),比较两者的残余毒力;用布氏菌104M变异株与未变异株分别免疫小鼠,4周后用羊型弱毒或强毒布氏菌皮下攻击,4周后测定脾脏细菌数,比较布氏菌104M变异株与未变异株的保护效果。结果菌种检定结果显示,布氏菌104M变异株与未变异株分别符合变异及未变异布氏菌株特征。104M未变异株LD50为1.1×109,变异株LD50为2.2×1010。用羊型弱毒及强毒布氏菌攻击后,布氏菌104M变异株与未变异株均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但104M变异株保护力低于未变异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氏菌104M变异株残余毒力比未变异株明显降低,保护力略低于未变异株。  相似文献   

11.
猪瘟病毒E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基因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构建了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主要保护性抗原E2基因4种不同的真核表达质粒.小鼠免疫试验表明,E2基因上不同的功能区对基因疫苗的免疫应答有很大影响,有信号肽序列的E2基因可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且无跨膜区序列的E2基因所诱导的免疫应答反应比有跨膜区序列的强,而无信号肽序列的E2基因则不能诱导产生CSFV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攻毒保护试验表明,免疫家兔最少可抵抗10个最小感染剂量(MID)的猪瘟兔化弱毒苗(Hog cholera lap-inized virus, HCLV)的攻击;免疫猪可抵抗致死剂量的CSFV石门株强毒的攻击.  相似文献   

12.
荫俊  张郁  余伟明  史俊南   《微生物学通报》1993,20(5):295-297
产黑色素类杆菌(Bacteroides melaninogenicus)是口腔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由该菌产生的内毒素在致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培养小鼠骨髓细胞.以形成的集落数作为集落刺激因子(CSF)的水平指标,研究了产黑色素类杆菌内毒察的CSF诱生活性。实验发现,在一定范围内,CSF水平随内毒索剂量增加而上升,但当内毒索剂量大于50μg时。CSF水平不再继续上升。产黑色素类杆菌内毒素的集落形成单位数(CFU-C)为66.6±8.5。  相似文献   

13.
自辽东赤杨(41nus sibirica)的根瘸中分离得到AS,菌株。该菌株形成圆形或棒状孢囊和圆形泡囊。细胞壁化学组分lII型,糖型为D。不利用阿拉伯糖、葡萄糖、甘油、麦芽糖、蔗糖、山梨醇和木糖。在S培养基中,菌的生长受Tweea一80和葡萄糖协同作用的影响,属于生理型B。DNA的G+c含量为77.34 mol(Tin)o 因此,该菌株定为Frankia gp-AS zo  相似文献   

14.
猪气喘病实验猪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建立猪气喘病人工发病模型。方法 将分离得到的一株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Js株进行各种试验鉴定,证实其为Mhp强毒株。每头猪肺内接种Js株培养物2ml,15~25d后观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采集病变组织,经冻干制成攻毒用组织毒。安检合格,批号为20000324。给15头小梅山二元杂交猪分别气管内注射以KM2培养基作10-2、10-3、10-4和10-5稀释的强毒,每头猪5ml,对照组注射培养基。攻毒后25d观察试验猪临诊症状,X线透视,记录病理变化。结果 10-2、10-3、10-4稀释的强毒试验组猪均出现了典型的猪气喘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论 人工发病试验测得Mhp Js株组织强毒接种气管内注射最小发病剂量为10-4稀释5ml,正式试验人工发病可用100个最小发病剂量即强毒冻干物1:100稀释气管内注射5ml,可确保攻毒成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培养大肠杆菌的新方法:在普通肉汤和普通琼脂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乳糖,可明显地促进大肠杆菌(E.coli)增殖。用平板计数法、麦氏比浊法及离心称重法,对6株禽源E.coli和2株猪源E.coli培养产物的含菌量、菌泥湿重测定,结果表明:在普通肉汤中加乳糖可使E.coli产量增加约100%;在普通琼脂中,加乳糖可使E.coli产量增加200%以上。本法可用于菌苗的生产和分子生物学中,具有经济、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以2%蛋白胨水溶液为培养基,以无毒炭疽芽孢为菌种,连续深层培养2—5代作为种子,再经深层通气培养制成芽孢苗。接种后先在35—36℃连续通气培养8小时,然后自然降温在31—33℃继续培养16小时至收苗。通气置为1:3(V/V),24—28小时芽孢形成率一般可达80%以上。此芽孢可经受60℃30分钟热处理。 2. 深层培养所得芽孢苗安全试验,对家兔注射1毫升(每毫升含1.5—2.5×10,活芽孢),对绵羊注射10毫升后动物均健活;区域试验时,对绵羊注射0.5毫升,对马、牛、驴、骡注射1毫升亦安全。 3. 免疫力试验表明,兔可获得3/4以上的保护,对绵羊,有二批可保护100%,一批保护80%。 4.用30%甘油水溶液稀释成含10‘活芽孢的液体免疫绵羊,二批可抗强毒炭疽芽孢200个,对最小致死量强毒芽孢获100%保护;一批保护75%,与同体培养芽孢苗相似。 5. 室温或10—15℃保存一年至43个月,芽孢菌原液活芽孢死亡不显著,免疫原性稳定,免疫力强。  相似文献   

17.
<正>4、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下法常用于对抗菌药物的抗性试验。 稀释试验:为定量测定抗菌素活性,可把抗菌素稀释入肉汤或琼脂培养基中,然后接种试验菌株。过夜培养后能阻止活菌生长的抗菌素最小浓度,作为该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扩散试验:在均匀混入试验菌株的琼脂培养基上放上抗菌素浸泡过的纸片或药片。在纸片周围生长的细菌受到抑制,抑制距离大小同该菌的敏感性相关,从而形成了抗菌药物的浓度梯度。  相似文献   

18.
芽孢杆菌E2菌株纤维素酶形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芽孢杆菌E,菌株(Bacillus sp.strain E2)能在55℃下良好生长并在培养液中大量积累胞外纤维素酶(190 mu/ml培养液),所产生的纤维素酶为单一的CMCa se。对芽孢杆茁E2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 该菌产酶的最适培养基装量为200ml/500mI三角瓶,最适起始pH为6 5,最适产酶温度为45℃,产酶高峰在培养时间8—12小时。E2菌株不能利用单一的无机氮源形成纤维素酶。酪蛋白是试验过的供E2菌株形成纤维素酶的最好氮源,其用量为3g/L。CMC—Na,纤维二糖,能作为碳源供芽孢杆菌E2菌株形成纤维素酶。高浓度的葡萄糖(8g/L)对芽孢杆菌E2菌株纤维素酶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天然纤维素不能作为芽孢杆菌E2菌株形成纤维素酶的碳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诺卡氏菌(Noeardia) 62-1 菌株和蓝色梨头霉(Absidia coerulea) AS3.65在一起,转化5a-娠烷-3β,17a-二羟基-20-酮-21-醋酸酯一步生成氢化可的松的协同转化作用。由于诺卡氏菌62一l菌株的水解酶活性弱,A1一脱氢酶的活性强,所以在单独转化中形成RSA,P.S和ALRS等多种产物,但蓝色梨头霉有很强的水解酶活性并具11β一羟化酶,所以在和诺卡氏菌的协同转化中,只测到少量RSA和微量不欲得的△1-RS,生成的主要中间产物是RS,它紧接着进一步转化成氢化可的松,这是一种理想的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调查阿舒假囊酵母(Eremothecium ashbyii)营养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适合该菌生长的合成培养基,在合成培养基上诱变筛选得到了数株抗嘌呤拮抗物8-AG的突变株。选择其中三株U_(95-1)、U_(95-2)和U_(95-3)进行传代和摇瓶发酵试验,U_(95-3)的核黄素发酵单位低于出发菌,未经传代的U_(95-1)、U_(95-2)比出发菌株的发酵水平分别提高15.5%和9.8%,经5~10代传接,其产核黄素的遗传性状稳定。该研究表明,从代谢控制角度通过减轻核黄素合成途径中重要调节酶的反馈抑制对提高E. ashbyii的核黄素产量和稳定性是可行的,为该菌的菌种改良提供了一条遗传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