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采纳了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的目标。一个国家消灭脊灰分四个阶段,假设达到了消除脊灰的阶段(如有可靠的报告系统三年无本地病例,脊灰免疫复盖率达80%以上),必须努力追踪与脊灰野病毒有关的每一可能病例。在此情况下,每例病人都应有实验支持,包括型别鉴定,各株的型内特征,以及与疫苗株和原野毒株(本地或输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贞丰县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病毒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及时发现和阻断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 VDPVs)循环、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能够引起临床脊灰的其它脊灰疫苗相关病毒,做好贵州省无脊灰状态下脊灰病毒学监测工作,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对贵州省贞丰县及周围10个县2003~2004年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2004年接触者粪便标本的病毒学监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对收集到的105例AFP病例和47例密切接触者的278份便标本进行了病毒学监测,结果从66例中共分离到肠道病毒(EV)66株,阳性率为43.4%,其中脊灰病毒(PV)29例,分离率为19.1%,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7例,分离率为24.3%.29例PV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24例为疫苗相似株,5例为脊灰Ⅰ型VDPVs,这5例均为2004年从贞丰县所分离到.贞丰县及周围县EV阳性检出率(43.4%)高于2003~2004年全省水平(22.9%~24.6%),2004年PV分离率比2003年高达2.6倍,29株PV中单个Ⅰ型占34.5%,明显高于往年(2000~2002年全省平均4.1%).本研究提示,Ⅰ型VDPVs在贞丰县引起了循环(cVDPVs),通过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已经阻断cVDPVs的传播.人群中PV和NPEV带毒率明显增高,非VDPVs引起的临床符合脊灰病例不容忽视;应加强脊灰病毒学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早期疫情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分离株的分子特征,为中国继续维持"无脊灰野毒状态"提供理论依据,对2002年所有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的脊灰分离株,用PCR-RFLP法及ELISA法进行型内鉴定.用PCR-RFLP法筛查出与疫苗株相比有异常酶切图谱的毒株共24株,其中Ⅰ型毒株1株,Ⅱ型毒株21株,Ⅲ型毒株2株;用ELISA法筛查出与疫苗株相比有不同的抗原抗体反应的毒株共22株,其中Ⅰ型毒株7株,Ⅱ型毒株4株,Ⅲ型毒株11株,在7株Ⅰ型毒株中有3株为非疫苗类似株(NSL),其余为双反应毒株(DRV).随后对这46株毒株进行了全VP1区的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脊灰分离株都是疫苗株或疫苗衍生株,没有发现野毒株,中国继续保持着"无脊灰野毒状态";口服减毒活疫苗(OPV)株与其它野毒株在稳定性性质方面是类似的,即通常是不稳定的,在人体肠道内有很强的选择性;在人体肠道内,病毒复制产生的基因变异导致毒力升高,是引起疫苗相关麻痹病例(VAPP)的重要原因,但宿主本身的因素也有很大的作用;在局部地区有疫苗株的循环或脊灰疫苗衍生株(VDPV)的存在;最终消除疫苗株引起的AFP病例可能还需要脊灰灭活疫苗(IPV)的介入.  相似文献   

4.
口服脊灰疫苗临床效果:病例一对照研究为了评价接种3剂口服脊灰三价疫苗(TOPV3)的效果,作者自1988年5月至1989年5月,在马德拉斯对6-35月龄儿童进行了一项病例一对照研究。全部病例均是在马德拉斯市居住并在儿童卫生院住院的急性麻痹型脊灰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8年河南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简称脊灰)抗体水平,为评价脊灰疫苗免疫效果、保持河南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漯河市舞阳县、许昌市建安区和濮阳市清丰县作为监测点,通过中和抗体测定法对健康人群进行脊灰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636份健康人血标本,其中脊灰I型和III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54%和93.5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1∶137.70和1∶47.27,I型、III型抗体阳性率和GMT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型抗体阳性率和GMT均高于III型。不同年龄组之间脊灰I型、III型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MT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免疫史之间脊灰I型、III型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过脊灰疫苗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均高于未接种或者免疫史不详人群。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之间脊灰I型、III型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8年河南省健康人群脊灰抗体处于较高水平,已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但保持河南省无脊灰的发生工作依然严峻。脊灰防治需加强人群的疫苗免疫规划和常规免疫,定期对健康人群脊灰抗体的检测是防止脊灰病毒传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国际比较病毒学组织(ICV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组织的国际脊灰和麻疹疫苗与免疫讨论会,于1992年1月7~12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ICVO(蒙特利尔)主席E.kurstak教授和WHO的EPI主任R.Kim-Farley博士主持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260位专家与会。会议交流了有关分子监测,脊灰和麻疹的流行病学、诊断、疫苗免疫原性与免疫策略,重组疫苗、联合疫苗,疫苗质量控制及改进疫苗安全和效力研究等72篇优秀论文。 有关专家就控制和消灭麻疹和脊灰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了专题报告。会议发表了纪要。现将本次会议的重点内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芬兰使用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疫苗已成功地控制了脊灰。很显然,据芬兰人群的脊灰抗体判断,有些年代所用的疫苗效果不理想。然而,污水调查表明,野生脊灰病毒的循环实际上已被阻断。但去年出现数例脊灰患者,Hovi及其同事对此已作报道。这起爆发显示公共卫生当局行动迅速以控制爆发和分析致病因子。无论用灭活  相似文献   

8.
正预防接种毫无疑问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措施.预防接种在世界各地的推广已使上亿人免于传染病的痛苦,并拯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得益于预防接种的有力推动,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消灭了牛痘.自197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对全部儿童免费接种可预防6种疾病的4种疫苗,2007年进一步将可预防15种传染病的疫苗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泰安市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简称无脊灰)状态所采取的策略和取得的效果,为证实无脊灰提供依据,并为其他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控制与消除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该市2001—2011年保持无脊灰状态所采取的策略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证实泰安市2001年实现无脊灰以来,始终正确地实施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加强对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完善免疫规划科学管理,巩固了自1991年5月以来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感染病例发生的成果。结论持续做好免疫、监测、管理三大策略对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至关重要,并为其他疫苗针对疾病的控制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与全球另外154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实施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停用三价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改用二价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为探讨脊灰疫苗转换对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结果产生的变化,本研究收集2012-2018年福建省AFP病例的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监测数据,对脊灰疫苗转换前后AFP病例的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采集AFP病例及其接触者粪便标本,并使用RD细胞和L20B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L20B阳性分离物进行脊灰病毒(Poliovirus,PV)的型内鉴别(Intratypic differentiation,ITD),对PV衣壳蛋白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使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显示,2012-2018年福建省累计报告AFP病例1 776例,根据AFP病例分类流程确诊的AFP病例1 283例,排除的非AFP病例493例,疫苗转换前后报告发病率平均为2.83/10万和2.71/10万.实验室共检测3123份粪便标本(包括AFP病例、非AFP病例及接触者),其中合格标本采集率为92.42%,7日及时送检率为97.85%,14日内病毒分离完成率接近100%,疫苗转换前后PV平均分离率分别为1.91%(38/1986)、1.58%(18/1137),非脊灰肠道病毒平均分离率分别为10.22%(203/1 986)、5.45%(62/1 137).2016年5月1日之前分离出Ⅰ型PV6株,Ⅱ型PV 13株,Ⅲ型PV 19株;2016年5月1日之后分离出Ⅰ型PV 6株,Ⅲ型PV 12株.本研究结果提示,脊灰疫苗转换前后福建省AFP监测系统运转正常,始终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和及时性.2012-2018年福建省分离出的PV均为脊灰疫苗株,毒株血清型别以Ⅲ型为主,VP1编码区核苷酸以低变异为主,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及脊灰野病毒,疫苗转换后再未检出Ⅱ型PV,提示Ⅱ型脊灰疫苗株病毒可能已被阻断.  相似文献   

11.
脊髓灰质炎病毒进入细胞过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经典技术,着重分析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穿越细胞膜时的结构变化,探讨了脊灰病毒的结构变化与其进入细胞的关系,并研究了脊灰病毒壳蛋白VP4在病毒穿膜过程中的作用功能。提出了关于脊灰病毒穿越细胞膜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以脊髓灰质炎病毒(以下简称脊灰病毒)为载体构建的重组体活病毒可以做为探讨脊灰病毒的抗原结构和特性的有益手段。在构建重组有甲型肝炎病毒小片段抗原多肽的重组脊灰病毒基础上,分析了脊灰病毒VP1上中和抗原位点I的空间构象特点,并探讨了插入的外源抗原片段对其空间结构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88年,WHO成员国卫生部长参加的世界卫生大会提出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目标。到2002年末,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中,209个阻断了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目前,脊灰已接近消灭,国际上已把注意力集中到政策制定上。  相似文献   

14.
<正>对老年人很少进行义务接种;免疫对他们总是经常被忽略的。 一般说来,只有当老年人要到外国去旅行是唯一要进行预防接种的适应症。很少有一般的实际工作者询问他们的病人的预防接种情况。 在控制儿童传染病方面的卓越成就要归功于预防接种,它阻止了许多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山市1~14岁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麻疹病毒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抗体水平状况,为维持无脊灰、消除麻疹和控制乙肝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选择220名1~14岁健康儿童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抗体Ig 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体;用中和试验检测脊灰(Ⅰ、Ⅱ、Ⅲ)型病毒中和抗体。结果脊灰、麻疹和乙肝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36%、93.18%和66.36%,脊灰病毒Ⅰ、Ⅱ、Ⅲ型和麻疹病毒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215.90、1∶119.05、1∶31.40和1∶1 254.45;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36%。结论中山市1~14岁健康儿童对脊灰病毒具有较高的免疫水平,已形成对脊灰病毒有效的免疫屏障;乙肝得到有效控制;但麻疹未能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6.
研究Ⅱ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变异株的基因特征,为我国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使用策略,维持无脊灰状态和全球最终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型内鉴定的检测结果,从2000~2001年AFP病例分离到的Ⅱ型脊灰疫苗变异株中选取有聚集性的5株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贵州省3株、山东省2株),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贵州省3株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完全一致,但与SabinⅢ型病毒发生重组,重组区域在3A区(nt5343~5353);与疫苗株相比,Ⅱ型区域变异10个碱基,其中VP1区变异4个,与SabinⅡ型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56%,氨基酸同源性99·34%;Ⅲ型区域变异9个碱基。山东省2株病毒全基因序列共享16个突变位点,没有发生重组,与SabinⅡ型株相比,VP1区分别变异7个和4个碱基,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22%和99·56%,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0%和99·67%。上述5株病毒在重要的减毒位点nt481、nt2909均发生突变。此研究中5株病毒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传播链,但是共享nt481、nt2909、nt2992三个突变位点,这3个突变位点不在重组区域内,他们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影响病毒传播力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脊灰疫苗病毒型间重组会增加病毒的毒力及传播力。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温州地区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株抗原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抗原性监测的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分离的毒株,其抗原性存在型内差异。对抗Sabin l活疫苗血清中和脊灰病毒能力的实验研究发现:(2)要有效地中和流行野毒株,必需高价抗Sabin免疫血清;(2)对同一地区同一年份流行的野毒株,中和能力不尽相同;(3)对同一地区流行的野毒株,中和能力随毒株年份的迁延而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有助于部份解释近年来在脊灰流行中,全程活疫苗免疫者病例有所增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口岸出入境人员的预防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各种跨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择我处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口岸的出入境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公务人员、船员、劳务人员、留学人员、旅游探亲及商务等进行分组,并对其预防接种麻风腮(MMR)、ACYW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黄热减毒活疫苗、水痘等9种疫苗的接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为6870位出入境人员进行了预防接种,其中留学人员和劳务人员占有的比例较大;接种黄热减毒活疫苗和青蒿琥酯片的人数居多.结论:通过加强旅行疾病及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率,可以降低各种传染性疾病通过口岸传染的几率,确保出入境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以下简称脊灰)免疫水平及1岁内儿童完成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后的免疫效果,为制定脊灰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45名健康人群调查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同时选择50名1岁内完成脊灰疫苗基础免疫1个月后的婴幼儿调查免疫成功率,采用微细胞中和试验检测脊灰中和抗体水平。结果 1岁内婴幼儿脊灰I型和III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均为100%,I型和III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916.51和1∶724.09。健康人群中脊灰I型和III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26%和97.39%,脊灰I型和III型GMT分别为1∶174.03和1∶95.84;同年龄组中I型GMT均高于III型,0~3岁组I型和III型GMT最高,各型GMT随着年龄的增长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针对脊灰疫苗冷链运转情况好,疫苗接种质量与效果好,脊灰疫苗接种免疫成功率高,健康人群免疫状况良好,已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能有效地控制和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瑞典生物科技及产业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约有22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位列世界第九位、欧洲第四位,中小企业约占93%。药物开发和生物农业是瑞典最活跃的生物科技研究领域。瑞典是国际上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法律环境比较宽松的国家之一,2004年以转基因玉米为原料的特酿啤酒获准在瑞典上市。政府研发投入、种子基金、风险投资为生物医药创新及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投融资保障。跨国医药企业领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合同研究机制成熟、临床研究体系发达等优势,使瑞典逐渐成为欧洲临床研究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