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草履虫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材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代表动物。本文就草履虫的表膜结构谈一些认识。 1.表膜(pellicle)原生动物的细胞质总是由一层(或几层)膜结构与其外部环境相隔开,这就是表膜。不同类群的原生动物的表膜结构不同。在大多数变形虫中,表膜是由一层封闭的膜系统也即单位膜组成。这种表膜就是一层质膜,在原生动物中是最简单的。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的表膜有三层单位膜,最  相似文献   

2.
(一)杀死固定 1.固定液配制酒精95%5毫升,苦味酸(饱和液)15毫升,冰醋酸20毫升,甲醛60毫升,蒸馏水100毫升。将上面四种药物混合后,再加等量的蒸馏水稀释,即成200毫升的固定液。如要少配或多配,可依次按1∶3∶4∶12∶20的比例进行。此固定液可长期保存,效果不变,也适应其他原生动物和动物组织的固定。 2.固定的方法用吸管吸取培养草履虫的烧杯边缘的培养液,可得到高浓度的草履虫,投入离心管中,然后以9∶1的比例加入固定液(即草履虫培养液9份,固定液1  相似文献   

3.
草履虫     
草履虫在动物学教学中是原生动物门的代表,在科学研究上则是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重要实验材料。本文仅从草履虫的结构,生殖和分类三方面做一简要综述。一、草履虫的细胞结构 1.表膜草履虫的体表有相当于一般细胞膜的表膜,但其膜下结构之复杂远非一般细胞  相似文献   

4.
绿草履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叙述了绿草履虫的特征,包括活体和银染后的皮层银线系及核器的形态,以及无性和有性生殖不同于尾草履虫之处。最后报告了它与小球藻的共生关系。强调了动物学教学以绿草履虫为纤毛虫的代表代替贯用的尾草履虫具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草履虫的培养稗草培养草履虫我们用野生稗草培养草履虫效果很好。稗草为禾本科植物,是田间杂草。9至10月份将成熟期稗草茎剪下,阴于1天萎蔫后,用自来水冲洗一下,剪成3cm左右小段。取玻璃缸盛2/3清水,将剪好的稗草浸在水里,高度约为水的卫/5。盖上玻璃,...  相似文献   

6.
草履虫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野外采来的水中,除有草履虫外,也还会有其他一些微小生物,如眼虫、轮虫和藻类,应设法把草履虫从其他小的生物中分离出来。取玻片平放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然后用清洁的小吸管取牛肉汁(用1两牛肉2两水蒸熟),滴一滴在玻片左端,再用另一吸管取草履虫液,滴一滴在玻片右端两端相距2厘米左右,用解剖针从肉汁一端,引一条沟,将此两滴连接起来(见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苴履虫对牛肉汁反应较敏感,它们可以经过小沟引渡到牛肉汁这一端来。而其他小动物对牛肉汁反应不如草履虫敏感,游动很慢。不等这些小动物游过沟,即把小沟用吸水纸切断、擦干。这样,就将草履虫与其他小生物分离开了。  相似文献   

7.
通过石炭酸品红、Hoechst 33342、蛋白银及免疫荧光标记等染色方法对草履虫接合生殖过程进行了重新观察,结果发现:1)新月核是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小核的主要形态学特征,在核内有一未被石炭酸品红、Hoechst 33342着色区域,蛋白银染色则清楚显示该结构;2)4个单倍体减数分裂产物中的1个核进入口旁锥完成配前第三次核分裂,其余3核退化.蛋白银染色和抗α微管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显示,核进入口旁锥的时期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而非减数分裂结束后;3)配前第三次分裂末期,核间连丝的中间段有一被蛋白银识别的结构,但免疫荧光标记却无显示,只表现为纤维状结构与两侧核间连丝相连.观察结果为草履虫接合生殖过程中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草履虫的有性生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尾草履虫的接合生殖为主叙述了草履虫有性生殖期间核及皮层胞器更替的细节,并指出它与多细胞动物有性生殖的相似性不同点。相似性在不同是通过受精作用建造下一代新个体的过程;不同点是履虫没有亲子两代并存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草履虫的接合現象,在动物学的教学中是观察单細胞动物进行接合生殖重要的实驗材料。同时,草履虫的接合过程又常被采用为細胞学与細胞化学的研究材料。因此,这种材料簡便的培养方法是很需要的。本人在培养草履虫的接合实驗中获得点滴經驗,作以介紹。我們通常采用自来水,在缺乏营养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但往往得不到理想的結果。在本人实驗的經驗中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草履虫的密度不够大,如果密度在每毫升能够达到1000个以上,在一般室温(20℃—30℃),避开直射光线(不  相似文献   

10.
草履虫肛门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草履虫的口、咽道、伸缩泡等小器官,学者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正确的记载和图片,但是一提到肛门,就不免有点模糊了。从来的说法,都认为草履虫所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是从口底下一个小点的部位上排挤出来的,要正当排出时才可以看到这—点,过此以后就看不见了。也正因为这缘故,所以称之为肛门点(anal spot,boutonniere du cytopyge)。最近出版的动物学教程也是这样的称呼。1928年Wenrich  相似文献   

11.
将草履虫培养在罐头瓶或奶粉瓶等广口容器中。罐头瓶每天滴牛奶1滴;奶粉瓶每天滴牛奶2—3滴。如果没有牛奶,用豆浆也行。将容器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草履虫就可以长期生活和繁殖下去,随用随取,十分方便。培养液取用后,可以加注清水补足。加水时也滴入  相似文献   

12.
草履虫常年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和培养草履虫的资料不少,若常年进行大规模培养草履虫就较难控制。经多年探索,取得一种常年采集、培养和综合利用草履虫,解决轮虫、枝角类,水螅、涡虫等淡水无脊椎动物饲养问题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分离草履虫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履虫是原生动物门的代表动物 ,也是实验生物学的重要材料。实验过程中一般都要有原种检出 (从其他原生动物中分离出草履虫 )或种间检出 (将不同种的草履虫分开 ) ,这些过程无疑都涉及草履虫的分离。但迄今为止 ,仍未有一种快速高效的分离方法 ,作者在实践的基础上 ,通过反复对比 ,总结出一种新的方法。1 原理与其他原生动物比较 ,草履虫对牛肉汁的敏感性要大得多 ,而且较其他培养液 ,牛肉汁较为澄清 ,易于观察到液体中的草履虫 ,因此可利用牛肉汁分离草履虫。单纯的使用牛肉汁 ,分离速度较慢 ,分离时间过长则会引发原液干涸和其他原生动…  相似文献   

14.
一个草履虫的体表约有二万条纤毛.草履虫依靠纤毛的鞭打,在水中游泳,这是它的主要运动方式.此外,草履虫还能以其腹侧(开口的一侧)的纤毛尖端附着在水草或水中其他物体上,缓慢地作匍匐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在绿草履虫(P.bursaria)和卡氏草履虫(P.calkiusi)比较常见. 纤毛的超微结构纤毛是从细胞质基质向细胞表面突出的一种细长的细胞器,其最外层的膜即为细胞膜的延伸,称纤毛膜.纤毛露在细胞外面的长度约为  相似文献   

15.
草履虫的冬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草履虫作为原生动物纤毛纲的代表 ,在动物学教学和实验中是必不可少的 ,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理学等领域内也被广泛采用 ,且需要量大 ,纯度要求高。关于草履虫的培养方法 ,已有诸多报道 ,这里介绍一种冬季在人工控温条件下用熟鸡蛋黄培养草履虫的方法。1  草履虫的简易纯化与培养取普通多孔水浴锅一只 ,在锅内安装一只暖棒 (恒温加热器 ,温度范围 16 - 32℃ ) ,加水、通电、调温至 2 5℃ ;同时安放 5 0ml、 10 0 0ml烧杯各一只 ,内盛自来水 2 / 3左右。将野外采集的草履虫液在水浴锅中放置一周左右 ,取上层含有草履虫…  相似文献   

17.
草履虫的运动与摄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不同细胞器的主要功能,进而结合示意图详细叙述了草履虫是如何进行运动和摄食的.  相似文献   

18.
草履虫有两种核,即大核和小核,小核是二倍体,含 DNA 而不含 RNA,它参与有性生殖过程,具有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但不为蛋白质合成提供模板,因此它不产生RNA。大该为多倍体,既含 DNA 又含 RNA,因为大核是由小核形成的(有性生殖时,大核消失,并被合子的小核形成的一个新大核所代替),所以它不能携带比小核更多的基因信息,然而它含有更多的 DNA,至少是小核的8倍,大核中的 RNA 能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模板。草履虫借无性生殖(二裂法)和有性生殖(接合法)进行生殖,无性生殖时,小核  相似文献   

19.
用禾本科及莎草科的新鲜叶子培养草履虫我们发现很多禾本科及莎草科植物的新鲜叶子都可用来代替稻草杆培养草履虫。具体方法是:摘取禾本科及莎草科植物的新鲜叶子,洗净,切成1~2cm小段,将新鲜碎叶及草履虫(采自废水沟)同时放入盛有自来水的培养器中,3d后镜检...  相似文献   

20.
Gao X  Zhu JJ  Yang XY  Yuan JQ  Wang YW  Song MG 《动物学研究》2011,32(4):461-464
在尾草履虫的接合生殖过程中,共有三次配前核分裂。在配前第三次分裂结束后,两个接合的细胞内均形成一个迁移原核和一个静止原核。迁移原核位于口旁锥内,而且紧贴于接合面,静止原核则位于迁移原核的外侧,两者呈左右排列,距离接近。但是,目前对导致两种原核近距离的原因尚不清楚。该文通过α-微管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受精核形成前的接合对进行了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发现,配前第三次分裂不同于前两次分裂,连接迁移原核和静止原核的核间连丝伸向细胞的后方,呈"U"或"V"型,结果导致两个原核左右排列,而不是前后排列,两者间的距离缩短。这个结果也阐明了造成两种原核近距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