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报道丹参酮Ⅱ-A磺酸钠(T)对冠心病心绞痛和胸闷症状有一定疗效,并能改善缺血性心电图。药理研究证明,具有抗钙和抗钙调蛋白(CaM)作用。本文进一步研究了T对正常的和异丙基肾上腺素(Isp)兴奋的家兔心肌线粒体摄取~(45)Ca~(2+)的影响。本文制备的心肌线粒体经透射和扫描电镜检查证明形态和内部结构均正常。线粒体蛋白在0.1mg/ml以下时其钙摄取与浓度呈线性关系。Isp10~(-6)mol/L可使线粒体钙摄取提高20±5%。T在10μg/ml时对正常的和Isp兴奋的线粒体摄取钙的抑制率分别为61.2±3.9%和54.2±5.1%。已知大剂量Isp可引起心肌线粒体钙超载和细胞坏死。戊脉安可减少以上病理性损害。本文结果表明T也具有类似戊脉安的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丹参酮Ⅱ-A在RAW264.7细胞系中的抗炎症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丹参酮Ⅱ-A是丹参的一种重要成分。研究丹参酮Ⅱ-A的抗炎症机制。方法: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系RAW264.7作为药物刺激靶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分析纯丹参酮Ⅱ-A对RAW264.7细胞系进行刺激,在细胞被刺激24、48h后,使用MTT比色法和半定量RT-PCR法对刺激后的细胞进行检测。结果: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发现丹参酮Ⅱ-A抑制炎症细胞的增殖,初步计算出丹参酮Ⅱ-A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43.2μmol/L;在半定量RT-PCR实验中发现,在发生炎症后,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磷脂酶A2来减轻炎症。结论:在炎症发生后,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磷脂酶A2来达到其抗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离的成年豚鼠心室肌单细胞在高钾(25mmol/L)溶液中部分除极化使钠通道失活,用细胞内刺激诱发慢反应动作电位。20μmol/L 的丹参酮Ⅱ-A 磺酸钠对这种慢反应动作电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1—20μmol/L 浓度范围内,丹参酮Ⅱ-A 磺酸钠对0.28μmol/L 的异丙肾上腺素强化的慢反应动作电位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而且,随异丙肾上腺素浓度的增加(69 nmol/L—0.55μmol/L)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以上结果提示丹参酮 Ⅱ-A 磺酸钠可能是一种钙拮抗剂。50—100μmol/L 的丹参酮 Ⅱ-A 磺酸钠使分离的成年豚鼠心室肌单细胞快反应动作电位的幅度降低,达峰值的时间延长。提示高浓度的丹参酮 Ⅱ-A 磺酸钠对钠通道也有一定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鼠肝脏线粒体为材料,以琥珀酸为底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线粒体态4、态3呼吸及呼吸控制率,线粒体跨膜电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Ⅲ)电子传递及质子转移活性的影响。结果证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Ⅲ)的有效抑制剂。文中对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粉防已碱是一种新的钙调蛋白拮抗剂,专一性抑制人红细胞膜上依赖CaM的Ca~(2+)-Mg~(2+)-ATPase。在较高浓度下,它也不同程度地抑制Ca~(2+)-Mg~(2+)-ATPase基本活性、Na~+-K~+-ATPase和Mg~(2+)-ATPase的活性。 除CaM外,不饱和脂肪酸和有限水解均导致膜Ca~(2+)-Mg~(2+)-ATPase的活化,所有这些活化作用被Tet在大约相同的浓度范围内抑制,表明Tet除与CaM结合外,也与膜Ca~(2+)-Mg~(2+)-ATPase结合。 Tet具有抗抵渗溶血的性能,反映了拮抗CaM与药物的膜稳定性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Ⅱ-A对细胞因子IL-6和IL-10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RAW264.7细胞中,炎症发生时相关的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起重要作用.丹参酮Ⅱ-A是传统中药丹参的一种重要的药理成分,它具有一定的抑制炎症的作用.但是,从传统中药丹参提取液中的丹参酮对炎症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该文着重介绍了丹参酮Ⅱ-A在转录水平上对IL-6和IL-10的调节作用.方法:以RAW264.7细胞系作为药物刺激靶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对其进行刺激,分别刺激24h、48h后,半定量RT-PCR检测IL-6和IL-10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丹参酮Ⅱ-A可以诱导IL-10的释放,同时也减少IL-6的生成,说明它对炎症因子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结论:在炎症发生后,丹参酮Ⅱ-A可有效的调节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量,进而减少或消除炎症.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1H-NMR技术研究了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药物能增加脂质体的流动性。它们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是,磺基在脂质体的极性区,A环朝向其疏水区,而芳香环处于磷脂的甘油骨架和脂酰基附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用等渗咪唑缓冲液溶血,并用低温高速或常速离心机制备出一种带钙调节蛋白(简称CaM)的红细胞膜。它具有与膜稳定结合的CaM,在钙离子存在下可以激活膜上的靶酶——Ca~(2+)+Mg~(2+)-ATP酶活性,为研究CaM功能及有关药物机制提供一种简便而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0月在我院首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比较两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肝肾功能、血脂水平以及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Scr水平均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且实验组患者的ALT、AST、S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TC、TG、LDL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的TC、TG、LDL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TC、TG、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有助于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以及内皮功能,且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已知心肌细胞膜微粒体脂质(CMML)能易化钙离子从水到脂相的转运。奎尼丁能抑制这一转运过程。为进一步证明其他带含氮碱性基团的心血管药物是否也能抑制CMML易化钙离子转运过程。本文选用了常咯啉(C),磷酸咯啶(P),奎尼下(Q),乌头碱(A),调微Ⅱ号(莨菪类,T),和非含氮碱性药物成脉安(V),研究了它们对这种易化钙转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P,Q和A在30μg/ml时对这一过程的抑制均超过70%。V和T在相同浓度时抑制作用分别为37.8%和微弱作用·C,P和Q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它们治疗作用的生化基础。V和T的药理机制可能与以上药物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鼠肝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大鼠肝脏线粒体为材料,以琥珀酸为底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线粒体态4、态3呼吸及呼吸控制率,线粒体跨膜电位,线料呼吸链复合体(Ⅱ+Ⅲ)电子传递及质子转移活性的影响,结果证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是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Ⅲ)的有效抑制剂,文中对丹参酮ⅡA-磺酸酸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抗菌肽BuforinⅡ的衍生物BF2-A/B作用大肠杆菌后对胞内生物大分子合成的影响。【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抗菌肽对细胞DNA、RNA合成能力的影响, 考马斯亮蓝法检测抗菌肽对细胞总蛋白合成能力的影响, 分别用邻硝基苯-β-D-吡喃半乳糖苷法和对硝基苯磷酸二钠法检测抗菌肽对β-半乳糖苷酶及碱性磷酸酶表达活性的影响。【结果】BF2-A/B不优先抑制DNA合成, 而是优先抑制RNA和蛋白的合成。在相同浓度下, BF2-B抑制RNA合成的能力比BF2-A强, BF2-A抑制蛋白合成的能力比BF2-B强。胞内酶β-半乳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活性都在下降。【结论】BF2-A/B结合胞内核酸后, 没有首先影响DNA的复制功能, 而是优先抑制基因转录功能, 主要在转译水平上抑制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及血液流变学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性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与阿司匹林等。前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碘酸纳注射液60mg(1次/天)。每例于治疗开始前与结束后,进行血液流变学与心电图(ECG)检测。结果:两组心肌缺血症状治疗前后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效果更为显著(P均<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bg)、血浆D-二聚体(DD)均显著下降(P<0.05)。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一种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丹参酮的水溶性,在其分子中引入水溶性官能团磺酸基.以不同的磺化剂与之发生磺化反应,结果表明,冰醋酸一浓硫酸的混合液是合成丹参酮水溶性衍生物的合适磺化剂.通过薄层色谱法、紫外吸收和红外吸收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证实了产物是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以冰醋酸-浓硫酸为磺化剂合成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得出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冰醋酸-浓硫酸(1:1,v/v),反应温度15℃,反应时间1 h,产品得率38.7%.  相似文献   

15.
蜂毒溶血肽对鸡红细胞及膜的生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薄层层析、原子吸收、荧光显微图像等多种生化技术,系统研究了蜂毒肽作用于鸡红细胞及膜的生化机理。结果表明:蜂毒肽影响红细胞膜上及胞内两种酶的功能。它抑制膜Na+-K+-ATPase活性,导致胞内外离子转运异常,K+浓度失衡;它也抑制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其正电区域干扰胞内带负电小分子的作用,影响红细胞正常代谢。蜂毒肽干扰膜中阴离子通道的转运功能,使细胞渗透压改变,引起膨胀而溶血。蜂毒肽对有核红细胞核内DNA没有作用,与其他抗微生物多肽作用的靶向不同。据此认为,抗菌蛋白类抗生素对细菌作用的生化机理与传统抗生素不同,这是细菌对其不易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心肌和溶血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体豚鼠心脏灌流中,丹参酮Ⅱ-A 磺酸钠0.5—20μg/ml 灌流20分钟,随浓度而加重抑制心脏收缩幅度。麻醉大白鼠静脉注射40 mg/kg 能轻度增加在位心脏收缩幅度。0.1mg/ml对离体兔左心室乳头肌在缺氧条件下,电刺激收缩幅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延长。0.02或0.1mg/ml 使兔红细胞在低渗条件下的破裂减少,又减少牛血清白蛋白凝固。25—75μg/ml 对离体豚鼠左心室乳头肌膜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振幅和时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B型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增加心肌供血,改善心功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美国BIOSITE公司的trige分析仪检测外周血BNP的浓度,免疫浊度法测定CRP的浓度,研究正常对照组(20人),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33人),慢性心力衰竭组(61人)BNP、CRP浓度变化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并将CHF患者分为治疗组(33人)和对照组(28人),两组在同等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60毫克,1个疗程(15天)结束后评定治疗前后两组的疗效及血浆BNP、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相比较,慢性心衰组BNP、CRP浓度均明显升高.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组总有效率87.9%,对照组总有效率75%(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非特异炎症反应,血浆BNP、CR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心肌供血,抑制炎症反应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抗菌肽BuforinⅡ的衍生肽BF2-A/B对细菌表面特性的影响,以及与脂质体的作用模式。Zeta电位仪和十六烷萃取法检测发现BF2-A/B作用G-菌和G+菌后,能够提高细胞表面电负性和疏水性。选用卵磷脂和心磷脂制备包裹钙黄绿素的脂质体,模拟细菌胞膜,考察发现BF2-A/B能够引起荧光素从脂质体中泄漏,BF2-B对膜的扰动作用更大,引起的泄漏率比BF2-A高,但它们都不破裂脂质体膜。用FITC标记衍生肽,研究发现加入脂质体后,FITC-肽荧光光谱蓝移,量子产率增大,并且脂质体保护FITC-肽免受丙烯酰胺的荧光淬灭,说明BF2-A/B的N-端插入了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中。  相似文献   

19.
以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戊巴比妥钠在小鼠体内消失速率及大鼠肝切片对戊巴比妥钠的代谢为指标观察了几种药物对戊巴比妥钠转化的影响。按对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影响,可将这些药物分为三类:甲类包括密尔通,苯妥英钠,苯海拉明,氨基比林,氯丁醇,氯丙嗪及3′-甲基奶油黄等已知的药物转化酶刺激剂,给这些药物后48小时,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缩短,但在给药后1小时睡眠时间延长。由于给这些药后1小时戊巴比妥钠在体内的消失延缓,以及当温孵液中含有6.6—17.0×10~(-4)M 时明显抑制大鼠肝切片对戊巴比妥钠的代谢,故这些药物延长睡眠时间的原因,至少部分由于抑制催眠药的生物转化。乙类药物只延长睡眠时间而不随后使之缩短,包括丙嗪,美沙酮,E605,安他布斯,PT-22,2-甲基奶油黄,奶油黄,牛胱胺,AET 及氮芥类化合物。其中美沙酮,E605,安他布斯及2-甲基奶油黄都经进一步证明能抑制戊巴比妥的转化,新恩比兴在给药后第3天有抑制作用,唯丙嗪并不延缓戊巴比妥钠在小鼠体内的消失。丙类包括阿司匹林,DFP,6-MP 及 8-氮杂鸟扁便嘌呤等,既不在给药后早期显著延长睡眠时间,也不在后期缩短睡眠时间。上述结果表明:凡药酶刺激剂,在给予动物的早期,必表现出对药酶的抑制作用;但药酶抑制剂在给予动物后晚期,对药酶不一定都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基于体外细胞实验,探索丹参酮ⅡA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利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丹参酮ⅡA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作用,并筛选适宜的药物浓度;应用划痕实验检测丹参酮ⅡA对MDA-MB-231细胞迁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迁移,且呈剂量依赖性(P<0.01),加入GPER特异性抑制剂G15后迁移率有所上升(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可以显著下调GPER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加入GPER特异性抑制剂G15后,MMP-9表达有所上升(P<0.01)。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PER介导的MMP-9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