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992年我国棉铃虫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屈西峰 《昆虫知识》1993,30(4):252-256
<正> 1992年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在我国棉区发生为害是有史以来最重的一年。一代棉铃虫严重为害小麦,虫量之大,实为历年所未见。据河北、河南、山西等省情况统计,小麦和早播棉花上棉铃虫发生面积达439万公顷。河北中南部及山东西部麦区,田间幼虫量是历年同期平均值的几倍至几百倍,有些麦田地表被一层灰白色虫粪所覆盖,棉铃虫取食小  相似文献   

2.
一、为害情况 粘虫在广东各地分布普遍,主要为害晚稻和各种小麦,其次为害玉米、甘蔗与禾本科杂草。历年为害水稻是间歇性的,例如1953,1955,1958年各地为害严重。1958年仅在韶关专区就有曲江、南雄、始兴、从化、连山等18个县市,约14万亩的面积上有粘虫发生。 曲江县马坝人民公社于1958年9月下旬至10月  相似文献   

3.
粘虫是我县小麦上的一大害虫,摸清其发生规律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对其准确测报,正确指导防治,确保小麦稳产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977年春,我们在历年基本上同一地块的20亩麦田里,插小稻草把(每把10根稻草)10个,诱卵。3月中旬初见,3月19日和4月1日分别出现两个产卵高峰,4月26日以后草把上不再见卵,见卵历期共40余天,比历年见卵历期延长半月到20天;共摘卵块204个,相当于历年诱摘卵块数量的6—10倍;产卵期之长,诱摘卵块数量之多,均为历年所未见。据此,我们预报1977年息县小麦上粘虫的发生和危害均属特重年;结果相反,发生和危害则均为特轻年。 1977年第一产卵高峰日(3月19日)及其以前所  相似文献   

4.
小麦蚜虫为西南地区小麦普遍而严重的害虫之一,近二、三年来在四川、贵州大部份地区普遍发生,影响产量很大。1954—55年除以重庆为基点进行小麦蚜虫之研究并在四川各地调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小麦赤霉病综合影响指数构建及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2—2017年江苏省13个市、南通市通州区、盐城市建湖县和阜宁县的小麦赤霉病病穗率资料与生育期观测资料及相应时段内的逐日气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合成分析、相关普查、百分位法等统计方法,构建了小麦赤霉病综合影响指数和等级指标,并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和历史回代检验,依据建立的赤霉病等级指标分析了江苏小麦赤霉病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累计雨日、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温是影响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气象因子,权重分别为0.348、0.340、0.312,由此构建的综合影响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江苏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基于综合影响指数建立的等级指标能较好地反演出赤霉病不同发生程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近16年江苏小麦赤霉病维持着南重北轻的空间格局,但赤霉病发生最严重的区域有所变化,江淮之间东部沿海地区(主要集中在盐城)赤霉病大发生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他地方,自2010年江苏各地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的频次有所增加。本研究可用于赤霉病的预测和影响评估,对赤霉病的科学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严重回升,对小麦生产带来一定威胁。在孝感、云梦、应城、汉川、安陆等地调查发现:严重田虫穗率达90.17%,一穗上幼虫最多达106头,一粒中最多17头,损失率高达40%以上。我们于1985~1986年对该虫做了调查研究,现总结如下。 一、发生及为害 孝感地区小麦吸浆虫主  相似文献   

7.
<正> 关中地区是陕西省商品小麦生产基地。麦蚜是该地区主要的小麦害虫,除直接取食为害外,又是小麦黄矮病的重要传毒介体。据调查,在1949—1979年中,麦蚜大发生范围在十县以上,成灾面积达百万亩以上的年份共有6次,即1952年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大发生,1960、1966、1970、1973和1978年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猖獗成灾,造成了小麦的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8.
山东豆天蛾的观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天蛾是山东省大豆的主要害虫,全省历年发生面积约有2,000万亩,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6%以上,甚至颗粒不收。1954年郓城县12区受害大豆5万亩,平均  相似文献   

9.
发生与为害情况 在山东湖区一带群众历年播种豌豆-麦面积很大,据试验与调查,混作较单作每亩平均可增产40%以上,特别是在发生春霜冻害的年份,因豌豆抗霜而增产更为显著。 但近年来因豌豆象为害严重,混作面积已逐年缩减。如在金乡、嘉祥两县调查,1955年  相似文献   

10.
麦水蝇Hdrellia gruseola于早春第一代在我县小麦上发生为害越来越重,1976年全县小麦就有80%以上的面积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1975年前在迟播麦田受害较重,但1976年在早播麦田也遭到了严重的危害。 经观察,第一代成虫于3月初至4月中旬发生,3月初至4月下旬产卵,幼虫于3月中旬至5月初危害小麦,4月上旬至5月中旬化蛹,5月初开始发生第二代成虫。室内饲养,在日平均温度14.5—17.5℃、相  相似文献   

11.
<正> 皖、豫,陕等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区于1986年进行防治,收效显著。作者曾三次到安徽重点地,县进行考察,发现在防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其他省、区有关材料加以讨论,供今后防治和研究工作的参考。 一、关于进一步掌握发生情况的问题由于长期控制了小麦吸浆虫的为害,对其  相似文献   

12.
冀南麦区麦蚜发生期、发生量的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冀南麦区麦蚜百株蚜量达500头日期做为发生期预报量,采用模糊数学因子权重综合评判方法进行预报,发生期历史符合率达100%,发生量历史符合率88.9%,两年试报准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气象学因素的小麦赤霉病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Ear Blight,FEB)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严重的小麦病害.因此。在预测以及防治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中国中部安徽、湖北省十个地点近十年的小麦赤霉病病害数据和天气数据,建立一个含有气象因子交叉项的逐步回归组合模型.结果表明小麦开花期后1个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开花期前第3周的降雨量和开花期后第3周的最大风速3个气象因子变量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用来有效的预测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4.
小麦吸浆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巨莲  倪汉祥 《昆虫知识》1998,35(4):240-243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上的毁灭性害虫,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及北美洲。近年来在我国、加拿大的Saskatehewan的东北部、芬兰的东南海岸附近以及瑞典的Uppsala和Stockholm等地暴发成灾。我国50年代曾一度猖撅危害,后经大力研究和防治到60年代基本控制其危害。由于放松监测和防治,80年代中期再度暴发成灾,已波及门个省区、340多个县,发生面积333.3×104hm2,每年造成小麦减产100×104kg左右。近十年来吸浆虫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成灾频率增加,已严重制约小麦生产和“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1种群生物学研究小麦吸浆…  相似文献   

15.
麦秆蝇是春小麦的主要害虫,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根据1958年在坝上的调查,小麦被害株率平均达30%以上;产量损失约三成左右,因此掌握麦秆蝇的发生规律,及时进行防治是保证小麦产量的稳定和提高的重要措施。目前对麦秆蝇发生消长的观察记载资料不多,需加以研究,现仅根据几年来的初步观察,提出几点预测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不同时期倒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倒伏是小麦高产的一个严重障碍。关于倒伏的原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已有不少报告。一般倒伏多发生在齐穗至灌浆阶段,但在生产实践中部分田块的倒伏会于抽穗前20多天发生。倒伏时期不同,减产的程度及原因亦不尽相同。以往关于不同时期倒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特别是对小麦干物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河南省小麦吸浆虫病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分析了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小麦品种、土质的关系,并成功地防治了小麦吸浆虫的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 自1985年小麦吸浆虫在我国再度猖獗、暴发成灾后,各地积极开展防治,取得很大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现根据调查和资料综合分析,目前小麦吸浆虫总的发生情况为: 1.凡连续开展防治且保证质量的地区,虫口密度明显压低,严重区面积缩小,危害减轻。  相似文献   

19.
小麦抗赤霉病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爱民  阳文龙  李欣  孙家柱 《遗传》2018,40(10):858-873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之一。在小麦生产所面临的各种病害中,赤霉病的发生具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引起小麦产业界的高度关注。近几十年来,科研人员在小麦抗赤霉病遗传育种以及防控技术领域进行了持续不懈的努力,在赤霉病病原菌致病基因、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以及抗赤霉病分子育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主要从赤霉病抗性基因资源的发掘和鉴定、不同抗源遗传基础解析、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与基因聚合以及小麦抗赤霉病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小麦抗赤霉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加强基因克隆、功能分子标记开发以及应用单体型辅助选择(HAS)和标记组辅助选择(MSAS)等小麦抗赤霉病研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蚰包小麦高产栽培的几项指标及其控制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蚰包小麦耐肥水,抗倒伏,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是高产良种。但在不同年份粒重不太稳定。我校自1967年种植蚰包小麦以来,亩产在826—1,158.2斤之间。为了探索高产的规律性,除历年对大田小麦进行系统的考察外,我们还围绕高产田作了一些小区辅助试验,对创高产所应掌握的几项指标,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指标,有了一点初步认识。今汇总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