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目前诊断HIV感染采用第一代抗HIV筛选试验,即采用纯化的HIV感染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作为抗原,检测抗HIV膜蛋白gp41或核心成分P24,或抗淋巴细胞抗原的IgG抗体。该法不能区别在血清中存在哪一种抗体,所以要求至少证明抗两种HIV成分的抗体。HIV感染与用第一代筛选方法可证明抗体的时间间隔称为诊断缺口,约持续4-8周,但也有长达4个月之久。新近发展的一些新技术可缩短这种诊断缺口:  相似文献   

2.
陈斌 《生物学通报》2007,42(4):60-62
由于HIV的高度变异性.人们现在仍未成功研制出有效的疫苗或抗体。通过在体内已经存在的聚合型抗体(如IgM、IgA)的启示,可以联想合成一种含有不同亚单位的复合型抗体——多重复合型抗体,通过这个复合型抗体的多效特异性去消灭各种HIV,从而达到通过被动体液免疫来消除细胞外的HIV的目的。再通过同抑制病毒在细胞内反转录及疫苗免疫疗法,从根本上消灭HIV,最后治愈艾滋病。  相似文献   

3.
由于HIV具有与其它微生物极为不同的生物学特点,HIV疫苗的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二十多年来,艾滋病疫苗研究主要采用了诱发中和抗体为主或细胞免疫为主两种策略,然而至今尚无实质性突破。诱发有效中和抗体一直是传统疫苗研发的重要策略,但HIV的高变异、多亚型等特点,使该策略在HIV疫苗研发中的应用成效甚微。近年来,一些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HIV单抗的发现及其相应抗原表位的阐明,给HIV中和抗体疫苗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综合分析与评述这些进展,对于重新思考艾滋病疫苗和采用更好的策略进行艾滋病疫苗研究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由于HIV具有与其它微生物极为不同的生物学特点,HIV疫苗的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20多年来,艾滋病疫苗研究主要采用了诱发中和抗体为主或细胞免疫为主两种策略,然而至今尚无实质性突破。诱发有效中和抗体一直是传统疫苗研发的重要策略,但HIV的高变异、多亚型等特点,使该策略在HIV疫苗研发中的应用成效甚微。近年来,一些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HIV单抗的发现及其相应抗原表位的阐明,给HIV中和抗体疫苗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综合分析与评述这些进展,对于重新思考艾滋病疫苗和采用更好的策略进行艾滋病疫苗研究会衣纸帮助。  相似文献   

5.
最新研究指出:用于抗艾滋病病毒的抗体能增强该病毒的传染;艾滋疫苗的主成份经培养可以杀伤神经元;乙型肝炎的传染能加强艾滋病毒的复制。马萨诸塞医科大学的研究表明,在抗体被动性增强(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中,抗体的 Fc 部分与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上的 Fc 受体相结合。如果抗体也结合了一种病毒,这种病毒就能被带入细胞。马萨诸塞医科大学的科学家把一个单核细胞放入 HIV 和人体血清中培养,证实了上述现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疫苗均是以病原体为原料加工制得的。近年来,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疫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该疫苗与现行疫苗的区别是,它不是直接用病原体材料进行加工制造的,在性质上,它属于抗体。所谓独特型,是指存在于抗体分子某些部位上由数个氨基酸构成的一种特殊基团,该基团主要位于抗体分子的三个部位:高变区内、高变区附近区域和可变区骨架上。它们均具有抗原性,即能在自体或异体  相似文献   

7.
全球成千上万名从事AIDS疫苗研究的科学家都遇到了麻烦,原因是他们研究中使用的同一来源HIV病毒株库的病毒株已被另一株HIV所污染,这些被污染的病毒株已没有科研价值,这一不幸事件将造成很大损失,推迟了AIDS疫苗在猩猩及人体上实验的时间。事故的起因是由新建HIV病毒库引起的,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Larry Arthur教授欲用一种新的HIV株(MN)去取代另一HIV株(IIIB),在建立了MN库后,用这种HIV病毒株接  相似文献   

8.
一种能抗AIDS的实验性疫苗在灵长类动物上显示了出人意料的保护作用,美国政府AIDS研究单位的负责人认为,该项研究在人类AIDS疫苗的研制过程中是个飞跃。类人猿AIDS病毒(SIV)和HIV一样可以感染并抑制免疫系统,导致发病和死亡。科学家一直把SIV作为HIV研究的模板,特别是在疫苗研制方面。Murphey-Corb用经福尔马林灭活的完整SIV对12只恒河猴进行了免疫,同时注射能激发免疫反应的苏氨酰胞壁酰二肽,  相似文献   

9.
腮腺炎病毒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制备适用于疫苗生产检定中病毒鉴别试验和外源因子检查的高效价腮腺炎病毒抗血清为目的。用腮腺炎病毒接种SPF鸡胚尿囊腔,培养收取病毒尿液免疫SPF鸡,采集抗血清。腮腺炎病毒接种Vero细胞,培养病毒抗原经PEG沉淀,超速离心法纯化后免疫家兔采集抗血清。比较两种免疫方法所得病毒抗血清效价。结果显示SPF鸡抗腮腺炎病毒血清中和抗体GMT为1:1716,兔抗腮腺炎病毒血清中和抗体GMT为1:732。两种动物抗血清均适用于疫苗生产相关检定。免疫SPF鸡制备的病毒抗血清无特定病原及抗体污染,是毒种外源因子检测和疫苗鉴别试验的理想试剂。免疫SPF鸡制备病毒抗血清的程序简单,结果易于验证,有利于生物试剂标准化。  相似文献   

10.
HIV严峻的流行形势迫切需要艾滋病疫苗,特别是黏膜疫苗。法国科学家Morgane Bomsel发表在最新一期Immunity中的文章表明,由该实验室研制的HIV黏膜疫苗能有效预防免疫缺陷病毒的黏膜感染。该疫苗是由包裹gp41亚单位抗原的病毒小体组成。该疫苗肌肉注射和滴鼻两种方式免疫恒河猴,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抵销人免疫缺失病毒(HIV)的方法,其效率比用单一抗体高100倍。他们发现,两种作用于病毒表面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协同作用抑制HIV。目前,从事该研究的科学家正在寻找商业伙伴,以便扩大生产这两种MAb,并进行临床前和后继临床研究。该项目的离体研究在Public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PHRI) (New York,NY)和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SKCC)(New York,NY)进行。研究者在设计实验时发现,有两种抗体结合病毒的糖蛋白120(gp120)分子,但结合部位不同,一种是4117C,结合gp120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构建含中国流行株HIV*1核心蛋白(gag、pol)基因的病毒样颗粒疫苗(VIP疫苗),并评价其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效果.方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gagpol稳定转染HEK293细胞,上清液经蔗糖垫层超速离心纯化后,用收获的VLP疫苗免疫小鼠,通过ELLSA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和IFN-γ,通过乳酸脱氢酶(LDH)实验检测小鼠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结果:VLP疫苗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HIV-1 gp160抗体滴度和IFN-γ均升高(P<0.01).其特异性CTL活性均高于PBS对照组(P<0.01).结论:构建的VLP疫苗免疫小鼠可以诱导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为进一步研制HIV治疗性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不同蛋白载体的痢疾多糖结合疫苗小鼠免疫原性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中以小鼠为动物模型,对不同蛋白载体的痢疾多糖结合疫苗进行免疫效果观察。3种福氏2a痢疾结合疫苗和3种宋内氏痢疾结合疫苗分别皮下免疫NIH小鼠,同时设置O-SP(O-特异性多糖)对照组,免疫3针,在不同免疫针次间采血,用ELISA测定抗体滴度。单独使用福氏2aO-SP和宋内氏O-SP免疫后,小鼠血清中几乎没有抗LPS IgG抗体产生,而用结合疫苗免疫后,小鼠血清中产生了抗LPS IgG抗体,且第二次、第三次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LPS IgG抗体水平有显著升高,表明结合疫苗具有加强免疫应答效应。三种不同的痢疾结合疫苗相比较,F2a-O-SP-rEPA结合疫苗较F2a-O-SP-TT结合疫苗和F2a-0-SP—DT结合疫苗的小鼠抗LPS IgG抗体水平高,S-O-SP-rEPA结合疫苗较S-O-SP-TT结合疫苗和S-O-SP—CRM9,结合疫苗的小鼠抗LPS IgG抗体水平高。以rEPA作为载体的痢疾结合疫苗比DT,TT作为载体的痢疾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要强。  相似文献   

14.
科技动态     
两种SARS候选疫苗攻毒效果评价SARS疾病流行已经过去3年多了,但是对SARS防治的研究还在继续。加拿大的科学家在病毒遗传学杂志上报道了他们新开发的两种抗SARS病毒疫苗,并利用129S6/SvEv小鼠模型比较了它们的有效性。这两种疫苗,一个为灭活疫苗(用β-丙内酯,beta-propiolactone灭活),另一个为两种腺病毒载体重组的疫苗,分别表达SARS-CoV的N蛋白和S蛋白(命名为Ad S/N)。评价方式包括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细胞免疫反应和对SARS-CoV在肺部复制的抑制作用。灭活疫苗经皮下注射129S6/SvEv小鼠,而Ad S/N疫苗分别采取鼻腔吸入和肌肉…  相似文献   

15.
自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30年来,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有效的HIV-1疫苗,但至今效果不理想。由于“精英患者”的广谱中和血清能起到有效的抗病毒作用,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对体液保护免疫机制的研究,推动疫苗的设计和优化,为尽早研发成功HIV疫苗提供关键理论和技术支撑。近几年来,由于技术的突破和改进,从HIV感染者中分离获得广谱中和抗体的概率和数量大大提高。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分离的有代表性的广谱中和抗体,根据其不同的识别位点分为四大类进行详细介绍,并总结了从研究广谱中和抗体中所获得的疫苗设计创新思路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细胞免疫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变异快、亚型多、攻击免疫系统等特殊的生物学特点,HIV/艾滋病疫苗至今尚未研制成功。20多年来,艾滋病疫苗研究主要采用中和抗体为主和细胞免疫为主等两种策略,然而目前仍没有实质性突破。诱发广谱有效的强CD8+T细胞反应是研制有效HIV疫苗的重要策略。以次要保护性抗原为靶抗原、优化目的基因表达、多抗原联合使用策略,为研究HIV细胞免疫疫苗引入了新的思路。综合分析这些进展,对于重新思考艾滋病疫苗的研究策略可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们认为AIDS疫苗能否预防AIDS的临床实验应尽早开始,不必等到它们的作用机理完全搞清楚,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已将此作为一项政策,认为制止AIDS全球性大流行比对HIV的基础研究更为重要。 NIH疫苗研究所所长Wayne Koff上周在AIDS研究会议上发言指出,我们可以用一部份力量去认识HIV,但同时更要看到AIDS在流行。基础研究应放在HIV致病成份的研究,建立一系列不同遗传背景的病毒株及研究HIV怎样通过粘膜引起感染的机理。我们可以利用许多这样的资料,但目标不是了解病毒,而是消除它。同时他相信希望疫苗能阻止HIV在体内  相似文献   

18.
<正> 作者分别以68℃干热处理2和24小时的两组浓制因子Ⅷ,发现含有抗HIV阳性血浆。现已证明,在浓制人凝结因子中有能传播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用酶联免疫试验法检测抗HIV抗体,用免疫污班法确定执HIV抗体。经鉴定两组热处理的浓缩Ⅷ各含有HIV阳性血浆的浓制Ⅷ。A组为68℃干热处理 2小时; B组为68℃干热处理24小时。结果表明,A组接受FⅧ的10名病人中有4名病人治疗前为抗HIV血清阳性,因此对6名接受A组平均输注41.3瓶 FⅧ的  相似文献   

19.
现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抑制艾滋病进程并显著延长患者寿命,但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潜伏库的存在,艾滋病迄今尚无法治愈。近年发现抗HIV广谱中和抗体能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并延缓疾病进程,为研发艾滋病疫苗和治愈策略带来了曙光,尤其是序贯免疫策略的使用极大推进了广谱中和抗体的开发和应用进程。2018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了第1个临床应用的广谱中性单克隆和抗体,无疑为抗HIV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本文围绕近年来抗HIV广谱中和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未来广谱中和抗体研发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和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已经证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广谱中和抗体(bNAbs)具有保护作用。近期bNAbs 3BNC117和VRC01的临床Ⅰ期试验证实,两种中和抗体均可降低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然而,bNAbs目前尚难以通过疫苗诱导产生。在泰国RV144疫苗试验中,疫苗对受试人群的总体保护率为31%,血液样本中未检出bNAbs,表明抗体的其他免疫效应功能在抑制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通过抗体Fcγ受体(FcγR)介导的非中和抑制作用在保护黏膜组织免受HIV感染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在HIV通过黏膜组织传播的早期,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表达的Fc受体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已有研究证实它们是HIV通过黏膜组织最初感染的靶细胞。因此,在新的疫苗设计策略中,除了诱导bNAbs产生,具有其他免疫效应功能的非中和抑制性抗体也应纳入疫苗接种评价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