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极鸟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鸟类研究概况张正旺,郑光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5)关键词南极鸟类,生态,研究进展鸟类是南极地区最重要的一种生物资源,也是最主要的动物类群之一。与其它地区相比,南极鸟类区系的特点是种类少但数量多。据统计,目前在南极地区所记录到的鸟类有...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国家旅游文化的兴盛与否,往往被视为国家经济发达程度与人民总体素质水准高低的风向标。包括旅游资源在内的南极资源属全人类所共有,这不是一句空话。发达国家南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已证实,这些国家视南极科考与南极旅游同为国家南极权益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国家,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民族,不仅在极地科学研究方面应有  相似文献   

3.
南极白化企鹅一例1993年11月-1994年3月,笔者在南极考察期间,意外地发现了一只白化的巴布亚企鹅(Pygoscelispapua)。通常情况下,巴布亚企鹅成鸟的头部、颈部和背部的羽毛均为乌黑色,腹面羽毛为白色;在眼的上方有一个三角形的白色斑块,...  相似文献   

4.
做梦也没想到,在我55岁至60岁这段时间里,竟去了两次南极。第一次是1987年11月至1988年5月,前往位于南极东部(东南极)的澳大利亚凯西站,进行地衣和苔藓形态、繁殖及生态学方面的考察。第二次是1991年11月至1992年3月,前往南极西部(西南...  相似文献   

5.
从1985年1月到1992年3月,全世界从事南极旅游的有关部门,共开船296个航次,把43000多名旅客送到了地球的最南端。到了近年,更是呈现旅游高峰,仅在1991至1992年夏季,就有大约6500名观光客到达南极。追溯历史,第一批旅游者登船到达南极始自1958年,以后逐年增多。这些旅游者虽然来自各个国家,但赴南极的航程大致有两个方向:一从智利、阿根廷或乌拉圭的港口出发,越过  相似文献   

6.
南极是现代世界中一片独特的地区,是唯一一块相对来说尚未受到人类影响的大陆,所以它被公认为地球上目前遗留下来的最后一块净土。早在1959年,就有18个国家共同签订了《南极条约》,规定南极属于全人类,只能用于和平与科学目的。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这块珍稀之地所面临的商业开采威胁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7.
南极微生物资源的生物技术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端微生物的产品开发正日益引起科学家们和生物技术工业的兴趣。欧美及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将其列为重点研究对象之一。从这种意义上讲,南极的微生物提供了非常优秀的实验材料。已有的资料表明,南极地区不仅含有丰富的脊椎及无脊椎动物,而且也含有极其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到目前为止,仅澳大利亚南极微生物保藏中心(ACAM)就保存了350余种(株)。南极的气候环境异常极端,寒冷和高盐是其主要特征。为了生存所有的生物都必须具备适应寒冷和抗盐的生命系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2009—2010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项目调查期间在南极半岛北部(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水域收集的南极磷虾样本,应用Bhattacharya法分析了该水域南极磷虾的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1月份南极磷虾体长范围分布在38.2—64.0mm,2月份体长范围分布在33.2—59.0mm,且1月份和2月份体长分布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K-S检验,Z=1.061,p=0.211>0.05);种群内最多可能包含5个年龄组,即2 ,3 ,4 ,5 和6 龄虾。年龄组成的区域变化较大,2 龄虾仅在个别区域存在;1月份5 龄在种群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57.23%),其次为4 龄(23.42%),而2月份6 龄(53.29%)所占比例也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其次为3 龄(25.85%)。  相似文献   

9.
[目的] 南极洲不同地区环境极端多样,且受人类活动影响不一。本研究旨在探究南极不同纬度地区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分布特征与迁移机制。[方法] 下载南极不同纬度地区及加拿大阿尔伯特地区养殖场附近土壤宏基因组数据集,利用MetaWRAP进行组装,使用CARD、PlasFlow和ICEberg数据库对ARGs与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进行注释。[结果] 在南极不同纬度地区土壤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共注释出25类406种ARGs,以多重耐药类、四环素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性基因为主。NMDS分析结果表明,南极不同纬度地区与养殖场附近土壤中ARGs的分布特征显著不同(ANISOM,P=0.001)。南极高纬度地区ARGs占总基因数的比例为0.28%,显著低于低纬度地区(1.93%,P<0.01)。不同抗生素类型的ARGs呈现不同的区域分布模式,其中硝基咪唑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与大环内酯类ARGs主要分布在南极高纬度地区,四环素类与磺胺类ARGs主要分布在南极低纬度地区(P<0.05)。南极土壤中ARGs的迁移研究表明,质粒携带的ARGs占检测到的ARGs的17%。同时,共发现163个整合与接合元件(ICEs)可携带多抗耐药类、肽类和四环素类等14类ARGs。这些携带ARGs的ICEs主要分布于α-、β-与γ-变形菌纲中。[结论] 南极高纬度与南极低纬度地区土壤中ARGs的分布存在差异性,质粒与ICEs共同介导ARGs的迁移。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抗生素时代之前的原始抗性组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南极乔治王岛燕鸥湖晚第四纪硅藻中的等片藻目(Diatomales)、曲壳藻目(Achnanthales)和双菱藻目(Surirellales)进行了系统分类描述,计有24个种和8个变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5个新变种。它们可归属于:1)世界普生种,淡水或半咸水生境,中性-偏碱性;2)南极近岸浅海海域中常见种。  相似文献   

11.
正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也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南极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特有的生态环境,突出了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与地位。南极大气科学考察的重要性南极地区,通常指南纬60以南地区,包括南极大陆、亚南极岛屿和环绕南极大陆的南大洋。南极是一块被海洋包围的冰雪大陆,与北极是一片由陆地包围的冰雪海洋绝然不同。  相似文献   

12.
曹流 《古生物学报》1992,(5):584-584
为期6天的第6届国际南极地球科学讨论会1991年9月9日-13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次会议为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共同组织,由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承办,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原苏联等21个国家300多名代表.我国由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组织了以上海中国极地研究所副所长颜其德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12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其成员一半来自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另有金庆民、匡福祥和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位研究生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学术气氛浓厚,讨论热烈.代表提交的论文计276篇,安排在会上作口头报告的167篇,展览109篇.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极地考察起步是不平衡的,曾经重南极而轻北极。不仅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而且自1984年以来,每年都派考察队赴南极考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对比而言,我国的北极考察要弱一些,至今没有设考察站,也很少组队前往北极。我国作为北半球国家,相对来说北极列我国的影响要大于南极,仅气候影响就非常明显。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近年来我国的北极考察被提上日程,有的组队到达北极点,有的科学家乘船赴北极冰区考察。现在,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又进入中国考察队视野,已经成为中国北极考察基地。2001年10月,新华社记者张继民随科学探险队到达了斯瓦尔巴德群岛,感于北极独特的风情,写出了他的所见所闻,特刊出。  相似文献   

14.
帅春燕  支崇远 《生态科学》2016,35(3):210-216
南极硅藻在南极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南极食物网的基石, 其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直接或间接影响南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根据近30 年来国内、外有关南极硅藻的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综述了海冰硅藻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特点, 南极湖泊硅藻的物种构成特征及附生硅藻和共生硅藻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为南极硅藻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分子生态学研究、生物地理学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人类认识南极的过程不断深入,其中,几个关键时间点分别是大航海时代、航空时代和航天时代。人类认识南极的几个阶段大航海时代:1774年,来自英国的库克船长在执行航海任务时发现了一片"隐约的大陆",即南极大陆。库克船长成为第一个进入南极圈的人,也由此拉开了世界各国南极探险的序幕。在南极探险的历史中,竞先到达南极点的故事最为人们熟知。1910年,英国海军上校斯科  相似文献   

16.
据英国南极局(BAS)的考察结果表明,受 地球温暖化的影响,狗尾草及石竹一类的高等植 物在南极大陆迅速地蔓延开来。这是英国科学家 首次向人们展示了反映南极植物分布变化的具体 资料。目前,在南极开花的高等种子植物有两种, 一种是属于石竹科的南极绿石竹,另一种是属于 禾本科的南极发草。其他的只有苔藓及地衣类植 物。科学家考察了位于南纬65度附近,靠近南美 大陆最南端属于南极半岛的三个岛。考察结果表 明,从1964年到1990年的20多年时间里,上述 两种高等种子植物有了大量的繁衍,其中南极绿 石竹的株数增长了5倍,南极发草的株数增长了  相似文献   

17.
南极冰鱼年龄与生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冰鱼在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白血鱼",其科学研究意义和商业价值也为全球所关注,但其年龄与生长研究仍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为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50年来南极冰鱼年龄与生长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南极冰鱼基本分类及其在南极海域的地理分布。在总结南极冰鱼年龄与生长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渔获物体长频度法及钙化组织分析法等)的基础上,着重对南极冰鱼耳石处理及研究进行了归纳,通过耳石前处理(直接观察、燃烧和切割打磨)和轮纹鉴定等,对耳石研究中的耳石鉴龄方法、耳石形态学及耳石日轮等做了总结。通过总结南极冰鱼年龄与生长研究方面的困难和不足,如幼鱼耳石的处理方式及首轮形成的时间等,对今后中国开展南极冰鱼年龄与生长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国际科学界在南极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重要进展集中在南极深冰芯研究、南极冰下地质、南极大陆和周缘海域地壳以及上地幔三维结构、南极冰下湖、南极冰下极端环境下的生命等方面。一些已经开展的重要项目和后续即将开展的重要项目将逐渐揭开南极冰雪中和冰雪下隐藏的重要秘密。本文将介绍近1 0年来南极冰下地质和利用天然地震探测南极大陆深部结构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极端的环境造就了南极独特的生物群体, 其中鱼类是南大洋生态系统中最具多样性的脊椎动物, 也是许多寄生虫的中间或终末宿主。南极鱼类寄生虫种类丰富, 是南大洋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南极鱼类及其寄生虫的营养关系可为阐释南极海洋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变动提供重要的生态数据。虽然关于南极鱼类寄生虫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寄生虫的种类鉴定、区系调查和组织病理等方面。由于南极鱼类寄生虫研究跨度时间长、地域范围广, 相关研究较为零散。文章综述了南极鱼类寄生线虫、绦虫以及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宿主范围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研究, 并对今后开展南极鱼类寄生虫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从南极乔治王岛所采11个水样中分离了同的菌物98株,初步鉴定出17属21种,其中6属13种为南极新记录。后者是:桃色顶孢Acremonium persicinum (Nicot) W.Gams,密顶孢A.strictum W.Gams,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ds(Eidam)Winter,聚多曲霉Asp。sydowii (Bainier & Sart)Thom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