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敏科研团队 《化石》2021,(3):79-80,封3
地球上99.8%的脊椎动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都具有颌骨(上颌与下巴),被统称为有颌类.有颌类的起源(根据分子钟证据在奥陶纪)和完整有颌类化石大量出现(早泥盆世)之间,跨越整个志留纪的数千万年时间段存在严重的化石记录缺失,长期以来仅能通过零散保存的鳞片与棘刺推测有颌类在志留纪的演化.  相似文献   

2.
《化石》2014,(3):8-9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6月12日出版的《自然-科学报告》上报道了目前为止志留纪最大的脊椎动物,一种被命名为钝齿宏颌鱼(Megamastax amblyodus)的硬骨鱼。研究表明,4.23亿年前的钝齿宏颌鱼体长可达1.2米,在食物链中占据较高的位置。这是云南曲靖地区志留纪潇湘动物群(继梦幻鬼鱼、初始全颌鱼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这一发现挑战了早泥盆世埃姆斯期以前不存在大型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阿尔伯格联合团队在脊椎动物颌演化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在2016年10月21日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报道了一种4.23亿年前的志留纪盾皮鱼——长吻麒麟鱼,填充了硬骨鱼式的全颌与盾皮鱼式的原颌两种状态之间的形态学鸿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全颌盾皮鱼类与硬骨鱼类的上颌骨、前上颌骨及齿骨与原颌盾皮鱼类的颌部骨板是同源的理论,将人类的颌骨向前一直追溯到最  相似文献   

4.
赵文金 《化石》2005,(2):2-6
早期脊椎动物主要是指古生代中期(包括志留纪和泥盆纪)生活在水中的无颌及有颌的鱼类,主要类群包括无颌类、盾皮鱼类(包括胴甲鱼类、节甲鱼类与瓣甲鱼类等)、棘鱼类、软骨鱼类以及硬骨鱼类。在地质历史上,志留纪和泥盆纪是脊椎动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在生物的演化史上,泥盆纪常被称为“鱼类时代”;目前,全球志留纪鱼类化石的大量发现,已使我们能够将“鱼类时代”推前至志留纪。  相似文献   

5.
《化石》2017,(3)
<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在早期脊椎动物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近期报道了楚步澜博士等的最新科研成果,他们描述了一种4.2亿年前身披奇特鳞片的古鱼——丁氏甲鳞鱼,为探索有颌脊椎动物的早期分化以及硬骨鱼类的起源提供了新的化石实证。作为志留纪潇湘脊椎动物群的新成员,甲鳞鱼进一步支持云南曲靖是有颌脊椎动物的早期分化中心,表明早在志留纪(4.44-4.19亿年前)地球就已经进入了  相似文献   

6.
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属无颌类脊椎动物,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古老、最原始的物种之一。其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志留纪及寒武纪,有现存的"活化石"之称,它印记了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进化历史,同时作为脊椎动物的祖  相似文献   

7.
新疆柯坪志留纪兰多维列世无颌类化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描述了新疆柯坪县铁力克瓦铁村附近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塔塔埃尔塔格组无颌类盔甲鱼亚纲的 3个新属、新种。无颌类化石面貌表明 ,塔塔埃尔塔格组大致与长江中下游的溶溪组相当 ,其时代为兰多维列世的特列奇期 (Telychian)。塔塔埃尔塔格组时代的更正 ,使得塔里木盆地和扬子区中古生代地层可直接进行对比。同时 ,两地鱼群性质和沉积环境的相似性证明 ,在志留纪时它们可能彼此相距很近。  相似文献   

8.
盾皮鱼类是全身包裹在坚硬骨甲之中的已绝灭重要古鱼类类群,确切的最早化石记录为志留纪早期(距今约4.4亿年),主要生存于泥盆纪(距今4.19亿-3.59亿年前)。盾皮鱼类已有原始的能主动捕食的嘴部,具备了较高营养摄取效率的能力。这种有颌类在早泥盆世迅速分化出各种各样的体态类型,到晚泥盆世已占领当时地球上所有水域环境。作为最原始的有颌脊椎动物,盾皮鱼类可以说是现生所有陆生脊椎动物(包括四足动物及人类)的祖先。由于盾皮鱼类具有独特有趣的外表,在志留纪与泥盆纪地层中全球广泛分布,以及位于脊椎动物进化树的基干位置,使其在脊椎动物的早期演化、地层学与古动物地理学等研究领域及科普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古生物学报》2017,(2):250-264
<正>进展一:志留纪古鱼揭秘脊椎动物颌演化之路主要完成者:朱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其他完成者:Per E.Ahlberg,潘照晖,朱佑安,乔妥,赵文金,贾连涛,卢静进展简介:人类的面孔、四肢等构造是如何演化而来的?这是《科学》杂志2005年公布的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面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上下颌,在摄食、呼吸以及在人类社会的识别和审美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因此,颌的起源与演化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关注。  相似文献   

10.
胡兆珣 《古生物学报》1990,29(5):601-611
全球志留纪苔藓动物群的面貌和研究程度远不及奥陶纪和其他地质时期,原因有两方面:1.受沉积环境的制约。苔藓动物群通常发现于大陆棚区近岸带的灰岩和页岩中,由于保存在页岩中的苔藓虫受后期造岩作用挤压和地下水的淋滤,使苔藓虫钙质骨骼很难完整地保存并供切片详细研究其硬体组织。所以在页岩中能够发现的仅仅是一些苔藓虫骨骼的印痕。尤其兰多维列世早期是全球海进时期,从已研究的典型剖面如英国的Wales,Bohemia,Scandinavia西部等多以页岩和砂岩为主,在这样沉积环境中不利于苔藓动物群的发生和生长。2.  相似文献   

11.
正在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厅的三叠纪爬行动物展区里,赫然陈列着一具山西山西鳄标本,它长约1.7米,保存有完整的头骨、6节颈椎、8节背椎,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山西山西鳄标本。其大而多孔的头部、强壮的颌部、长而尖锐的牙齿,无不体现着这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现今看着它,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它所迸发出的一股慑人心魄的力量,仿佛随时都会怒吼一声,夺柜而出。作为山西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具山西山西鳄每天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  相似文献   

12.
中泥盆世盔甲鱼类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正> 盔甲鱼类(galeaspids)为东亚区志留纪及泥盆纪分布很广的无颌类化石,但迄今为止,中泥盆世的盔甲鱼类还无确切记载。本文记述的盔甲鱼类不完整头甲,为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罗璋同志1975年所采,代表一新属种——近中显眶鱼Clarorbis apponomedianus gen. et sp. nov.,化石产于广西博白县三滩乡下六司一带的中泥盆世灰白色薄层至中厚层粉砂质泥岩中。1979及1987年,我们曾两次赴化石产地,仅获得一些盔甲鱼类碎片,同  相似文献   

13.
华南兰多维列世几种磷灰质微体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源 《古生物学报》1990,29(5):548-556
磷灰质硬体存在于现代和地质历史中,早古生代的一些磷灰质生物硬体可以作为化石保存下来。在志留纪常见的磷灰质微体化石或磷灰质化石碎片中,有牙形刺、无颌类的鳞片、锥石、无铰纲腕足类、环节动物多毛纲的虫管,节肢动物(鲎类、剑尾目、光甲目等),似软舌螺,一些分类地位不明的小壳化石和其他未知类别经过磷酸岩矿化作用而形成的磷灰质化石。早古生代的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磷灰质骨片,早为古生物学家所瞩目。这些磷灰质微体化石,由于只是残片,不能窥其全貌,所以在鉴定、研究时都有一定的困难,但它对探讨多种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历史却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多数磷灰质骨片产地零星、数量亦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研究的标本是由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的师生采自陕西南部汉中附近的梁山,那里距离学校很近,几乎每年暑假都有人前往实习,并采回不少化石,尤以1954和1955两年最多。志留纪页岩内含有丰富的笔石,值得注意的是页岩并非黑色,且无炭质存在,颜色多为浅黄,甚至有些呈白色。所含笔石包括双笔石科、细纲笔石科及单笔石科。本文仅就我国较为少见的细纲笔石加以研究。梁山的细纲笔石数量颇多,保存又较为完整,这些优良条件鼓舞了作者的工作与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三峡区志留纪地层早经中外地质学者报导,特别是在1924年李四光、赵亚曾首次划分三峡志留系为龙马页岩和新滩层,并在龙马页岩中发现大批笔石羣,因而奠定了三峡志留纪地层划分的基础。次年、谢家荣、赵亚曾除在该区进行研究外,并详细划分罗惹坪区地层为下中上三部,下为龙马溪页岩,中为罗惹坪系,上为纱帽层,综合三层取名为杂滩系,均为下志留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谢家荣和赵亚曾曾在罗惹坪统灰岩层中采集了大批腕足类、珊瑚等化石羣,这些化石羣虽提供了该区志留纪的重要资料,但从未获得任何一种上志留纪的标准化石,罗惹坪五龙观剖面又未测完,因而上志留纪地层被遗漏,当然不可能肯定该区有上志留纪的存在(如表1):  相似文献   

16.
云南曲靖等地的志留纪苔藓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我国云南省曲靖等地的志留纪苔藓虫共9属14种,除Fistuliramus sinensis外,都是新种,其中不少属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而且有些属在国外常见于奥陶纪,在志留纪地层中未见报道,这不仅丰富了我国志留纪苔藓虫的资料,而且对于某些苔藓虫属的演化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动物胚胎发育讲座(六)—硬骨鱼的胚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荫 《生物学通报》1994,29(12):22-23,35
动物胚胎发育讲座(六)──硬骨鱼的胚胎发生张天荫(山东大学生物学系济南250100)现存鱼类分为: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本讲主要讨论硬骨鱼纲胚胎发生一些特点。1生殖细胞和受精1.1硬骨鱼精子没有顶体,但圆口纲的七鳃鳗、板鳃类中的鲨鱼、肺鱼类的肺...  相似文献   

18.
云南曲靖上志留统牙形刺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云南曲靖地区志留纪地层出露完好,层序清晰,化石丰富,是我国志留纪地层的重要标准剖面之一。该区地层,经多次的研究,早已搞清了地层层序,但在时代划分和对比上,至今仍未统一。我所志留纪地层队沿用了丁文江、王曰伦(1936、1937)对本区的地层的命名,自下而上为关底组、妙高组和玉龙寺组。研究材料是我国志留纪牙形刺的首次报道。自Walliser(1964)对欧洲卡尼克阿尔卑斯地区志留纪牙形刺的系统研究之后,牙形刺在志留纪地层划分和对比上的标准性,就仅次于笔石。  相似文献   

19.
硬骨鱼新型免疫球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是最早出现免疫球蛋白的动物,鱼类免疫球蛋白在鱼类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在硬骨鱼中仅存在IgM和IgD两种免疫球蛋白,而2005年以来,陆续在斑马鱼、虹鳟鱼及鲤鱼等硬骨鱼中发现了新型免疫球蛋白,分别命名为IgZ、IgT及IgM-IgZ等。这些新型免疫球蛋白不仅在基因结构上很特别,而且呈现出多样性,在不同种的硬骨鱼中的功能也不完全相同,同一种鱼中的IgT也呈现多样性。虽然目前对于鱼类新型免疫球蛋白的研究刚刚起步,对其功能了解较少,但有研究表明IgT在硬骨鱼的粘膜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且认为它与IgA是同源的。该文拟对硬骨鱼中发现的新型免疫球蛋白的结构特点、基因组成和分布模式及功能差异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 盔甲鱼类是东亚特有的一类无颌脊椎动物化石,仅发现于我国及越南北方,其中的大庸鱼和锥角鱼是中国及欧亚大陆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近年来颇受中外学者的关注。但是,迄今一直未有这方面的综合性著作。本文介绍的《中国志留纪及泥盆纪盔甲鱼类的新发现》(以下简称“新发现”)一书是关于盔甲鱼类形态学、分类学、生物地理及生物地层学等方面研究的第一本专著。作者潘江先生,是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