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蚊虫的生殖营养周期,对研究蚊媒性疾病流行病学和制定防制规划,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乐山市中区全福乡,对我省传播间日疟和马来丝虫病的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生殖营养周期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方法与结果以人房蚊帐60顶和牛栏3间为捕蚊点。于6—9月每旬捕蚊一次。将所捕Ⅱ期胃血按蚊置室内阴凉处单只饲养。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记录每只蚊产卵时间和产卵数。根据成蚊形态和卵型鉴定蚊种。每日6:00、12:00和20:00分别记录室内温度和湿度。观察嗜人按蚊499只、中华按蚊163只。一般在吸血次…  相似文献   

2.
材料和方法蚊种来源:江苏按蚊捕自广西环江县川山公社社村大队人房。嗜人按蚊来自四川夹江县甘林公社人房和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蚊种鉴定:按许、冯(1975)的描述,腹侧膜无T暗斑,产窄型卵者为嗜人按蚊,产特窄型卵且卵侧面前端约1/3部分稍为凸出者为江苏按蚊。在环江捕获的蚊中  相似文献   

3.
1988年6—9月我们对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和致倦库蚊3种蚊虫的叮刺活动和叮人率进行了观察,以作为分析丝虫病传播趋势、指导防治措施的依据之一。在川南、川西南马来丝虫病流行区筠连、五通桥、雅安和川东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武隆、忠县、黔江等县农村,分别选定人房1间,于每月中旬由专人进行一次人帐诱饵通宵捕蚊,按小时分装,次日鉴种计数。共捕获嗜人按蚊1071只、中华按蚊576只、致倦库蚊646只。前者午夜后2—3时为叮刺高峰;次者午夜前后叮刺较活跃,黎明前为叮刺高峰;后者黄昏后、黎明时叮刺活跃,无明显叮刺高峰。3种蚊媒叮人率平均分别为44.6、…  相似文献   

4.
1980年7—9月份在闽北崇安县五夫乡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产卵活动作了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一、内容与方法清晨5—6时捕光法采集人房按蚊,选择胃血处于Sella氏Ⅱ期的新吸血蚊单管饲养,每4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以卵定种后,统计产卵时间、产卵数以及完成一次生殖营养周期所需时间。定种后按蚊解剖卵巢,按卵巢表面微气管末端形状来判定产卵与否,并计算经产蚊比率。二、结果与讨论(一)产卵时间:观察20批,其中嗜人按蚊270只,中华按蚊193只。两种按蚊多在夜间产卵,而以在22~2时为多(表)。表20批按蚊产卵的时间蚊种观数察2产:0卵1~%6产:0卵1…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牛房嗜人按蚊Anopheles(Ano.)anthropophagus胃血的来源,1987—1988年在四川省的江油、双流、长宁、珙县等地牛房,采集嗜人按蚊Ⅱ—Ⅲ期胃血标本367份,按《实用疟疾学》一书记载的方法,进行胃血沉淀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在牛房共捕捉按蚊1397只,其中嗜人按蚊为367只(占26.27%),中华按蚊为1030只(73.73%)。不同地区或不同月份牛房内嗜人按蚊所占的比例存在非常大的差距:6月份高的可达32.05%,低的仅9.76%,10—11月可上升到75%,此结果与雷心田等(1987)在珙县洛表地区所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共采牛房嗜人按蚊胃血标本353份,同牛抗血…  相似文献   

6.
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为了解其活动习性及影响因素,我们于1984年在襄樊市郊进行了此项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方法于当地蚊虫活动季节6—9月份19时至次晨6时,每小时15分钟固定地点捕捉人、牛房内中华按蚊,每旬一次,将新鲜饱血蚊用单个指管扣入,带回实验室饲养观察。用单个指管饲养法将饱血蚊置实验室阴凉处,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记录时间和产卵数,同时每日6、14、22时记录室内温度,求出平均数。将所捕部分饱血及未吸血蚊根据腹部外观,按Cella氏分期(姚永政等,1982)区别,逐个解剖…  相似文献   

7.
1988年5—9月,我们在西藏察隅,对进入室内的蚊虫种类组成、主要蚊种的季节消长及夜间活动数量动态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调查方法在海拔1600米的下察隅洞穷村选择三间住房,每间面积约12平方米。5月下旬至9月下旬,每旬选择一晴而无风的夜晚,从21时至23时,每小时捕蚊一次,每次3人各手持一电动吸蚊器,分别在三间住房内捕捉进入室内的全部蚊虫。以每小时3人捕蚊总数为一次计量单位。在蚊虫活动高峰季节,对室内主要蚊种夜间活动数量动态进行通宵观察。每次观察捕蚊均做到定时、定人、定房间,同时记录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此外,…  相似文献   

8.
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是我国北纬25~34°低山丘陵区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1986年4月至1987年12月以珙县、宜宾市、长宁、高县、江安、筠连等县(市)条件基本相似的区乡进行了其种群变动情况观察。自人房捕获嗜人按蚊928只,平均密度1.26只/帐;牛房捕获该蚊610只,平均17.94只/人工小时(表)。表人房、牛房嗜人按蚊密度变化情况各月密度指数栖息场所123456789101112人房(只/帐)000.240.101.350.901.261.064.951.821.460.03牛房(只/人工小时)02.0010.0011.7519.0517.009.7011.5714.9458.3120.434.629~11月以环状沉淀试验…  相似文献   

9.
蚊虫体外寄生物的研究可为蚊类防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1990年7—9月分别对沐川、合江及珙县等地牛房内吸血按蚊进行了观察,且记录了按蚊体外寄生物的种类、数量及部份有寄生物的按蚊的产卵数等。观察的283只按蚊中,八代按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贵阳按蚊体外均有程度不同的水螨和嗜蚊库蠓Culicoides anophelis寄生;微小按蚊、帕氏按蚊体外未发现有寄生物。一般一种按蚊体外只被一种寄生物寄生,仅在沐川发现极少中华按蚊体外同时有水螨和嗜蚊库蠓寄生,寄生数量各为1只(详见表1)。表1螨、蠓寄生按蚊的情况水螨嗜蚊库蠓蚊种检(只查数)寄生…  相似文献   

10.
1983及1984年在乐山市全福乡和峨眉县胜利乡牛棚内作了按蚊自然感染牛腹腔丝虫的调查。方法在6—9月,上午及夜间捕捉水牛棚内饱血按蚊,每旬1—2次。蚊虫经单个饲养,待胃血消化或产卵后,以成蚊形态特征及卵型作蚊种鉴定。蚊虫解剖按常规。阳性蚊体内幼丝虫经分期、计数、透明固定后,置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大小、食道占虫体长度的比例、肛比率和尾乳突形状特征,鉴定虫种。结果解剖按蚊五种计3,158只,中华按蚊自然感染率为0.49%(11/2226),检获各期幼虫51条,平均4.6条/只,最高11条/只,6只蚊携带Ⅱ期幼虫25条,平均2.3条/只;雷氏按蚊嗜人亚种自然感染…  相似文献   

11.
嗜人按蚊(An.anthropophagus)在我区分布面广,种群数量大,1988年4—11月我们对其产卵情况作了初步观察,结果见下表:表嗜人按蚊4—11月产卵情况月份捕嗜人按蚊(只)产卵蚊(只)总产卵数(粒)单蚊平均产卵(粒)产卵范围(粒)428233210139.68—208527263591138.160—233622202640132.052—205736344339127.678—174823233285142.859—184921202984149.2106—196104130294698.238—16511402180638.42—93合计23819723801120.822—233通过上述观察不难看出,我区嗜人按蚊繁殖季节长,单蚊产卵数量大,对本区嗜人按蚊分布及种群数量有较大影响。嗜人按蚊4…  相似文献   

12.
宜宾地区的按蚊记录,何琦、刘吟龙(1943)曾报道有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潘氏按蚊3种。建国以来,我们又先后发现嗜人按蚊、贵阳按蚊,八代按蚊,林氏按蚊、多斑按蚊、巨型按蚊西姆拉亚种、傅氏按蚊等七种。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孳生地都主要是稻田,但后者多孳生在有水草和遮荫条件较好,水源清凉的稻田或沟渠内,它对生境的选择较中华按蚊严格,故多有狭区性分布特点。微小按蚊、潘氏按蚊、林氏按蚊孳生于山溪缓流。中华按蚊嗜吸牛血,兼吸人血,以成虫在牛房越冬为主,冬季在牛房有吸血活动,嗜人按蚊主吸人血,栖于人房,以卵越冬。微小按蚊,潘氏按蚊、…  相似文献   

13.
WS-I型灭蚊涂料对防制淡色库蚊、家蝇等的敏感性已有报道。但对南方夜间常见侵入室内的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fatigans)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chus)的敏感性及对不同状态致倦库蚊的敏感性如何尚未见报道,为此于1987年6月作了实验,现将结果报道于后:WS-I型灭蚊涂料(主含杀灭菊酯),由本地黄沙河灭蚊涂料厂提供;吸血成蚊均捕自牛房,未吸血致倦库蚊为实验室羽化;用“WHO”接触筒,将涂料按每平方0.33公斤用量涂于新华Ⅰ号滤纸上待干后进行测定,吸血蚊以胃血谢拉氏Ⅲ—Ⅳ期、未吸血蚊以5%葡萄糖水…  相似文献   

14.
1989年冬至1990年春在四川宜宾作了蛛形杵蚊Tripteriodes aranoides(Theobald,1901)越冬观察。1方法成虫:选择有蛛形杵蚊分布的江北竹林为观察点,于11月至翌年4月各月捕捉40至60处越冬场所的成蚊毒杀分类鉴定,并根据в.н.веклешишева(1949)的方法观察脂肪体,每次均测记温、湿度。幼虫(蛹):各月采集1至2次竹筒(宜宾仅竹筒孳生)中的蚊幼虫置室内饲养,逐日记录水温,待羽化成虫作分类鉴定。卵:在采集幼虫的同时采集沉积物及润泥装入碗内,加水置室内观察有无该蚊幼虫孵出。幼虫耐寒试验:于元月30日将部分Ⅱ、Ⅲ、Ⅳ龄幼虫移入0—4℃…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早在1951年Muirhead-Thomson已指出某些按蛟的栖性与防制效果有密切关系。其后Senior-White进一步将按蛟的吸血及栖性分为室内吸血窒内消化、室内吸血室对消化、室外吸血室内消化、室外吸血室外消化四个类型(Senior-White,1954)。并指出第1种类型滞留喷洒对其效果很好,第2、3种次之,第4种则全无效果。孟庆华(1957)把按蚊分为野生、家内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三种类型。并指出我国微小按蚊为家内种。其后何琦、冯兰洲(1959)也明确指出海南岛近年来用滞留喷洒的方法防制微小按蚊之所以取得效果,即由于其为家栖种。 中华按蚊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并在传病上具有重要性的蚊虫。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极其不同,因而影响到蚊虫的栖性具有某些差异是很可能的。本文是作者近几年来在这方面观察所得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内容有以下二个部分: 一、中华按蚊自然感染马来丝虫的情况; 二、中华按蚊的生物气候学。 浙江临海涌泉公社为较低度的马来丝虫流行区, 流行率为25%。当地人帐内白昼捕捉中华按蚊的类型比例大型为小型的20倍。蚊虫的马来丝虫自然感染率大型中华按蚁为12.9%, 小型中华按蚊为76%。有感染期幼虫的蚊数, 大型中华按蚊为阳性蚊数的2.5%, 小型为7.8%。 当地中华按蚊在冬季以成蚊存在为主。雌蚊在冬季仍不断吸血, 卵巢也在发育。生殖营养失调和协调的雌蚊均有发现, 但以协调者为多。全年幼虫高峰在5月中旬, 成蚊高峰在5月下旬。  相似文献   

17.
横山地区近二十余年来发生过三次较大的疟疾流行,高峰年代的发病率为36.5%,虽经历年积极防治,但发病率仍维持在5%以上。为了解传疟媒介的作用及其生态习性,我们于1984年6—9月进行了定点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后。一、种群组成:在人房共捕获按蚊351只,其中嗜人按蚊247只,占70.4%,中华按蚊104只,占29.6%;在牛房共捕获按蚊672只,其中嗜人按蚊109只,占19.2%,中华按蚊563只,占83.8%。二、叮人率:6—9月每旬进行一次人诱通宵观察,嗜人按蚊的叮人率平均为29.40只(15.3—46.3);中华按蚊为21.28只(10.7—27.0)。三、嗜血习性:嗜人按蚊在人房内的人血率…  相似文献   

18.
石臼港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东经119°25′,北纬35°33′,是我国正在崛起的一个深水港口。1986年我们在港区内对蚊虫种类及成蚊越冬场所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7、8、9月份,在港区内寻找积水处(海水及淡水)捞取孑孓,实验室羽化成蚊后鉴定蚊种。1986年1月中旬,对港区的人房、花窖、下水道及暖气管道等查看有无成蚊栖息越冬,采用捕光法或计数法(蚊数/一刻钟)记录蚊密度及种类。结果捞取孑孓38瓶,羽化成蚊后鉴定有3属14种: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潘氏按蚊(济南按蚊)An.pattoni海滨伊蚊(东乡伊蚊)Aedes togoi刺扰伊蚊Ae.vexans朝鲜伊蚊Ae.korei…  相似文献   

19.
几年的实践继续证明桃树叶确实可以代替氯仿或其他麻醉剂毒杀按蚊。它的优点是:作用快、复活少、分布广(凡有桃树的地区都适用)、安全、方便。现将1959年在望谟县作的试验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1.若自牛房用捕蚊管铺获一定数量按蚊,再从桃树上采一片桃叶,用手搓碎后将其投入捕蚊管内,麻醉  相似文献   

20.
敌百虫是一种对高等动物毒性较低的有机磷药剂,我们作了牛口服此药对蚊虫毒效和对牛体毒性反应的试验观察,以探求循此途径灭蚊的可能性。一、黄牛单次口服敌百虫对中华按蚊的毒效 1.方法 以健康黄牛4头,按体重分两组,给予50毫克/公斤和100毫克/公斤口服药剂,以摸索毒效剂量。然后根据毒效情况,另选黄牛4头,按不同剂量将药物配成5%浓度的水溶液,以竹筒由口灌服。服药时间均在下午5时,服药后将牛分别隔离拴放,每头牛相距50米以外,以免吸血的蚊虫相互侵扰。服药后3小时分别在牛体捕回饱血的中华按蚊,置于蚊笼饲养,观察其24小时的死亡率。敌百虫的有效成分为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