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采用高通量(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栽培和野生2种生境下川麦冬根围的丛枝菌根(AM)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测定,并结合土壤理化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明确两种生境下川麦冬根围土壤AM真菌多样性和优势群落的分布特点,探讨AM真菌群落分布差异的驱动因子,为AM真菌应用于麦冬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下川麦冬根围土壤中共鉴定出AM真菌3属10种,其中野生川麦冬根围土壤鉴定出的AM真菌3属7种,分别隶属于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和球囊霉属(Glomus),而栽培环境下鉴定出AM真菌1属6种,隶属于球囊霉属。2个生境优势属均为球囊霉属。(2)不同生境下川麦冬根围AM真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野生生境下川麦冬根围土壤AM真菌多样性指数ACE和Shannon均显著高于人工栽培生境,而Simpson指数则相反。(3)相关性分析表明,AM真菌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组成结构均与土壤理化因子存在相关性,其中全钾(TK)、全磷(TP)、全氮(TN)对AM真菌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组成均存在显著影响。研究认为,不同生境下川麦冬根围AM真菌群落存在显著差异,球囊霉属为川麦冬互利共生的关键属,TK、TP、TN是不同生境川麦冬根围AM真菌群落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乌恰县4个样地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根围3个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Nested-PCR-DGGE技术,结合DGGE图谱分析、DNA克隆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新疆沙冬青AM真菌菌群结构与遗传多样性特征,为新疆沙冬青根围功能菌群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和土层,AM真菌具有不同DGGE指纹图谱特征,AM真菌丰度、优势度及其多样性指数均有差异,其中上阿图什30–40cm土层AM真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分别为20和3.48。DGGE条带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全部序列归为2属14种,球囊霉属Glomus是其优势属,其中Uncultured Glomus(AB698612)和Uncultured Glomus(AB698616)普遍存在于4样地3个土层,Glomus sp.(FN429104)和Uncultured Glomus(KC797120)是上阿图什30–40cm土层特有种,Glomus sp.(EU332717),Rhizophagus intraradices(FR750206)和Uncultured Glomus(AB698616)是新疆沙冬青根围优势种。G.indicum和Rh.intraradices在形态学鉴定中未出现,说明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真菌多样性研究起着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蒙古沙冬青及其伴生植物AM真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从从  成斌  王坤  赵丽莉  贺学礼 《生态学报》2017,37(23):7972-7982
于2015年7月在内蒙古乌海、磴口2个样地选取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及其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层根围土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不同植物AM真菌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发掘新物种,为补充和完善AM真菌分类体系提供依据。试验共分离鉴定3纲5目6科9属89个AM真菌OTU,属包括Glomus,Funneliformis,Diversispora,Claroideoglomus,Rhizophagus,Septoglomus,Scutellospora,Ambispora和Paraglomus。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比,高通量鉴定结果在属水平上更丰富。同一土层不同样地,蒙古沙冬青AM真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伴生植物;同一土层不同植物,AM真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磴口高于乌海;同一植物不同样地,AM真菌ACE指数和Chao1指数20-40 cm土层高于0-20 cm土层,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RDA分析表明,AM真菌ACE指数和Chao1指数与土壤碱解N显著正相关,与酸性磷酸酶显著负相关;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与碱性磷酸酶显著正相关,与pH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蒙古沙冬青AM真菌物种多样性高于伴生植物,同一样地,寄主植物与土壤深度共同作用对AM真菌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檗根围丛枝菌根真菌菌群组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东北林业大学林场采集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根系及根围土壤,采用Nested-PCR技术扩增黄檗菌根及根围土壤AM真菌18S rDNA NS31/Glol区域,利用该产物进行DGGE分析,并结合DNA测序、系统发育分析及DGGE图谱分析技术对黄檗AM真菌菌群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ested-PCR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可有效地从微量DNA中扩增出约230bp的目的片段;黄檗根系及根围土壤具有不同的DGGE指纹图谱特征,DGGE带谱在条带的数量、亮度、优势度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全部序列可分为3类菌群,即球囊霉属Glomus、盾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及植物病原菌黄杨亚赤壳Hyponectria buxi,其中Glomus sp.(EF177624)和Glomus sp.(DQ085205)分别为黄檗根系和根围土壤样品中最具优势的AM真菌.  相似文献   

5.
探讨白首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与分布规律,为优选根际促生菌、提高仿野生种植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综合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分离培养技术,分析测定3个产地2个根茎深度的白首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分离鉴定可培养根际真菌的种类。6个样品共得到真菌1 589个OTUs,分属于11门35纲84目142科237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是样品共同的优势菌门;6个样品通过传统培养法共分离得到103个形态型,分为3门8纲10目12科16属37种,优势菌属为木霉属(Trichoderma)和镶刀菌属(Fusarium)。综合比较,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得到更全面的菌落数据,传统分离培养技术可以纯化出适应性强的菌株;不同产地和根茎深度样品间土壤真菌群落存在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接伟光  李瑾  蔡柏岩 《菌物学报》2014,33(5):1005-1014
研究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成熟期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探索有利于提高3个特定大豆品种根围土壤和根系AM真菌多样性的最佳施硫量,为提高大豆产量和改善大豆品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盆栽,选用黑农44(HN44)、黑农48(HN48)、黑农37(HN37)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设4个硫素处理S1(对照),S2(0.02g/kg),S3(0.04g/kg)和S4(0.06g/kg)。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3个大豆品种根围土壤和根系中AM真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在S2处理下HN37和HN44根围土壤和根系AM真菌多样性最高,而在S3处理下HN48根围土壤和根系AM真菌多样性最高;DGGE图谱中各样品优势种群变化显著,球囊霉属Glomus和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真菌为3个大豆品种根围土壤和根系中AM真菌的优势菌群。由此可见,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根围土壤和根系AM真菌群落多样性有显著影响,适量施硫能够提高大豆根围土壤和根系中AM真菌的多样性,不施或过高施硫反而抑制AM真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高通量测序和DGGE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技术评价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夏围围  贾仲君 《微生物学报》2014,54(12):1489-1499
【目的】比较新一代高通量测序与传统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指纹图谱技术,评价两种技术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优缺点。【方法】针对新西兰典型草地和森林土壤,以16S rRNA基因为标靶,通过高通量测序和DGGE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比较两种方法在土壤微生物研究中的适用性。【结果】在不同的微生物分类水平,高通量测序草地土壤检测到22门,54纲,60目,131科,350属;而DGGE仅检测到6门,9纲,8目,10科,10属,表明DGGE显著低估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森林土壤也得到了类似规律,高通量测序的检测灵敏度是DGGE的3.8、6.7、6.4、19.2及39.4倍。进一步分析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相对丰度,发现分类水平越低,高通量测序与DGGE的结果差异越大,尤其在科和属的水平上差异最大。以高通量测序结果为标准,DGGE明显高估了土壤中大多数微生物类群的相对丰度,最高可达2000倍。两种方法都表明草地土壤的多样性指数高于森林土壤,但DGGE多样性指数的绝对值远低于高通量测序结果。【结论】高通量测序能够较为全面和准确的反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而DGGE仅能够反映有限的优势微生物类群,在很大程度上极可能低估土壤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并高估其丰度。  相似文献   

8.
2015年7月,沿荒漠植物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天然分布带,在内蒙古、宁夏、甘肃选取7个典型样地,采集花棒根际0–30 cm土层样品,研究丛枝菌根(AM)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和土壤因子的生态功能。试验基于形态特征对分离的AM真菌孢子进行分类鉴定,共分离鉴定AM真菌6属42种。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不同样地的AM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土壤因子对AM真菌群落有重要影响。由东到西随干旱程度加剧,AM真菌种丰度、孢子密度、Shannon-Wiener指数逐渐降低。共有种孢子密度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但在群落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同一样地不同AM真菌种属、不同样地同一种属的AM真菌孢子密度不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pH值、氨态氮和有效磷对AM真菌影响显著,土壤湿度对AM真菌影响极显著。结果表明花棒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并与土壤因子关系密切,其中土壤湿度对AM真菌生态分布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2015年7月, 沿荒漠植物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天然分布带, 在内蒙古、宁夏、甘肃选取7个典型样地, 采集花棒根际0-30 cm土层样品, 研究丛枝菌根(AM)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和土壤因子的生态功能。试验基于形态特征对分离的AM真菌孢子进行分类鉴定, 共分离鉴定AM真菌6属42种。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不同样地的AM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 土壤因子对AM真菌群落有重要影响。由东到西随干旱程度加剧, AM真菌种丰度、孢子密度、Shannon-Wiener指数逐渐降低。共有种孢子密度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但在群落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同一样地不同AM真菌种属、不同样地同一种属的AM真菌孢子密度不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pH值、氨态氮和有效磷对AM真菌影响显著, 土壤湿度对AM真菌影响极显著。结果表明花棒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并与土壤因子关系密切, 其中土壤湿度对AM真菌生态分布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贵州烟草根围AM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贵州省内烟区不同土壤生态环境下采集烟草根际土样,湿筛离心法分离丛枝菌根(AM)真菌孢子,鉴定出烟草AM真菌4属20种,其中球囊霉属9种,无梗囊霉属7种,巨孢囊霉属3种,盾巨孢囊霉属1种。从土壤样品DNA中扩增AM真菌特异性片段并采用DGGE技术对AM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序结果显示烟草根际土壤中菌根真菌主要菌群为球囊霉属,与湿筛离心法的鉴定结果一致。为进一步研究贵州地区AM真菌多样性以及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揭示农业管理活动对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的影响机制,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以及脂肪酸指纹图谱方法,研究了连续4年玉米秸秆还田后,AM真菌群落组成、AM真菌生物量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所获得的2430个AM真菌OTUs从门到种依次分类,共分为1门、3纲、4目、8科、10属、143种,但不同处理间AM真菌群落丰富度(Chao1指数和ACE指数)、多样性(Shannon、Simpson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AM真菌中类球囊霉属、球囊霉属为优势属.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球囊霉属丰度降低;3000、9000 kg·hm^-2秸秆还田量下,类球囊霉属、无梗囊霉属的丰度与对照(0 kg·hm^-2)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原囊霉属、类球囊霉属、球囊霉属在3000 kg·hm^-2秸秆还田量下与对照间差异显著,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表明,9000、12000 kg·hm^-2的秸秆还田量下土壤AM真菌β多样性与对照间聚集度较其他处理相差较远,秸秆还田量对AM真菌β多样性的影响显著.多元分析结果能在累积变量82.8%上揭示土壤主要理化性状与AM真菌丰富度、多样性的空间变化关系.土壤全氮、碱解氮是影响以磷脂脂肪酸表征的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生物量以及以中性脂肪酸表征的AM真菌生物量的主要因子.持续玉米秸秆还田改变了AM真菌属水平上的分类学组成;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AM真菌特有的微生物种类减少,AM真菌群落组成间的相似度下降;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AM真菌生物量及其占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南海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共附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并分析自来水清洗对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收集于深圳南海各月份长茎葡萄蕨藻为材料,利用Illumina MiSeq 2500测序平台进行真菌ITS1扩增子测序,分析自来水清洗前后真菌类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研究发现,从所有18个样品中总共获得914个OTUs,检测出真菌3门12纲32目50科74属106种,其中优势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单胞瓶霉属Phialemonium、枝孢属Cladosporium、链座菌属Catenulostroma和茎点霉属Phoma;不同月份真菌Alpha多样性指数显示南海长茎葡萄蕨藻共附生真菌丰度和多样性均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自来水清洗前后南海长茎葡萄蕨藻共附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清洗后真菌OTUs和Alpha多样性指数均有所降低,其中Chao1和Ace指数为显著性下降,表明自来水清洗对真菌群落组成丰度及多样性影响显著,这对长茎葡萄蕨藻的食品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间作作物种间相互作用对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的影响,以马铃薯单作(T0)为对照,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的方法,研究了连续3年马铃薯‖玉米(T1)、马铃薯‖蚕豆(T2)下马铃薯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组成、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共获得2893个AM真菌操作分类单元(OTUs),分属1门、3纲、4目、...  相似文献   

14.
藏羚羊和藏野驴粪便真菌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西藏地区反刍动物(藏羚羊)和单胃草食动物(藏野驴)粪便中真菌群落结构,本研究采用ITS1区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西藏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藏羚羊和藏野驴新鲜粪便中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5头藏羚羊新鲜粪便中共鉴定出5个门、15个纲、32个目、45个科和56个属的真菌;从5头藏野驴新鲜粪便中共鉴定出3个门、10个纲、18个目、18个科和20个属的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门,相对多度占所有真菌门数的82.70%;寡囊盘菌属ThelebolusNaganishia和亚隔孢壳属Didymella为优势属,3个属的相对多度依次占所有真菌属数的43.91%、7.38%和7.03%。藏羚羊和藏野驴粪便真菌菌群存在明显差异,其中34个属的多度在两种野生动物新鲜粪便中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动物的种类会影响其粪便中真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沈鑫  张芝元  郑欢  邹晓  韩燕峰  梁宗琦 《菌物学报》2018,37(8):999-1005
将富含角蛋白的无菌鸡毛粉引入一医院绿地土后,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群落的组成及相对丰度,发现在富含角蛋白基质鸡毛粉降解过程中共有真菌6门15纲39目71科128属。加入鸡毛粉不同时期(初期3d、中期30d、后期90d)的医院土真菌群落有较大变化。添加鸡毛粉3d的医院土(YY1)中真菌群落多样性丰富,优势种是芽殖久浩酵母Guehomyces pullulans(57.42%);加入鸡毛粉30d后(YY2),群落组成中不少种的相对丰度明显下降,优势种为一分类地位未定属,其相对丰度是77.57%;加入鸡毛粉90d后(YY3),一些潜在的人类病原菌的相对丰度有所上升,优势种是石膏样小孢子菌Microsporum gyseum(55.17%),而初期的优势种芽殖久浩酵母Guehomyces pullulans的相对丰度则明显降低。研究可知富含角蛋白的鸡毛粉对医院绿地土壤中的真菌群落,尤其是一些人体潜在病原真菌的群落组成和相对丰度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海拔对乌拉山油松根围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敏  闫伟 《菌物学报》2019,38(11):1992-2006
为了解海拔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根围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探究真菌群落结构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响应,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内蒙古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油松根围土壤真菌群落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海拔的土壤样本测序得到油松根围真菌有效序列共256 991条,划分为1 026个OTU,分属于13门、37纲、84目、145科、192属。在门水平上,油松根围优势真菌主要分布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在属水平上,主要归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14.4%)、被孢霉属Mortierella(7.6%)、双担菌属Geminibasidium(5.3%)、丝盖伞属Inocybe(1.8%)、枝孢霉属Cladosporium(1.6%)、棉革菌属Tomentella(1.6%)、异多棒菌属Xenopolyscytalum(1.4%)、镰刀菌属Fusarium(1.3%)、蜡蚧菌属Lecanicillium(1.3%)、土赤壳属Ilyonectria(1.1%)、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1.0%)、蜡壳耳属Sebacina(1.0%)和一些未定名属。对油松根围土壤真菌的α多样性指数分析以及NMDS聚类结果的分析表明,海拔1 700m和1 800m的油松根围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相似,而与1 500m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在海拔相对较高的1 700m-1 800m的真菌多样性及丰度显著高于海拔较低的1 500m处。对油松根围优势真菌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冗余(RDA)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受土壤理化性质(硝态氮NN、含水量WC、速效钾AK、铵态氮AN、pH值、有效磷AP、含碳量CC和总氮TN)的显著影响,其中NN和WC对油松根围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1、2、3年生的楸树实生苗和嫁接苗(梓树砧木)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ITS rDNA区域标记扩增子的Illumina MiSeq测序,分析不同苗龄楸树实生苗和嫁接苗根相关真菌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获得根相关真菌OTU共842个,分属4门、24纲、70目、134科、233属、347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OTU共42个,分属1门、1纲、3目、3科、3属、13种。根相关真菌和AMF的OTU数量、丰度和多样性在实生苗中均随苗龄的增加而降低,而在嫁接苗中则随着苗龄的增加而增加。门水平上,实生苗与嫁接苗根相关真菌的优势菌都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但它们的相对丰度有所差异;属水平上,实生苗和嫁接苗根相关真菌的优势菌种在组成和数量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楸树根相关真菌拥有3种营养模式和12个生态功能群,其中实生苗根系中病理营养型真菌的比例大于嫁接苗,腐生营养型则差异不大,而共生营养型则小于嫁接苗。生态功能群分析显示大多数楸树根系真菌表现出多种生存策略,部分真菌可以在植物-真菌-动物中跨界侵染。该研究可为楸树根相关真菌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We surveyed macrofungi biweekly at defined plots from April to December in 2014, in the Mongolian oak-dominant forest, Gwangneung Forest, Pochen-si, Korea, and analyzed a soilhigher fungal diversity during four seasons (represented by April, August, October, and December). Based on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collected specimens, the collected macrofungi were classified into 2 phyla 3 classes 7 orders, 14 families, 21 genera, and 33 species (36 specimens). DNA-based community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soil-higher fungi were classified into 2 phyla, 18 classes, 49 orders, 101 families, and 155 genera (83,360 sequence reads), defined herein as 155 genus-level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GOTU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valuated and discussed the fungal diversity in seasonal dynamics and soil layers based on collected macrofungi and pyrosequencing data while considering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pH, exchangeable K, T-P, NH 4 + , NO 3 - , OM, WR, TOC, and T-N). Moreover,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showed distinct clusters of the GOTU assemblage associated with the seasons.  相似文献   

19.
天山林区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天山林区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结构了解甚少。为了解天山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真菌的群落动态及优势菌属,使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天山林区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中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对有效序列进行OTU聚类(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后共得到14121个OTUs,经注释划分为7个门、33个纲、109个目、255个科、444个属、677个种;(2)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囊菌门(Basidiomycota)是天山植物的优势菌门,灌丛中相对丰度较高的有帚枝霉属(Sarocladium)、鬼笔属(Lysurus)、Microidium;云杉林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属有镰刀属(Fusarium)、赤霉属(Gibberella)、丝盖伞属(Inocybe);(3)灌丛与云杉林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和丰富度有显著差异,灌丛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更高,云杉林中阴坡的土壤真菌丰富度较高而阳坡和林窗较低;(4)丝盖伞属(Inocybe)、被孢霉属(Mortierella)、赤霉属(Gibberella)、镰刀属(Fusarium)与云杉的生长可能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推测,根际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较低可能是导致云杉幼苗成活率低等更新障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吴佳伟  杨瑞  王勇  瞿爽  刘志  侯春兰 《菌物学报》2020,39(7):1250-1262
为了解草海流域3种不同植被类型(湿地、草坡和灌木林地)根际土壤真菌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采集3种植被根际土壤,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真菌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并与土壤真菌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植被类型根际土壤真菌物种隶属于4个门、34纲、109目、250科、537属,其中灌木林地和湿地的真菌结构组成相似性较高,优势种群均为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分别占21.18%和11.13%,而草坡优势类群为属级未确定的真菌,占29.26%;土壤真菌的多样性表现为灌木林地>草坡>湿地;植被根际土壤酶活性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其中灌木林地根际土壤酶活性最高,湿地根际土壤酶活性最低,植被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土壤全N、全K和速效K显著相关。3种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与土壤真菌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显著相关(P<0.05),不同植被类型凋落物归还土壤并改变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进而影响根际土壤真菌组成结构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