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集于新疆的“中国美味蘑菇”是一种个体巨大的野生蘑菇,迄今未有人工栽培报道。本文已成功对其进行驯化栽培并完成了它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可为今后商业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国美味蘑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大豆蛋白胨;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值为6。该种蘑菇可利用稻草、麦杆、芦苇等基质进行栽培;它还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出菇可不需覆土,而覆土为一般栽培的蘑菇属种类生产中的必须环节。初步驯化表明,该种蘑菇以芦苇为基质比以稻草为基质的生物学效率高15.01%。  相似文献   

2.
对采自祁连山地区的一株野生食用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及其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絮缘蘑菇Agaricus subfloccosus。以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作为实验材料,对该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研究。检测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无机盐、维生素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对絮缘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对以上6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挑选出3个较优因素的最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絮缘蘑菇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最佳无机盐为硫酸镁,最佳维生素为VB12,最佳温度为16℃,最佳pH为6。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为碳源、无机盐和pH,絮缘蘑菇最适的营养因子最佳组合配方为:蔗糖25g/L,硝酸钾2g/L,硫酸镁2g/L,pH为5.0。驯化栽培过程中,栽培配方为:木屑79%、高粱籽5%、玉米面5%、石膏1%、麸皮10%。温度16℃使絮缘蘑菇菌丝在90d左右满袋,覆土可培育出子实体。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味蘑菇Agaricus sinodeliciosus‘申美1号’品种是野生种人工驯化、选育而来。经过多年的示范栽培表明:‘申美1号’具有中温生长(菌丝生长23℃,出菇16-18℃),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50%),菌龄较短(53d),菇型圆整,菇质紧实,香味浓郁,遗传稳定性高等优良特性,适宜于中国美味蘑菇菌袋栽培模式,能够满足设施化栽培用种需求。  相似文献   

4.
覆土是影响双孢蘑菇产量、质量和出菇整齐度的重要因子,利用现代分子生态学的方法快速、准确地对不同覆土基质微生物结构特征进行检测,以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群落与双孢蘑菇相互作用关系。测定了不同覆土的理化特性,应用PCR技术对不同覆土材料提取总DNA,扩增细菌16S rDNA和真菌28S rDNA,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PCR产物进行分析,研究双孢蘑菇不同覆土基质微生物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覆土材料微生物群落的基因具有多样性,其中细菌群落基因多样性存在差异,使用纯泥炭与粉碎稻草处理差异最大,相似性仅为62%;通过真菌28S r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粉碎稻草处理多样性指数最高,达3.576,但随着泥炭比例的提高,覆土处理中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相对减少;栽培试验发现,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成量、总产量可能与覆土中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陈爽  刘淑娟  高悦  宋子坤  马海霞 《菌物学报》2023,(11):2218-2230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灵芝资源,本研究对采自西藏墨脱县的一份野生灵芝子实体标本进行了分离纯化培养,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有柄灵芝Ganoderma gibbosum。将此菌株作为试验菌株,从碳源、氮源、温度、pH这4个因素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从中选择3个较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有柄灵芝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果糖,氮源为酵母,最适温度为25℃,适宜pH为7.0。驯化出芝栽培基质配方选用杂木屑58%、玉米芯20%、麦麸20%、石灰1%、石膏1%,40 d左右菌丝满袋,覆土一周后出现原基,50 d左右子实体成熟。初步成分分析表明,有柄灵芝粗多糖、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5%和10.8%。本试验成功对野生有柄灵芝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为有柄灵芝作为新的药用菌进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巴西蘑菇原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麦草、稻草、棉籽壳、玉米秸、木屑、麦粒、玉米粒和麦麸为原料 ,从 2 0种培养基中筛选出 2种适合巴西蘑菇菌丝生长的原种培养基。用这 2种培养基生产的菌种 ,菌丝粗壮、洁白、浓密 ,萌发快。  相似文献   

7.
张晓宇  图力古尔  李玉 《菌物学报》2019,38(7):1099-1110
对采自海南省白沙县鹦哥岭阔叶树腐木上的标本,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分析,鉴定为脆木耳Auricularia fibrillifera,经分离纯化获得纯菌株作为实验材料,为了充分利用和开发木耳属资源,首次对该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了研究。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对脆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对以上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选出3个最优的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脆木耳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3℃,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牛肉粉,最佳无机盐添加量为1.5% PO43--1% Mg2+,最佳生长因子为玉米汁。驯化栽培过程中,栽培配方为: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石灰粉1%,发菌温度为22℃可使脆木耳菌丝在40d左右满袋,且生长旺盛,可培育出子实体。  相似文献   

8.
郭迪哲  马敖  胡佳君  李丹  张波  李玉 《菌物学报》2019,38(7):1111-1119
毛榆孔菌Elmerina hispida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出一种很重要的酶——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在工业废水处理、有机颜料脱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为充分开发利用毛榆孔菌这一野生资源,本研究采用十字画线法测定不同碳源、氮源、pH和温度对毛榆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从4个单因素试验中选取3个最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毛榆孔菌菌丝的最适生长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适生长氮源是酵母膏,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 7.0。驯化栽培的栽培基质为78%木屑,20%麦麸,1%石灰,1%石膏(质量比),30d左右出现原基,40d以后原基分化,形成子实体。通过测定毛榆孔菌在栽培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的纤维素酶,发现酶活力最高可达805.63U/g。本试验成功对毛榆孔菌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为该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巴西蘑菇能够降解棉籽壳和麦草两种培养基中木质纤维素复合体中的全部组分,属于白腐真菌;巴西蘑菇降解的有机物质的绝大部分被菌体的呼吸过程消耗掉,其绝对生物学效率较低,仅为4.41%~5.25%;在栽培前期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十分有利;非木质纤维素组分主要在菌丝生长阶段被利用,而木质纤维素是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的主要碳源;就整个栽培过程而言,巴西蘑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82.39%~84.50%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  相似文献   

10.
不同营养基质与条件对灰树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不同营养基质与条件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Fr.)S.F.Gray]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5-6;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和谷氨酰胺,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浓度分别为100和1g/L;菌丝在黑暗环境下生长良好;使用马铃薯蛋白胨培养基进行振荡培养,菌丝球生长较好;母种采用马铃薯麦麸培养基,栽培种选用棉子壳麦麸石培养料,可缩短制种周期,获得质量较高的菌种;菌丝含有较多的钙、铁和锌等元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基质培育长裙竹荪栽培种覆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点,运用Biolog-ECO技术,分析了以生橡胶木屑和熟橡胶木屑为基质的覆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覆土层土壤微生物平均吸光值(AWCD)总体变化趋势和对六大类碳源的利用情况均为生料组大于熟料组和对照组,且熟料组和对照组基本一致;生料组Mc Intosh指数与熟料组、对照组间显著差异,但3组之间的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指数(E)的差异均不显著。熟料作为培育长裙竹荪栽培种的基质加入,既增强了覆土层土壤的通透性,又为长裙竹荪菌丝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土壤微环境,更有利于长裙竹荪栽培种菌丝的生长和繁殖,对长裙竹荪栽培种的培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株野生秀珍菇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野外采集获得的1株野生侧耳属真菌为对象,对其进行rDNA-ITS序列扩增测序并分析后初步确定其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并与本实验室中现有的秀珍菇菌株序列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ISSR、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的综合分析后进一步确定该野生菌株与其他菌株间具有一定的遗传距离,是一株新的秀珍菇菌株。以福建省认定的秀珍菇品种秀迪1号为对照菌株,对该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菌丝可在温度为5~45℃的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菌丝可生长的pH范围为pH 3~10,最适pH值为7。在含可溶性淀粉、酵母粉为碳氮源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好。该野生菌株生长所需的最适碳、氮源及生长条件与对照菌株相似,这为其进一步的驯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巴西蘑菇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与转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巴西蘑菇能够降解棉籽壳和麦草两种培养基中木质纤维素复合体中的全部组分,属于白腐真菌,巴西蘑菇降解的有机物质的绝大部分被菌体的呼吸过程消耗掉,其绝对生物学效率较低,仅为4.41%-5.25%,在载培前期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十分有利;非木质纤维素组分主要在菌丝生长阶段被利用,而木质纤维素是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的主要碳源;就整个栽培过程而言,巴西蘑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82.39%-84.50%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  相似文献   

14.
有害疣孢霉菌与双孢蘑菇的互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清铧  王松  张扬  温志强 《菌物学报》2014,33(2):440-448
通过菌丝对峙、双重培养,以及对发病双孢蘑菇子实体的显微观察,探讨有害疣孢霉菌Mycogone perniciosa(MP0012)与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As2796)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在菌丝对峙生长阶段有害疣孢霉菌菌丝不侵入双孢蘑菇菌丝体内,两者可交叉生长,对双孢蘑菇生长影响不显著;对峙与双重培养均显示有害疣孢霉菌菌丝会产生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的挥发性物质,造成双孢蘑菇菌丝扭结断裂。同时试验证实了双孢蘑菇菌丝会促进有害疣孢霉菌厚垣孢子的产生和萌发、菌丝生长和发育。侵染实验结果表明,有害疣孢霉菌可直接侵染双孢蘑菇子实体,引起双孢蘑菇子实体病害;对罹病子实体显微观察结果发现,发病前期双孢蘑菇子实体表面长出绒毛状病原菌丝,菌柄中空,菌褶褐变腐烂并长出病原菌丝;发病中期双孢蘑菇子实体内菌丝组织会出现萎缩裂解现象,在近有害疣孢霉菌菌丝一侧的双孢蘑菇子实体菌丝细胞壁被降解;发病后期双孢蘑菇子实体菌丝组织基本消失。由此初步判断有害疣孢霉菌对双孢蘑菇的寄生类型偏向于死体营养型。  相似文献   

15.
宋瑞清  吴克 《菌物研究》2004,2(2):10-13
通过对红皮云杉 (PiceakoraiensisNakai) 4种外生菌根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确定 4种外生菌根菌的生长所需最适温度、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以及最适pH值 ,以便应用于菌种的大量生产。试验结果表明 :林地蘑菇 (AgaricussilvaticusSchaeff.)和菌株L15生长最适温度相对较高 ,均为 30℃ ,属于耐高温菌 ;而菌株 0 31和菌株 0 0 9生长最适温度分别为 2 5℃和 2 0℃ ,属于中温菌。各菌株生长所需最适pH值均为 6 5。林地蘑菇生长所需最佳碳源为麦芽糖和蔗糖 ;菌株 0 0 9生长所需最佳碳源为蔗糖 ;菌株L15和菌株 0 31生长所需最佳碳源为葡萄糖。除菌株 0 0 9生长所需最佳氮源为硝酸钠外 ,其余菌株生长所需最佳氮源均为天门冬酰氨。  相似文献   

16.
双孢蘑菇是世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不同于欧美国家的麦草栽培配方,我国双孢蘑菇栽培材料主要是以水稻秸秆为主.为了降低农业秸秆废弃物的焚烧和我国双孢蘑菇产业的持续发展,需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地特色农业废弃物资源作为双孢蘑菇栽培的基质.为鉴别不同材料栽培的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营养和产量差异,本研究以8种不同基质配方栽培的双...  相似文献   

17.
野生花脸香蘑人工控制条件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脸香蘑是一种尚待开发的野生食药用菌。发酵料、室外荫棚熟料覆土和室内可控出菇试验房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花脸香蘑可以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周年栽培,培养条件为菌丝最适培养温度22~25℃,子实体原基形成温度18~22℃,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18~26℃;菌丝适宜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空间相对湿度以60%为宜,子实体原基形成和发育的空间相对湿度90%~98%,要求通风良好,覆盖富含腐殖质且透气性、保湿性良好的土壤有利于花脸香蘑子实体原基形成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高雄山虫草Cordyceps tenuipes是一种重要的珍稀野生虫草,无性型为细脚棒束孢Isaria tenuipes.对采集的野生无性型高雄山虫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小麦和大米为栽培基质,通过添加不同营养成分进行人工驯化和栽培条件优化,对后续提高其孢梗束产量和商业化栽培具有重要意义.试验结果表明,该虫草菌丝在...  相似文献   

19.
肥脚环柄菇人工栽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毒蘑菇肥脚环柄菇(Lepiotacepaestipes)进行了组织分离,获得了菌丝体纯培养、采用三种栽培培养基作出菇比较试验,获得栽培成功,以麦麸、稻草、干牛粪组成的培养料最好。经组织学等观察,栽培出的子实体确认为该种毒蘑菇。  相似文献   

20.
亚侧耳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莉  王义  王轶  高博 《菌物学报》2008,27(6):915-923
亚侧耳是中国东北地区著名野生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自然资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野生亚侧耳菌丝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供试碳源中,亚侧耳菌丝以利用葡萄糖最好;在6种供试氮源中,以利用酵母浸粉和蛋白胨最佳;亚侧耳菌丝能在碳氮比10/1-60/1范围内生长,但以20/1-40/1为宜;最适生长温度为23℃-25℃;最适pH范围为5.4-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