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heng形目14种鸟的核型,并发现该目种类间染色体数目变异很大,由石heng的2n=40至沙锥的2n=98不等。这种变异是由原始的2n=80核型通过两种方式形成的:在heng小目中,小染色体相互融合而造成染色体数目的减少;在鹬小目中,大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而造成染色体数目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鸟类核型研究集形目9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蜂鹰、鸢,苍鹰、雀鹰、松雀鹰、普通鸷、鹊鹞、燕隼和猎隼9种鸟类的核型。鹰科鸟类具有与其它鸟类截然不同的核型。其特点为多而短的大染色体,长度匀称的棱型。谜种匀称的核型是由一般鸟类不匀称核型的大染色体发生了一系列着丝点分裂而形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鸻形目鸟类2科10种的核型。并和已报道过的鸻形目6种21种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我们发现鸻形目鸟类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核型,推断它们可能有不同的进化起源。这与Sibley等人(1987)通过对DNA—DNA杂交数据的分析得出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heng形目鸟类2科10种的核型。并和已报道过的heng形目6科21种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我们发现heng形目鸟类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核型,推断它们可能有不同的进化起源。这与Sibley等人(1987)通过对DNA-DNA杂交数据的分析得出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Hang形目14种鸟的核型,并发现该中类间染色体数目变异很大,由石Hang的2n=40至沙锥的2nm=98不等,这种变异是由原始的2n=80核型通过两种方式形成的,在Hang小目中,小染色体相互融合而造成染色体数目的减少,在鹬小目中,大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 而 造成染色体数目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鸟类核型研究Ⅻ.省形目12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省形目8科12种鸟类染色体核型,其中阔嘴鸟科、河乌科的两科是世界上首次报道核型的科。比较研究表明:臂间倒位以及微小染色的相互副合在所描述的类群染色体进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鸟类核型研究Ⅳ.heng形目(Charadriifo—rmes ares)10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8.
鹳形目和鹤形目8种鸟类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鹳形目鹭科的黄嘴白鹭,紫背苇鸦、黄斑苇鳽和绿鹭4种,鹤形目秧鸡科的黑水鸡,斑胁田鸡和小田鸡3种及三趾鹑科的黄脚三趾鹑的核型。鹭科2种染色体数目为2n=66,另2种为2n=62,秧鸡科3种染色体数目均为2n=78。黄脚三趾鹑的染色体数目为2n=88。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鸻形目鸟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以下简称保护区 )内的形目鸟类 (以下称鹬类 )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受危原因等方面的系统研究 ,首次从量的角度证实了保护区在国际湿地保护上的重要地位 ,表明该地区是东北亚———澳洲鹬类迁徙路线中间地带的重要环节 ,证实有 17种鹬类超过 1%国际标准 ,发现小杓鹬(Numeniusborealis)、小青脚鹬 (Tringaguttifer)等鸟类集中栖息地。该地区生态环境优越 ,是鹬类理想的栖息地 ,但人类威胁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北戴河地区鸻形目鸟类觅食生境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倪永明  李湘涛 《生态学报》2009,29(4):1731-1737
生境破坏是目前野生动物保护面临主要问题,加强生境恢复与重建对保护珍稀物种具有重要意义.将3S技术运用到北戴河地区鸻形目鸟类觅食生境评价中,分析了近20a(1987~2006年)北戴河地区鸻形目鸟类觅食生境的动态变化,结果:鸻形目鸟类最适宜觅食生境和适宜觅食生境分布面积在1993年最大;觅食生境变化以1993年为分水岭;最适宜觅食生境和适宜生分布面积呈下降趋势(倒U形分布),不适宜觅食生境分布面积呈增加趋势(U形分布).北戴河地区鸻形目鸟类觅食生境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增加.  相似文献   

11.
雀形目八种鸟核型的比较研究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雀形目8种鸟的核型,并与已报道的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近缘种间及属间核型差异不大,从而支持了鸟类核型在进化过程中有较强保守性这一观点。Abstract:The karyotypes of 8 species of Passerine birds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data reported before.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karyotypes between relative species of genera is not obvious,thus providing the hypothesis that bird karyotype is exceedingly conservative in the course of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2.
高粱不同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高粱的种植,不仅面积大,而且品种众多,农艺性状差异显著。有关高粱核型的分析,部分品和已有报道'-\"。为了更多地了解不同品种的核型,从而为研究高粱的进化和遗传育种等提供必要的细胆学依据,作者对4个高粱品种的核型进行了G一显带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本实验所用材料,分别由吉林省农科院和河南省农科院提供。种子于25℃萌发,待根长Icm左右时,按宋运淳\"'等修改的ASG法制片,核型分析按李极学\"'等建议的标准进行。2结果与分析\"郑粱2号\"、\"甜杆G\"、\"竹叶青\"和\"忻粱7号\"的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相与相应的核型见图版1:A-…  相似文献   

13.
中国苹果属植物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1种苹果属植物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山荆子系中,山荆子(Malus baccata)、毛山荆子(M. mandshurica)较原始;在苹果系中,新疆野苹果(M. sieversii)较苹果(M. pumila)为原始。  相似文献   

14.
四川当归属六种植物的核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居群水平对四川当归属(AngelicaL.)6种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其中管鞘当归核型为首次报道。6个种的染色体均为2n=2x=22,多为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多为2A型,仅疏叶当归石灰窑居群为1A型;峨眉当归核型为2n=22=10m 2sm 10st,茂汶当归核型为2n=22=16m 4sm 2sm(SAT),当归核型为2n=22=14m 8sm,阿坝当归核型为2n=22=14m 8sm,管鞘当归核型为2n=22=12m 8sm 2sm(SAT),而疏叶当归不同居群的核型或多或少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参照Stebbins的观点,峨眉当归以核型不对称系数最高而在6个种中显示一定的核型进化性,疏叶当归不对称系数较低,且出现1A型核型因而体现出一定的原始性。但是,综合形态解剖、花粉性状以及核型特征可以看出,四川当归属植物各性状间具有进化的不同步性,这也表明,作为当归属分布频度中心之一的四川地区,同时也是当归属的分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两种国产苏铁属植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苏铁属(Cycas L.)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它们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2,核型均属3B型.核型公式分别是:海南苏铁C.hainanensis K(2n)=2x=22=4m+2sm+4st+12T,仙湖苏铁C.szechuanensis subsp.fairylakea K(2n)=2x=22=2m+4sm+4st+12T.两种苏铁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支持基于染色体资料把苏铁属分为两个类群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绦虫类细胞遗传学研究 Ⅲ.泡状带绦虫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章  何麟 《动物学研究》1987,8(4):353-356
本文采用空气干燥法制片,首次报道了泡状带绦虫染色体组型。泡状带绦虫染色体数目为2n=18。染色体组型是由7对中部着丝粒,一对亚中部着丝粒和一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一级濒危植物报春苣苔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家一级濒危植物报春苣苔(Primulina tabacum)进行了细胞学研究,报道了该种染色体数目,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裂间期构形属棒状前染色体型,分裂前期染色体属近基型,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2n=2x=24m (1SAT)+12sm,其核型属于2A型。  相似文献   

18.
睡莲科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睡莲科6属6种代表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的分类学位置。结果如下:莲2n=16=9sm+4m+3st;王莲2n=24=8sm+8m+8T,蓝睡莲2n=28,可配成14对,染色体小,第l号染色体上有2条随体;萍蓬草2n=34=18m+16sm;芡实2n=58,可配成29对,染色体小,第l号染色体有2条随体,莼菜2n=72,可配成36对,染色体按大小可分成大,中、小三个类别。除莲外,其它5种植物的核型为首次报道。莼菜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72和国外报道的2n=80不相一致。莲的染色体以及形态学特征和其它睡莲科分类群显著不同,可将其从睡莲科中独立出来,并成立莲科和莲目。原归属于睡莲科的分类群仍组成睡莲目,并分别置于莼菜科和睡莲科。  相似文献   

19.
九种报春花属植物的核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报春花属(Prinula)4个组9种植物进行了核形态学研究。这9个种的间期核构形均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前期染色体属于中间型,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数目及核型如下:中甸海水仙报表P.monticola(Hand.-Mazz.)Chen et C.M.Hu,K(2n)=16=12m 4sm;高穗花报春P.vialii Delavay ex Franch.,K(2n)=20=16m 2sm 2st;偏花报春P.secundiflora Franch.,K(2n)=22=18m 4sm;海仙花报春P.poissonii Fanch.,K(2n)=22=16m 6sm;霞红灯台报春P.beesiana Forr.,K(2n)=22=18m 4sm;桔红灯台报春P.bulleyana Forr., K(2n)=22=18m 4sm;橙红灯台报春P.aurantiaca W.W.Smith et Forr.,K(2n)=22=16m(sat) 6sm;粉被灯台报春P.pulverulenta Duthie,K(2n)=22=19m 2sm 1st;钟花报春P.sikkimensis Hook.,K(2n)=20=14m(1sat) 4sm 2T。其中,中甸海水仙报春和高穗花报春两种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为首次报道。同时,本文还将偏花报春与灯台组报春以及钟花组报春进行了细胞学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余伟  黄璐琦 《植物研究》1995,15(2):199-205
本文报道了中国马兜铃属12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 发现并确定了x=8为本属染色体基数之一。本属染色体的共同特征是:小型;以中部(m)、近中部(sm)着丝点染色体为主;核型类型为1A、2A、3A、1B、2B;随体一般处在染色体的长臂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