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文献报导,长期服用氯喹的患者,往往出现骨胳肌张力减退,如咀嚼无力、四肢无力等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自觉气闷、急躁不安等“氧气缺乏”的现象,但此时无紫绀,给予氧也无裨益。用依米丁治疗时常能引起心肌损害,此外还可能出现全身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反应,在合并使用氯喹时,更为明显。上述药物之毒性反应,类似于组织呼吸抑制及骨胳肌和心肌缺乏能量的表现,因此  相似文献   

2.
1.骨胳肌骨胳肌是进行运动和体力劳动的主要组织。一个轻体力劳动者每日消耗能量约为2100—3500千卡,但若从事激烈的运动和体力劳动,则在几小时内就可以消耗2000—3000千卡能量。这说明,肌纤维收缩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在正常情况下,肌肉收缩时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  相似文献   

3.
哺乳类骨胳肌纤维,按照它们的生理、形态和生化等特征,可以粗分为快型(或Ⅰ型)和慢型(或Ⅰ型)两种主要类型。骨胳肌纤维的收缩特性与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M-ATPase)的组织化学反应之间存在相应关系。这种肌纤维类型特征间的相关性,也在非骨胳肌的横纹肌,豚鼠的尿道括约肌上观察到。但是,Wareham 和 Whitmore 的工作表明,根据 M-ATPase 组织化学反应,豚鼠食道肌(它也是非骨胳肌的横纹肌)完全由Ⅰ型纤维组成,但是却表现出慢型纤维的收缩特性。我们在本工作中对豚鼠食道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和组织化学类型特征的观察结果进一步表明,通常的骨胳肌纤  相似文献   

4.
“长骨-关节-骨胳肌结构”整体标本的制作为了提高学生对运动系统的整体认识,我制作了“长骨-关节-骨胳肌结构”整体标本(如图1)。用它既能观察长骨的结构、讲解关节及骨胳肌的结构,又能使学生了解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对于学生理解“骨胳肌的收缩,牵引所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借放射自显影观察了钷-147进入机体后在整体、脏器和细胞水平的行径变化。发现该裂变产物摄入体内后呈选择性蓄积的紧要器官是肝脏和骨胳。钷-147在肝脏中的动态蓄积过程在开始是呈均匀弥散性的,随着发生水解而形成氢氧化物胶体后,在枯否氏细胞部位可出现浓集的放射灶。至于钷-147在骨胳部位的蓄积主要是在骨胳表面的有机质部位如骨外膜、骨内膜、骨小梁表面以及骨骺软骨的生长区,可呈现出高度浓集的放射自显影象。而在骨胳肌和脑组织中钷-147只有微量存在。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理卫生》课本在“骨胳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部分,指出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没有这种协作关系,要完成一个准确的动作是不可能的。那么,骨胳肌是如何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完成精确协调活动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活动都直接地或间接地接受着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中枢神经系统对效应器活动的控制存在着一系列的精密控  相似文献   

7.
小型动物骨胳透明标本的制作动物骨胳透明标本的制作是先经前素红将骨胳肌染色,再褪去肌肉色,最后用甘油透明,现将具体制作过程介绍如下:1材料用具解剖器具、酒精、重铬酸钾、氢氧化钾、甘油、氢氧化按、首素红(媒染染料,骨胳染色剂)2方法步骤(l)选取体型完整...  相似文献   

8.
问: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如何命名的?答:骨胳肌由肌腹和肌健两部分组成。肌腹主要由骨胳肌纤维(即肌细胞)构成,有收缩性。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无收缩性,附着于骨上。有的老师认为:肽二头肌是因具有两个肌健分别固定在两块骨上而定名,肽三头肌是因具有三个肌腱分...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在初级中学的《生理卫生》课本中,第二章“运动系统”所涉及的骨胳和骨胳肌全都用“胳”,取代过去惯用的“骼”。这样改变是通用?简化?误用?众说纷纭。请你们说明。  相似文献   

10.
自五十年代肌丝滑行模型建立以来,关于脊椎动物骨胳肌的蛋白质成分,肌丝排列以及肌肉收缩时结构变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骨胳肌肌原纤维由粗、细肌丝有规律地排列所组成。对于肌肉收缩蛋白的选择性抽提,专一性抗体标记以及重组肌丝的研究,证实肌球蛋白存在于粗肌丝;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原宁蛋白存在于细肌丝(Huxley,A.F.,1957;Huxley,H.E;,1972)。昆虫间接飞翔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有许多不同于脊椎动物骨胳肌的特点。蜜蜂飞翔肌肌原纤维虽然也包含有粗、细两  相似文献   

11.
在15只麻醉开胸犬中,用在体器官恒流灌注法研究了骨胳肌、皮肤、肾和心脏的血管在5-HT 诱发的主动脉区化学感受性升血压反射中的反应,同时还观察了5-HT 对这些器官血管的直接效应。左心房注入5-HT(200μg)后,在动脉血压急剧上升的同时,股薄肌、皮肤(后爪)和肾脏的灌流压明显增加,其增值分别为43±8.47±5和56±27mmHg(P<0.01),而冠脉灌流压无明显改变。用阿托品和/或心得安阻断骨胳肌、皮肤和心脏灌流区域的 m 和同β-受体后,上述效应无进一步变动。向灌流环路直接注入5-HT(10—50μg),可引起皮肤和肾脏的血管收缩,而股薄肌和心肌的血管则扩张;后一效应不被心得安阻断。以上结果提示:1.在5-HT 诱发的主动脉区化学感受性升血压反射中,骨胳肌、皮肤和肾脏呈现明显的交感性缩血管反应,而并不伴有交感性扩血管活动;2.在外周血管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5-HT 受体,一种主要分布在皮肤和肾脏,引起缩血管效应;另一种主要分布于骨胳肌和冠状血管,引起扩血管效应。  相似文献   

12.
透明骨胳标本一般都用茜素红将骨胳染成紫红色,使骨胳系统鲜艳夺目,便于观察。由于在用茜素红染色时整个标本都染上了紫红色,故要把肌肉上的茜素红染料脱掉,才能显示出紫红色的骨胳系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往我们选用酒精和双氧水作脱色剂,脱色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是常见的神经肌肉遗传病之一,由于骨胳肌肌膜上的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完全或部分缺失引起。本文介绍了dystrophin的结构和功能,对DMD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基因治疗方式(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基因转染途径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指出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及干细胞移植是有希望的治疗方向。经全身途径使目的基因广泛转染骨胳肌并实现心肌和膈肌的转染,是基因治疗研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关于肌纤维的分类和命名尚有争论。劳伦悉尼(Lorazini,1673)首次报道兔骨胳肌有红、白之分,并发现肌肉的色泽与运动能力有关。兰威尔(Ranvier,1883)用电刺激法证明红肌收缩慢而持久,白肌收缩快却不能持久,从而提出将骨胳肌纤维分为“红肌”和“白肌”两种类型。近年来,由于针刺活检肌组织法的采用和超微量分析技术的发展,对肌纤维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红肌不一定都是收缩慢的,故将肌纤维分为“慢肌”  相似文献   

15.
简化了测定动物小块骨胳肌氯化物、钠、钾、钙、镁浓度的方法,并用以测定了成年与出壳前、后鸡快、慢肌和大鼠红、白肌的电解质浓度。用氯化物浓度推导了不同骨胳肌的胞内、外容积及其离子浓度。不同类型肌肉的胞内、外容积差别很大。这提示,如果某种不能透过细胞膜的药物在不同肌肉中分布的浓度不同,在一般情况下,这未必是药物对不同肌肉的亲合力有异,而应考虑到胞外容积不同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6.
“骨胳”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常常把骨和骨胳,骨是器官或是组织的概念弄混,应该及时加以澄清。人的骨胳是由206块骨通过骨连结构成的,是人体体形的支架。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以及神经血管等部分构成的。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因此骨和骨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学生在叙述问题时常将二者等同混用。例如,我们常听学生说:“人的骨胳有206块……”,这是不妥的,教师应及时给以指正。骨是器官,不是组织。在骨的构造中,骨膜是覆盖在骨内,外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所构成的纤维膜,里面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有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密质是由有规律而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骨松质是由许多交织成网的杆状或片状骨小  相似文献   

17.
在生理卫生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常把一些解剖、生理学概念的含义混淆,影响对教材中基本知识的理解。为了邦助学生学习,本文简明扼要地说明下列概念的主要区别。 1.骨、骨胳单块的骨叫骨,骨与骨通过骨连结构成的整体叫骨胳。  相似文献   

18.
骨胳标本若经过染色处理后,就制成“彩色骨胳标本”。彩色骨胳标本,具有色彩鲜艳夺目的艺术效果。制作彩色骨胳标本时,标本不用脱脂和漂白,利用染料把骨胳染上某种颜色即成。彩色骨胳标本采用单一染色法,即一具骨胳标本只染上某一种颜色。染料要选用明度高的暖调色彩(如红色、橙色),或中间调的色彩(如黄色、绿色)。染色要轻、浅、淡。这样处理,既不影响对骨胳的构造及质地的观察和使用,又能使骨胳标本具有工艺美术品的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19.
梅俐 《生物学杂志》2000,17(4):47-47,23
能量是一切生物体活动所必需的。生物体所需的能量一般来自于体内有机物的氧化。糖、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细胞内氧化分解 ,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的过程称生物氧化。生物氧化包括许多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 ,不同的有机物虽有各自的分解氧化过程 ,但最终都经历共同的终末代谢途径。总体包括四个阶段 (图 1 )。生物氧化中的能量代谢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生物氧化中能量是逐步缓慢释放的 ,这样放出的能量易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其次 ,生物氧化过程产生的能量通常先贮存在能量通货ATP中 ,通过ATP再满足机体的能量需要 ,并且ATP主…  相似文献   

20.
赫子瑞 《生物学通报》1991,(12):23-23,26
维生素并不是补品,人体每天需要有一定的范围,若使用不当,反而会导致疾病。下面浅谈一下维生素D和A过多症。 (一) 维生素D过多症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是小儿四大常见病之一,然而补充维生素D制剂常出现偏差,补充不足无效,但如过量引起维生素D中毒,对婴幼儿的健康威胁颇大,因为维生素D是一种蓄积性药物,可长期贮存于体内脂肪和肌肉中,短期超量误用或长期大量使用,尤其是在长期大量口服鱼肝油的基础上注射维生素D,更容易发生中毒现象。维生素D中毒时,首先动员骨胳中的钙进入血液,引起血液中钙浓度升高。当血清钙超过2.8毫摩尔/升时,可发生高钙血症,导致钙磷代谢紊乱。骨胳中的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