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岛氏日本血蜱Haemaphysalis japonica douglasi Null et Warb.分布于苏联以及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等森林地区。根据过去的报道,该种蜱与森林脑炎、蜱传斑疹伤寒等疾病的传播有关。 本文介绍岛氏日本血蜱生活史在实验室的研究结果。 材料和方法 试验材料是从呼和浩特市市郊大青山林区采获的,从牛体上采集吸饱血的雌虫在实验室内进行试验观察。 雌虫的产卵、卵的孵化以及发育各期的蜕皮等的观察都是在玻璃管中进行。玻璃管的两端覆以绸布,再用橡皮圈捆紧,将装着蜱的玻璃管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内,把玻璃管垫起以防与水直接接触。玻璃缸的上口用盖盖好,并稍留些间隙以保持流通空气。在试  相似文献   

2.
华硬蜱和二棘血蜱的交叉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刚  张以耕 《昆虫学报》1993,36(3):290-295
本文首次比较了经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叮咬三次后再经二棘血蜱(Haimaphysalis bispinosa)叮咬的家兔与仅经二棘血蜱叮咬的家兔的交叉免疫抗性。二棘血蜱叮咬被中华硬蜱致敏的家兔时,吸血增重为:143.12±32.67mg,但二棘血蜱在正常家兔体上寄生,初次吸血增重为:181.30±44.35mg,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唾液腺提取物(SGE)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两者分别有24条和22条电泳带,中华硬蜱主带有6条,分子量分别为142、105、94、66/65、64和56kD,而二棘血蜱主带有5条,分子量分别为:215、114、105、66/65和58kn,经中华硬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和经二棘血蜱叫‘咬致敏的家兔血清作免疫印渍,均显示出105kD这一电泳带。该实验表明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叮咬家兔两者之间存在着交叉免疫反应,提示105kD蛋白质抗原可能是两者的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3.
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的交叉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首次比较了经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叮咬三次后再经二棘血蜱(Haemaphysalisbispinosa)叮咬的家兔与仅经二棘血蜱叮咬的家兔的交叉免疫抗性。二棘血蜱叮咬被中华硬蜱致敏的家兔时,吸血增重为:143.12±32.67mg,但二棘血蜱在正常家兔体上寄生,初次吸血增重为:181.30±44.35mg,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唾液腺提取物(SGE)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两者分别有24条和22条电泳带,中华硬蜱主带有6条,分子量分别为142、105、94、66/65、64和56kD,而二棘血蜱主带有5条,分子量分别为:215、114、105、66/65和58kD,经中华硬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和经二棘血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作免疫印渍,均显示出105kD这一电泳带。该实验表明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叮咬家兔两者之间存在着交叉免疫反应,提示105kD蛋白质抗原可能是两者的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4.
黄重安 《昆虫学报》1978,(4):455-456
亚东璃眼蜱(Hyalomma astattcum kozlovl ol.)广泛分布于新疆的荒漠地区,对人、畜的健康影响很大。近年来我们在喀什及其邻近地区的调查结果:该蜱的成蜱主要寄生在牛、绵羊、山羊、骆驼、马、家猪等家畜;在胡杨、柽柳灌丛中出现最多,经常也侵袭人;3—10月均见活动,5月上旬数量最多;在叶尔羌河、克孜尔河下游荒漠牧场是优势种,一头牛最多可采获196只。幼蜱和若蜱主要寄生在啮齿类等小型野生动物,3—9月均可采得。 1975年我们在新疆巴楚县,对该蜱的生活史进行了饲养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华锐缘蜱Argas(Carios)sinensis Jeu et zhu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一个软蜱新种。该种的自然宿主是普通伏翼(家蝠)Pipistrellus abramus Temminck,也可侵袭人体。 对体外寄生虫新种生物学的了解,将有助于与疾病及其防治的研究。为此,我们曾于1973—77年在重庆医学院的实验室内,作了中华锐缘蜱的生活史研究,现将结果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6.
嗜麝血蜱 Haemaphysalis moschisuga Teng是1980年根据从青海等地的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上采到的标本订立的种。近年来通过一些野外考察,了解到该蜱在我国西部高原地区比较常见,它的分布区包括甘肃(宕昌)、青海(泽库、尖扎、囊谦)、四川(壤塘、炉霍、德格、康定、理塘、巴塘)、西藏(类乌齐、芒康、曲松)、云南(中甸)等省区。主要生活在海拔2,600—4,200米的高原林区。在动物地理上它属于古北区的种类,但国外未见纪录。  相似文献   

7.
森林革蜱生活史与温、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 Olenev 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和新疆等地。栖息在森林-草原地带,多分布于灌木丛、原始森林的残址、沿河谷的低洼草地、有灌木丛的桦木林、阔叶林的边缘和草地上;在原始森林极为罕见。 据报道该种蜱与森林脑炎、北亚蜱媒斑疹伤寒、Q热、鼠疫、布氏杆菌病、土拉伦斯菌病、马纳塔焦虫病、羊泰勒原虫病以及羊边虫病等的传播有关。本文报告其生活史与温、湿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棘腹蛙血液内利川锥虫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川锥虫(TrypanosomalichuanensisLi)寄生在棘腹蛙血液内。虫体波动膜明显。鞭毛较粗,一般不伸出体外形成游离的鞭毛。感染试验表明其中间宿主是绿蛙蛭(BatracobdellapaludosaCarena)。虫体在绿蛙蛭嗉囊的上皮细胞内进行裂配生殖或假包囊,产生许多无鞭体、前鞭体和锥虫体等不同发育时期。前鞭体的超微结构特点是:虫体表膜较厚,表膜下微管管壁较厚,线粒体较多,卵圆或长椭圆形,隆嵴不明显。未见高尔基体,内质网很少,不易观察到。胞质中有3—5颗或更多、多角形至圆形,较大的色素体。  相似文献   

9.
<正> 该书由Reinhart Schuster与Paul W.Murphy编,1991年由Chapman and Hall出版社出版。全书454页,插图150幅,分五个部分:(1)螨类生活史策略;(2)繁殖;(3)滞育、发育与营养  相似文献   

10.
胡永锡 《昆虫学报》1956,(2):235-246
1.日本赤眼蜂与赤眼蜂,都是螟虫卵的重要寄生蜂,一年发生19—20代。以蛹态在寄主卵内越冬,至次年4月底羽化。 2.一世代经过日数,视温度高低而不同,在7、8月间温度高,一世代平均仅有5—8天左右。4、5月与9、10月间温度较低,一世代须9—25天。10月份开始越冬。 3.每一个雌峰能产卵15—61粒,平均为50粒左右。 4.这二种寄生蜂除寄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卵外,尚能寄生稻苞虫、稻螟蛉、眼蝶、人纹灯蛾、尺蠖蛾、白螟及黑米虫卵等。惟未受精卵虽被寄生亦乾死不能羽化。每一个寄主卵内最少有寄生蜂1个,最多5个。 5.寄主卵内发育程度与寄生蜂产卵的影响很大,以第1、2、3天的卵被寄生最多,第4日的被寄生的就降低,第5日的就不寄生。  相似文献   

11.
黑胸大蠊的发育、繁殖和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 Serville)是我国室内(虫非)蠊的重要种,在居民住室、医院、饮食行业等处侵害十分广泛。它咬损物品,摄取食物,遗留恶臭。令人厌恶,还携带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和蛔虫卵、钩虫卵等多种寄生虫卵(胡修元等,1981),传播肠道传染病。为此,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它的发育、繁殖和寿命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甜果螨生活史的研究(无气门目:果螨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兆鹏 《昆虫学报》1979,(4):443-447
前言 甜果螨 Carpoglyphus lactis(L.)属蜱螨亚纲Acari无气门目Astigmata,果螨科 Carpo-glyphidae,果螨属Carpoglyphus;是一种为害食糖、干果以及蜜饯等食品的害螨。它不但污染了这些甜食品,致使不能食用,而且还能引起螨病,在食品的贮藏保管及卫生等方面有其重要性。 二百多年前,林奈订甜果螨的学名为Acarus dysenteriae L.1758。Acarus为粉螨属;dysenteric是痢疾之义。是否可以这样推测,林奈是根据吃了被科果螨所污染的食物后,引  相似文献   

13.
张富琪 《昆虫学报》1955,(2):191-198
桑蓝叶(虫甲)(Mimastra cyanura Hope,或称黄叶虫)属鞘翅目叶(虫甲)科(Chrysome-lidae),在浙江是桑树的严重害虫之一。成虫食虱复杂,除为害桑叶外,苎麻、大麻、梧桐及榉树的叶子,亦常见食害。在国内分布於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浙江省的杭县、於潜、新登、诸暨、嵊县、新昌、鄞县、临海、黄岩等地都有发现,一般在山陵地区发  相似文献   

14.
柳天蛾的生活习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天蛾(Smerinthus planus Walker)在西安地区发现的寄主植物有:美国白杨(Populuspyramitalis Borth)、加拿大白杨(P.canadensis Moench)、毛白杨(P.tomentosa(Carr.))、钻天杨(P.nigra L.)、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河柳(S.glandulosa Seem.)、龙爪柳(S.matsudana Koidz.var.tortuosa Rehd.)。此外,还为害苹果(Malus pumila Mill.)、桃(Prunus persica Batsch.)等果树。柳天蛾在国内分布于东北、内蒙、河北、河南、江苏、陕西、甘肃、华中、华南等地。  相似文献   

15.
闽江叶形吸虫新种的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寄生在闽江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膀胱及输尿管中的闽江叶形吸虫新种Phyllo-distomum mingensis sp.nov.。本新种以其成虫的虫卵大小、睾丸卵巢形态、不具劳氏管及后蚴的焰细胞排列公式等特征不同于现有的已知种。本新种的生活史经阐明,其第一中间宿主是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第二中间宿主是河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与M.aspergillus。本文尚对叶形属吸虫各发育结构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土灰虻(Tabanus griseus KrÖber)的生活史研究(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国藩 《昆虫学报》1957,(2):183-196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在实验室中用集体饲养和单个饲养法所观察的地里恙螨第四代至第五代的生活史。对于卵、次卵、幼虫、若蛹、若虫和成蛹等各期的发育过程与发育时间作了记述;观察了雌雄成虫间接交配的过程, 记录了雄螨产置精胞和受精雌螨产生卵的数量、雌雄螨的不同寿命、以及摄食蚤卵的数量。 文内讨论了各发育期的淘汰率及其因素、卵与次卵、若蛹、成蛹等静止阶段的发育场所及其出现角突和足芽的规律性。 本文还分析了文献上关于恙螨卵壳破裂方式的描述有错误的可能性。 文中附有地里恙螨卵、次卵和卵壳的详图, 并拟就一个较完整的地里恙螨生活史的图解。  相似文献   

18.
焦条丽夜蛾(Acontia graellsi Feisthamel)由于为害棉叶,故在湖北过去一般多称棉叶夜蛾。在河南黄泛区农场和武昌宝积庵附近棉田,以往都曾发现其为害,但因发生数量不多,故当时都未引起注意。近几年来,此虫在本专区的襄阳、宜城、枣阳、光化等县发生很多,特别是棉花生长中后期,雨水稍多时,为害更重,常把棉叶吃光。鉴于此虫在国内以往还未见到发生与为害的详细研究记载,故本所在1962年作了些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现将此虫的生活习性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苹果绵蚜生活史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岳  朱文惠 《昆虫学报》1957,(2):167-182
1.苹果绵蚜在青岛地区1年中最高繁殖代数为17代,平均8—9代。 2.绵蚜1年中繁殖率从6月中旬至7月中旬(22—25℃)为最高,当平均气温连续多日高达26℃以上时其繁殖率显著下降。生长季节一般低温对绵蚜总繁殖率影响不大。 3.夏季有翅蚜发生时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数较少,出现时期也很零散,可胎生无翅胎生绵蚜与雌雄性蚜。秋季有翅蚜自8月底开始发生,盛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10月中旬以后即极少发生,其后代为雌雄性蚜。 4.有翅蚜无口吻,约于7—9日内脱皮4次即行交尾,雌蚜仅产卵1粒,未经交配者不产卵。性蚜自然死亡率很高(平均81.2%),在田间尚未发现有越冬卵。 5.棉蚜主要越冬场所均在其原寄生部位,如伤口、裂缝内与根部不定芽上。越冬虫态以Ⅰ、Ⅱ龄绵蚜为主。 6.绵蚜之迁移以Ⅰ龄若虫为主,5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主要迁移为害时期。 7.绵蚜可在苹果的萼洼内寄生为害。 8.除西洋苹果、山荆子、花红与海棠外,尚未发现绵蚜有其他寄主。 9.20倍松脂合剂加0.02%γ可湿性666或5%—6%蒽油乳剂,为防治越冬绵蚜的有效药剂。生长季节可用666乳剂或可湿性666防治。 10.666酸霉味对果实品质能引起不良影响,经初步试验其施用时期最晚不应迟于采收前1个半月至2个月。  相似文献   

20.
小菜蛾生物学的研究:生活史、世代数及温度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菜娥(Plutella xylostella L.)广泛分布干世界各地。在杭州郊区,近年来上升为最重要的十字花科害虫。为害猖獗时可减产3—5成。 1973—1974年的研究表明,在杭州实验室条件下,小菜蛾一年可发生9—14代,世代重叠。在田间,各个季节都能见到四种虫态,没有越冬滞育现象。 成虫产卵期可以近于或长于下一代的幼期历期。这是世代重叠的一个重要因素。九月份达到世代重叠高峰,每旬七代重叠,而从整个九月份看,可有八代重叠。 在杭州室内最适气温条件下,发生一代仅需9—10天;而冬天完成一代却要110天。卵、幼虫和蛹的全年残存率分别为75.62%,80.21%和93.60%。 幼期历期与日平均温度间的曲线迴归方程为Y=1997X-2.0625,Y=4345X-2.0258,Y=2427X-2.0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