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福建越桔属野生浆果资源与民间利用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步调查了福建越桔属(Vaccinum)主要种类的野生资源、分布和民间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该属野生资源贮量以福建中西部山区较大;民间对越桔属利用方式主要为食用乌饭树(Vaccinum bracteatum)、米饭花(V. mandarinorum)、黄背越桔(V. iteophyllum)的野生浆果,德化、霞浦等地民间还有酿酒习惯,主要用"白曲室温发酵"的方法。提出福建省发展以乌饭树为主的蓝莓产业生态区划。  相似文献   

2.
中国全肿腿蜂属种类记述(膜翅目,肿腿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我国全肿腿蜂属HolepyrisKieffer,190 4的种类 ,记录 7新种中国 2新纪录种和 1已知种共 10种 ,包括采自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和贵州的热海全肿腿蜂H .atamiensis (Ashmead) ,采自河南的瘦全肿腿蜂H .macilentussp .nov .,采自福建的角唇全肿腿蜂H .angulatussp .nov .,采自山东的黄足全肿腿蜂H .fulvussp .nov .,采自浙江和甘肃的褐足全肿腿蜂H .fuscussp .nov .,采自浙江和福建的惹全肿腿蜂H .yambaruTerayama ,采自浙江的古田山全肿腿蜂H .gutianshanensissp .nov .,采自浙江和福建的中华全肿腿蜂H .sinensissp .nov .,采自山东的细胸全肿腿蜂H .susanowoTerayama和采自浙江的伊文思全肿腿蜂H .evansisp .nov .。全部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寄生蜂标本室。热海全肿腿蜂Holepyrisatamiensis (Ashmead ,190 4)(图 1~ 2 )分布 :中国 (山东 ,浙江 ,福建 ,台湾 ,贵州 ) ;日本。瘦全肿腿蜂 ,新种Holepyrismacilentussp .nov .(图 3~ 4,9)分布 :中国 (河南 )。鉴定标本 :正模♀ ,1998 0 7 14,河南内乡宝天曼 ,陈学新采 ,编号 98873 1。角唇全肿腿蜂 ,新种Holepyrisangulatussp .nov.(图 5~ 6)分布 :中国 (福建 )。鉴定标本 :正模♂ ,1994 0 7 14,福建武夷山桐木 ,陈学新采 ,编号 94  相似文献   

3.
正颈斑蛇属(Plagiopholis)辖4种,中国分布有3种,颈斑蛇(P.blakewayi)、缅甸颈斑蛇(P. nuchalis)及福建颈斑蛇(P. styani)(李德俊1986,赵尔宓2006,Zhong et al. 2015)。福建颈斑蛇是小型穴居无毒蛇,已知分布于安徽、福建、甘肃、广西、湖南、江西、四川、浙江(陈壁辉1991,赵尔宓2006)。2016年7月,在贵州省雷公山(108°5′~108°24′E,26°15′~26°32′N)采集到成体雄性蛇类标本1号(采集号:HS16154),经鉴定该标本为游蛇科(Colubridae)颈斑蛇属福建颈斑蛇(图1),为贵州省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4.
3个地区西施舌的ITS-1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检测了西施舌的ITS-1基因序列片段.并利用ITS-1序列作为遗传标记分析了来自3个不同地区(江苏、福建长乐、福建深沪湾)的西施舌的遗传变异情况.地理位置较近的福建长乐和福建深沪湾的西施舌遗传距离较小,江苏和福建(长乐漳港和深沪)西施舌的遗传距离较大.基于ITS-1序列分析,作为品质突出的福建长乐西施舌和其他地区的西施舌相比,并未形成一个区别于其他地区西施舌的一个独特的种.还基于ITS-1序列分析了西施舌在蛤蜊科和双壳贝类中的分子系统进化地位.  相似文献   

5.
贾良智  夏念和  夏政寅   《广西植物》1988,(2):121-127
<正> 本文记载箣竹属新种1,改级新组合2,改隶新组合1,新改级3,新名1,新异名4。 1.花竹(福建) 绿篱竹(广东) Bambusa albo-lineata Chia,stat.et nom.nov.  相似文献   

6.
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 Ewing,1929)是分布在东洋区中印亚区,寄生于松鼠的主要跳蚤(Jordan,1948)。现已知将近20种和亚种。我国纪录仅有4种:1.无值大锥蚤[M.euteles(J.et R.,1911)],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贵州;2.李氏大锥蚤(M.liae Wang,1957),分布于福建;3.崔氏大锥蚤(M.cuiae Liu,Wu et Yu,1964)自浙江和福建;4.三刺新角叶蚤(Neoceratophyllus trispinosus Liu,1939),采自浙江天目山的Sciurussp.。著者等认为新角叶蚤属乃大锥蚤属的同物异名,故此种应移入大锥蚤属中,名为三刺大锥蚤(M.trispinosus)。  相似文献   

7.
福建闽清福建青冈天然林种子雨和种子库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福建闽清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 chungii)天然林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青冈种子雨持续2个月,其高峰期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总量为12.44个m~(-2),在种子散布过程中完好种子、虫蛀种子、败育种子、霉烂种子和萌发种子的比例差异明显,其中虫蛀种子是萌发种子的19.44倍.土壤种子库中虫蛀种子占53.79%,与种子雨相比,完好种子和萌发种子数量分别减少2.15个m~(-2)和0.20个m~(-2).土壤种子库种子存活率仅13.51%,动物捕食率达45.90%,说明动物的捕食和搬运是福建青冈种子缺失的原因之一.福建青冈天然林土壤种子库有69种植物种子,但种子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匀,种子库中78.42%种子分布在2~5 cm土层中.福建青冈天然林中实生幼苗少与福建青冈种子本身特性及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福建青冈种子发育成熟后因动物侵扰、虫蛀、霉烂和败育等情况发生,难以在土壤中长期保存,以致福建青冈林分天然更新严重受阻.  相似文献   

8.
我国巴戟天属(Morinda)植物约有8种,产西南至台湾,本属药用植物有5种,其中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是著名的南药,具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本文对巴戟天属4种药用植物的根尖体细胞染色体进行观察和计数,为巴戟天属提供细胞学资料。实验材料采自广东、福建、海南栽培或野生植株的成熟种子。1.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广东高要,栽培,吴永忠7139,福建南靖,栽培,吴永忠7191;2.双华巴戟(M.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家鼠(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的亚种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鼠在国内的亚种分化迄今并未定论,争议的焦点主要反映在:1)socercaraco等亚种如何划分。Allen(1940)将从河北至甘肃,四川,云南,福建的大家鼠视为scoer。Ellerman et al.(1951)却认为除福建外我国大陆上的大家鼠均属caraco,而socer则为异名;2)东南部的大家鼠,Howell(1929)认为广州、厦门、福建标本应订socer;Allen(1940)也将福建标本订为 socer,但指出东南部大家鼠值得进一步研究;Ellerman et al.(1951)和Dan Van Tien(1966)却都主张福建、广东标本应属norvegicus;3)海南岛的大家鼠尚未订亚种(黑田长礼,1940)。 本文所用标本473号,成体和亚成体,随机取自全国23个省区,各省区标本数目分别列于表1。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比不同类群间的性状差异,从而研究其地理变异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福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种群分布和种群形态特征, 探索中华蜜蜂种群分化规律, 本文对福建不同生态区的11个样点780头中华蜜蜂工蜂, 采用Ruttner (1988)提出的30个形态标记, 运用差异显著性分析、 逐步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 进行形态特征分析。结果显示: 福建中华蜜蜂存在较大的形态差异和种群分化, 至少存在3个中华蜜蜂种群: 福建北部种群、 福建中部种群和福建南部种群。福建北部中华蜜蜂种群具有较大的蜜蜂个体和器官, 包括吻长、 前翅、 蜡镜、 后足等以及独特的前翅翅脉角: 武夷中华蜜蜂具有最大的翅脉角G18, J10和L13, 最小翅脉角E9 (P<0.01); 光泽和政和中华蜜蜂表现较小翅脉角K19, O26和L13, 较大的翅脉角B4和N23 (P<0.01)。福建中部福州、 尤溪、 将乐、 宁德中华蜜蜂种群具有相对较大的蜜蜂个体和器官, 较大的翅脉角G18和K19 (P<0.01), 以及中等大小的翅脉角N23。福建南部龙岩、 永定、 武平、 漳州中华蜜蜂种群具有较小的个体 (P<0.01)。前翅翅脉角分析有可能成为一种更有效、 准确的种群形态分析方法。本研究结果对福建中华蜜蜂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