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用节间长、节数和支持木大小作为攀援能力的指标,单株攀援的支持木种类、数量及水平扩展面积作为单株攀援效率的指标,对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5类12种大中型木质藤本的攀援能力及生态适应性和其中2种藤本单株攀援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不同攀援类型的节间长和节数存在显著差异,对支持木大小要求不同,反映出攀援能力在类型间的差异;没有一类藤本兼具所有优势,攀援能力是节间长、节数和支持木大小不同组合的结果;卷须类的广东蛇葡萄(Ampelopsis cantoniensis)和暗色菝葜(Smilax lanceifolia var.opaca)节间最长、节数居中、要求较小支持木;枝卷类的香港黄檀(Dalbergia millettii)节数和支持木大小与卷须类接近,但节间较短;不定根类的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薜荔(Ficus pumila)和络石(Trachlospermum jasminoides)以及吸盘类的异叶爬山虎(Parthnocissus heterophylla)节间最短、但节数最多,要求较大支持木;茎缠绕类的白花野木瓜(Stauntonia leucantha)、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忍冬(Lonicera japonica)和薯莨(Dioscorea cirrhosa)节间长居中,节数最少,要求中等但幅度较宽的支持木.2)同类型不同藤本的节间长、节数和支持木大小的差异反映出由非亲缘关系植物演化形成的藤本具有自身特性的一面;同种藤本个体间差异反映出植物的可塑性特点,是个体对群落内异质生境响应的结果.3)广东蛇葡萄单株平均攀援支持木(乔木)种类、株数和水平扩展面积大于香港黄檀,反映出前者单株攀援效率大于后者;两种藤本的单株攀援效率不与年龄呈正相关,反映出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单株攀援效率可用来指示它们在群落中作用大小.  相似文献   

2.
利用解剖学方法对浙江天童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的 10属 11种木质藤本叶片的解剖特征进行了比较和因子分析 ,结果表明 :藤本植物叶片结构在不同种类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同种藤本的不同植物体的叶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除受遗传因子控制外 ,环境因子 (主要为光照和水分 )也有重要作用 ;攀援方式对藤本叶片特征有一定影响 ,但未表现出规律性。尽管叶片的基本结构仍属中生类型 ,但也表现出一定的趋异适应 ,根据叶片适应特征的差异 ,11种藤本植物可分为 3种类型 ,即偏旱生或阳生叶类型 (包括薜荔 (Ficus pumila)、珍珠莲 (Ficussarmentosa var. henry)和藤构 (Broussonetia kaempferi) ) ,偏阴生叶类型 (羊角藤 (Morinda umbellata)和昆明鸡血藤(Millettia reticulata) )和中生叶类型 (广东蛇葡萄 (Ampelopsis cantoniensis)、中华常春藤 (H 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短梗南蛇藤 (Celastrus rosthonianus)、暗色菝葜 (Smilax lanceiofolia var.opaca)、薯莨 (Dioscorea cirrhosa)和香港黄檀 (Dalbergia millettii) )。藤本叶片的各部分结构特征对生境条件的适应并未表现出一致的同步变化 ,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或可塑性 ,这可能由于藤本生长环境经常发生变动所至  相似文献   

3.
蔡永立  宋永昌 《植物生态学报》2001,25(1):90-98,T003,T004
利用解剖学方法对浙江天童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的10属11种木质藤本叶片的解剖特征进行了比较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藤本植物叶片结构在不同种类子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同种藤本的不同植物的叶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除受遗传因子控制外,环境因子(主要为光照和水分)也有重要作用;攀援方式对藤本叶片特征有一定影响,但未表现出规律性。尽管叶片的基本结构仍属中生类型,但也表现出一定的趋异适应,根据叶片适应特征的差异,11种藤本植物可分为3种类型,即偏旱生或阳生叶类型(包括薜荔(Ficus pumila)、珍珠莲(Ficus sarmentosa var.henry)和藤构(Broussonetia kaempferi)),偏阴生叶类型(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和昆明鸡血藤(Millettia reticulata)中和生叶类型(广东蛇葡萄(Ampelopsis cantoniensis)、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短梗南蛇藤(Celastrus rosthoniauns)、暗色菝葜(Smilax lanceiofolia var.opaca)、薯莨(Dioscorea cirrhosa)和香港黄檀(Dalbergia millettii)。藤本叶片的各部分结构特征对生境条件的适应并未表现出一致的同步变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或可塑性,这可能由藤本生长环境经常发生变动所致。  相似文献   

4.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攀援方式及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张玉武   《广西植物》2000,20(4):301-312
研究了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的攀援方式及类型。从生物学、生态学角度 ,将梵净山藤本植物依照它们附着于支持物的攀登方法不同而划分为缠绕、攀援、卷须、根系、铺展与匍匐、寄生及兼有 2种以上攀援方式等 7大类型 14个亚型。并对该林区主要植被类型中的藤本植物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香港黄檀的生态适应特征和行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蔡永立  宋永昌 《生态学报》2001,21(2):216-224
通过对芽的类型和活动、攀援茎的形态、径级分布和格局、攀援能力和立体结构及其与支持木关系的测定分析,探讨了香港黄檀的生态适应特征和行为。结果如下:①芽按活动时间分为春芽和夏芽;两类芽均可形成长枝(攀援枝)或短枝,但在活动持续时间和抽生攀援的长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林内不定芽(主要为春芽)的活动和适应生长是老藤更新的重要途径。②攀援枝的节数和节间长度分别为短枝的7倍和6.5倍,而且易受光照等条件的影响;林缘攀援枝的分枝率是林内的5倍。③径级分布反映出种群随群落演替而老化,香港黄檀属群落早期藤本。互对支持木种类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马尾松是其中被攀援最多的支持木,这主要与香港黄檀的生理、生长要求和马尾松枝型特点等有较大的关系。⑤具有较强的攀援能力,单株在群落中平均可攀援乔木层大树j株,最多可达15株,水平扩展面积平均为54m^2,最大可达260m^2;藤本通过攀援与支持木形成的空间结构,构成群落的特殊层片,其群落学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采用固定样地法,研究了常绿阔叶林演替前期(包括次生灌丛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的群落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和种组成明显增加,群落的外貌结构逐步形成并明显地分化,为常绿叶林演替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7.
对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着生在林冠层不同部位的4种藤本植物(白背瓜馥木(Fissistigma glaucescens)、瓜子金(Dischidia chinensis)、蔓九节(Psychotria serpens)和山蒌(Piper hancei))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比较, 探讨着生在林冠不同部位的藤本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随光照、温度、湿度等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微生境由上至下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对于林内, 冠层顶部具有高温、高光强、低湿度的特征。受这些变化的环境因子的影响, 着生在林冠不同部位的藤本植物之间的光合生理特征存在着较大差异: 着生于林冠层中上部的瓜子金和蔓九节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2.9 ± 0.6)和(6.3 ± 1.3) μmol CO2·m-2·s-1, 光饱和点为(168.5 ± 83.4)和(231.4 ± 147.8) μmol·m-2·s-1, 显著小于位于冠层下部的白背瓜馥木和山蒌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值(8.9 ± 2.9)和(8.6 ± 2.3) μmol CO2·m-2·s-1以及光饱和点值(491.6 ± 230.8)和(402.3 ± 112.8) μmol·m-2·s-1。瓜子金和蔓九节的光补偿点值为(16.1 ± 5.9)和(10.1 ± 5.7) μmol·m-2·s-1, 水分利用效率值为(11.5 ± 3.9)和(8.7 ± 1.6) μmol CO2·mmol-1 H2O, 显著大于林内的白背瓜馥木和山蒌的光补偿点值(5.6 ± 1.9)和(5.4 ± 1.7) μmol·m-2·s-1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值(6.7 ± 1.8)和(6.8 ± 1.3) μmol CO2·mmol-1 H2O。这些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显示出植物对不同的温度、光照、湿度的适应, 是植物适应环境条件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浙江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退化对土壤养分库和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恩荣  王希华  陈小勇 《生态学报》2007,27(4):1646-1655
为了解常绿阔叶林退化对土壤碳库和养分库的影响,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以常绿阔叶林顶级群落为参照,选择了次生常绿阔叶幼年林、次生针阔混交林、次生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代表不同的退化类型,分别对其土壤氮磷养分库、碳库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氮库贮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成熟常绿阔叶林、次生常绿阔叶幼年林、灌丛、次生针叶林、灌草丛和次生针阔混交林;土壤总磷含量也是在成熟林最高,次生针阔混交林和次生针叶林的总磷含量显著高于次生常绿阔叶幼年林和灌丛;土壤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成熟常绿阔叶林,次生针叶林、次生常绿阔叶幼年林、灌丛、灌草丛和次生针阔混交林;土壤铵态氮在成熟林、灌丛和灌草丛的库容量最大,其次分别为次生幼年常绿阔叶林、次生针阔混交林,最小的为次生针叶林;硝态氮则在灌草丛的库容量最大,其次分别为次生针叶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和成熟林针叶林,最小的为次生常绿阔叶幼年林和灌丛。统计显示,常绿阔叶林退化不仅导致土壤有机碳库含量的显著下降,也使得土壤氮磷养分库含量显著下降。可以认为,砍伐导致的大量生物量输出和森林管理措施的影响,植物种类组成的改变,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变以及养分和有机碳的主要生物化学转化环节发生改变是导致此类变化的主要因素,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土壤是该地区土壤的最大养分库和碳库。  相似文献   

9.
冬虫夏草是鳞翅目中的蝠蛾属Hepialus幼虫被虫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ely)Sacc。寄生感病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它是我国名贵药材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其功用为:“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相似文献   

10.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12个冬小麦品种(TriticumaestivumL.)在低、高氮条件下的籽粒产量差异,及吸收和利用氮素的效率对其影响。结果证明在低氮处理中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UtEG)的共同影响导致了产量差异,但利用效率的影响更大;高氮处理则主要是吸收效率的影响,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小。研究还发现能高效吸收或利用氮素的品种多为矮秆品种,因此高产品种多为矮秆。在低氮处理中的高产品种具有高效吸收或高效利用的特点;高氮处理中的高产品种主要具有高效吸收的特点,利用效率并不高。在所有品种中,只有低氮条件下的太核5025兼具高效吸收和高效利用的优点,说明多数品种的吸收、利用效率有待提高,以充分发挥氮肥的增产效果,达到少施氮肥多增产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用生命表法对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常绿阔叶树种叶子的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常绿阔叶树种叶子的寿命在1-3年之间,且变化幅度较大,就平均值来看,小乔木及灌木的叶子寿命较长,中乔木叶子的寿命较短;在演替过程中,组成演替早期群落的物种叶子寿命较短,而后期群落的植物叶子的寿命较长。文中还就叶子寿命和常绿阔叶林的结构及动态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为对象,应用永久样方法和每木调查法调查了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并对主要组成种的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依据胸径级频率分布的形状,将各树种的种群结构归纳为5种类型,并结合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分别讨论了其更新类型,同时对调查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1)群落为6种共优势群落,出现木本植物69种。2)种群结构为单峰型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檫木(Sassafras tzumu)等为阳性高大乔木,无正常更新能力,更新类型是先锋群落优势种或是顶极性先锋种;间歇型的木荷(Schima superba)、黑山山矾(Symplocos heishanensis)和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等为具有耐荫性的常绿阔叶树种,更新具有波动性和机会性,是演替系列或顶极群落优势种;逆-J字型的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和长叶石栎(Lithocarpus harlandii)等为强耐荫性的常绿阔叶树种,通过幼苗库和根萌生枝进行更新,是顶极群落的优势种;浙江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 var. chekiangensis)、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等为L字型;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na)、老鼠矢(Symplocos stellaris)等为单柱型,此二型是群落亚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主要组成种。3)调查群落已进入演替的顶极阶段,但仍处于其前期,将进一步向以米槠、栲树为主要优势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地被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天童常绿阔叶林地被层植物种类组成及群落学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组成地被层计有维管植物44科78属114种。蕨类植物优势度最大,里白占绝对优势。39种草木植物,以世界分布科和地面芽植物为主,常绿种类占84.6%,未见亚洲和北美洲间断分布的地理成分。乔灌木幼苗51种,80%的苗量集中于4~6个种中,优势种突出。藤本植物24种,草质藤本占25%,落叶种类42%。地面苔藓植物(22种)与枯枝落叶构成镶嵌分布,发育较成熟的群落中苔藓种类多,盖度大。里白及其枯死物形成层层交错重叠的地被层,阻碍凋落物进入地表,减弱光照,使近地表光照长期低于幼苗光补偿点,抑制了乔灌木优势种的更新。凋落物阻碍种子下移至半分解层,栲树种子下移率为17%至22.3%,冬季种子的动物损耗率平均为98.2%,凋落物中种子的平均腐烂率为28.2%,表层保存下来的栲树种子因缺水萌发速度慢且成活率低,下层萌发速度虽快,但腐烂率高,栲树天然更新幼苗主要来源于草窗。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优势种光合生理生态的比较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丁圣彦  宋永昌 《生态学报》1999,19(3):318-323
研究了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中主要优势种幼苗,幼树及成年树的生理生态学,发现优势种幼苗的更新一方面与其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种子的来源,萌发力和群落的生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幼苗的光补偿点有关,优势种成年树在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中地位的变迁与相互间的更替主要与其物质的合成能力,即优势种的光合作用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15.
宁波北仑常绿阔叶林植被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常绿阔叶林的区系组成,生活型谱,叶的性质以及群落结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组成植被的热带属略占优势,区系组成极为分散,常绿建群种大多在Castanopsis,Cyclobalanopsis二个属中,植被性质主要表现为中亚絷带常绿阔叶林特征,并逐渐向北亚热带过渡,优势种群的结构表明,本区植被已接近常绿阔叶林演替的顶极阶段。  相似文献   

16.
滇中常绿阔叶林及云南松林水文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滇中地区山地常绿阔叶林及云南松林的林冠截留量,冠流和茎流量,地表水土流失量,林地枯枝落叶层持水量,土壤含水量以及雨水、冠流、茎流和地表迳流中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并分析比较了针、阔两类森林调节和涵养水分的作用和降水中林冠养分的淋溶、迁移特点,对了解滇中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产力的研究,对本区森林资源的保护,林业的合理经营,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