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许多人认为,能否制造并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要是知道人和动物可以如此区区分,有一群动物一定会笑岔了气。它们不仅个个是使用工具的高手,还根据出身分成两个阵营——由灵长类动物组成的"类人队"和囊括海陆空能手的"综合队",准备好好切磋一下技艺。  相似文献   

2.
张发奎 《化石》2007,(4):12-13
语言是人类文化社会建立的重要前提,因而语言被视为人类的重要属性(人性)之一。古希腊哲学家亚理斯多德说人类是会说话的动物,以此区别人和动物。生物进化论的创建者达尔文说:“语言这一能力被当作是人和低于人类的动物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那是公允的”。科学文化普及的当今时代,普通人都知道,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科学家根据现生猿类动物都不会说话这一事实,推测最早的原始人类也应当是不会说话的。德国达尔文主义者,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1866)曾经为尚未进化为能说话的古人类起名为“无语猿人”(Pithecanthropus alalus)。最初…  相似文献   

3.
<正>本综述着重于描述动物免疫作为预防人类疾病(人兽共患病)的一种方法。描述了所用疫苗的三种类型,所举例子有成功例子也有失败例子。Ⅰ类疫苗用于保护人和有经济价值的动物,这二者在病原体传播循环中都不起什么作用。讨论了开发Ⅰ类疫苗过程中,动物健康产业和人健康产业与管理机构之间合作的好处,描述了在动物和人中都能使用的疫苗的唯一例子(西尼罗病毒疫苗)。Ⅱ类疫苗是用于家养动物的疫苗,以免疫家养动物作为预防  相似文献   

4.
侯继业 《植物杂志》2009,(12):38-41
当你看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旬话时,你第一反应是什么动物呢?有的人会说鸟儿,鸟儿在天空中任意翱翔——象征着自由!有人会想到鱼儿,因为喜欢鱼儿的五颜六色!有些答案会是小猫小狗,因为它们是可爱的宠物!有人会想到鸡鸭,因为它们是餐桌上的美食!  相似文献   

5.
侯继业 《生命世界》2009,(12):38-41
当你看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旬话时,你第一反应是什么动物呢?有的人会说鸟儿,鸟儿在天空中任意翱翔——象征着自由!有人会想到鱼儿,因为喜欢鱼儿的五颜六色!有些答案会是小猫小狗,因为它们是可爱的宠物!有人会想到鸡鸭,因为它们是餐桌上的美食!  相似文献   

6.
鱼儿会怛树吗?什么动物喜欢牢牢地关上“防盗门”呢?世界上最挑剔的“新娘”是谁呢?在红树林里生活着许多动物,它们神奇的生活方式出乎你的想像。  相似文献   

7.
实验动物安乐死问题一直困扰着动物实验工作者,什么是安乐死技术或方法?如何实施安乐死?怎样的安乐死方法才能既保证动物福利、符合伦理道德准则,又对实验者方便实用?本文根据美国兽医学会(AVMA)关于安乐死的评价准则阐述实验动物实施安乐死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原始人类的生活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序言人和动物主要区别之一,是他们和生活环境的关系。动物的生活,完全受外界环境的支配,它们用自己的身体,来适应自然环境。当然事物是互相作用的,经过动物的活动,也能改变自然,但改变了的环境,又反过来作用于它们。  相似文献   

9.
何毅  孙剑江 《生命世界》2008,(11):10-11
在内伶仃岛上,一只小短尾猴将头依偎在它的好朋友鸽子身上,显得如此幸福和满足。动物也有情感,相信现在没有几个人再对此持否定态度。但是,人类真的了解动物吗?动物情感的生理机制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使用工具曾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能力,然而,在过去的50年中,学界逐渐认识到工具的使用普遍存在于整个动物界。其中,使用工具最多的类群是哺乳类、鸟类和昆虫。动物使用工具有一定目标性,然而大多数动物仅考虑当前的目标,而非长远目标。动物使用工具的行为受到环境因素和动物自身认知能力、生理特点与进化历史的影响,并可能表现出一定的个体差异。有些动物使用工具的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然而大部分高等动物通过试错学习获得使用工具的能力。通过模仿学习,一些使用工具的行为可以传播和演化,从而在种群中广泛分布。工具的使用是动物认知领域的核心概念之一,开展动物使用工具的研究,能够加深对动物认知能力和行为进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朋友,你知道有一种留着“贝克汉姆式”发型的酷醋的猴子叫什么吗?它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呢?蜘蛛、蜻蜒、蚂蚁、蜜蜂中哪个不是昆虫?蝴蝶和蛾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兴趣和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会引导我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而亲身实践、实地考察更是我们了解大自然奥秘的最佳途径。今年暑假,我校科技教育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下属的国家动物博物馆合作,组织学校科技班的同学们去广西崇左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进行科考活动。通过短短几天的活动,同学们对于上述疑问已是迎刃而解,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野外生存的体验,而且锻炼了意志,还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相似文献   

12.
姚建武 《生命世界》2008,(10):22-25
在浩瀚的植物王国中,千奇百怪的植物形态,不禁会引发我们的联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幻无穷的形态?它们在其生存环境中有何意义7这些形态曲线与几何图形中的曲线又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3.
高星 《人类学学报》2018,37(3):331-340
制作工具曾经被视作人类独有的行为能力,"人类"曾经据此而定义。但目前学术界将直立行走作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灵长类最重要的体质与行为特征。少量其他动物种类,尤其是非人高等灵长类,也能使用工具乃至简单制作工具。如何认识制作工具在人类演化中的作用?人类制作工具的能力与其他动物有何区别?考古学是否有能力分辨人类的工具和其他灵长类的产品?本文通过对现代巴西猴群敲砸石头的行为及其产品、4300年前黑猩猩的"石制品"和早期人类石制品的比较研究,指出人类的工具与其他动物制作和使用的工具存在根本的区别;工具制作和使用对确定人类的演化方向,增强人类的适应生存能力,塑造人类的大脑与心智及行为方式,提升语言和交流能力,形成现代人类的身心和社会,至关重要,不可或缺。考古工作者一方面需要谨慎分辨、研究人类工具制作初期的产品,不使其与自然的产物和其他动作的作品相混淆,另一方面应该认识到人类工具制作在计划性、目的性、预见性、规范性和精美度上具有唯一性,有内在的智能控制、思维逻辑和规律可循。学科发展的积累和现代科技的支撑使考古学者具有多方面的利器,能够把人类工具制作的历史挖掘、复原出来,能够破译特定的石器技术和功能,进而将人类演化的历史画卷描绘得更加精细,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4.
对于人和猿的划分,恩格斯在著名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里,已作了圆满的科学回答。为了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起源理论的正确理解,目前我国人类学家和关心人类起源研究的同志,对人猿划分问题进行的讨论,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人类学研究工作的进展也是有好处的。周作云在《人猿分野辨》一文中,单纯地以“使用原则”将人和猿绝对划分开。我认为这种划分法不符合人类起源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恩格斯对人猿之间存在过渡阶段和“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科学论断。(见《自然辩证法》) 吴汝康在《人和猿的界限问题》中,提出“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是人的新质和猿的或动物的旧质不断斗争的过程,是新质不断克服旧质的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使用工具的定义,介绍了各种动物,特别是灵长动物使用工具的情况,并讨论了使用工具的起源和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使用工具技能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蜱类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蜱类对於疾病的传染,无论在人或其他动物,都是很重要的。文献告诉我们,这类节足动物,可以传染过滤性病毒(脑灾病),螺旋体(人和鸟的回归热病),立克次体(各种斑疹伤寒),以及原生动物(动物的焦虫病)所致的各种人和动物的病症。在我国,对於这些疾病的研究还不多,也无统计,但是无论在人和家畜,无疑蒙受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王放 《生命世界》2008,(12):10-13
城市里面都有什么野生动物?或者说,城市里面有野生动物吗? 我们不是说蜜蜂、蝴蝶那些小虫子,也不是在说麻雀、喜鹊这些常见的鸟类。我们是在说那些真正的哺乳动物,那些一般人觉得要在动物世界和Discovery Channel里面才能看到的野生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吴汝康在其《人和猿的界限问题》一文中说:“古猿怎样演变成人的整个过渡阶段,目前还很少直接的证据,关于人类各种重要特征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目前还很少了解,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他对这个过渡阶段的情况提出了一个他认为是唯物辩证的假说。我认为值得商讨。人类历史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什么是划分人类社会和猿群之间的界线的基本标志?对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早就有一个众所周知十分明白的答案。恩格斯说:“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劳动。”(《自然辩证法》) 劳动是人猿分野的界线。第一批原始人从他们会劳动的那个时候起,就和一般动物分开了,人类的历史就从此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从单细胞生物体转换成为各种由许多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这样的独立进化过程已经经历了大约二十多回。这样的演变在动物和植物等复杂生物体的起源方面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免疫的方法抵抗各种疾病的发生,已在人类和动物中广泛应用,早在公元十六世纪以前,我国已发明“人痘接种术”,采用种天花法,防止天花病的出现。人和动物体都具有免疫功能是众所周知的,而植物体是否也具有免疫功能呢?是否植物体也可借助于人和动物中使用的免疫方法来抵抗各种病害呢?这是一个新课题,目前还鲜为人知,但这也是人们很早就注意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