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皱纹盘鲍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鲍是珍贵的海产软体动物,软体部非常发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誉为海味之冠,其贝壳可作中药,称石决明,为海产药用动物的重要种类。 鲍属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约90种。在北美太平洋沿岸,日本沿岸和澳洲沿岸鲍的种类与数量比较丰富。我国的广东、福建、台湾、山东和辽宁等省沿海也有  相似文献   

2.
1966年4月6日,在江苏吕四港海滩上被渔民捕获的一头雄性北海狮(Eumetopias jubata)它属于哺乳纲、鳍脚目,仅见于北太平洋,主要生活在沿岸的岩石岛屿附近。在我沿海还是首次发现。 从捕获后的第四天开始,即在南京市玄武湖动物园饵养(两个月)。初到园时不肯吃食。  相似文献   

3.
人工饲养海豹繁殖初步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豹(Phoca vitulina Linnaeus)生活在北冰洋和太平洋北部,为海生哺乳动物,每年冬春季洄游到我国渤海一带寻食和产仔。海豹肉可食,皮可制革和做防潮雨具,雄性生殖器是做名贵中药材“海狗肾”的原料。 我馆自解放后就在海水池里饲养海豹,当初海水池在室内,大小为3×1.5×0.6米。海豹在夏季每因温度增高而染病死亡。1953—1955年先后养活两只雄性海豹,为观察方便编为1、2号,1号于1969年送给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加州Santa Monica海湾鳍足类的生态学.从1997-2007年乘船调查了277次,发现海狮(Zalophus californianus)是最常见的动物(89%,见到的次数为1393次),其次是港海豹(Phoca vitulina richardsi,8%,n=131)和北象海豹(Mirounga angustirostris,1%,n=15).在29%的遇见次数(观察到瓶海豚205次)中,发现海狮(偶尔也发现港海豹)与瓶鼻海豚集群(Tursiops truncatus);短喙真海豚(Delphinus delphis)与长喙真海豚(D.capensis)在53% 的遇见次数(遇见真海豚次数n=155)中,发现短喙真海豚(Delphinus delphis)与长喙真海豚(D.capensis)集群;一般在沿岸水域(离岸边距离<500 m)见到海狮和港海豹,但在整个海湾也能见到,表现出这两个物种对海底峡谷的偏爱.北象海豹仅见于近海,主要在海底峡谷附近. 经常看到海狮、港海豹和北象海豹游动(50%,n=728)、进行热调节(14%,n=205)、以及取食(3.2%,n=47),但几乎见不到有社会性活动(0.21%,n=3).  相似文献   

5.
基于MaxEnt模型的渤海湾沿岸鸻鹬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沿岸是鸻鹬类迁徙路线的重要栖息地。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栖息地面积减少,质量恶化。因此,开展渤海湾沿岸鸻鹬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基于鸻鹬类点位信息和环境因子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对渤海湾沿岸2000年和2015年鸻鹬类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覆被、NDVI、年均气温、坡向是影响鸻鹬类分布的主要因子;鸻鹬类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河北唐山南部和天津滨海地区。研究时段内渤海湾沿岸适宜栖息地面积总体有所下降,河北适宜栖息地面积下降,天津和山东增加;栖息地适宜性增加地区主要集中于天津南部、山东东南部,下降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丰南、黄骅及天津宁河县。该研究可识别渤海湾沿岸鸻鹬类适宜栖息地的分布范围及变化趋势,对该区域鸻鹬类保护及栖息地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沿岸是鸻鹬类迁徙路线的重要栖息地。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栖息地面积减少,质量恶化。因此,开展渤海湾沿岸鸻鹬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基于鸻鹬类点位信息和环境因子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对渤海湾沿岸2000年和2015年鸻鹬类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覆被、NDVI、年均气温、坡向是影响鸻鹬类分布的主要因子;鸻鹬类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河北唐山南部和天津滨海地区。研究时段内渤海湾沿岸适宜栖息地面积总体有所下降,河北适宜栖息地面积下降,天津和山东增加;栖息地适宜性增加地区主要集中于天津南部、山东东南部,下降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丰南、黄骅及天津宁河县。该研究可识别渤海湾沿岸鸻鹬类适宜栖息地的分布范围及变化趋势,对该区域鸻鹬类保护及栖息地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南沿海的海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龟为现存的龟龞类当中体躯最大的种类,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海洋中。我国沿海海岸线甚长,港湾岛屿众多,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海龟也是其中之一。在东海南海沿岸一带有海龟出没,尤其华南沿海,海龟资源更为丰富,有时单一,有时也会成群出现。至于捕捉海龟过去也有过记载,但未成专业。到  相似文献   

8.
“精制多价抗海蛇血清”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海蛇均为前沟牙毒蛇 ,分布于太平洋及印度洋沿岸 ,大西洋没有海蛇。中国产海蛇 1 6种 ,分布于北起辽宁、南至海南及广西沿海 ,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及蛇伤发病率较高的海蛇为青环海蛇( H ydrophis cyanocinctus)和平颏海蛇( Laticauda semifasciata)。调查结果表明 ,被海蛇咬伤如不及时处理 ,通常有 50 %的患者死亡。在中国广西北海市每年均有被海蛇咬伤中毒致死的病例。为研制中国、日本及东南亚沿海国家主要有毒海蛇青环海蛇和平颏海蛇咬伤的有效治疗药“多价抗海蛇毒血清”,填补急救医学空白。  方法 从中国北部湾产青环海蛇和平…  相似文献   

9.
乌贼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东部及非洲沿岸海域,是拖网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也是大西洋乌贼科最重要的商业种。本研究根据2015年7—8月西非沿岸采集的乌贼样本,测量了283 尾乌贼内壳外部形态参数,结合内壳日龄信息,对不同性别乌贼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性别乌贼胴长和体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读取内壳日龄,发现雌雄性优势日龄组均为80~100 d。内壳外部形态与日龄的拟合函数中,Logistic函数的拟合效果最佳。雌性个体内壳外部形态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值均大于雄性。雄性和雌性乌贼内壳长和内壳宽的绝对和瞬时相对生长率分别在110~120 d 和100~110 d 达到峰值。雄性和雌性的初次性成熟日龄分别为111 d和104 d。不同性别乌贼的生长差异可能与栖息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一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幅员广大、海域辽阔的国家,邻近我国大陆的海洋,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除台湾东岸濒临太平洋外,其他各海区都由半岛和岛群与大洋隔开,沿海受到黑潮暖流及其分支的流经和沿岸水系交汇的影响。我国大陆和岛屿海岸线绵延曲折,北起中朝交界的鸭绿江口,南迄中越交界的北(山仑)河口,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短吻海豚(Lanenorhynchus obliquidens Gill)是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中一种较小的海豚。身体两侧各有一黑纹从口角至鰭肢基部并向后沿体侧延伸至肛门。背鳍后缘凹曲似镰状。齿式为(27~33)/(27~33)。多分布在北太平洋的日本海(包括日本北面、朝鲜东面及苏联远东区沿海)、日本南面近海和北美加利福尼亚至南美哥伦比亚等地区沿海。我国台湾及福建海域也有发现。1958年江苏东海海区曾捕获一头雌性海豚,体长1.98米。经过鉴定乃太平洋短吻海豚。所获标本保存在复旦大学生物系标本室。现就其骨骼描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渤海沿岸湿地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强,对全球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干扰和破坏。近年来随着我国东部沿海的人口经济快速增长、资源需求进一步增大,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进而影响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区域尺度上评估我国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对于科学认识和合理保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渤海沿岸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为研究对象,通过InVEST模型,和物种丰富度指数,评价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渤海沿岸湿地生态系统主要以水库坑塘为主,其次为草本沼泽。在2000—2010年期间,渤海沿岸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几乎不变,主要为草本沼泽和水库坑塘之间的转换。(2)湿地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中部、渤海湾东南部和莱州湾西北部。由于城市化进展的加快,人类活动的干扰加强,近10年来,渤海沿岸湿地生境质量逐渐降低,生物多样性呈退化趋势。频繁的人类活动对该地区湿地生物多样性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应多建立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3)生物多样性变化热点区主要分布在渤海湾东南部和莱州湾西北部。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渤海湾的中北部。在渤海湾东南部和莱州湾西北部的变化热点区内,生物多样性呈改善趋势,说明有效的生态系统转换和湿地保护区的建立,可以实现发展与保护共存,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作者描述了产自塔里木盆地的HistiodellaHass的四个种,并探讨了它们与中国北方和北美中大陆暖水型牙形石及中国南方和北大西洋冷水型牙形石的对比关系。认为Histiodellasinuosa带对比北美中大陆牙形石动物群3的下部、中国南方Amorphognathusvariabilis带下部和中国北方Aurilobodusleptosomatus-Loxodusdissectus带下部。Histiodellaholodentata带下部相当于中国北方Aurilobodusleptosomatus-Loxodusdissectus带中部或中国南方的Amorphognathusvariabilis带至Eoplacognathussuecicus带的下部。Histiodellakristinae带对比北大西洋区的Eoplacognathussuecicus带中上部和中国北方的Tangshanodustangshanensis带。Histiodellabellburnensis带对比北大西洋区的Eoplacognathussuecicus带的上部到Eoplacognathusfoliaceus带下部。HistiodellaHass与北大西洋区和中国北方区典型牙形石的共同出现可以作为一个桥梁,建立起北美中大陆、北大西洋、塔里木盆地及华北地区牙形石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浙江沿海滨螺科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了浙江沿海滨螺科动物的水平、垂直分布及其数量的季节变化。粗糙拟滨螺和结节滨螺分别仅分布于象山港内和外侧岛屿,中间拟滨螺偏于内湾和大陆沿岸分布;短滨螺和粒结节滨螺广布于内湾、沿岸和内外侧岛屿。此外,还对比讨论了我国南北沿海滨螺的分布、环境因子对滨螺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浅论赤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诺 《生物学通报》1993,28(8):12-13,9
近年来,我国南北沿海赤潮频发,先后在黄河口(1952年)、辽河口(1957、 1967) 、大沽河口(1977) 、大连湾(1979、 1980、 1981) 、东海(1972) ,湛江(1980) 、香港(1971、 1980、 1986) 等近海水域分别发生夜光藻、中肋骨条藻、毛丝藻、微形原甲藻、颤藻等形成的赤潮。据不完全统计,70年代前,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赤潮仅有3次。70年代后,在黄、渤、东、南海近岸海域,发现并有记载的赤潮近30次。不仅给海洋渔业资源和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而且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如今,随着海洋污染日趋加剧,世界各地赤潮的发生已有与日俱增的趋势。太平洋、大西洋沿岸居民因误食由赤潮污染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毛颚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中国海已记录毛颚类有37种,可分为3个生态类群,即暖水性、暖温性和深水类群。种数是由北往南、由近岸向外海递增。中国海毛颚类可划分暖温带区系、热带- 暖温带混合区系和热带大洋区系。大多数种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等水域。  相似文献   

17.
冲绳海槽全新世钙质超微植物组合及气候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冲绳海槽全新统钙质超微植物组合,计有21原生属58种。主要分子是Emiliania huxleyi和Gephyrocapsa oceanica,相当Martini(1971)划分的NN 21带,时代为晚更新世至全新世。 应用数理统计和生态分析的方法(根据钙质超微植物属种的多样度D,H(s)和冷、暖分子的百分含量)确定了海槽全新统的底界,即晚更新世晚玉木冰期和全新世冰后期的界线。本文还将全新统进行五分,各自相当于前北方期、北方期、大西洋期、亚北方期和亚大西洋期,并与我国黄海及日本、中欧全新世各气候期进行对比。 海槽表层钙质超微植物组合可与Roth和Coulbourn(1982)划分的北太平洋的中央带组合相对比,基本特征一致,但由于黑潮暖流流经本区,故属种多样度明显高于北太平洋。  相似文献   

18.
阙江龙  王生 《动物学杂志》2022,57(3):439,446-439
鲻(Mugil cephalus)隶属于鲻形目(Mugiliformes)鲻科(Mugilidae)鲻属,为浅海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等温带和热带近岸海区,我国沿海均有分布。鲻对盐度的适应广,在淡水、咸淡水和盐度高达40的海水中都能生活,适温范围3~35℃,喜暖水(区又君2015)。鲻个体大、生长快、食物链短,是我国沿海经济鱼种。鲻可栖息在近岸浅海、河口的咸淡水交界处及港湾内,在长江主要分布于其河口附近(毛节荣1991,倪勇等2006)。  相似文献   

19.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鳐形总目Batomorpha(下孔总目Hypotremata)的团扇鳐科Platyrhinidae,团扇鳐属Platyrhina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共有2种,我国均产。中国团扇鳐Platyrhina sinensis(Bloch et Schneider),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亦见于马来半岛、中南半岛、朝鲜西南和日本南部沿岸;林氏团扇鳐P.limboonkengi Tang,只分布于我国南海和东海南部。  相似文献   

20.
1979年我们在江苏南通地区从黄鮟鱇Lophius litulon(Jordan)的小肠中检获到两种寄生线虫,经鉴定其中之一为海对盲线虫Contracaecum marinum(Linnaeus,1767) 本种系我国首次发现,在国外已知分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