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虫属直翅目螽蟖科,学名为Callimenellus ferrugineusBrunner von Wattenwyl 一、形态 成虫、若虫体形肥大,全身淡褐色至深褐色,头、尾小,中间大而近似纺缍形,身体长3.5—4厘米,口器咀嚼式,腹眼隆起,黑褐色,头部略呈三角形,顶端有八形突起物,触角丝状,长5—6厘米,每隔数节有一段白斑,胸部3节,胸部背板  相似文献   

2.
王遵明 《昆虫学报》1988,(4):429-432
美腹虻Tabanus callogaster 新种(图1) 雌虫体长14毫米。头部:复眼具1条带。前额黄棕色,具黑毛,基部略窄于端部,高度为基部宽度的3.7倍。亚胛及颊基部1/6呈黄棕色,颊其余部分及颜灰色。基胛黑色,略呈卵圆形,向外突起明显,两侧与眼分离。中胛矛头状与基肿相连,亦呈黑色。柄节、梗节浅棕色,具黑毛,鞭节红棕色,顶端有明显的钝角,环节部分及鞭节端部黑色。下颚须灰  相似文献   

3.
1.长角瘤虻 Hybomitra longicorna,新种(图1) 雌虫体长16毫米。 头部 前额黄灰色,两侧平行并覆长黑毛,高度为基部宽度的2.4倍。基胛红棕色,略似圆形,有皱纹,两侧与眼分离,上端延线粗短而不超过前额高度1/2。单眼瘤大而明显,呈三角形,红棕色。亚胛低,具黄灰色粉被。颊、颜黄灰色并覆黄白色长毛,颊有少量黑  相似文献   

4.
藏羚( Pantholops hodgsoni )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属偶蹄目牛科,雄性平均体长144cm,雌性128cm,雄性体重约46kg左右,雌性平均23.8kg.雄性有角,长约50~80cm,细长近垂直,上端略前弯,尖锐利;角基部侧扁,直径13cm左右,近基部2/3段的前侧有明显横棱.雌性无角,体形明显小于雄性.头部鼻孔大而略向下扩,内侧有肿胀囊.体背面毛黄褐色,体腹毛暗灰白色,毛质密、绒软,尾尖毛白色,尾腹侧裸露.冬季,雄性藏羚毛色发生明显变化,头面部和肢体前侧呈暗棕色或黑色,反差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汉中麻虻,新种Haematopota hanzhongensis sp. nov. 鉴别特征 本新种接近H.kansuensis Krber, 1934,但触角柄节粗,长于梗节和鞭Ⅰ节之和,而后者的柄节短于鞭Ⅰ节。 雌虻 黑色,体长9—11mm,翅长8—9mm。 头部 额灰黑色,近眼缘较浅,具黑毛,杂有灰白毛,侧点前方灰白毛较多,额基宽略  相似文献   

6.
柯于国  姚新萍  孔天翰 《蛇志》2011,23(1):57-58
短尾蝮(Gloydius brevicaudus),宣城地区俗称土公蛇、长虫,成体长350-450 mm,头部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背部浅褐色至红褐色,有2行深棕色圆斑;吻棱明显,背鳞中段21行,腹鳞+尾下鳞平均为180;有颊窝及管牙。蝮蛇在宣城地区分布广、数量多、毒性较强,对当地从事农、林业生产的人群危害大。作者于2007-2009年收治蝮蛇咬伤患者297例,其中并发破伤风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体长:8—9公厘;翅展:16—18公厘(雌雄差异甚小)。 头部与胸部均密覆磷片,呈红棕色;腹部作灰黄色,但杂有深灰褐色至黑色鳞片。  相似文献   

8.
鲤科鱼类之一新属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似鲴属Xenocyprioides,新属 模式种:小似鲴Xenocyprioides parvulus,新种。 体长而侧扁。吻短,口亚上位,背视为一横裂。下颌稍突出,边缘具锐利角质。下咽骨宽短,略呈三角形;咽齿3行,内行6个,侧扁,咀嚼面斜长,顶端尖,略弯曲。背鳍起点约与腹鳍起点相对,无硬刺。鳞片较大,无侧线。  相似文献   

9.
黄渤海的叫姑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C. et V.)]属于石首鱼科(Sciaenidac);按地理区系划分属于温带性,为近海中下层小型经济鱼类之一。叫姑鱼的体长多在160毫米以下,个别可达180毫米。体长不同的鱼,常有体色的差异。体小者鳞呈银白色,体大者体侧下方的鳞略呈微红(或微黄),吻部呈紫红色,故有时被误认为两种不同的鱼,实则是同种异色。  相似文献   

10.
六盘山蝮     
正图为六盘山蝮(Gloydius liupanensis)的雌性成体照片,体长约548 mm,尾长约60 mm,头部窄长而不明显,呈三角形,吻端较圆,吻棱不显,尾短。背部呈土棕色,具黑色波状横斑;黑褐色。背腹相交鳞片白色,构成体侧一条白线。通体被覆鳞片,背鳞表面呈网络状。六盘山蝮(Gloydius liupanensis)隶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蝰科亚洲蝮属,  相似文献   

11.
从1990年4月11日采自江西省贵溪县一个池塘的浮游生物标本中,检出雌性泥溞(Ilyocryptus)8个,鉴定为活泼泥溞(I.agilis Kurz,1878)。主要特征为: 体长0.60—0.86mm。侧面观略呈梨形,头窄小而后缘很宽大。壳面无遗留的蜕皮,不  相似文献   

12.
虞国跃 《昆虫知识》2012,(6):1746-1746
<正>北京堪袖蜡蝉Kamendaka beijingensis Wu,Liang et Jiang,2005,成虫体长3mm,连翅5mm;体及前翅总体呈白色,具淡黄褐色、褐色区域;头部的结构很有特点,看上去头部似乎有一对耳状的结构组成:前部呈2片状外突,前面正视2片近于平行;复眼淡黄绿色,长在每一耳状结构的中间,复眼的前方具2个褐  相似文献   

13.
1985和1986年对647只蒙古旱獭体重、体长的增长规律进行了研究。体重体长随年龄增加而增长,但体重和体长的增长特点不同,体重随年龄增加而直线上升,体长则呈抛物线形上升。根据这一规律,将体长的增长划为突增期、稳增期和停滞期三个时期。并根据体重和体长分布呈二元正态分布之特点,以直线回归方程Y=30.78+0.004X表示体重(X)与体长(Y)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602(p<0.01)。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胡蜂一新种(膜翅目:胡蜂总科:蜾蠃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我所胡蜂总科Vespoidea标本,发现四川省螺赢科Eumenidae一新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四川同蜾蠃Symmorphus(Symmorphus)sichuanensis,新种(图1) 雌蜂:头部 均呈黑色,但于两触角窝之间上部有一对相邻的橙黄色斑,两复眼后缘、颊的上部左右各有一橙黄色点状小斑,单眼均呈褐色,触角梗节、鞭节的腹面略呈暗锈色,上颚端部略呈黑棕色。头宽与胸部宽略相等,但宽于前胸背板前缘。头正面近圆形,  相似文献   

15.
雌虫 体长8—9毫米。 头部 前额具黄灰色粉被及黑、黄色毛,高与基部宽度略等。额胛大、黑色,两侧与眼略有距离。单眼明显,周围有黑色光泽斑,颜与颊黄灰色。颜胛圆形,具黑色光泽。触角长,黑色,具同色毛,梗节长于柄节;鞭节略等于梗节与柄节之和。下颚须黑色、具浅黄色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们将云南、四川、浙江等地所采到的益蝽亚科昆虫标本,进行鉴定研究,发现有三新种,其中隶属于棘峰蝽属Breddiniella 1种,瘤蝽属Cazira 2种。记述如下: 棘峰蝽属Breddiniella Schouteden,中国新记录1.云南棘峰蝽Breddiniella yunnanica Zhang et Lin,新种(图1) 体长8~9.5毫米,宽9.5~10毫米。椭圆形,淡黄褐色,散布刻点,略具光泽。头部侧叶长于中叶,但不在其前方会合,侧叶横皱,侧缘略卷起。头部后半黑褐,复眼  相似文献   

17.
蝈蝈(Gampsocleis gratiosa Brunner Wattenwyl)也称聒聒儿,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直翅目、螽亚目、螽嘶科、聒聒儿亚科。可经加工入药,有解毒、行水、止痛功能。因其鸣声悦耳,夏秋季常被人们笼养。笔者经数年实践,在中学动物教学中,将蝈蝈作为代替蝗虫的实验材料。现将蝈蝈与蝗虫相同及不同的特征简介如下。蝈蝈身体呈筒形,腹部略膨大。体表为绿色或绿褐包。体长为43—48毫米。躯体由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体段构成(图1本文图见第11页)。  相似文献   

18.
绿豆象幼虫虫龄的划分及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和感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幼虫的龄期,了解其末龄幼虫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方法】测量绿豆象幼虫体长、头壳宽和上颚宽,根据所得数据的频次分布图、关系拟合结果和戴氏法则确定绿豆象最佳分龄指标,明确幼虫虫龄数,并利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验证;采用扫描电镜对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及感受器进行观察。【结果】绿豆象体长、头壳宽和上颚宽的频次分布均呈显著的4个峰,因此推断绿豆象幼虫为4个虫龄。各龄的体长变幅分别为1.581~2.556, 2.406~3.381, 3.381~4.281和4.206~4.881 mm,头壳宽度变幅分别为0.444~0.689, 0.654~0.934, 0.934~1.179和1.144~1.389 mm,上颚宽变幅分别为0.080~0.256, 0.234~0.344, 0.322~0.542和0.542~0.652 mm。体长、头壳宽和上颚宽均符合戴氏法则和Crosby生长法则,并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体长、头壳宽和上颚宽可作为绿豆象幼虫龄期划分的重要指标。头壳宽的Crosby指数均小于体长和上颚宽...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梨星毛虫Illidcris pruni的龄期,了解其头部感受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通过测量梨星毛虫的头壳宽度与体长两项指标,根据所得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以及结合Dyar定律明确幼虫虫龄数,并利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得出的结果进行验证;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末龄幼虫头部形态及感受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梨星毛虫体长和头壳宽的频次分布均呈显著的5个峰,因此推断梨星毛虫为5个虫龄。各龄的体长变幅分别为2.96~4.04 mm、5.27~6.27 mm、7.76~8.36 mm、9.47~10.45 mm和11.83~12.11 mm,头壳宽变幅分别为0.316~0.358 mm、0.397~0.459 mm、0.538~0.598 mm、0.687~0.735 mm和0.947~1.011 mm。头壳宽符合戴氏法则和Crosby生长法则,并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头壳宽可作为梨星毛虫龄期划分的重要指标,体长可作为分龄的辅助指标。梨星毛虫末龄幼虫头部感器共有栓锥形感器、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3种感器,主要分布于触角、口器、上颚和下颚须。  相似文献   

20.
密点麻蜥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  计翔  屈彦福  高建芳  章玲 《动物学报》2006,52(2):250-255
蜥蜴繁殖成功率与其形态特征有密切的关系。作者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采集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 ,定量研究该种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和雌体繁殖特征,检验与成体形态特征相关的两性繁殖成功率差异是否能促进两性异形的进化。密点麻蜥成体个体大小无显著的两性差异,但头部大小两性差异显著;雄性个体的头长和头宽均大于体长相同的雌性成体。繁殖雌体于五、六月份排卵;在实验室条件下,雌体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下旬之间产仔。该种雌体年产单窝仔,每窝2 -4仔。窝仔重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但雌体体长仅能解释很少一部分(约19 %)窝仔重的变异。窝仔数和幼仔重均与雌体体长无关。幼仔重与相对生育力(相对于雌体体长的窝仔数)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该种蜥蜴存在后代数量-大小之间的权衡。密点麻蜥雄体和雌体向较大体型方向进化的选择压力均相对较弱,与成体头部大小相关的两性繁殖成功率的差异是导致该种蜥蜴头部大小两性异形进化的主要原因[动物学报52 (2) : 250 -255 , 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