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东北迁飞场对粘虫的Pied piper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我国2代粘虫的回迁过程和3代粘虫的种群构成还少有研究,东北与华北3代粘虫的虫源问题也不清楚。为此,需厘清2代粘虫发生区的风场动态和迁出种群的去向,明确东北粘虫夏季迁出种群与华北3代粘虫的虫源关系。【方法】根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高空气象记录,统计东北和华北地区夏季各方位风向的频次和平均出现频率,利用HYSPLIT平台模拟东北粘虫夏季迁出种群的迁飞轨迹和落点分布。【结果】东北和华北地区7、8月的风向均以西南、南风为主且因气旋频繁过境而风向多变,不利于东北粘虫夏季种群回迁进入华北农作区;而对其迁出种群的轨迹模拟结果也表明,东北粘虫夏季种群能够进入华北的可能性极低:它们或迁入更北的无法生存的山区,或未能成功跨海而死亡,抑或迁入朝鲜半岛成为当地的虫源(同样无法越冬),还有一部分滞留东北地区继续为害一代后因气候原因死亡,而只有在极少数风向风速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入河北。【结论】东北地区的夏季风场不利于东北粘虫的回迁,华北3代粘虫的种群构成与东北夏季种群几无关系,东北迁飞场表现出显著的Pied piper效应。  相似文献   

2.
粘虫(Cirphis unipuncta Haworth)是我国农作物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苏(北部)、山东、河北、山西,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等地区。在华北和东北地区,主要为害玉米,高梁,榖子和麦类。根据前人的记载:在东北从1929—1937年间,每年均有局部地区猖獗成灾。粘虫在我国南方,主要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我国3代粘虫的种群构成还少有研究,华北3代粘虫的虫源问题也不清楚。为此,需厘清3代粘虫发生区的风场动态和迁出种群的去向,为明确各地的虫源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气象局的高空气象记录,分析高空风场;利用HYSPLIT平台模拟华北粘虫夏季迁出种群的迁飞轨迹和落点分布。【结果】在夏季风盛行的背景下,3代粘虫主要来自于与其发生区相邻的偏南地区(约占45%),如鲁东、苏皖鄂、浙北、赣北、湘北等;另一个主要来源是西北区(包括晋陕甘宁,约占10%)和华北北部(内蒙古及以北区域,约占7%);在某些年份,西南地区也会提供约6%的虫源。另外,还有约30%的虫源来自于发生区域内的相邻地方,属于当地前代滞留虫源的近距离迁飞;而东北区对华北3代粘虫的虫源构成则只有极微的贡献(约0.2%)。从山西和陕西起飞的1代成虫则主要是北迁,有将近30%的个体迁入了华北3代粘虫发生区,约23%迁入内蒙古及以北地区,还有约4%迁入西北的甘肃宁夏、约5%迁入东北区,另有27.5%的个体近距离迁飞落在本省境内。晋陕种群南向迁飞的比率不大,只有大约10%的个体迁入3代粘虫发生区的南邻区域。【结论】华北3代粘虫的暴发属于小概率事件,如此大范围的潜在虫源和如此局部的发生区,以及复杂的天气系统给我国华北地区3代粘虫的预测预警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需要研究部门与推广部门通力合作,做更多的实证研究和个例分析,逐渐深化对3代粘虫暴发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草地螟寄生蝇是草地螟Loxotego stictialisL.的重要天敌,但其发生种类、控害作用尚不明确。通过室内饲养,结合历年田间调查对康保县草地螟寄生蝇种类、田间分布、寄生率及消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康保县草地螟寄生蝇发生种类有5种。田间呈聚集分布,种群数量大,寄生率高,控害作用显著。对开展草地螟预测预报,保护利用天敌资源和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草地螟LoxostegesticticalisL.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主要分布在北温带36°N-55°N范围内。明确草地螟在整个欧亚大陆的发生动态,对于阐明其灾变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查阅有关中、俄草地螟的文献资料,分析1900年以来欧亚大陆草地螟的发生情况。【结果】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今,草地螟在欧亚大陆先后于1925-1936年、1948-1960年、1969-1989年和1995-2014年出现了4个大的群发期。在1925-1936年、1969-1989年和1995-2014年3个群发期内,存在着草地螟重发生区沿着欧亚大草原东西向蔓延的现象。在1948-1960年这个群发期,草地螟主要发生范围局限在东北亚地区。此外,草地螟种群在不同区域内呈现出不同的暴发周期。在俄罗斯欧洲部分,草地螟的暴发周期为10年左右,但在1937-1968年间出现了长达30余年的间歇期。在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草地螟的暴发周期为20年左右。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由于其位于欧亚大陆两个主要的发生基地之间,无论草地螟重发生区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传播,都会在当地造成危害,因此发生也更频繁。【结论】草地螟在欧亚大陆的猖獗为害具有群发性,重发生区会沿着欧亚大草原东、西向蔓延。草地螟在一个地区内的间歇性猖獗不仅与当地的环境因素有关,还可能受到草地螟重发生区在大陆尺度上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具有间歇性猖獗的特点。本研究旨在揭示我国草地螟第2和3个暴发周期结束的原因,以加深对草地螟间歇性猖獗机理的认识。【方法】利用轨迹分析方法,分析1983和2009年草地螟成虫的迁飞动态;通过计算气温距平、降雨量距平百分率,探索影响种群波动的气候背景;利用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异常气候条件的大气环流背景。【结果】1983年6月我国东北及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出现极端低温多雨天气,而我国华北北部出现严重的干旱,引发了大范围的草地螟种群崩溃事件。1983年秋季,集中越冬区仅局限在山西北部的高海拔地区。山西北部天敌寄生率在1984年春天达到较高的水平,进一步压低了草地螟种群的数量,导致第2个发生周期的结束。2009年6月东北亚地区出现了与1983年6月类似的极端恶劣气候,致使我国东北、华北以及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再次出现大范围的草地螟种群崩溃事件,直接导致第3个周期的结束。大气环流异常是这两次极端气候事件的直接原因。【结论】极端气候事件已成为我国草地螟发生周期结束的重要因素。鉴于极端气候的出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国草地螟发生周期的结束目前尚难以实现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草地螟1999年大发生的虫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草地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对其虫源地及迁飞路线尚缺乏全面的认识。本文分析了1999年各地草地螟主要迁入峰期的天气学背景,并对风场的时空分布及草地螟迁飞轨迹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999年东北地区大发生的草地螟只有少部分来自以往认为的“主要发生基地”,其主要虫源来自蒙古共和国东部及中蒙边境地区;草地螟盛发期东北地区气旋性天气系统对草地螟的迁入和扩散有密切的关系,据此提出可将“东北低压”、“东北低涡”的发生、发展趋势与虫源地的情况结合起来作为监测草地螟迁入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粘虫发生概况:60年回顾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本文总结了我国1950—2013年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发生、防治和损失概况,揭示了60余年中我国粘虫种群数量动态的演化规律。(1)南方地区越冬代种群发生年代间有波动,江淮1代发生区为害减轻,东北、华北、黄淮、西北和西南等2、3代发生区发生加重。(2)2代粘虫为发生最为广泛的1代,1995年以来粘虫主要危害作物已由小麦变为玉米。(3)寄主作物种植面积对种群数量总体变动起重要作用,气候条件影响年度间和区域间的种群波动和变化,农田生境影响小区域的发生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证实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鳞翅目: 螟蛾科)由我国华北越冬区向东北迁飞危害的假说并提供直接的证据, 采用网捕成虫喷雾染料标记释放回收的方法,于2009年越冬代草地螟成虫盛发期间(6月1-4日)分别在内蒙古武川县(41.07°N, 111.42°E)和察右中旗(41.13°N, 112.58°E)的6个标放点共标记当地越冬代草地螟成虫约181万头并自然释放。标记释放后, 在东北、 西北和华北11个草地螟常发省(市、 区)组织各级监测预警部门利用虫情测报灯、 捕虫网和性诱剂诱捕器等多种器械进行回收, 先后于2009年6月7-29日在内蒙古科右中旗、 乌兰浩特、 扎兰屯分别回收到由察右中旗标记释放的成虫9头, 在辽宁省北票市回收到由武川县标记释放的成虫1头。标记释放点至回收点直线距离为725~1 117 km。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确认的草地螟最远迁飞距离。这些证据不仅证实了我国越冬代草地螟成虫能从华北迁往东北危害, 而且为进一步了解草地螟的种群动态规律, 改善草地螟的预测预报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海霞  罗礼智 《昆虫学报》2007,50(11):1129-1134
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 Meigen是草地螟和其他鳞翅类昆虫的重要寄生天敌,但国内外对其寄生行为知之甚少。为了明确双斑截尾寄蝇的寄生行为特征及其对草地螟种群动态的影响,在22℃,光照16 h的条件下就其对不同寄主种类及草地螟幼虫龄期、寄主部位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草地螟、甜菜夜蛾和粘虫3种幼虫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双斑截尾寄蝇对草地螟的寄生率显著高于甜菜夜蛾和粘虫,而对甜菜夜蛾的寄生率又显著高于粘虫。另外,幼虫被寄生的平均次数也呈现相同的趋势,表明双斑截尾寄蝇喜选择草地螟。在3, 4, 5龄草地螟幼虫同时存在时,双斑截尾寄蝇对5龄幼虫的寄生率和平均寄生次数均显著高于4龄和3龄幼虫的,表明该寄蝇主要选择5龄幼虫为其寄主。在被寄生的草地螟幼虫中,胸部被寄生的比率(66.4%)和次数(4.2)显著高于头部(23.4%,1.0)和腹部(10.9%,1.1),而腹部及头部被寄生的比例及卵粒数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双斑截尾寄蝇主要选择幼虫的胸部进行寄生。最后,就双斑截尾寄蝇对产卵寄主选择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我国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种群周年北迁南回的动态规律。【方法】2014-2017年分别在全国16、25、24、23个省(市、区)17、28、27、26个县(市、区)设立了17、35、34、31台高空测报灯,系统观测了全年或主要发生期逐日蛾量。【结果】基本掌握了粘虫在我国全年各代发生区域、发生时间和发生数量,为全国区域预报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我国华南江南、西南、长江中下游、黄淮、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区域是我国粘虫成虫发生区域,每年循环发生5个代次;30?N以南区域诱测到越冬粘虫,27?N及以南的观测点虫量较多,冬季未观测到区域间虫源交流;浙江象山、上海奉贤、江苏东台、山东长岛、河北滦县是粘虫北迁南回的主要路径;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黄淮、华北、东北等区域间观测到虫源交流,华北和东北地区2代、3代可进行虫源交流;东南亚国家或许为我国提供较多虫源,我国粘虫存在种群重建的可能,这有待于今后进行国际合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名称 粟粘虫(Cirphis unipuncta Haworth)属鳞翅目,夜蛾科夜盗虫亚科(Hadeninae)。粟粘虫的异名常见者有Leucania unipuncta Haw,Heliophila unipuncta Haw,Sideridis unipunctaHaw,Pseudaletia unipuncta Haw.。粘虫是华北、西北一带的通称,其他地方性的名称亦很多,较普遍的有华南的剃枝虫,东北的粟夜盗虫。 分布与为害 粟粘虫是世界性的大害虫,分布极为广泛,国外有记载的北至苏联的自由城(在北纬50°以上);北美洲的  相似文献   

13.
草地螟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暴发性害虫,某些年份春季越冬代成虫的来源无法应用传统理论来解释.分析了1997~2007年草地螟历次迁入峰的虫源地,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草地螟"发生基地"的种群虽可迁入东北构成当地大发生虫源之一,但并非主要虫源.多数年份天气系统不利于华北地区的草地螟向东北进行远距离迁飞.最近一次暴发周期中(1996~2007年),东北地区草地螟种群主要来自当地及境外越冬区.全球变暖使二代幼虫发生频率明显增加是越冬虫茧在这一地区大量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草地螟2007年越冬代成虫迁飞行为研究与虫源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草地螟 Loxostege sticticalis L.是危害我国北方农牧业的一种重要迁飞性害虫,明确草地螟的虫源地及迁飞路线对其早期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的长期观测,迁飞高峰期雌虫卵巢解剖、大区环流分析、各地虫情信息收集和利用Hysplit_4模型进行轨迹分析,研究了2007年越冬代草地螟的空中迁飞行为和东北地区严重暴发的草地螟虫源。结果表明:6月7–9日,雷达观测点诱虫灯内草地螟具有典型迁飞昆虫生理特征;草地螟主要在夜间迁飞,飞行高度集中在300~500 m,400 m是主要飞行高度,迁飞高峰期夜间迁移可持续9 h。东北地区严重发生的草地螟虫源,一部分来自内蒙古乌盟地区,一部分来自蒙古共和国中东部及中俄边境地区。据此推测我国与国外草地螟存在虫源交流。  相似文献   

15.
在采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防治过的草场中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了草原蝗虫优势种类、混合种群平均密度与蝗虫微孢子虫疾病分布之关系,以及该疾病的空间分布。在防治后的当年,蝗虫微孢子虫疾病的感染率随着混合种群平均密度及靶标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感病率的下降而降低。但是,次靶标蝗虫如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palpalis(一种中后期发生的种类)其感病率呈上升趋势,表明该疾病可在不同发生期种类蝗虫之间进行有效地传播。病蝗虫在防治后第7d其空间分布呈随机分布(Poisson),第28d 则是聚集分布,第40d时也呈聚集分布。于1993年、1994年对1988年(样区Ⅱ)、1989 年(样区Ⅲ)采用微孢子虫防治过的草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二个样区中,二年混合种群平均虫口密度与混合种群的平均感病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289, r=0.479)。蝗虫微孢子虫病在主要优势种,如亚洲小车蝗、宽须蚁蝗、白边痂蝗Bryode maluctuosumluctuosum、皱膝蝗Angaracris /I>spp.、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均有分布。二个样区中的混合蝗虫种群的平均感病率在1994年显著低于1993年。混合蝗虫种群的种类组成也有所变化,与1993年相比,1994年宽须蚁蝗及白边痂蝗的比例上升较大,而亚洲小车蝗的比例下降。经过5—7年的扩散,蝗虫微孢子虫病至少可扩散距防治区1 000m,其扩散方向可能与风及地势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绿地中蝗虫的密度关系到植被的生长, 正确认识蝗虫密度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是丰富绿地生态系统昆虫多样性和有效防治蝗灾的重要依据。本文选择对典型的东北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蝗虫密度进行监测, 研究其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旨在为东北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蝗虫密度从8 月上旬至9月中旬平均值呈下降趋势, 八月上旬最大值为7 只⋅(3m)–2, 九月中旬最小值为1 只⋅(3m)–2。八月上旬、中旬和下旬蝗虫空间变异程度均属于中等变异水平, 九月中旬为强度变异水平。蝗虫密度空间分布可通过高斯模型或指数模型模拟。研究区蝗虫密度从南向北呈阶梯状逐渐增加, 主要受温度和食物空间分布决定。考虑人为影响因素, 通常可在134 m 间隔之内进行采样。  相似文献   

17.
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蛴螬类地下害虫,主要危害麦类、玉米、豆类等大田作物,以及薯类、花生等经济作物。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和江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gebleri是华北及江南地区的主要蛴螬类害虫。近年来,传统分类学、杂交实验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都证明,3种鳃金龟是同一个物种的不同地理种群,这些研究成果使东北大黑鳃金龟从一个区域性害虫转变成为分布范围从东北到长江流域的广布害虫。本文综合介绍了东北大黑鳃金龟(包括华北大黑鳃金龟、江南大黑鳃金龟)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分类学、发生规律、防治措施,以及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并对东北大黑鳃金龟的综合治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吉林省粘虫的田间种群动态,提出适宜的测报、防控时间,为该虫的区域性监测预警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基于多年资料及2014-2018年的监测,采用轨迹分析和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对吉林省粘虫的田间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迁入虫源地。结果显示:(1)粘虫迁入期的风向以西南风为主。迁入虫源地来自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省份,其中还有部分来自于朝鲜半岛,各旬之间有差异。(2)5月末到6月上中旬为第1代成虫高峰期,属迁入虫源;7月中下旬为第2代成虫高峰期,由本地虫源及迁入虫源组成。(3)第1代成虫在吉林省产卵期为5月末到6月中旬,峰期6月上旬。部分年份5月末、6月中旬卵量也较大。(4)粘虫的幼虫种群全年有2个明显危害时期,分别是6月中下旬及8月上中旬。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吉林省粘虫的春季虫源地及种群发生动态,提出了针对于第3代粘虫的测报工作的一些新方法,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及相近区域的粘虫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因蝗虫种群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导致新疆是我国蝗虫灾害发生最突出、最典型的地区,也是遭受邻国蝗虫跨境危害最严重的地区。本文概述了几十年来新疆蝗虫基础理论研究及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进展,同时总结了中哈边境蝗虫跨境迁飞过程及雷达监测的最新研究结果,并就中亚迁飞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区域迁飞害虫监测网络平台建立和生物防治技术三个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监测和治理新疆本地蝗虫及西北边境迁飞害虫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粘虫是吉林省粮食作物的大害虫。本文为作者于1953—1962年研究粘虫的一部分工作,目的在于分析吉林省粘虫发生猖獗世代的虫源问题。我们怀疑春季出现的大量成虫有两种可能来源:(1)本地越冬的成虫、蛹或幼虫;(2)由外地迁入。通过研究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1.粘虫在吉林省一年完成两个世代。春季发生的第一代是猖獗世代,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其繁殖虫源主要来自5月下旬到6月上半月出现的成虫。 2.粘虫在当地的入冬虫态,有幼虫、蛹及成虫。经过发生地的越冬调查及野外试验,证明粘虫在东北和内蒙地区的自然条件下不论何种虫态,均不能越冬。 3.据粘虫抗寒力测定,在-8℃恒温下,幼虫、蛹、成虫均迅速死亡,在-5℃下最长只能存活3—7小时,在1±1℃下全部死亡的理论时间为成虫19.95天、幼虫44.67天、蛹25.70天。查当地1、2两月旬平均气温最高-9.4℃,最低-16.5℃,田间5厘米深的土温为-12.4—-9.4℃,均超过虫体的死亡低温。 因此,粘虫不可能在吉林省越冬,从而可以推断猖獗世代的虫源,是由外地迁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