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油松雌性不育系雌球果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双向电泳技术。第一向采用固定pH值梯度(IPG)胶条在IPGphorTM等电聚焦仪上进行等电聚焦,第二向在恒功率且恒温条件下于Ettan-DALTTMⅡ高通量电泳仪上进行SDS-PAGE电泳,以银染和考马斯亮蓝两种方法染色。通过对全蛋白的提取、胶条pH值和胶条肿胀等技术环节的优化和比较,得到了重复性很高,分离效果良好的蛋白质双向图谱。 相似文献
2.
油松雌性不育系的POD同工酶和蛋白质多肽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油松雌性不育系和可育系雌配子体发育关键时期的POD和蛋白质多肽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系POD同工酶在雌配子体处于几十个游离核时期活性较高,在雌配子体游离核停止分裂期活性降低,雌配子明显败育的后期,该酶的活性又有所增强。不育系的POD同工酶谱与可育系存在差异,出现了Rf值分别为0.39、0.77两条特异谱带,Rf为0.77的谱带不仅稳定而且表达量很高,Rf值为0.56的谱带表达量明显低于可育株。蛋白质多肽的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中存在分子量为18.7kD的特异蛋白质多肽,分子量为38.3kD的蛋白质多肽表达量明显低于可育系。 相似文献
3.
以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SP2S及其近等基因系SP2F为材料,分别采用TCA/丙酮法和Tris-丙酮-酚法提取花蕾总蛋白,并优化电泳体系,对可育和不育花蕾中的蛋白质表达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TCA/丙酮法适合于花蕾总蛋白的提取,采用10%浓度的分离胶,上样量为450μg,用pH 4~7的17 cm线性胶条和改良的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得到了背景清晰、蛋白点分布均匀且重复性好的电泳凝胶图谱。利用这一实验体系,筛选出SP2S和SP2F之间大量的差异蛋白点。相比SP2F,仅在SP2S中表达的有13个点,上调2倍以上的点有4个,下调2倍以上的点有9个。 相似文献
4.
枸杞花药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良TCA丙酮沉淀结合Tris-HCl法提取枸杞花药蛋白质,对蛋白质裂解液成分、IPG胶条的pH范围、上样量及染色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采用17 cm胶条、400 μg的上样量、含有2 mol/L硫脲的裂解液,硝酸银染色,可得到重复性好、质量高的枸杞花药蛋白2-DE图谱,枸杞花药蛋白主要集中在pH 4~7范围.(2)采用该体系分析了‘宁杞1号’和‘宁杞5号’四分体时期花药蛋白,并利用PDQuest 8.0软件在pH 4~7的2DE图谱上检测到500多个蛋白点,其中差异表达量大于2倍的蛋白有25个. 相似文献
5.
家蚕雌性附腺及其Ng突变体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分别对家蚕(Bombyx mori.L)正常及Ng突变体雌蛾件附腺分泌部组织的蛋白质进行提取,并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对提取的蛋白质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比较分析。用银染的方法,平均每张电泳图谱可以分离约700个蛋白质点,其中大部分的蛋白质点分布在pH4~8范围内,在分子量上主要集中在30~70kD区域:比较分析发现,有4种蛋白只在正常性附腺组织中特异表达,而有2种蛋白只在Ng突变体的组织中特异表达。另外约有29种蛋白在正常性附腺分泌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g突变,而约有15种蛋白在Ng突变体的分泌部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与Ng突变的形成和导致这种突变体的性附腺不能正常分泌粘性蛋白的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枢神经蛋白质组分析中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建立和优化了中枢神经组织蛋白质组分析所需的双向电泳及相关技术.由于中枢神经组织结构的特殊性,样品处理非常困难.对样品液组成、样品处理、上样方式、上样量、IPG胶条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染色方法和保存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比较研究和条件优化后,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和SDS均一胶(T=12.5%)的水平电泳为第二向,成功地得到了神经组织双向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7.
采用TCA-丙酮沉淀法、丙酮沉淀、硫酸铵等沉淀法制备汾酒大曲的宏蛋白组样品,并用双向电泳来检测制备效果,结果表明:TCA-丙酮沉淀法制备的样品经电泳分离后,减轻了杂质干扰,其2-DE图谱中竖条纹干扰较少,且获得的蛋白点形状规则、清晰且无明显重叠现象,优于其它两种方法;经过两次水化液溶解的蛋白样品在等电聚焦时能保持4000 V较高电压;上样量为300μg左右的粗蛋白溶于二次水化液能得到点数更多、分辨率高的电泳图谱。建立了汾酒大曲宏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体系,为汾酒品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9.
适用于水稻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针对水稻叶片中含有大量色素和酚等干扰物质的现象,通过对水稻叶片蛋白提取方法、上样量和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等方面做了必要改进,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水稻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2-DE)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衫木叶片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技术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建立适用于杉木(Cunninghaimia lanceolata)叶片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对杉木叶片蛋白质的溶解方法、上样量、IEF及SDS-PAGE电泳等关键步骤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杉木叶片蛋白质主要分布在pH4-7范围;裂解液中含有硫脲(2mmol/L)才能较充分地溶解蛋白,DTT浓度为60mmol/L、上样量1.5mg时得到的图谱分辨率较好且蛋白斑点分布均匀、清晰,拖尾现象明显减少,平衡液Ⅱ中碘代乙酰胺浓度为450mg(15ml)-1时能提高图谱分辨率;采用与质谱兼容的考马斯亮兰进行染色,得到近700个蛋白点。 相似文献
11.
油松茎次生木质部中树脂道的发育过程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组织化学方法对油松茎次生木质部树脂道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内树脂滴和淀粉粒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树脂道原始细胞阶段,每个原始细胞含淀粉粒较少,含树脂滴稀少。在树脂道形成阶段,淀粉粒数目较多,体积增大,树脂滴也呈递增趋势。在树脂道成熟阶段,淀粉粒数目变化不大,而体积明显变小,树脂滴的体积增大,数目减少。 相似文献
12.
在油松(PinustabulaefomisCarr.)主要天然分布区晋、冀、陕、甘4省、选择12个种源36个林分(每个林分8株成年油松样木),利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技术,测定了油松针叶萜类相对含量,并分析了所含萜类总数在不同种源间、种源同偿同林分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林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动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黄土高原区子午岭不同林龄(18a、29a、40a、54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人工林及天然林(约75a)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油松种子雨一般从每年9月初开始,一直到11月底结束,种子雨降落历程与林龄大小有关,种子雨发生时间和降落高峰期有所不同.不同林龄的油松种子雨强度不同,种子雨总量大小顺序为:40a人工林((489 9±8.64)粒· m-2)>29a人工林((346.8±7.45)粒· m-2)>54a人工林((327.1±8.13)粒· m-2)>天然林((146.9±5.25)粒· m-2)>18a人工林((78.1±2.72)粒· m-2).种子雨总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约40a时达到高峰,种子雨活力也以40a时最高.不同林龄油松林土壤种子库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8a人工林种子库最小,40a人工林种子库最大.从种子雨降落到次年4月,5种林分土壤种子库总量下降了42.34%~53.59%,空粒种子增加了26.72%~48.69%;从4月到8月份种子腐烂率由10.28%~13 62%增加到57.25%~63.28%.动物的搬运、取食和种子腐烂死亡是种子库损耗的主要因素.土壤种子库中的油松种子主要集中在枯枝落叶层,其次为0~2cm层,2~10cm层种子最少.到8月中旬,土壤中98.26%的油松种子都已丧失活性.不同林分下油松幼苗的密度差异较大,40a人工林下幼苗最多,其余依次为29a人工林、54a人工林和天然林,18a人工林下的实生苗极少,幼苗死亡率极高.在一定龄级范围内,人工林结实能力和更新潜力随林龄增加而增加,40a时更新潜力最大.虽然有大量种子下落,但由于种子大量损耗和幼苗死亡,通过环境筛作用而最终可以成熟的个体数量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陕西省宁陕县旬阳坝林场8株成年油松的针叶挥发性萜烯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的季节变化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8种主要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中有11种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之间。 相似文献
17.
18.
Immature endosperms (female gametophyte) of Pinus bungeana Zucc. and P. tabulaeformis Carr. were used as explants for establishing tissue cultures. Calli indu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were studied on a modified MS medium containing 3 % sucrose and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auxins and cytokinins. Callus tissues of P. bungeana and P. tabulaeforms could be induced on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1--6 mg/L naphthoxyacetic acid and 0.5 mg/L 6-BAP. The highest induction frequency of calli was 250%. Histocytological observation revealed that the callus cell was haploidy with, N= 12. Differentiation of green buds occurred on the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 1 mg/L ABA, whereas no plantlet was developed, howeve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