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实摊  李立容  王宗仁 《遗传》1981,3(6):19-22
对人和动物细胞的中期染色体的核仁形成 区(NOR,)用硝酸银试剂进行特异性染色(下 称银染技术),已由Denton[4]和Goodpasture[5]等 人证明,被银染的物质是一种酸性蛋白质成分。 银染能够显示核糖体基因18S和28S在染色体 上的位置以及在细胞周期中的活动[7]。染色体 银染技术的出现,为细胞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 段,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及到人和动物的体细胞、 生殖细胞以及培养细胞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用银染方法(或称Ag-AS技术)对中期染色体的核仁组织者(NOR)进行特异性染色,能够显示18S和28S核糖体基因(rDNA)的活动。肿瘤细胞的rRNA具有较高速率的蛋白质合成能力。而被银染的酸性蛋白质在核仁的大小和组成上可能起重要作用。癌患者的核仁比正常成年人的核仁大。某些白血病患者的核仁有明显的变化。我们用改  相似文献   

3.
利用血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建立细胞株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某些白血病,特别是病毒诱发的白血病,利用组织培养方法有可能建成悬浮式生长的细胞株。然而,这种细胞往往是不成熟的细胞。615小鼠白血病模型(L615)是我国建立的一株网织细胞型白血病实验模型(用津638病毒诱发产生的)。我们用这个材料体外培养14个月,细胞传代120代,建成了一个静置悬浮培养的白血病网织型细胞株。它除了包含有白血病615小鼠原Bj标记染色体之外翻,在第1对染色体中的一条丢失了一段,第6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形成一个亚中着丝点染色体。我们将这株培养细胞定名为L615细胞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615小鼠标准染色体组型与G带染色体核型,提供可靠的细胞遗传学背景资料。方法成年615小鼠8只,雌雄各半,提取骨髓细胞,制片,镜检。确立615小鼠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选择10个典型细胞测量染色体基本数据。G带染色。结果615小鼠的染色体数目为40条,XX为雌性,XY为雄性。所有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X染色体相对长度仅次于第1对染色体,Y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在第4对染色体和第5对染色体之间。G显带条数与小鼠有很大差异,接近于大鼠。结论615小鼠的核型为2n=40=2×19m+(x)m+(y)m,G显带共262条。  相似文献   

5.
在对黑麦染色体银染过程的盐酸解离条件进行探索的同时,对黑麦染色体的银染正反应区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经短时间空气干燥(4-24h)的黑麦染色体制片,随着盐酸解离强度的递增,分别出现了核仁组织区(NOR)、NOR和端粒以及NOR和着丝点的银染正反应,就此现象讨论了端粒和着丝点的银染机理。  相似文献   

6.
在对黑麦染色体银染过程的盐酸解离条件进行探索的同时,对黑麦染色体的银染正反应区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经短时间空气干燥(4~24 h)的黑麦染色体制片,随着盐酸解离强度的递增,分别出现了核仁组织区(NOR)、NOR和端粒以及NOR和着丝点的银染正反应,就此现象讨论了端粒和着丝点的银染机理。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正常的615小鼠和白血病615小鼠(L615)肝细胞的RNA聚合酶B,发现两种肝细胞的RNA聚合酶B都可能存在着结合状态和游离状态的形式。在电泳图中L615 RNA聚合酶B有两条电泳区带是615 RNA聚合酶B所没有的。两种B酶的最适铵离子浓度都是90mM;最适锰离子浓度为2mM;镁离子的激活作用在10mM以下时,酶活性随镁离子浓度增高而增强。两种RNA聚合酶B对α-鹅膏蕈碱的抑制作用都非常敏感,而L615 B酶更敏感一些。两种RNA聚合酶B都适于利用变性的单链DNA作转录模板。  相似文献   

8.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比研究了纯系615鼠和L615可移植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鼠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同工酶(ECl.1.1.49,D-葡萄糖-6-磷酸:NADP氧化还原酶,G6PD)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ECl.1.1.27,L-乳酸:NAD氧化还原酶,LDH)。并应用定量细胞化学法对LDH和6PD全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在L615白血病鼠胸腺淋巴细胞中(白血病细胞占40%),G6PD同工酶谱显示异常,全酶活性明显增高、LDH同工酶谱及全酶活性未发生明显变化。L615白血病鼠脾脏淋巴细胞中(白血病细胞占84%),G6PD和LDH同工酶谱均显示异常,同时全酶活性也明显增强。提示:G6PD对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殖和浸润似乎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真核细胞转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有很多迄今尚未研究清楚的因子参加。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E.C.2.7.7.6)直接或间接地和转录的调节过程有关。真核细胞有三种结构不同的KNA聚合酶,它们有不同的转录功能。因此,研究真核细胞RNA聚合酶的结构对弄清酶对转录和调节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在L615细胞株的细胞中发现有双微体(DM)。同样,这种细胞株的细胞中也有均质染色质区(HSR)的染色体。这条染色体为中度长短,HSR位于这条染色体的中部靠近顶端着丝点处。DM和HSR都是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的顺序,它们是DHFR基因的扩增。由于DHFR基因的扩增,细胞超量产生二氢叶酸还原酶,所以L615细胞对叶酸的同系物药物——氨甲喋呤(MTX)是抗性的。  相似文献   

11.
应用染色体分带方法,发现L615小鼠白血病细胞存在着标记染色体——Bj染色体。Bj染色体的特征为:在第19对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长臂末端有一独特的异染色质区域。Bj染色体的出现频率:接种白血病细胞后第五天约为44%,而第三天仅为8%。它表明L615小鼠在白血病癌变过程中确实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这个发现对于肿瘤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和筛选抗癌药物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离和培养 6 15小鼠的ES细胞集落 ,为建系打下基础。方法 以PMEF为饲养层分离 6 15小鼠的ES细胞集落 ,进行无饲养层培养 ,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ES细胞集落的出现率和传代成功率为 2 2 6 %和 0 94 % ,其ALP染色阳性 ,具有稳定的二倍体核型 ,可自发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结论 成功分离和培养了6 15小鼠的ES细胞集落  相似文献   

13.
用CM-cellulose-23柱层析分离纯化了615小鼠珠蛋白α链,测定其N-末端氨基酸为缬氨酸。615小鼠珠蛋白α链含有141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含19个亮氨酸残基,10个组氨酸残基,9个缬氨酸残基,上述三种氨基酸残基的数目与文献中新本不同。  相似文献   

14.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1):115-120
以野生太平洋鳕为材料,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及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取头肾细胞经低渗、固定后,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鳕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6,核型公式为:2n=8m+6sm+20st+12t,NF=60,即有4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3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0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和6对端位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臂数为NF=60;染色体经银染后,Ag-NORs在不同间期细胞中表现出多态性,数目为13,其中2个Ag-NORs的频率最高(82%);在分裂相中,具有1个Ag-NORs的频率最高(87.1%),且在第1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的一条带有明显的次缢痕,为Ag-NORs所在区域,并未发现Ag-NORs联合现象及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体内~3H-TdR标记法测定L615白血细胞的增殖时(Tc)为13.8小时、合成前期(G_1)2.8小时、合成期(S)8.6小时、合成后期(G_2)1.8小时、分裂期(M)为0.65小时。~3H-TdR单次脉冲标记率(LI)为53%,连续标记24小时后标记率>99%,其增殖比例近于1。 用稀释法接种不同浓度L615白血细胞所得的结果表明:接种细胞数与小鼠存活时间呈直线的对数关系。“单个”L615白血细胞接种至小鼠死亡需时13.2天。 由于L615白血细胞的增殖时短而合成期较长,因而使用烷化剂及抑制合成期的抗癌药物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L615白血细胞于局部接种后迅速增殖,同时侵入局部血管进入血行,向全身播散。其播散的速度非常迅速,局部接种后3小时已有白血细胞停留于脾脏。各脏器白血细胞浸润的形式也都具有以血管为中心的特点。 615系小鼠在接种L615白血细胞后,最初胸腺皮质淋巴细胞增生活跃,随后萎缩变薄,晚期当白血细胞大量侵入胸腺时,整个皮质淋巴细胞出现广泛破坏现象。 L615白血病小鼠的死亡原因主要是肺血管内广泛出现的由白血细胞、核碎片及纤维素组成的瘤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转移及非转移肿瘤移植后615小鼠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道高转移瘤株FC、淋巴合并血道高转移瘤株U14、淋巴道高转移瘤株H22、非转移瘤株P615分别接种于336只纯系近交615小鼠.不同时间取血并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将转移瘤发展过程分为潜伏期、侵袭期、转移早、中、晚期,非转移瘤发展过程分为潜优期、增殖期、囊腔形成期及中心坏死期.本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转移能力及途径肿瘤发展的不同时期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不同,因而表明肿瘤侵袭、转移与血液流变学变化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紧密关系.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意义被讨论.  相似文献   

18.
血道高转移瘤株FC、淋巴合并血道高转移瘤株U14、淋巴道高转移瘤株H22、非转移瘤株P615分别接种于336只纯系近交615小鼠.不同时间取血并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将转移瘤发展过程分为潜伏期、侵袭期、转移早、中、晚期,非转移瘤发展过程分为潜优期、增殖期、囊腔形成期及中心坏死期.本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转移能力及途径肿瘤发展的不同时期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不同,因而表明肿瘤侵袭、转移与血液流变学变化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紧密关系.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意义被讨论.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王鼠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宏  陈宜峰 《遗传》1991,13(6):14-15,26
本文报道了云南省西双版纳王鼠(Rattur rajah)的核型,染色体数目为52,其中包括18对端着丝粒染色体、7对中着丝粒染色体以及一对性染色体,X为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不同于Yong的研究结果。此外,文章中还从核型上讨论了王鼠在家鼠属动物中所处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20.
关于染色体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就染色体的高级结构已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模型,尽管目前尚未达成统一认识,但染色体骨架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许多学者都认为在染色体中存在一个由非组蛋白或核糖核蛋白(RNP)组成的骨架结构,进一步研究染色体骨架的组成、结构特点对于认识染色体的高级结构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蔡树涛等在甲藻染色体中观察到骨架结构并证明其主要成分是酸性蛋白,他们认为这些成分在甲藻染色体高级结构的组建和维持上可能起支架作用。本文用RNP优先染色和银染的方法对甲藻染色体中的RNP和银染蛋白进行初步研究,这对于进一步研究甲藻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以及真核生物染色体的高级结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