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品果胶的规格商品果胶主要有三种类型。1.食品用粉末状果胶、2.食品用浓缩液体果胶,3.医药用粉末状果胶。美国生产的果胶,食品用粉末状柑桔果胶约占总生产量的2/3。粉末状果胶颗粒的大小,是经碾碎后通过60—80目筛。粉末果胶也不宜  相似文献   

2.
果胶可作为稳定剂、粘稠剂和胶凝剂用于许多食品中。酯化率在50%以上的果胶称为高甲氧果胶,这类果胶只能用在果酱、蜜饯和果子冻等少数几种食品中。因为它们要求较高的酸度(pH_3以下)和较低的水活度(较高的可溶性固体物质,如糖)以便产生胶凝。酯化率在50%以下的果胶称为低甲氧果胶,它是从高甲氧果胶转化而来的。桔子皮、苹果渣等均可作为提取果胶的原料。低甲氧果胶在多价阳离子(一般为钙)存在的酸性和中性环境里即可  相似文献   

3.
果胶裂解酶包含果胶酸裂解酶(pectate lyase)和果胶酸酯裂解酶(pectin lyase)二种形式,是一类多糖裂解酶,由细菌、真菌、植物和线虫等生物产生,分布在5个多糖裂解酶家族,果胶酶在食品与饮料、纺织与洗涤、制药等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利用NCBI BLASTX服务器,搜索与番茄P56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且都属于多糖裂解酶家族Ⅰ的果胶裂解酶蛋白序列共28条,用DNAMAN软件分析其保守区,用CLUSTALX8.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Bi-oEdit软件进行文件转换,进一步用PUAP4.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构建的MP树(phylogenetic trees)和NJ树(neighbor-joining)显示:来自植物的果胶酸裂解酶、真菌的果胶酸酯裂解酶、细菌的果胶酸裂解酶分别可聚为一个独立的类群;相对于细菌果胶酸裂解酶和真菌果胶酸酯裂解酶而言,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的果胶酸裂解酶A和植物的果胶酸裂解酶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细菌Pseudomonas syringae的果胶酸酯裂解酶和真菌的果胶酸酯裂解酶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4.
果胶是在食品、医药和其它工业中应用的重要多糖之一,具有良好的胶凝化和乳化稳定作用,其用途很广。而据数据统计,果胶约占整个柚子总果胶重量的40%左右。因此,本论文以柚子皮为原料,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酸水解乙醇沉淀法提取果胶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果胶提取的最优条件为:酸度为pH=2,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70min。  相似文献   

5.
国际市场上以苹果果胶和柑桔果胶的销售量最大。有些国家也生产甜菜果胶,但质量总不如苹果果胶和柑桔果胶。因我国大量榨糖后的甜菜片还无适当用途,如能用以生产果胶,可增加很大经济效益,所以甜菜果胶生产条件的试验结果也一并介绍。  相似文献   

6.
果胶分解菌的简便筛选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果胶醇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于麻类脱胶及木材防腐等。能产生果胶酶的微生物种类很多,果胶分解菌的筛选方法已有一些报道,如透明带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澳化铁(多糖沉淀剂)的透明圈法、钉红染色的透明圈法。这些方法或者效果不明显,或者果胶用量较大,或者成本较高,在实际工作中受到限制。刚果红染料可与多糖水解物形成有浓郁色泽的复合物[7],因此Hen-driCkS等人及叶姜瑜分别利用刚果红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和计数阳。我们经过试验,发现刚果红也可用于果胶分解菌的筛选和计数。1果胶琼脂…  相似文献   

7.
刘绍华  程菊英   《广西植物》1990,10(4):372-375
用酸浸提、酒精沉淀法,从桔皮中提取果胶,通过正交设计分析,获得最佳得率的工艺条件。即果胶浸提液的酸度为pH2,反应时间2小时。沉淀果胶的酒精浓度为50%,其得率是12.6%。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一些国家,果胶已是食品工业的一种重要原料,很多食品都离不开果胶。美国年产果胶量折合干果胶粉约为1000万磅。我国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对果胶需要量也日益增多。目前大部分仍依赖进口,而我国果胶原料资源很多,远未充分利用起来,应考虑自已生产。  相似文献   

9.
果胶酯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胶酯酶(PME)或称果胶甲基酯酶,它是果胶酶系的一种,能从果胶中脱去甲氧基,生成果胶酸,属于皂化酶.它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用途,尤其是在果品工业中.对果胶酯酶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为果胶酯酶的基因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新鲜柚子皮为原料,将柚子皮处理成干燥的粉末,采用酸水解乙醇沉淀法提取果胶。在考察料液比、提取酸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4个单因素提取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从柚子皮中提取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90、提取酸度为pH=2、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60min。在上述条件下,制得的果胶成品为白色,产率为24.87%。在对果胶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的同时,也对所得的果胶成品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细胞壁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网络结构,在植物生长发育、胁迫应答和免疫抗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和防御作用。果胶(pectin)是细胞初生壁结构中多糖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中,同型半乳糖醛酸聚糖(HG)是果胶多糖组分中含量最丰富的线性聚合物。HG的甲基酯化程度变化会导致其酶解形成凝胶,从而影响果胶结构的稳定性。果胶甲酯酶抑制蛋白(PMEIs)通过翻译后机制调控果胶甲酯酶(PMEs)活性,微调果胶多糖甲酯化修饰平衡后,维持细胞壁的完整性和生物力学特性。研究发现,PMEI-PME互作调控果胶甲酯化修饰的稳态是决定细胞黏附、细胞壁硬度和弹性以及器官形态发生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细胞壁应对逆境、释放抗性信号和免疫防御的分子模式。主要对PMEIs在调节植物器官发育过程和应对不同胁迫因子发挥的抗逆功能及调控机制等最新研究进展作出综述。鉴于PMEIs在木本植物中的体内生理活性和调控机制仍有待探索,可为后续填补该领域的研究空白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Na2SO3处理对与采后竹笋与木质化作用相关的细胞壁物质及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Na2SO3处理能显著延缓竹笋组织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降低和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上升,因此水溶性果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硬度、木质素和原果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但1%Na2SO3处理对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活性和纤维素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向日葵盘中含有低酯果胶,果胶的分子结构,果胶分为高酯果胶和低酯果胶。从向日葵盘中提取低酯果胶,不仅可满足食品、医药工业中的一部分需要,还可以变废为宝。笔者通过实验较详细介绍从向日葵盘中提取低酯果胶的原理和真空浓缩乙醇沉淀法及铜盐沉淀离子交换法二种工艺方法及工艺流程,并获得17%的收率。同时对工艺中几种条件下提出了讨论。文章最后叙述了低酯果胶在食品、医药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酯化度和分子量的果胶在解酒方面的效果差异,取ICR小鼠160只,按果胶种类进行分组,通过解酒和防醉酒实验观察不同分子量和酯化度果胶的解酒效果差异。结果发现解酒效果依次为:低酯低分子果胶中剂量组低酯低分子果胶低剂量组低酯高分子果胶高酯高分子果胶组海王金樽组半乳糖醛酸组=葡萄糖组生理盐水组;而防醉酒效果依次为:低酯高分子果胶中剂量组海王金樽组低酯高分子果胶低剂量组葡萄糖组=低酯低分子果胶高酯高分子果胶组=半乳糖醛酸组生理盐水组。实验结果表明果胶的解酒和抗醉酒效果与其酯化度和分子量相关,低酯高分子果胶具有更好的解酒和抗醉酒效果,且其抗醉酒效果呈现出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玫瑰茄开花至过熟期分期分析其五个不同品系萼片的粘液质、果胶、糖和淀粉的含量。粘液质与果胶的特性是由测定脱水糖醛酸、酯化与乙酰酯含量而鉴别的。在花的发育期用显微镜观察粘液细胞的形成。各品系萼片生长时的粘液质与果胶含量变化过程不一致。四个品系中粘液质含量最高达24—28%,而印度品系只有15%;塞内加尔与泰国品系的粘液质最高含量只在过熟阶段发现。在提取出粘液质后,测定的果胶最高含量为2—4%。粘液质与果胶由60—80%的脱水糖醛酸组成。粘液质中酯化达40—50%,果胶中酯化达30—40%。粘液质中发现含乙酰酯0.35—0.40%,果胶含0.5—0.7%。粘液细胞先在花芽的外萼片形成。开花时,花的各组织除了基部的萼片外,雄蕊与胚珠都含有粘液细胞与导管。外萼片的粘液细胞集中在表皮与下表皮。开花后约30天,总糖量达最高,为3—5%。到过熟期,萼片生长期间淀粉继续下降至约为干重的0.2%。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Na2SO3处理对与采后竹笋木质化作用相关的细胞壁物质及其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Na2SO3处理能显著延缓竹笋组织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降低和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上升,因此水溶性果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硬度、木质素和原果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但1%Na2SO3处理对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活性和纤维素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柑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工艺条件,提高果胶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度,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柑橘皮为原料,采用盐酸提取、真空浓缩、乙醇沉淀的方法,以果胶提取率和吸光度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多因素的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溶液pH值、乙醇用量和料液比等重要影响因素,对柑橘皮果胶提取率的影响,获得果胶提取最优化组合,建立最佳的果胶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料液比1:15,提取液pH1.5,浸提时间2h,乙醇用量80%。在此条件下,果胶提取率可达到11.82%。结论:本实验所得的果胶制备最佳工艺参数组合,能获得较理想的橘皮中果胶的提取率。果胶产品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8.
豆腐木叶果胶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不同季节豆腐柴木叶中的果胶含量,并研究了不同叶位豆腐木果胶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豆腐木叶中的果胶含量在6~8月呈上升趋势,8月最高,9月开始下降.不同叶位果胶含量中,第3、5、6叶位的豆腐木叶片果胶含量较高,第5叶最高.  相似文献   

19.
用等电聚焦层析方法从酶制剂Pectinex Ultra SP-L中分离获得制备标准的内切果胶裂解酶(PL),并测定了这个内切-PL的一些重要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特性。用分析用等电聚焦电泳,生物化学反应及薄层层析证明所制备的PL为纯品。所制备的内切-PL的一些特性数据如下:pl∶pH=3.9,Km=1.91 mg/ml,Vmax=0.88单位/min。用苹果果胶(酯化度为71%)为底物时,PL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是60℃。用H-果胶(酯化度为  相似文献   

20.
以‘雨花三号’水蜜桃果实为试材,分别在5℃(低温)和20℃(常温)贮藏一段时间后,研究桃果实采后细胞壁多糖降解、硬度以及乙烯释放速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乙烯释放高峰明显滞后于果实采后硬度的快速下降期。不同温度下贮藏过程中果实细胞壁多糖变化的对比表明,低温抑制了细胞壁果胶和细胞壁其余组分的变化,从而抑制了果实的软化。富含半乳糖醛酸的果胶主链断裂。果胶和细胞壁其余组分也发生了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等中性糖的损失,说明果胶和细胞壁其余组分的增溶及其侧链中性糖的降解也是桃果实采后软化的重要因素,这可能是由多种相关多糖降解酶的作用所导致的。但半纤维素多糖中中性糖的降解对桃果实采后软化的进程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