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小造桥虫在山东临清县一年一般发生三代。7月上旬第一代开始发生,该代密度小,危害很轻。8月上旬—9月上旬为第二代至第三代发生期,这两代虫的密度大,危害较重,尤以第二代发生最重。第三代有时也暴发成灾。 根据1960年—1964年五年的调查资料分析,棉小造桥虫发生程度的轻重与气象因素有密切关系。第一代一般发生很轻,积累资料较少。第二代、第三代发生程度和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的关系是: 1.7月中、下旬两旬平均相对湿度大,气温高,第二代造桥虫发生较重(表1)。  相似文献   

2.
棉小造桥虫(Anomis flava F.)是棉花蕾铃期暴食性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棉田面积的扩大和雨量的增加,棉小造桥虫发生也随之扩展。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红铃虫性引诱剂(高斯、海克)和红铃虫粗提物,均对红铃虫雄蛾有很高的引诱活性。1976年在第二代红铃虫发蛾期间,我们发现棉小造桥虫Anamis flava Fabricius粗提物也能引诱红铃虫雄蛾,经过大面积诱捕和小区对比试验,说明这种粗提物的效果相当于化学合成性引诱剂和红铃虫粗提物。具体作法是:把从棉田树枝把上诱到的棉小造桥虫雌蛾(不分交配和未交配)剪下腹部末端、用有机溶剂浸渍抽提、将  相似文献   

4.
棉小造桥虫(Anomis flova Fabr.)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危害严重的田块内,百株虫卵量达千粒以上。1978年沔阳县小南大队的10余亩棉田中发生小造桥虫的流行病,幼虫多以尾足及腹部倒挂而死。将病虫采回后经分离鉴定,确定病原为核型多角体病毒。现将初步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进一步研究棉小造桥虫核多角体病毒的杀虫效果,在原工作基础上,进行了室内外感染试验,并扩大到大田。本文报道病毒的不同稀释度对幼虫的感染力及其不同世代在不同地区的试验结果。 材料和方法 供试幼虫 毒力测定所用棉小造桥虫Anomis flava(Fabricius)为2—3龄,孵化后约7—8天,体重平均0.21毫克/头。 病毒母液 将感病虫尸捣碎,用低速差异离心分离提取多角体病毒,加入双抗使最终浓度含2,000单位/毫升,即为病毒母液。在显微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棉虫的地区分布特征 依据棉花栽培的自然环境条件,棉花栽培工作者把我国划分为5个棉区:(1)黄河流域棉区;(2)长江流域棉区;(3)辽河流域棉区;(4)西北内陆棉区;(5)华南棉区。 棉虫的发生与其周围的自然条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现在根据5个棉区的自然条件,分别讨论棉虫发生的特征。 1.黄河流域棉区 本棉区北部以长城为界,东自  相似文献   

7.
自1963年我县棉尖象Phytoscaphus gos-sypii Chao突然大量发生,现已成了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从1964年起,我们对棉尖象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系统地进行了观察,并对测报和防治办法进行了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1.产卵数量和孵化 根据室内饲养观察,成虫羽化到始见产卵期平均为10.2天,最短4—5天,最长15—17  相似文献   

8.
<正> 棉蝗Chondracris rosea(De Geer)是个体较大的土蝗,雌成虫体长62~81mm。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是我县的次要害虫,不列为主要  相似文献   

9.
云南气候、地势复杂,属赤道季风气候,夏季为赤道空气所控制,空气湿度及雨量剧增,湿度相应下降,日夜变幅减小;冬季为热带空气所控制,温度及雨量显著减少,温度日夜变幅加大,四季不清,干湿两季分明。而各地气候因地势差异大,纬度影响小,沿江河流域为热带及亚热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24℃,雨量600—1000毫米,一般霜期30—90天,有些地区终年无霜或间有轻霜(表1)。在此条件下,既能生长不同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西北内陆棉区(五大棉区之一)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的一个丰产棉区。但因各棉区自然环境的不同,棉花的生长和害虫发生情况亦出现区域性差异。兹就棉虫在全疆各自然区域的分布特点及发生概况,作简要的叙述。 一、自然条件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位于东经73—96度,北纬34—50度之间,距海甚远,且有高山环绕,海洋湿气  相似文献   

11.
甘薯象虫(Cylas formicarius Fabricius)俗名甘薯小象鼻虫,是我国东南各省的主要害虫之一。在福建有记录发生的达四十六个县市,其中尤以沿海各县市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甘薯受害后不仅块根不能生长,而且变质有苦臭味,不宜食用,造成极大损失。本省历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普遍地应用内吸磷(E1059)防治棉蚜、红蜘蛛等害虫,已经获得显著成就。只是多年单一用药后,可能有抗性品系害虫产生,药效减低。同时田间喷雾化费劳力较多,又是害虫发生后已有一些损害才去防治的。因此,仍有必要进一步探求高效能的防虫技术。 根据报导:1954—1961年间美国作过较多的甲拌磷防虫试验,肯定在播种期间施药,则棉苗出土后的4—6周内,不受棉蚜、螨和蓟马为害;也可防治早期的潜叶蝇、粉虱、叶跳虫、越冬棉铃象虫等,成效良好。唯在冷  相似文献   

13.
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德安  苏杰 《昆虫知识》1998,35(3):144-146
银杏超小卷叶蛾Pammeneg如kgoicohLill是为害银杏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食银杏短枝(果枝)及1年生长枝,造成枝枯、落叶、落果,减少白果产量。近年来我省银杏集中产区的随州、安陆、孝昌等市县,该虫发生严重。湖北省教委于1994年给我校下达了“银杏超小卷叶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的课题。3年来,作者对银杏超小卷叶蛾的生物特性、防治指标、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于下。王试验地概况试验区设在随州市洛阳镇和毗邻的安陆市三里、王义贞镇,位于鄂中北部大洪山区东麓,海拔200~250m,年平均气温匕℃,有银杏资源SO余万…  相似文献   

14.
梨小食心虫和苹小卷叶蛾在桃园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山西临汾桃园苹小卷叶蛾(以下简称苹小)Adoxophyes orana(Fischer von Rosslerstamm)、梨小食心虫(以下简称梨小)Grapholita molesta(Busck)的调查,明确山西临汾桃园苹小和梨小的发生规律,苹小和梨小均是临汾桃园的重要害虫,梨小和苹小不仅种群数量在年度间波动较大,而且种群动态的趋势在年度间也不一致。首次指明梨小的化蛹场所,梨小在树上寻找多种类型的隐蔽处化蛹。苹小对糖醋液的趋性显著强于对性诱剂的趋性,梨小对性诱剂的趋性显著强于对糖醋液的趋性,根据苹小梨小对糖醋液和性诱剂的趋性特点和他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对桃园苹小和梨小的防治提出较为合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1974年我组由作物与植保专业组成,在大丰县金墩公社辉煌大队建立综合基点,三年来通过农田基本调查、开展群众性查虫工作,研究防治策略,探索农业生产中的有利因素,初步摸索了棉虫综合防治的途径,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农田基本调查 基点大队的农田是沿海改造盐土,初步宜粮宜棉。主要农作物为:秋播绿肥(蚕豆、苕子)、粮食(蚕豆、大元麦为主,少量小麦);春播玉米(1,330亩)、棉花(2,380亩)。由于玉米、棉花间作面积逐年扩大,耕作制度的变化,引起害虫种类的演变。1974年以前主要是棉铃虫、  相似文献   

16.
南阳棉区棉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以来,示范推广了以利用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治蚜为主的棉虫综合防治技术,全区综防面积从1975年的近万亩发展到近年来的约90万亩;植保投资一般已由每亩七八元下降到二、三元,避免或减轻了人畜中毒及环境污染。本文着重报道七星瓢虫在棉虫综防中控制棉蚜的作用,以及棉田天敌群体得到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7.
一、农业生态系概述 我县是新棉区,棉田较分散。前期以蚜虫为主,红蜘蛛在粮棉夹种地区的田块发生较重。蕾铃期主要是棉铃虫,红铃虫因没有固定花仓多在露天保存籽花,晒花多以紫穗槐编制花簾,越冬条件很差,因而数量也不大。盲蝽象为害较轻。因本地没有石榴、花椒,棉蚜越冬寄主以木槿为主。苗期棉蚜在一熟棉田,5月中旬巳发生,在麦套棉田到麦收后6月上旬才开始为害;6月底气温逐渐增高,蚜虫数量日趋下降,棉铃虫转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陕西关中棉区棉花“伏蚜”连续猖獗发生。在7—8月间当“伏蚜”严重为害时,正值棉株高大,枝叶茂密,不仅喷药速度慢,而且不易细致周到,防治效果较差,这是棉花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找到防治“伏蚜”的有效办法,我们根据敌敌畏具有挥发性强的特点和有用于仓库、家庭卫生害虫熏蒸的先例,在总结高陵县通远公社杜家大队群众经  相似文献   

19.
麦蚜是京郊麦类作物重要害虫,不仅危害麦苗正常发育,还传播麦类黄矮病,往在造成严重减产。三年来,我们对麦蚜的发生规律和防治,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 一、麦蚜种类和发生特点 京郊为害麦类作物的蚜虫主要有四种: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麦无网长管蚜 Acyrthosi-phum dirhodum(Walker)、麦二叉蚜 Schizaphis gra-minum(Rond.)、禾谷缢管蚜Rhopalasiphum padi(Linnaeus)。田间检索表简列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地区沙枣尺蠖的发生规律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枣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是我国西北地区林木的重要害虫之一。自1966年以来,此虫在内蒙古地区连年猖獗成灾,上万公顷林木的树叶被食光,严重地影响林木的生长。由于林业生产的迫切需要,我们于1972—197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东部对该虫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现将部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