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萨拉乌苏组中发现的肿骨鹿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春华 《人类学学报》1987,6(3):245-248
作者认为在萨拉乌苏组中发现的下颌骨肿厚的鹿类化石,与周口店第1地点的肿骨鹿化石较为接近,建议将它归于肿骨鹿。  相似文献   

2.
中国境内大角鹿属的下颌骨厚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境内的大角鹿属是第四纪期间与人类化石相伴生的重要动物化石,过去常根据下颌骨厚度指数来鉴定大角鹿属各个种,现在看来,其角的形态变化,才是最重要依据.在中国大角鹿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早期类型生存于温暖地带,晚期生存于稍寒冷一些地带.  相似文献   

3.
陕西洛川黑木沟有发育完好的黄土剖面。各黄土层中几乎都产有哺乳类化石,找到者以鼢鼠类为主。中更新统中(或中上)部的洛川大角鹿(Megaloceros luochuanensis)是一新种,其主要构造特征介于扁角大角鹿及河套大角鹿之间。  相似文献   

4.
柄杯鹿亚科的系统位置争论已久。争论的焦点是它们属于鹿科中的亚科还是麒麟鹿超科。经过对头骨和头后骨骼形态特点的研究和用扫描电镜检查角的结构显出柄杯鹿具有原始的角,而这种原始的角与后期鹿类的角柄同源。因此认为柄杯鹿科是鹿类中独立的一分支。  相似文献   

5.
大角鹿是我国北方中-晚更新世遗址中最常见动物化石之一,也是更新世期间我国北方动物群的代表性动物之一。除周口店地区之外,其他遗址出土的大角鹿化石都十分零碎,极少有完整的大角鹿鹿角发现。再加上对大角鹿不同年龄阶段鹿角的发育情况更是知之甚少,因此,以往仅凭鹿角形态所做的分类值得商榷。2018年,在河北省蔚县南柏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1件几乎完整的大角鹿鹿角化石。鹿角很大,眉枝和主枝掌部都呈薄片状,掌部无指突;眉枝和主枝掌部的延展面基本一致,但不完全平行,主枝角干在基部有明显弯曲,但“S”形并不明显,总体特征与晚更新世河套大角鹿(Sinomegaceros ordosianus)的基本一致。该标本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河套大角鹿角化石。含该化石的地层成因尚不确定,初步的光释光测年结果是距今约11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  相似文献   

6.
嶂山化石地点位于淮河下游、马陵山南端的人工河——新沂河的河床上。该化石点最早报道于1953年,是淮河下游为数不多的更新世化石点之一。本文报道了嶂山化石点近年新出土的一批动物化石,动物群包括:龟鳖类、扬子鳄(相似种)、虎、淮河古菱齿象、蒙古野驴、梅氏犀、李氏野猪、河套大角鹿、葛氏斑鹿和草原野牛。嶂山的扬子鳄(相似种)是该物种在更新世化石记录中分布最北的,而草原野牛则是该物种最靠南的化石记录。嶂山的古菱齿象被归入淮河古菱齿象,因其齿板数多于纳玛古菱齿象,而牙齿尺寸大于诺氏古菱齿象。嶂山河套大角鹿的下颌提供了该物种仅有的下颊齿列长度数据,证明晚更新世的河套大角鹿具有相对弱的角枝、纤细的下颌和延长的齿列,支持了中国大角鹿属(Sinomegaceros)在角枝粗壮度、下颌肿厚度和齿列长度之间的演化关联性。嶂山动物群中蒙古野驴、河套大角鹿是典型的晚更新世物种,且成员多为绝灭种,推断年代很可能为晚更新世的早段。嶂山动物群组合反映了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显示当时的骆马湖一带兼有湿地、森林和草地。嶂山化石点也为马陵山地区旧石器遗存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生物地层学参照。  相似文献   

7.
发现于埃塞俄比亚MiddleAwash地区Bodo地点距今60万年的人类头骨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为古老和完整的非洲中更新世人类化石。由于Bodo头骨化石在形态特征上兼有直立人与智人的特点,多年来学术界对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Rightmire认为Bodo头骨化石与BrokenHill及Petralona等在分类上属于古老型智人的中更新世人类更为接近,是非洲直立人向古老型智人过渡的代表。至少在距今60万年的中更新世早期直立人向古老型智人转变的成种事件在非洲就已经发生。以Bodo头骨为代表的一批更新世中期非洲和欧洲人类化石构成了可能是后期人类祖先的人属海德堡种。这些观点导致了近年学术界对古老型智人在非洲及欧亚出现时间以及更新世中期非洲和欧亚地区古人类相互之间演化关系的关注。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对年代与Bodo化石接近的周口店直立人头骨特征与Bodo头骨的相似及差异表现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Bodo头骨在一系列特征上与周口店直立人相似,同时在包括颅容量在内的其它一些特征上呈现出后期智人的特点,但总体形态上似乎与直立人更为相似。作者认为尽管这种进化上的镶嵌现象在中国古人类化石记录上也广泛存在,但由于中国人类化石标本在年代上的不确定性,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说明这种集直立人与智人化石特征为一体的镶嵌性在中国古人类化石出现的时间接近或早于非洲。考虑到中国与非洲直立人生存年代的巨大差异及人类演化的不同步或地区间差异,具有较多后期人类特征表现的人类首先出现在非洲是完全可能的。根据这些研究对比,作者就人类演化的镶嵌现象、更新世中期非洲与亚洲地区人类演化上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从中新世末期到晚更新世在欧亚大陆已绝灭的大角鹿类。原始大角鹿头骨某些特点与晚中新世的Cervavitus鹿相似。已知欧洲最古老的大角鹿化石是Neomegaloceros gracilis,亚洲是Praesinomegaceros asiaticus。更新世时欧洲大角鹿类存在两个支系:一支与Megaceros giganteus相连,另一支与Praemegaceros verticornis相连。中国大角鹿类由晚上新世在苏联塔什干地区发现的塔什干大角鹿Sinomegaceros tadzhikistanis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9.
河套大角鹿     
河套大角鹿是几万年前(更新世晚期)生活在河套地区的一种大型的鹿,它的角比现代鹿的角要大得多。当时这个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湿润,草原中分布有较大的湖泊,附近又长有树林。河套大角鹿就生活在草原边缘的树林里,以树叶、嫩枝为食。和它共同生活在这个地区的还有原始牛、水牛、赤鹿、野猪、纳玛古象、披毛犀、野马、转角羚羊、鸵鸟等等,河套大角鹿及上述一些动物都是当时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河套人”的狩猎对象。  相似文献   

10.
一、化石地点及地层概况1966年1月在江苏武进县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将收集标本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经鉴定属第四纪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化石,包括真象的臼齿、上颌骨及肋骨,四不象鹿及其它一种真鹿类的鹿角断块。现将化石产地及主要化石标本简述于下,以供参考。地点:武进县成章公社上渎村上渎浜内。河床剖面由三个部分构成:上部黄岗粘土层厚3.5米,中部灰砂粘土层厚2.2米,化石即产此层内,距今地表5.2米,下部属流沙土层。  相似文献   

11.
《化石》1994,(1)
东非发现250万年前人类颌骨化石德国、美国和马拉维的古生物学家,最近在东非马拉维湖西岸附近发现一块250万以前的人类颌骨化石,这块颌骨化石是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之一,它属于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类分支—鲁道尔芬斯人。科学家认为,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是鲁道...  相似文献   

12.
刘武  吴秀杰 《人类学学报》2022,41(4):563-575
近年对许家窑、许昌、华龙洞、澎湖、夏河、哈尔滨等人类化石开展的系统研究,引发了学界对中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及分类的不同认识。基于对相关中国人类化石形态特征的分析,作者提出这一时期中国人类化石形态特征表现为四种类型:1)以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共有特征为主;2)以原始特征为主;3)以现代特征为主;4)独特形态组合。多数化石形态特征表现为前三种类型,而许昌和许家窑这种以硕大的头骨和巨大颅容量构成的独特形态组合在其他同时期化石还没有发现。化石形态的多样性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更新世晚期中国古人类对现代人的形成贡献不同。作者认为在该时期的人类化石形态多样性规律还未阐明的情况下,将具有混合或镶嵌特征的相关人类化石归入分类地位不确定的人群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曾被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Sinanthropus pekinensis)的直立人北京种(Homo erectus pekinensis)(北京人)化石是当时世界上具有最为可靠发掘记录的古人类化石。1941年大部分北京人化石丢失,仅存的当时发掘出土具有鉴定价值的人类化石为保存在瑞典乌布萨拉大学古生物博物馆的3枚北京人牙齿。2011年在瑞典乌布萨拉大学古生物博物馆保存的周口店发掘出土的化石中新发现了一枚北京人牙齿化石。本文报道了这枚新发现的北京人牙齿化石并回顾了此前发现的3枚北京人牙齿化石的历史。这4枚人类牙齿化石代表了在周口店最早发现了的直立人牙齿化石。  相似文献   

14.
周口店田园洞古人类化石点地层学研究及与山顶洞的对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田园洞主体堆积厚度约2.5m,其动物群可分为上、下两个组合:上部组合物种多样性丰富,化石被啮齿类严重啮咬;下部组合化石种类单调,以鹿类和绵羊类为主,但化石丰富,极少有啮齿类咬痕。人类化石发现于下部组合;东洋界动物主要出现在上部组合,例如猕猴、猪獾、果子狸和鬣羚等。而马鹿和绵羊只出现于下部组合。沟齿鼯鼠和豪猪在下部组合开始出现,但主要发现于上部组合。梅花鹿是田园洞的优势种,在各个阶段都出现。通过统计比较,发现山顶洞3个地层单元(上室、下室和下窨)中所含化石属种基本一致,代表同一个动物群。尽管田园洞动物群中尚未发现可靠绝灭种类,但却有10种地区绝灭种,它与现生动物群有一定差异;而在堆积物特征及化石组合方面,与周口店山顶洞的更为接近。在田园洞和山顶洞出现的沟齿鼯鼠、猪獾、果子狸及鬣羚等是各自在华北地区的最早记录,可能代表了更新世末期自南而北的动物迁徙事件。  相似文献   

15.
湘中地区晚石炭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前言湘中地区晚石炭世地层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岩性单一,主要含(竹蜓)类和珊瑚化石。1932年,田奇、王晓青在湖南湘乡命名为壶天灰岩,1962年,杨敬之在总结中国石炭系时改称为壶天群。下部为白色或灰白色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次生角砾构造发育,化石稀少,产Fusulina及Fusulinella等(竹蜓)类化石,属原中石炭统,称黄龙组。上部为灰色或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含Triticites及Pseudoschwagerina等(竹蜓)类及珊瑚  相似文献   

16.
刘武  吴秀杰  邢松 《人类学学报》2016,35(2):161-171
自2002年在周口店附近的田园洞发现大约4万年前的现代人化石以来,相继在湖北郧西黄龙洞、广西崇左智人洞等地点发现了早期现代人化石。这些化石发现证实大约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在华南地区已经出现。最近在湖南道县福岩洞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及相关研究进一步揭示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8万-12万年前在华南局部地区已经出现;而在这个时间段的华北地区,以许家窑人为代表的人类化石形态仍较原始,其演化尚未进入早期现代人阶段。这些研究发现提示,在中国地区,华南是现代人形成与扩散的中心区域,早期现代人以及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都可能首先在华南地区出现,然后向华北地区扩散。现有的化石形态证据显示,更新世晚期华南地区人类具有较大的演化变异,可能同时生存有几种不同的演化类群。智人洞属于从古老型智人向现代人演化的过渡类型,而道县则代表着演化进入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基于前人研究及本文的分析,作者认为柳江、资阳、丽江、田园洞等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特征比较进步,在演化上属于与道县相似的现代类型人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进展在引起对现代人在东亚地区出现和扩散关注的同时,古人类学界对其中涉及的许多问题还存在争论。本文在回顾分析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自2002年在周口店附近的田园洞发现大约4万年前的现代人化石以来,相继在湖北郧西黄龙洞、广西崇左智人洞等地点发现了早期现代人化石。这些化石发现证实大约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在华南地区已经出现。最近在湖南道县福岩洞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及相关研究进一步揭示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8万-12万年前在华南局部地区已经出现;而在这个时间段的华北地区,以许家窑人为代表的人类化石形态仍较原始,其演化尚未进入早期现代人阶段。这些研究发现提示,在中国地区,华南是现代人形成与扩散的中心区域,早期现代人以及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都可能首先在华南地区出现,然后向华北地区扩散。现有的化石形态证据显示,更新世晚期华南地区人类具有较大的演化变异,可能同时生存有几种不同的演化类群。智人洞属于从古老型智人向现代人演化的过渡类型,而道县则代表着演化进入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基于前人研究及本文的分析,作者认为柳江、资阳、丽江、田园洞等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特征比较进步,在演化上属于与道县相似的现代类型人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进展在引起对现代人在东亚地区出现和扩散关注的同时,古人类学界对其中涉及的许多问题还存在争论。本文在回顾分析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新的发现     
《化石》1994,(4)
新的发现甘肃兰州发现更新世晚期的赤鹿化石。──薛仰敬浙江义乌市塔山乡剡溪村发现恐龙蛋化石。──许文巨、傅健内蒙古大窑遗址又出土化石,其中有河套大角鹿、剑齿虎、熊、普氏羚羊、原始牛、转角羚羊、披毛犀等动物化石,在这些化石中还发现有人工打制的石器。──王...  相似文献   

19.
董为 《化石》2006,(2):10-11
从电脑的发展类比人类的起源 19世纪末在印尼爪畦发现了爪哇猿人化石,这些标本具有与现代人相似的颌骨但与猿相似的头骨。爪哇猿人的归属及其在人类起源与演化关系中的位置等问题引发了极大的争议。1929年裴中先生在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头盖骨,证实了爪哇猿人是处于猿与人之间这一演化阶段的猿人。北京猿人头盖骨之所以能证明人类演化上的猿人阶段,是因为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平均脑容量为1059毫升,接近现代人的1350毫升平均脑容量,此外还有大量一同出土的石器及用火痕迹等化遗物。  相似文献   

20.
北京凤凰山地点位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以北8km处, 是一处含哺乳动物化石与灰烬的洞穴-裂隙堆积。该地点包括两个化石层,上层为洞外的冲积物, 由棕红色黏土组成, 靠下部发现有零星的、破碎的化石, 可鉴定出似鸡骨山狐(Vulpes cf.chikushanensis)和羚羊(Antelopinae)两种类型; 下层含有灰烬层, 出土了较为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可鉴定的哺乳动物化石包括鬣狗(Hyaenidae)、三门马(Equus sameniensis)、犀(Rhinocerotidae)、李氏野猪(Sus lydekkeri)、肿骨大角鹿(Megaloceros pachyosteus)、葛氏斑鹿(Cervus(Sika)grayi)、水牛(Bubalus sp.), 共7种。动物群与周口店第一地点和南京人化石地点的动物群相似, 指示该地点化石层的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部分骨骼表面痕迹与灰烬层的发现显示该地点可能不排除有古人类活动痕迹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